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添加輔食都是按寶寶的月齡,一般在4個月,因為4個月大的嬰兒已能分泌一量的澱粉酶,可以消化吸收澱粉。目前我國衛生部建議在嬰兒進入第6個月後再添加食物。但是具體到每個寶寶,什麼時候開始添加輔食,應以寶寶的健康及生長狀況定,何時添加輔食,應按寶寶成長需要而非完全由月齡來決定。媽媽們怎麼知道呢?可根據寶寶的身體信號來判斷。一起來看看從寶寶身體上能收到哪些添加輔食的可靠信號吧!
是否給寶寶添加輔食需要考慮到寶寶的體重。體重可以反映寶寶的綜合身體營養狀況,也是最容易得到營養狀況數據的指標。通過稱體重便可得知寶寶的營養夠不夠,從而看出寶寶的營養需求是否得到滿足。可以通過營養曲線圖來看看你的寶寶是否需要添加輔食。
一般情況下,寶寶體重達到出生時的2倍(至少達到6千克),才能給寶寶添加食物。如果你的寶寶體重達到了這樣的增長標準,那麼就可以考慮給寶寶做輔食添加的準了。
參照體重的具體標準如下:
第一步按公式推算體重:
6個月內體重=出生體重十月齡X600克
7~12個月體重=出生體重+月齡X500克
第二步實際測量體重的方法:
(1)測量時先讓寶寶空腹,並且排去大小便,否則容易使寶寶的淨重出現誤差。
(2)測量時連衣物和尿布等一同稱重。測量完後要減去衣物和尿布的重量,這樣才能夠得到寶寶的淨重。
(3)在1歲之內要每個月測量一次寶寶的體重。把每次的測量結果記錄在寶寶生長發育的曲線圖上。
通過寶寶成長曲線的走向便可以看出寶寶的體重增長趨勢。如果曲線方向上,表明寶寶營養狀況良好;如果曲線方向水平,表明父母要引起注意,需要調整或添加輔食;如果曲線方向下,表明身體異常,要趕快查找原因。
何時添加輔食,除了體重信號之外,還可以參照寶寶的發育。具體說來,只有當寶寶頭頸部肌肉發育相對完善,可以挺起頭和脖子,還可以來迴轉動時,這樣不僅抱著時寶寶與媽媽能平行對視,媽媽抱著餵起來比較方便省力,而且這時候寶寶可以通過轉頭、前傾、後仰等來表示想吃或不想吃。之所以如此,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輔食一般是糊狀的,如果寶寶發育不夠,躺著餵有堵住寶寶氣道的危險。
此外,當寶寶開心時會大聲笑,並且喜歡被人哄;還可以分辨爸爸和媽媽的聲音,遇到陌生人會產生不安的情緒,用哭來表達自己的不安或討厭。這時候的寶寶已經有自己的思維能力,再加上簡單的肢體動作,對一些簡單的事情,能夠表達自己是喜歡或不喜歡。媽媽為寶寶添加輔食時,就可以根據寶寶的表情和肢體動作來判斷寶寶是否願意吃輔食,這樣就不會發生強迫餵食的情況。
要特別提醒的是,寶寶上半身能夠獨立靠坐著,能夠抬頭挺胸時,媽媽可以坐在寶寶的一旁,這樣添加輔食時,媽媽要注意寶寶的平衡感。
當寶寶表示不願吃時,媽媽千萬不可採取強迫手段。不然只會給寶寶的腦海留下不良印象,讓他以後變得更加執拗、疑心,從此再也不吃這種東西,甚至連別的沒見過的東西都不肯嘗試了。
你的寶寶是不是經常將手或玩具往嘴裡塞?有時候你咀嚼食物時,你的寶寶是不是會一直盯著你看,有時候像只小饞貓似的,小嘴巴發出「吧哪」的聲音?有時候別人在他旁邊吃飯時,還會來抓勺子或搶筷子,甚至寶寶只要看到鍋和碗就會很興奮,手舞足蹈的?以上這些現象說明寶寶們對吃飯有了興趣,媽媽們要給寶寶添加輔食了。
媽媽們如果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寶寶吃奶已經基本形成了規律,比如每次餵奶間隔時間大約為4小時,每日餵奶5次左右。在寶寶吃一半奶時,你就應該試著把一小勺泥糊狀食物放到他嘴裡,你會看到,他會「吧唧吧哪"嚼幾下,順利地將食物咽下去。
輔食添加期以完全斷母乳為終結,這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一個過程,也是孩子邁向獨立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學吃泥糊狀食物就是嬰兒減少對母親依賴的開始,也是精神斷奶的開始。
剛出生的寶寶都會用舌頭推掉放進嘴裡的食物,這是一種防止造成呼吸困難的保護性動作。這種伸舌頭的表現是寶寶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稱為伸舌反射。很多父母都發現剛開始給寶寶餵輔食時,寶寶常常會把剛餵進嘴裡的東西吐出來,這種情況說明餵輔食還不到時候。伸舌反射一般到4個月前後才會消失。
每個寶寶認識這個世界, 除了眼睛和手,嘴也是不可缺少的途徑之一。當他會用嘴來吃手、啃玩具、咬衣角時,是認識世界的一種獨特方式,不能強制剝奪。媽媽們可以嘗試,前把食物放進寶寶口中,沒用舌頭頂出來,可以肯定伸舌反射已經消失,媽們就可以為寶寶添加輔食了。
你的寶寶原來能-夜睡到天亮,而現在睡眠時間越來越短,而且半夜經常哭鬧;每天餵奶次數多達8~10次,超過1000毫升;寶寶的小便次數也增多了,有時喝過奶沒過幾分鐘就尿一次。寶寶也有可能會去抓,或者在大人把菜、麵條等從盤子裡夾到嘴裡的時候伸手去取,常常表現為飢不擇食而且迫不及待的狀態。
寶寶4~6個月是生長加速期,這時很多媽媽的奶水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這些都是寶寶飯量遞增的典型表現、此時,媽媽們應該試著做些多樣化的輔食滿足寶寶的需求,防止錯過添加輔食的最佳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