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社交恐懼

2022-01-17 大釗口才演講培訓
點擊標題下【藍色微信名】可快速關注一、什麼是社交恐懼?

社交恐懼,或者說社交焦慮,是指一種與人交往的時候,感覺不自然、緊張的情緒體驗。先簡單列舉一些具體的表現:

當然,概括的不夠全面,也存在一個程度的問題,畢竟有句話說的好:

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

總的來說,就是在處於陌生場合、面對權威時候表現出不自然、緊張甚至是恐懼,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了困擾。

造成社交恐懼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其中包括成長過程中的負面情緒體驗、認知偏差和自卑等等,這裡我們先要了解兩個基礎概念:

1.恐懼

恐懼,是較為高級的動物所具有的一種本能情緒,並不只是人類特有,只是其他動物的恐懼更加的直接、低級,無非就是對死亡的恐懼,具體表現在面對天敵、面對未知的現象、面對野火閃電等有可能帶來死亡的事物時做出激烈的退避反應。恐懼的產生對於物種生存是非常重要的,是一種更為高級、更具有可塑性的對危險的規避方式。

人類的恐懼依然保留了一些本質性的東西,比如不管多麼堅定的無神論者在黑暗陰森的環境下、在面對墓地或者屍體的時候還是會感覺到恐懼,這種恐懼是遺傳下來的本能,在黑暗陰森的地方你無法判斷安全性、屍體意味著死亡,而所謂鬼神只是人們為自己的恐懼杜撰的藉口罷了。你不服來打我呀?

然而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擁有了更為發達的大腦、語言能力和文明,這使得我們的恐懼機制更加的複雜和智能,擁有更強的可塑性,甚至超越了條件反射的範疇,具體概念:

舉個例子吧,比如我們在嬰兒時期會對較大的噪聲產生恐懼引發激烈的反應——哇哇大哭,如果能跑的話我估計會的——但隨著經驗累積和認知能力的提高,我們遇到噪音時不會再感到恐懼,即便感到恐懼,引發的行為也是辨別、判斷聲音的來源或者預估發生的事件,又或者直接罵娘。

又比如,你年少無知的時候不自量力地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向班花表白,當場被拒絕,現場極端尷尬,你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有過這樣的體驗,以後你還敢隨便公開表白嗎?這些東西我們甚至不需要親身體驗,依靠理智的認知評估或者他人經驗的傳授就可以有相同的效果,讓我們在遇到類似的情形下不需要思考就可以避免相似行為。

這麼說來,這何止智能,簡直智能啊!

所以大家先要了解的是,我們的恐懼是本能,是上帝派來守護我們的小天使,防止我們作死的(上帝真是操碎了心);我們的小天使也是在不斷學習,不斷優化的。

2.自卑

自卑是一種比較複雜的情感,具體表現是輕視自己、關注自己的缺點,認為自己不如別人。自卑一方面會作為驅使我們提升自己的動力,一方面又會導致我們喪失勇氣,裹足不前。

自卑形成的原因之一是缺乏認同,比如童年時期父母要求過於嚴苛、期望太高,喜歡與人比較或者不善於表達認同和愛,讓我們在自我認知上存在缺陷,習慣性的認為自己不好,自己比別人差;又比如由於自身的缺陷或者社會家庭因素長期被同學排斥、嘲笑造成自卑等等。

概括一下就是,因為缺乏認同讓期望中理所當然的自己與認知中的自己產生了偏差,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在在別人眼中很優越的人會自卑,有些明明有缺陷的人卻很自信。

比如我有一個朋友,男生,身高150cm。我從來沒有發現他對自己身高有過任何不滿或者自卑的情結,就算有人不長眼拿他身高開玩笑,他也會很灑脫的應對。有一天我們聊到這個事情,他說了幾句話,令我茅塞頓開:

這個身高是很矮啊!我長的這麼高,就是這麼高啊!

這句話真的解開了我好多年的疑惑,我們為什麼會自卑?因為我們不想要這樣的自己,我們不接受這樣的自己,我們以為理所當然的自己是更高的自己,是更漂亮的自己,是更出色的自己,是小時候父母要求的、我們總也達不到的自己。這就是自卑,連自己都不接受自己的一種糾結體。

總的來說,自卑屬於一種悲觀意識,是一種自我認知偏差,也是造成社交恐懼的主要原因。下面我們深入一點了解社交恐懼:

二、社交恐懼的根源

前面我們聊了很多關於恐懼的東西,那到這裡大家也猜到我要說什麼了。沒錯,我就是要說社交恐懼也是一種本能,其根源是我們的恐懼機制。為什麼這麼說呢?來來來,我們研究研究,從兩個方面入手:

正常的自我保護機制

大家回想一下,我們的社交恐懼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是不是在陌生場合、面對陌生人和權威人士的時候,我們會緊張、害怕?我們前面已經了解過了我們的恐懼機制,那麼在這些情況下我們究竟在恐懼什麼呢?

