新聞晨報2月17日報導;「我的每個毛細血管都被放到了顯微鏡底下。」姚明這句描述自己現在生活的句子,如今套用在另一個和他生活密切相關的人身上,一點也不過分。他就是科林·派恩,姚明在休斯頓火箭隊的私人翻譯。
要想了解姚明現在真正的生活狀態,最好的「內線」就是科林。雖然姚明已經通過了申請駕照的書面考試,但至今還騰不出時間來參加路考,所以科林除了負責姚明的日常翻譯還兼任他的司機。身負重任的他,也住進了姚明的家。可要想採訪他,也沒那麼容易,幾乎和姚明同進同出的他,忙得連眼睛都睜不開,老喊著「睡不夠!」好不容易等到了火箭結束主場和熱隊的較量,離前往洛杉磯挑戰湖人還有三天歇戰期,約好今天和他見面做專訪,科林爽快地答應了。
早上10點打通電話,那端卻傳來科林如夢囈般的聲音:「噢,我好不容易可以睡一個懶覺,拜託!」
中午1點再打,「對不起,現在我正在陪姚媽媽買菜,今天是元宵節。」
那晚上呢?「今晚火箭有一個私人的慈善晚會,我得陪姚明去參加。」科林連聲說著抱歉。別以為他是在耍大牌,如果見到他本人,就不會這麼認為了———1.78米的標準身材,雖然在火箭那些高人中,他已變得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俊秀的面容上總帶著一絲羞澀,雖然和姚明在一起四個多月了,幾乎成了和姚明一樣的名人,可始終沒能改變這個28歲小夥的熱情和隨和。採訪於是在電話裡進行著。
記者:今天是不是又可以美餐一頓了?
科林:何止是今天?我現在每天一想到能回家,然後吃到姚媽媽做的飯,就歸心似箭。
記者:那你最喜歡吃姚媽媽做的什麼菜?姚明最喜歡吃的鱔筒煲?
科林:(聽記者解釋了半天什麼叫「鱔筒煲」,他還是沒弄明白,只能作罷。)哇,那太多了!炒蛋加小蔥,雞湯……你知道的,好多中國菜的名字太難叫了,我都說不過來。不過至少有一點我知道,我可比以前胖多了,這可是姚媽媽的功勞。
記者:除了美餐,平常除了陪姚明去訓練和比賽外,你還會做些什麼呢?
科林:睡覺啊,這是我現在最好的享受了。像我這個年紀的美國年輕人,平常的生活就是聽音樂、看電影、逛街、和朋友在一起。但我現在幾乎沒有私人生活。姚明剛來的時候,有時間我們還會一起玩電子遊戲。我喜歡打鬥類的,可姚明喜歡三國類的,而且我的水平沒法和他比,老是輸———一氣之下不玩了。
記者:你說沒有私人的生活,那還快樂嗎?
科林:哦,當然!你也知道,美國人喜歡獨立,喜歡一個人生活。但和姚明在一起很舒服,很開心。別看他只有22歲,但他是一個很成熟的人,滿平靜的,過日子的方式很平和。如果可以重來一次,我還會選擇這樣的生活。我在馬裡蘭老家的好多朋友都說要把他們的工作辭了,打上背包來休斯頓,和我一樣成為姚明忠實的追隨者。其中一個申請幫姚明拿手提電話,另一個只求能幫姚明繫鞋帶。真是瘋狂!
記者:那你在為姚明作翻譯時,也很快樂嗎?
科林:說實話,有時滿痛苦的。因為我是一個完美主義者,而姚明經常會講一些中國的成語和口語,而且有時講得太快了。雖然我很喜歡學中國的成語,但實在太多了。不過現在好多了。
記者:姚明的英語水平現在怎麼樣?
科林:他已經進步很快了。我有給他安排英文課的計劃,可總是沒時間。不過,我們在車上講的都是英文,他是一個很聰明的小孩。(說到「小孩」兩個字,科林自己都笑了。)
記者:能談談在遇到姚明之前,你自己的生活嗎?
科林:我是1996年到1999年去的中國臺北。在那之前,我剛剛大學畢業,學的是英國文學。我父親是博士,我也想讀博士,然後去做大學教授。我有一個很好的室友,他引起了我對中文的濃厚興趣。而且他還答應送給我一件生日禮物———等我畢業時,一張去臺北的機票。去之前,我先在美國惡補了兩個月的中文,到了那裡雖然是明德大學的學生,但我更多的是在一家進出口公司工作,下午辦事,晚上教小孩英文。只要有機會,我就和朋友說中文,學中文。所以,現在聽力和口語都還可以,但閱讀還是有點困難。
記者:認識姚明之前,你喜歡籃球嗎?
科林:當然了。我很小就開始打籃球,不過我的控球技術不好,喜歡得分,所以打的是得分後衛。
記者:你最喜歡的NBA球員是誰?
科林:史蒂夫·弗朗西斯。我的家鄉馬裡蘭沒有NBA球隊,所以馬裡蘭大學隊是我最喜歡的球隊,來火箭之前,史蒂夫就是在那裡打球的。
快到去參加今晚慈善晚會的時間了,採訪就此打住。晚會除了邀請球員和教練外,還邀請了他們各自的太太和女朋友,就姚明和科林是兩位男士結伴同行。姚明是因為女朋友不在身邊,而科林則是沒有女朋友。臨了他還不忘來了一句:「有機會,別忘了給我介紹漂亮妹妹喲!」
相關專題:姚明在NBA賽場翻江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