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掌控意識的開關

2020-08-30 kordelia


美國心理學之父箴言

下午聽了 Helen 關於 「正念,讓我們幸福起來的秘訣」 主題的直播,這是從一個積極心理學研究者和實踐者的視角來聊正念。組織者 「一心正念」 近期舉辦了 12 場正念相關的分享,直播老師裡不乏正念領域裡的資深工作者與實踐者。

Helen 在自我介紹時說,作為美國克萊蒙大學心理學博士在讀的學者,希望在學術和實踐之間、在東方與西方之間、在不同的學科之間,搭建一座橋梁,讓幸福的方法可以真正科學,也真正有效。

在開課前,Helen 帶領進入直播間的小夥伴,一起做了簡短的正念冥想,引導大家有目的地去聽課,她溫柔地提醒大家思考:在接下來一個小時的時間裡,最希望收穫什麼?怎樣使用這一個小時,才會覺得最不浪費呢?


VUCA 時代:從複雜到超級複雜


曾有大數據研究表明,人類過去兩年多生產的數據已經佔了有史以來數據的 90%。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我們目前生活在一個變幻莫測的烏卡(VUCA)時代,疫情尤其放大了包圍著我們的信息的複雜與不確定。

V=Volatility(易變性)

U=Uncertainty(不確定性)

C=Complexity(複雜性)

A=Ambiguity(模糊性)

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背景之下,人的注意力成了非常有限的資源。數據顯示,每秒我們身體接收到的信息量為 1120 萬比特,而大腦意識到的信息量只有 40-50 比特。也就是說,一般情況下,我們注意到的信息才佔我們接收到信息的 22 萬分之一不到。

只有引起我注意的事情,才是我的經歷。——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 詹姆斯。

正如張小龍在 2020 年的微信公開課視頻裡所言:「你收到的每一條消息,都被你把優先級排得比你要真正要獲取的信息的優先級要更高一些。」 Helen 也曾撰寫過一篇名為《專注力,可能是這個時代最稀缺的資源》的文章,引起了全網不少讀者的共鳴與瘋傳。

正念,我們掌控意識的古樸開關


對意識的掌控決定了生活的質量。——心流之父,米哈伊·契克森米哈伊


Helen 分享了幾年前,在北京參與某個創業大會時,親身經歷的小故事。當時,有位成功的創業導師進行了現場演講,提到自己夜晚睡覺時,常常由於無法停止接連不斷的思考,而不能正常入眠。他的夢想是,有一天能研發出某種植入大腦的晶片,以控制意識。只要按下開關,人就可以立刻暫停思考,進入睡眠。這位企業家表示,假如真可以有這樣的技術,他願意投入巨資來支持設備研發。話畢,現場很多人都頻頻點頭附議。

雖是幾年前的事情,卻讓我們意識到,一直以來,心理學的聲音在商業和科技領域都有些缺失。很多人並不了解,這樣一種可以關掉大腦裡聲音的開關,其實已經客觀存在,而且並不需要斥巨資研發。正念,就是人人大腦中都有的那個開關,它存在於東方最古樸的傳統裡。

我們身而為人,卻期望藉助外界的力量,來幫助我們掌控自己的意識,這樣的我們,可能幸福嗎?現代科技讓人們熱衷研究如何令人工智慧更像人,卻較少啟發人思考,人類不同於機器的優勢是什麼?在機器越來越智能的時代,人類如何挖掘自身獨一無二的優勢,從而活得更幸福有尊嚴?這些問題的答案,也許可以通過積極心理學找到,因為這是一門專門研究人類優勢、潛能和幸福體驗的科學。

練習正念,破除追逐幸福的悖論


奧地利著名物理學家薛丁格曾說,人以負熵為食,即生命依靠從外部環境攝取負熵來維持和發展。在人人精神熵高的烏卡時代,正念就是我們從精神熵到心流的途徑,從信息無序到精神有序的一種簡短有效的方法。