先講個故事,前幾天我趕在學校圖書館開放最後一天去還書(拖~延~症~),只有一樓一個門衛大叔和管理員阿姨在值班,我把幾本書交給阿姨後順口問了一句:「阿姨我的書都還清了嘛?」阿姨冷冷的回了一句:「自己看。」

這個時候我才注意到阿姨心情不好,微微皺起的眉頭下面,那雙哀怨的眼睛並沒有看到我極力賣萌傻呵呵笑著圓嘟嘟的臉,我擦我這臉可是號稱阿姨殺手啊啊啊!哪次去食堂打飯不是給的超大份啊啊啊!

我悻悻地瞥了一眼屏幕——魂淡這誰設計的交互界面啊!一屏密密麻麻亂七八糟哪裡顯示未還書本啊!根本找不到好嘛!無奈我只好小心翼翼再問了一句:「阿姨在哪裡顯示我沒找到啊?」結果阿姨瞬間爆炸,朝著我天真無邪的臉吼道:「自己不知道看啊,問什麼問!」——嚇死寶寶了。

故事結束,所以我要講的就是這樣,面對一個你不熟悉的人,你沒有辦法判斷你與他接觸的時候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或者你根據自己的經歷和認知評估認為陌生人很大機率是不友善的,當你不得不與他接觸的時候,就會產生恐懼和退縮。同樣的,我們面對領導的時候,會擔心表現好不好、會不會被訓斥;面對老師的時候,會想最近老翹課會不會掛我科;面對喜歡的對象的時候,會糾結自己的打扮談吐什麼的。就是這些認知或者思維方式讓我們產生恐懼,產生退縮感,這是正常的自我保護機制。

2.認知偏差

前面我們講到了社交恐懼屬於一種正常的自我保護機制,當然並不是說社交恐懼就是正常的,這種機制是正常的,不正常的地方在於我們的認知上,比如同樣是面對一個陌生人,在我的認知裡,人大多是友善的,哪怕不友善也不會輕易就傷害到我,或者我通過他的言行舉止判斷他是一個很好相處的人,那麼我去跟他打招呼是不會有任何壓力的。從自己的角度看,假如我認為自己英俊瀟灑風流倜儻,去搭訕女孩子我不會緊張。所以造成社交恐懼,還有一個認知偏差的問題,我們還是要分點討論:

① 情緒經驗造成的認知偏差,簡稱心理陰影。

這種情況多發生在童年時期,我們的心靈還純潔如雪的時候。比如我還書的故事,如果是發生在我很小的時候,那時候生活經驗很少,那麼這件事對我的影響就非常深遠了,可能直接成為我的判斷標尺了。但這件事情發生在我現在這個年紀,心靈早就不再純潔~~應該說人生經歷已經比較豐富了,那麼對我的影響是微不足道的,我不會因為這點小事就認為所有阿姨是不友善的。總的來說,就是我們的情緒經驗會塑造我們的認知,我們的認知影響著恐懼機制。

②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我們已經分析過了,對自我的認知偏差讓我們過分看輕自己,害怕以自己都無法接受的自己去面對他人,下意識的認為別人也會像自己一樣看輕自己。或者是我們小時候經歷過太多的責備和排斥,讓我們對人群和權威(父母的縮影)有著天然的恐懼,這樣的恐懼已經不再那麼有指向性了,你很難感受清楚到底是在怕什麼,因為那些記憶太過久遠,那些情緒體驗變得很模糊,但恐懼的機制卻不會消失,你依然會像小時候那樣恐懼和逃避。

③不合理的社交期望

這一點怎麼講呢,我沒什麼把握能講清楚。如果我說大家自己去體會吧,你們肯定會打我TAT,雖然我並不怕,但還是試著講講吧。這裡先引一句話:任何不自在,都是因為想要表現出自己不具備的品質。我不記得是在哪裡看到的,還是自己想到的,總之這句話還是有一定道理。很多時候我們害怕與一些人接觸,正是因為我們對這些接觸有不合理的期望,回想一下我那個身高不好的朋友,為什麼過的那麼自在呢?因為他從來沒期望過別人忽略自己的身高,咱就是矮啊!怕女神嫌棄自己丑?先理性思考一下,自己是真醜?她是那樣的人?是的話那就真會嫌棄你,你也避免不了的。

三、怎樣克服社交恐懼?

前面講了這麼多,終於要進入正題了,大家是不是很開心呀!那我就再多講兩句。並不是我想要這麼囉嗦,大家想要精簡的我也可以直接撂下解決方法了事,反而有更多人喜歡那樣教條式的文章,但是大家應該知道什麼叫做「一家之言」,就是一個人的思想哪怕再偉大都會有其局限的地方,何況我們這樣淺薄的作者呢?所以我想要把我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的過程也分享出來,讓大家對問題有比較全面的理解,這樣大家也會更容易有自己的判斷和想法,所以也請大家一起思考,一起解決我們共同的問題,再順便把自己的想法在評論區留一下,讓大家都看到,一起交流,豈不美哉?

