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的現狀(二)

2020-08-13 奧派投機客

文:羅斯巴德 譯:黃花非魚

新的方法論及「奧派」謬誤的萌芽

自1974年以來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發生的部分事情是不可避免的。隨著經濟學家,學生和貢獻的數量的增長和蓬勃發展,必然有錯誤和虛假的線索和小道的擴散。但在某種意義上,這在一門科學的歷史上是健康的發展,但前提是有糾錯的力量定期清除灌木叢和掃除瓦礫。不幸的是這一工作仍未完成,雖然這一必須過程的一部分已經開始了。(8.例如,見對奧經濟學中幸運的是短命的「詮釋學傾向」的拆解,大衛•戈登的《詮釋學與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奧本,阿拉巴馬州: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1986),漢斯-赫爾曼•霍普的「捍衛極端理性主義:對唐納德•麥克洛斯基(Donald McCloskey)的《經濟學的修辭學》的思考」 奧派經濟學評論3(1989年):第179-214頁;和穆雷•羅斯巴德「對哲學和經濟學的詮釋學入侵」 奧派經濟學評論3(1989年):第45-59頁; 也收為本書的第8章。(Auburn, Ala.: Ludwig von Mises Institute, 1986); Hans-Hermann Hoppe, 「In Defense of Extreme Rationalism: Thoughts on Donald McCloskey’s The Rhetoric of Economics,」 Review of Austrian Economics 3 (1989): 179–214; and Murray N. Rothbard, 「The Hermeneutical Invasion of Philosophy and Economics,」 Review of Austrian Economics 3 (1989): 45–59; included in this volume as chapter 8.)

糾錯和清除錯誤的想法與在現在經濟學認識論佔統治地位的範式格格不入。在1970年代前佔主導地位的舊的方法論是不加掩飾地規範的,為有效和無效的理論確定標準。舊的方法論的問題不在於它假定方法論真理和有效性,也不是它對各種方法和經濟學理論做判斷,而是其標準是系統錯誤的:它陷於米洛斯基(Mirowski)教授所說的「物理學嫉妒」,在人的行動學科模仿假想的物理學方法論。舊的方法論(在1970年代以前佔主導地位)的問題,不是它是規範的,而是其規範是大錯特錯的。不幸的是,在推翻舊的方法論的暴政的過程中,成功的起義未把重點放在規範的無效性上,而是放在任何規範被提出的事實。這樣一來,規範的孩子與實證主義的洗澡水被一起倒掉了,代之以怎麼都行,讓包括毒雜草在內的百花齊放的新的方法論。新方法論者習慣性地否認對他們來說「怎麼都行」,但這恰恰是他們宣稱的使命——理解和澄清所有理論,但從不判斷或譴責他們。很明顯,新的方法論與我們的新時代是完全一致的。(9.關於新方法論的領導傳播者對新舊方法論的一個精闢討論,見布魯斯•考德威爾(Bruce J. Caldwell),「方法論思考的趨勢」,Ricerche Economiche 43(1989年1月/ 6月):第8-20頁。)

我們新的反規範的方法論者的觀點涉及兩個嚴重和不經意的矛盾。首先,正如我們在沃恩教授的例子中已經指出的,存在雖未確認卻明顯的一點規範:輝格派認為,新的就一定更好,這一看法特別適於對有效性不提出標準,對於如果確實存在的學習和採納這樣的標準的任何過程和機制沒有建議。但還有一個更深的矛盾。因為新的方法論者說的是經濟學方法論是規範的是錯誤的,唯一正確的方法論是在各個範式內描述或澄清。但如果那樣,新方法論者實際上是非常規範性的:他們的意思是說任何方法論是錯的或壞的是錯的或壞的,但他們為他們的規範提供什麼理由呢?各種舊的方法論學派,無論他們是實證主義者,奧派,還是制度主義者,為他們具體的規範提供了各自具體的理由:按照他們的觀點,他們特定的方法論是對的或正確的,而其他人是錯的。但新方法論者為自己的掃蕩的,隱藏的規範沒有提供無論任何理由:所有的規範(除了自己的)必定是壞的或不正確的。總之,新方法論者為他們的怎麼都行的規範沒有提供任何理由——他們不得不提出的是當前的情緒,當代的文化:我們「治療的」,心理咿呀學語,反判斷主義的文化的荒謬和自相矛盾。陳述這一事實是為了揭示新方法論者荒謬的,反直覺的,反理性,時尚的情緒——一種不提供也不受制於任何爭論的情緒,因此根本就不該被認真對待。