1980-2019 正念論文發表數量

數據顯示,從 1980 年到 2019 年,關於 「正念」 的期刊論文逐年增加,去年增長尤為明顯。而隨著 2020 年全球新冠疫情的爆發,預估這個數據將有更顯著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會開始了解正念並學習應用。

科學發現,練習正念有很多益處,如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人際關係、提升自控力和幸福感,甚至重塑大腦結構等等。關鍵就在於正念的兩個要素:覺知和不評判。我們越是能有目的地、不評判地關注當下,越是能有機會做出明智的選擇。

已有的很多研究都證明人的幸福水平並不會隨著收入的提升而直線上升,這裡涉及到一個影響幸福的心理學概念 「享樂適應」,即人類對大多數生活改變都具有驚人的適應和習慣能力,尤其是積極方面。不少人在通過掌控意識的訓練降低精神熵,出現心流體驗後,就會生出想要 「延長心流狀態」 的目標。而心流體驗或幸福的獲得,往往並不會在我們追求時出現,反倒是當我們持續地練習正念後,在生活中不期而遇。

Helen 與我們討論了 「追逐幸福的悖論」,說這就好比講者說 「不要相信我說的話,我所說的都是錯的」,聽者是該信呢,還是不信呢。令我想到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究竟是日常練習正念更可能達到心流狀態,還是追求幸福亦能獲得幸福,有待我們躬行實踐去驗證了。

Helen 在課後留下了幾個啟發性的問題,是適用於我們任何學習後的一分鐘反思:我學到了哪 3 個新知識?我得到了哪兩點新認識?我將馬上去做的一件事?我想進一步了解的一個問題?




希望我們在以後的學習中,都能帶著目的去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在學習結束後,也可以帶著反思性的問題去提煉收穫,將無序的知識化為有序的認知。