我的論點是:正確的奧派範式是且只能是米塞斯主義的,也即米塞斯主義的行動學範式;與之競爭的奧派範式,特別是哈耶克的根本上不理性的「演化規則」,「知識」,「計劃」和「自發秩序」範式和更極端的「超主觀主義」或拉赫曼的虛無主義範式,都是謬誤的和有害的,正如我們將在下面對現代奧派復興作為一個運動的討論中將看到的,由於各種原因,米塞斯範式幾乎完全被棄置和被遺忘,但現在在奧派經濟學中它復甦並迅速佔主導甚至得勝。而且正在千鈞一髮之際。沃恩和其他反米塞斯的批評者的強烈意涵是米塞斯主義只是希望奧派經濟學成為靜態的,通過死記硬背無休止地重複米塞斯的話和想法。事實並非如此;從過去三十多年米塞斯主義經濟學的無數創造性發展和推進中可見並非如此:具體而言我早些的壟斷理論,租值理論,福利經濟學,政府與經濟,和財產權理論方面(10.穆瑞•羅斯巴德,《人,經濟與國家:經濟原理綜論》第2卷。(1962年;洛杉磯:納什,1970年);羅斯巴德,《權力與市場:政府與經濟(1970年,堪薩斯城:希德安卓和麥克米爾,1977年);和羅斯巴德,「重建效用和福利經濟學」(1956年,紐約:自由意志主義研究中心,1977年);收為本書的第17章。Murray N. Rothbard, Man, Economy, and State: A Treatise on EconomicPrinciples, 2 vols. (1962; Los Angeles: Nash, 1970); Rothbard, Power and Market: Government and the Economy (1970; Kansas City: Sheed Andrews and McMeel, 1977); and Rothbard, Toward a Reconstruction of Utility and Welfare Economics (1956; New York: Center for Libertarian Studies, 1977); included in this volume as chapter 17.)的著作 以及最近由漢斯—赫爾曼•霍普(Hans-Hermann Hoppe)在行動學方法,比較經濟制度,稅收和權利的行動學理論;以及約瑟夫•T•薩勒諾(Joseph T. Salerno)在米塞斯與哈耶克關於理性,自由交換和社會主義計算;薩勒諾關於哈特(Hutt)以及與哈耶克主義的「計劃協調」相對的價格的市場協調的著作。所有這一切,以及巴裡•斯密(Barry Smith)和大衛•戈登(David Gordon)在奧派經濟學的哲學背景的最近著作,是發展,制定和使得原來的米塞斯範式更一致和鋒芒畢露的顯著的和創造性的發展。(11.其他包括漢斯-赫爾曼•霍普,《行動學和經濟科學》(奧本,阿拉巴馬州: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1988年);霍普,《一個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經濟學:經濟學,政治學,倫理學》(波士頓:克魯厄,1988年),霍普,《私有產權的經濟學和倫理學》(波士頓倫理:克魯厄,1993年),約瑟夫•薩勒諾,「後記:為什麼社會主義經濟是&39;」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社會主義中的經濟計算》(1920年;奧本,阿拉巴馬州: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1990年),第51-71頁; 薩勒諾,「作為社會理性主義者的路德維希•馮•米塞斯」 奧派經濟學評論 4(1990年):第26-54頁;薩勒諾,「解說:奧派宏觀經濟學中的協調概念」,刊於《奧地利經濟學》,理察•埃貝林,編輯。(希爾斯代爾,密西根州:希爾斯代爾學院出版社,1991年),第325-43頁;巴裡•史密斯,「奧派經濟學和奧地利哲學,」刊於《奧派經濟學:歷史和哲學背景》,格拉斯和巴裡•史密斯,主編。(紐約:紐約大學出版社,1986年),第1-36頁;和戈登,《奧派經濟學的哲學起源》。See, among others, Hans-Hermann Hoppe, Praxeology and Economic Science (Auburn, Ala.: Ludwig von Mises Institute, 1988); Hoppe, A Theory of Socialism and Capitalism: Economics, Politics, and Ethics (Boston: Kluwer, 1988); Hoppe, The Economics and Ethics of Private Properly (Boston: Kluwer,1993); Joseph T. Salerno, 「Postscript: Why Socialist Economy is 『Impossible,』」 in Ludwig von Mises, Economic Calculation in the Socialist Commonwealth (1920; Auburn, Ala.: Ludwig von Mises Institute, 1990), pp. 51–71; Salerno, 「Ludwig von Mises as Social Rationalist,」 Review of Austrian Economics 4 (1990): 26–54; Salerno, 「Commentary: The Concept of Coordination in Austrian Macroeconomics,」 in Austrian Economics, Richard Ebeling, ed. (Hillsdale, Mich.: Hillsdale College Press, 1991), pp. 325–43; Barry Smith, 「Austrian Economics and Austrian Philosophy,」 Austrian Economics: Historical and Philosophical Background, W. Grassl and Barry Smith, eds.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86), pp. 1–36; and Gordon, Philosophical Origins of Austrian Economics.)此外,還有在本次會議上發表的論文,以及《奧派經濟學評論》中大量的其他貢獻和其他的理論,方法,歷史和政策的很多方面。

最大的願望不是把奧地利學派經濟學保持靜態;對於一個成長和發展的科學永遠不會如此。最大的願望是在正確的米塞斯範式內創造性地推進,同時防止學科墜入謬誤和錯誤的退化。

米塞斯的行動學VS競爭範式

在概述奧派經濟學或奧派範式的過程中,將之作為一系列互不關聯的獨立原則,各種單獨性狀的列表來呈現已經不幸地變成了一種習慣:特別是,「主觀主義」,「市場過程」或不平衡過程相對於均衡或最終狀態;計劃的市場協調;方法論個人主義,強調人的行動的「非意圖的後果」;以及使用「文字」的風格或日常語言,而不是形式數學。正如我們將要看到的,這種對互不關聯的列表的強調不可避免地導致大量錯誤,因為它導致了對「主觀主義」,「市場過程」,或非意圖的後果這些具體特徵的片面高估,及由此而來的錯誤強調,因此不幸地貶低奧派主義的那些其他重大要素為客觀現實及其規律,比如:所有人的行動中暗含的最終狀態或均衡目標,以及理性的運用以及因此的這些行動的意圖的後果。

如果沒有其他原因,奧派特徵的分列表本該被奧卡姆剃刀的強大一刀而一掃而空。因為所有這些都可以被整合為,包含於,並推導自一個核心概念:米塞斯主義的行動學概念。行動學這個詞恰恰意味著其詞源學的意思:(人的)行動的邏輯。所有經濟學理論可以從人行動,他們為實現目的而追求手段這一核心公理推導出來。(12.這種演繹還需要一些輔助公理的幫助:如人類需要休閒的基本事實。)米塞斯的一個核心成就是認識到這是在他之前的最好的經濟理論的方法論,第一個系統化該方法論,然後是第一個按照這一行動學規範構建經濟理論的整個大廈的人。正確的理論建基於人行動的正確的和不容置疑的公理,進一步從該形式事實推導出邏輯的,因此也是正確的推論。(行動學的宣言和按照這種行動學方法構建的經濟理論大廈,見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的巨著《人的行動》(13.1949年,第3修訂版版;芝加哥:亨利•裡根尼,1963年)。還有羅斯巴德,《人,經濟與國家》。Ludwig von Mises’s monumental work Human Action (1949, 3rd rev. ed.; Chicago: Henry Regnery, 1963). Also Rothbard, Man, Economy, and State.)

有了行動學的核心,人的行動存在暗含的邏輯,讓我們來考察非米塞斯主義的奧派(哈耶克派及其他)所列出的所謂奧派特徵。

1.主觀主義

主觀主義源於個人價值只是主觀的這重要一點:財貨和資源由個人,例如消費者的心智評估,而財貨和服務的價格只由市場上所有個人對這些財貨的相對評值決定。米塞斯將經濟學從持續的客觀價值理論挽救出來,從馬歇爾所延續的李嘉圖的成本和勞動理論,到目前的假裝使用甚至度量客觀的「社會成本」,客觀的「成本和效益」和客觀的,可度量的「交易成本」這些無效的概念。所有這些概念都是不合法的。

但是,隨著對米塞斯和行動學的迴避和忽視(迴避而不是有意識地爭辯或反駁),最近的奧派範式已經使得「主觀主義」出現混亂:從合理的主觀價值理論擴展到完全拒絕現實世界,因果關係的客觀規律以及演繹邏輯的客觀有效的客觀存在。在價值理論方面,非米塞斯派,尤其是拉赫曼派,忽略或否認物質對象被生產、交換和評估的客觀事實,無視它們是被行動著的個人主觀評估的。(14.我發現將市場需求和供給曲線看作如下的相交是有益的,各種物品,財貨,或資源的現存庫存的垂直線,由一條個人的序數價值或偏好表匯總而成的向下的需求曲線評估,其標誌自然是隨著一種財貨的增加,每一單位的效用遞減。垂直供給(庫存)線與下降的需求曲線的相交決定每一天的市場均衡價格。)拉赫曼和其他偽奧派必須面對如下事實,個人存在,他們的行動存在,他們作為其一部分的世界也存在。