相關焦點

  • 10中常見正念方法丨正念是如何工作的?
    我們首先了解心理學上的正念的定義,最流行的是引用喬卡巴金博士的定義:正念的意思是以一種特定的方式來覺察,即有目的地覺察,在當下及不做任何判斷,是人的思想不再漫無目的地發散、妄想,而是把內在和外在的意識體驗專注於當下的事物,卡巴金博士強調正念是一種心理過程。
  • 正念的力量:為什麼我們要培養正念的習慣?
    這種有意識處理感覺的過程,我們便稱之「正念行為」——在我們思考之後,才會產生反應。三、正念的力量正念如何改變我們的狀態,進而改變我們的生活?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被情緒的問題所困擾,也有許多人會有意識地去學習情緒管理的知識,希望自己能夠不被情緒牽著鼻子走,而是能夠在問題來臨時,保持清醒的理智。當興奮、恐懼、憤怒等情緒來臨時,你會及時感覺到嗎?還是渾然不覺,等到做出判斷或者反應行為之後才能「後知後覺」意識到?
  • 正念與領導力:正念對變革型領導影響的潛在機制
    首先,我們具體地概述了正念對變革型領導的益處,並在此基礎上擴展了先前關於正念與變革型領導之間具體聯繫的理論。通過研究正念與變革型領導的關係,本研究支持了領導正念的新興領域。第二,採用基於自我決定理論的視角,我們通過確定一個能夠解釋正念對變革型領導的影響的潛在機制來推進研究。
  • 為何正念能降低壓力,緩解焦慮抑鬱,讓人更積極快樂?
    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能更多保持正念的人往往更快樂,壓力也更小。我們不完全確定為什麼會這樣。為了弄清這是否屬實,研究人員在開學季,讓康乃狄克大學的157名本科生填寫了一份在線正念問卷。接下來的一個月,學生們每天結束時完成一份為期七天的在線問卷。
  • 風靡全球的「正念」生活哲學究竟是什麼?2021年你需要全新的生活態度
    這時,我們是被情緒掌控的奴隸,不再有真正的自我意識。自動駕駛模式也會破壞我們和他人之間的關係。長此以往,我們和重要的人的關係也會變得疏遠。 我們會按照固定的思維模式做決定,看不到自身和周邊環境的變化,倉促被迫作出決定,事後又會陷入悔恨,周而復始,形成一個閉環。
  • 在正念中 輕鬆陪孩子學習
    只要你能學會保持正念,甚至只要能夠提醒自己保持正念,你就會在一秒鐘之內變得心平氣和。與之相反,在我們沒有保持正念的時候,我們會被欲望折磨,被心事煩擾,被他人掌控,被情緒左右。那種痛苦的感受,我想每個人都不陌生。如果你相信自己可以活的輕安喜樂,願意為之努力的話,請一定看看這本《正念的奇蹟》。
  • 情緒障礙正念治療的原理
    正念對調節情緒的解釋主要有四個模型: 1)再感知模型 正念訓練通過有目的地、開放地和不評判的態度進行注意加工,產生「再感知」,即思維方式的轉變,這種轉變是對心理內容的去自動化、分離的加工(例如思想、情緒和感覺)。
  • 文化講堂.初識正念
    郭老師在這個甚囂塵上的社會,「正念」在悄悄風靡起來,也已經慢慢變成許多人修復心情、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郭老師講課中正念可以做什麼?減壓(正念減壓療法,簡稱為MBSR)、緩解疼痛、降低焦慮、減少抑鬱症的復發等。
  • 通俗易懂短文教你學會正念減壓.
    正念(Mindfulness, 大陸和臺灣地區譯法, 在香港地區則譯為「靜觀」)是通過將自己的意識集中在當前思緒的一種心理狀態, 並且安靜從容的承認和接受自己的感受, 想法和身體感覺來進行身心放鬆和治療的方法。在心理學上是指在沒有主觀評判的基礎上有意識的對當下身心內外經歷和體驗保持覺察(Awareness)的一種狀態。
  • 正念冥想訓練,是否適合孩子?
    冥想的種類比較多;正念冥想,相對比較簡單,適合的群體範圍比較廣;這裡重點探討正念冥想是否適合孩子?如果孩子還小,比如小於10周歲,這時不建議教授孩子一些正念冥想的知識和訓練。如果孩子不小於10周歲,開始有了自我獨立意識,這時可以適當傳授正念冥想的知識和訓練。
  • 療愈抑鬱症的人生劇本,從區分掌控感和快感開始
    確定目標制定計劃並執行計劃,這是使用掌控感的過程也是收穫更多掌控感的過程。掌控感和自控力一樣,越鍛鍊越強大。抑鬱症患者容易被現實的困境和實現目標的壓力打倒,失去掌控感。這個時候,掌握一些調節感受、想法的心理技巧將會非常有用。
  • 學會保持正念,輕鬆解決這些問題