相關焦點

  • 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的現狀(八)
    文:羅斯巴德 譯:黃花非魚非米塞斯的宏觀經濟學:真正貨幣或造假?施特賴斯勒(Streissler)教授在討論門格爾和他的學生的貢獻時,正確地強調,這些貢獻大都屬於微觀經濟學。但他接著補充說,門格爾「給他的學派留下的是一個特別恐怖的宏觀經濟學概念。」
  • 為什麼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總是被邊緣化?
    1912年,奧地利學派第三代領軍人物也是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理論集大成者路德維希 馮 米塞斯發表了《貨幣與信用理論》,使得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的理論日臻完善,為奧地利學派贏得了極高的聲譽,米塞斯也躋身於歐洲最優秀的經濟學家行列。
  • 同為市場學派,奧地利學派經濟學與芝加哥學派的區別是什麼?
    文 風靈 眾所周知,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和芝加哥學派經濟學都是親市場的學派
  • 經濟學人書架|從新制度經濟學到奧地利學派經濟學
    我碩士畢業時候,剛好浙江大學的政治經濟學博士點批下來了,我選擇直接讀博士,也成了浙江大學首批經濟學博士。在博士研究生階段,我主要還是學習新制度學派經濟學,不了解奧地利學派。後來翻了一下我的博士論文《企業網絡的經濟分析:產業區能力差異的解釋》,發現後面的參考文獻中有一篇哈耶克1945年的《經濟學與知識》,其他的文獻基本上還是屬於新制度學派的。
  • 奧地利學派的理想世界
    所以當她在寫下如此論斷時,她所持有的實際上是拉赫曼(Ludwig Lachmann)一派的觀點,「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的未來在於它必須對其經濟理論的結構原則進行徹底的重建」(第11頁)。因為,「在寫作本書的過程中,我開始逐漸相信在奧地利經濟學派提出的那些問題以及他們對當代經濟學的批判中就孕育著真正科學革命的種子」(第5頁)。對一位誠摯追求真理的奧地利學派學者而言,這恐怕是最真誠的讚譽了。
  • 什麼是奧地利學派的獨特之處?
    柯茲納在討論奧地利學派的歷史時,將其發展分為四個時期:(1)1871-1914年,這是奧地利學派的創立時期;(2)1914-1932年,這一時期奧地利學派與主流經濟學合流,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3)1932-1974年,這是屬於米塞斯和哈耶克的時代;
  • 奧地利學派與芝加哥學派的重要區別
    只有一系列非均衡價格才能引發競爭過程,這是現實市場的特徵,也是奧地利學派相比芝加哥學派更具有生命力的特點。 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和芝加哥學派經濟學都是親市場學派,他們在經濟政策取向上有很多共同之處,都倡導自由市場機制,要求減少政府干預,因此有不少人將這二者混為一談。但實際上,這兩個學派的經濟理論本身有著重要的區別,這主要體現在均衡模型在各自理論中所起到的不同作用上。
  • 走近奧地利學派的第一本書
    現代奧地利學派的復興凱倫·沃恩(Karen Vaughn)教授作為參與者、觀察者的現代奧地利學派「復興」的簡史,首先是哈耶克/拉赫曼主義的一個嚴格的偏見。沃恩觀點是思想史的輝格理論的又一變種,這次是從拉赫曼的角度來看的。
  • 主流經濟學與奧地利學派的綜合
    本文主要在方法論上區別主流經濟學派和奧地利學派。 (1)主流經濟學的特徵 總所周知,主流經濟學在二十世紀中期以來與數學的聯繫愈發緊密,定量研究已經成為主流經濟學的標配,該學派主要研究經濟領域內存在的顯著經濟規律,更多是宏觀上的規律呈現,並且這些規律必須符合理性邏輯的推演,目的是最大程度利用這些規律,服務人類社會發展。
  • 經濟學和奧地利經濟學派的方法
    也只有理解了奧地利經濟學派和其他經濟學派之間認識論間的巨大區別,才能理解它們之間的方法論為何相差萬裡。而這些連結不是哲學家來完成的,是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尤其是米塞斯來完成的。正如物理、化學、生物的進步導致哲學在自然科學的後退,同樣,經濟學的進步導致哲學在人文科學的後退。很多哲學家和經濟學家們還沒有理解這一點。
  • 一文讀懂芝加哥學派和奧地利學派的區別
    作為對比,芝加哥學派關於方法論的開創性文章是米爾頓·弗裡德曼 1953 年發表的《實證經濟學方法論》(the methodology of Positive Economics)。這是一堂微觀經濟學原理課,我們使用的是格沃特尼(Gwartney)、斯特魯普(Stroup)等人編寫的(優秀)教科書。在第一章中,他們列出了一些經濟學思維方式的指導方針或原則。我記得是諸如「人們對激勵做出反應」和「總是存在權衡」之類的項目。這些都毫無爭議,每一個經濟學家都會同意,以上對於讓本科生「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是很重要的。
  • 簡明奧地利經濟學派書單(2020年動態更新)
    一、預備書目(掌握人的行動學的基本思維方法)1、巴斯夏《財產 法律與政府》學習經濟學重要的「反事實推理」(counterfactual)思維方法作者:(法)巴斯夏出版社:貴州人民出版社譯者:秋風出版年:2004-05叢書:公法譯叢
  • 米塞斯的新學派:奧地利學派的「重生」
    《人為行動》還吸引了兩位重要的自由主義者轉向米塞斯的經濟學,即默裡·羅斯巴德和安·蘭德。最終,這提升了米塞斯在紐約大學的形象以及他舉辦的研討會的聲譽。在之後的奧地利學派的學術復興中,一位最重要人物科茲納(Israel Kirzner)也被吸引到了米塞斯的軌道中來。
  • 簡明奧地利經濟學派書單(動態更新)
    一、預備書目(掌握人的行動學的基本思維方法)1、巴斯夏《財產法律與政府》學習經濟學重要的「反事實推理」(counterfactual)思維方法作者:(法)巴斯夏出版社:貴州人民出版社譯者:秋風出版年:2004-05叢書:公法譯叢
  • 奧地利學派視角下的人工智慧新聞產品探究
    關鍵詞:奧地利學派 人工智慧新聞產品 主觀價值論 市場體系 所有權 1.研究背景介紹 1871年,《國民經濟學原理》一書的出版正式宣告了奧地利學派的誕生,它的作者卡爾?門格爾(Carl Menger)也成為了該學派的初代領軍人物。這本書幾乎攻擊了以亞當?
  • 奧地利經濟學派代表人物都有誰?
    奧地利經濟學派代表人物都有誰?奧地利經濟學派產生於19世紀70年代,流行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因其創始人既是奧地利人又是維也納大學教授,所以也被稱為維也納學派,那麼這個學派的代表人物都有誰?下面來看一下。
  • 新古典市場理論VS奧地利學派:異同與優劣
    熟悉中國經濟學界的人大概都清楚,北京大學經濟學家張維迎一直是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的忠實擁躉,對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則「頗有微詞」。在其發表的題為《新古典市場理論與奧地利學派市場理論有什麼不同?》的文章中,他系統地比較了兩種理論在看待市場機制時的不同,闡述了他心目中二者的優劣。
  • 芝加哥學派的思想來源
    在這種背景下,對諸如「芝加哥學派」的閱讀和思考反而可以脫離現實顧忌,直接進入思想史範疇。真正的經濟學學者不必關心奈特、哈耶克或弗裡德曼與今天芝加哥大學經濟系的關係。兩者之間沒有聯繫。或許有一些潛在聯繫,比如現在經濟系的明星列維特(Steven Levitt)、李斯特(John List)所關心的實證問題,是否與當年芝加哥城市社會學學者的研究初衷相類似?
  • 進步主義與經濟學「共識」的形成
    二十世紀初期,人們能夠理解奧地利學派所闡述的洞見:經濟學是一門建立在人類行為學(Praxeology)和人類行動之上的社會學。然而,在向21世紀進發的過程中,人類逐漸拋棄這一誕生於維也納的經濟學研究範式,轉而抨擊奧地利學派僅僅是一種意識形態,一套陳腐的偽科學,用來為自由意志主義和保守主義辯護。
  • 程恩富:新馬克思經濟學綜合學派的代表
    主要從事中外馬克思主義及其經濟學、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理論、外國經濟理論、文化經濟學等的教學和研究。具有系統獨特的經濟學理論、方法和政策主張,被學術界公認為「海派經濟學的創始人之一」(《生產力研究》、《經濟經緯》)、「我國第四代經濟學人的代表之一」(《當代經濟研究》)、「創新馬克思主義學派領軍人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批判與創新》)以及「改革以來新一代的中青年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