    一行禪師在《和繁重的生活一起修行》中說:我們如何生活以及是否持有正念,這決定我們創造多少平和與喜悅。我曾看過一行禪師的《正念的奇蹟》《與自己和解》,他的每一本書,都在從不同角度闡釋正念對人的影響。這些年來,一行禪師在歐洲和北美組建了許多「正念靜修中心」,為各界人士提供了許多幫助,也受到眾人的追捧。
  • 樊登讀書推出的「正念書單」,讓你的心靈回歸平靜
    點上方正念都市家園,歡迎朋友關注現代社會物質豐富,生活節奏加快,壓力劇增都是讓內心痛苦的誘因,如何讓內心重回幸福?除了正念冥想的習練,樊登讀書會的這些書也可以幫到你。樊登讀書推出的正念解壓書單及試聽,讓你的心靈回歸平靜,做一個懂得放鬆的人。#疲憊的身體難靜心#《睡眠革命》豆瓣評分:7.4分掌控睡眠,才能掌握人生的主動權。可如何才能掌控睡眠?為什麼睡了很久還是疲憊?人一定要睡8小時?如何讓睡眠更高效?
  • 正念與腦神經科學筆記
    正念是如何影響我 們的 腦和神經系統的呢? 正念是如何改變我們的思考、行為、決定、反應、感覺和生活模 式的呢?正念在哪 被使?., sensations, thoughts, feelings 正念 在一個更廣 大的範圍來集中注意 , 包括 探索 擾注意 的那些東西, 如感 受、思維、情緒 。也包括了 非正式的練習,行走正念、躺姿正念、正念進食等等,直到有一天,你會發現,你生活中的每一個時刻都是正念你的訓練。 How do we practice it?
  • 現代正念 | 看聽感實踐體系【免費公開課】
    同樣,正念的實踐會對我們的意識產生類似的改變:你的專注力會變得更強;感知力會更敏銳和清晰;同時也會減輕對事物的評判心,不再被個人偏見所束縛。• 了解什麼是「看聽感」,以及它與正念的關係• 學習「守、清、通」三種意識能力• 學習「看聽感實踐體系」的基本方法• 初步熟悉「幸福元素周期表」課程的最後,老師也會和大家分享看聽感進一步學習的延伸課程,幫助大家持續深度地練習:• 看聽感 - 21• 看聽感沉浸日
  • 走近強迫——﹝九﹞正念療法
    正念療法則要求強迫症病人將軀體感受看作是和想法、情緒一樣的東西。它們只是體驗而已。「疼痛就是疼痛,我們可以允許感覺糟糕。如果你允許感覺糟糕,並允許它待在那裡,你就會保持清醒。」清醒就是能看到軀體感受的本來面目。貳冥想練習是以最簡單的形式將正念付諸實踐。
  • 焦慮症的正念自助療法
    焦慮症的自助方法有許多,正念是其中一種比較常見的一種方法,一些心理師也會把這種方法稱之為靜觀療法。正念療法是一種以特定的方式來覺察,即有意識覺察活在當下及不做判斷,單純地注意身心每一秒的體驗,明了當下的心身狀態及其變化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
  • 正念與領導力:正念對領導者自我調節作用,是情緒崩潰前的緩衝墊
    在本文中,我們探討了正念在緩和領導者情緒衰竭與自我評估領導行為(變革型領導與濫用監督)之間關係中的自我調節作用。此外,我們發現,領導者的正念緩衝了情緒衰竭與負性情緒之間的關係,削弱了情緒衰竭與變革型領導和虐待性監督之間的中介關係。然而,領導者的正念並沒有緩和情緒衰竭與觀點獲取之間的關係。我們還討論了其理論和實踐意義。幾個世紀以來,正念一直是佛教哲學的一部分,它被定義為「對當前狀態和經驗的接受性關注和意識」。
  • 《正念的奇蹟》:專注平和,一場自我和解的修行
    「正念是奇蹟,讓我們成為自己的主人,重建自我。」《正念的奇蹟》最初是一封寫給好友廣兄的長信,作者是越南的一行禪師。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越南陷入與美國的戰爭泥潭。在被逐出越南後,一行禪師不斷在信中鼓勵他的好友廣兄:即使身處最困厄的境地,也要隨順呼吸,修持平靜的正念。在這份閃耀著光輝的長信中,廣兄逐漸從艱難的世事中堅持了下來。對於如何通過修行,在心中充盈正念,排除「為惡」的心緒,管理好自身的情緒,甚至棄惡從善,返璞歸真。
  • 【科研】正念認知治療和正念減壓課如何改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雖然正念有不同的定義,但它通常和在操作上被定義為一種意識的品質或覺知,它通過有意地以非評判和接納的方式來關注當下體驗而產生(Kabat-Zinn, 1994)。正念起源於東方傳統,它最近在西方心理學中的普及主要歸功於標準化的基於正念的幹預措施(MBIs)的發展和廣泛應用。MBIs將傳統正念練習的精髓與當代心理學實踐相結合,以改善心理功能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