那我就先來談談我的方法,也是從幾個方面說:

認清事實

想要安慰自己,去看雞湯,想要解決問題,從實際出發。所以我要先從認清事實這個角度出發,談一些方法,還是分開講:

①正視恐懼

恐懼時與生俱來的,是自我保護的機制,面對恐懼我們不要逃避,不要克制,而是要接納恐懼。你害怕的時候,不管你再怎麼克制,再怎麼給自己鼓氣,你還是會害怕,這是不可避免的。我們能做的是,去感受恐懼,弄清楚我們的小天使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所以下一次你面對陌生人,感覺害怕的時候,不要逃避,停下來,閉上眼睛,親上去~~啊不,感受內心的恐懼——你在害怕嗎?在害怕什麼?他們會傷害我嗎?他們會嘲笑我嗎?那個人是好人嗎?看上去不像。我跟他打招呼他會不理我嗎?會的話我是不是很丟臉?

面對領導的時候,停下來,感受內心的恐懼——他會訓我嗎?我最近表現好嗎?上次給他泡茶故意往茶杯了吐了口水,他發現了會殺了我嗎?

面對喜歡的女孩子,停下來,感受內心的恐懼——我去搭訕她會理我嗎?我肩膀文了半條龍,她會以為我是壞人嗎?我臉上這條一尺長的刀疤,會不會不好看?她好像比我高,我踮起腳應該能到她腰吧?昨天砍了幾個人,好像被通緝了,她會不會發現了,害怕我?我真的是好人啊啊啊(╯▔皿▔)╯

跟我念:正視恐懼,接納恐懼,理性分析,理性行動

②正視人性

許許多多大家不願意承認的東西,確實存在著,你的確會受到傷害,大家可以多觀察一些小孩子,在他們還未受教養和文化約束的時候,是最能反映人類原始本性的時候。我眼中的小孩,天真,善良,也會組群去欺負、嘲笑和排斥同齡人,這些都是我們拋開文明後的樣子。所以為什麼要有道德法律,為什麼要教育自己這樣那樣,這就是為了彌補我們天性中不適宜繼續發展進步的方面。

所以,我不會為了安慰你,就跟你說:去跟人打招呼吧,沒人會不理你;去找那個女孩子要微信吧,人不會這麼冷漠;大膽的展現自己吧,沒人會笑你。又或者說:拒絕你又怎麼樣呢?嘲笑你又怎麼樣呢?看不起你又怎麼樣呢?又不會少塊肉,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云云。

說這樣的話是非常不負責任的,不是每個人都會對你友善,人也不可能不在意他人的看法,要怎麼判斷這些東西,只能靠自己了,我只是建議大家,理性,客觀。

③正視他人的優秀

這裡我要先來嘲諷一下,經常在看到有人說自己自卑或者不敢與人交往,然後就有一群人上來說,那什麼CEO什麼領導,還不是打工狗,你怕他幹什麼,那什麼漂亮女孩,勾心鬥角賣弄風騷,還不是被人X,你怕她幹什麼,那王思聰,還不是有個爹,那馬雲,還不是要被政府擺布……云云。

看到這樣的人,只感覺一陣陣噁心,真是不知道說什麼好,可氣的是這類說辭還往往有人追捧。需要這樣欺騙自己幹什麼?靠這樣侮辱他人就能獲得一點點優越感嗎?這樣貶低別人自己就會自信嗎?少天真了。

我們需要對自己真誠一點,不要去逃避這些事實,這世界上會有很多人比你優秀,會有很多人一出生就比你優越,這是不可逃避的問題,那些身居高位的人,那些社會精英,都是非常優秀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那樣的成就,你面前的領導,就是比你高一級,或許是比你努力,或許是比你年長,哪怕是個傻Ⅹ靠後門當的領導,都在管著你。

這都是事實,不可否定也不需要否定。我們不會因為別人優秀而自卑和恐懼,自卑和恐懼是源自內心的東西,我們面對優秀的人感到自卑,是因為我們認為自己理應是那個樣子而實際上並不是,是對自己的不接納;我們在權威的面前緊張恐懼,是因為我們害怕因為自己的不足而被嘲笑或排斥。

舉個例子,一個女孩會在比自己漂亮、出生更好的同學面前感覺自卑,在有幸面對更漂亮還夾帶無數光環的明星偶像的時候呢?是不是反而不自卑了?比如我面對我這個年紀的創業者或事業很有起色的同齡人,我會感覺自卑,但是我面對的是賈伯斯、馬斯特、馬雲呢?或者是習大大?我還自卑嗎?這就很好說明問題了,我們不接納自己,認為自己應該是更漂亮更成功的那個自己,所以面對這樣的人的時候就會自卑,但我們不會奢望自己應該像現在的馬雲、習主席那樣,所以在這樣的人面前,我們只有接納自己。

2.認清自我

認清了事實,接著就是認清自己。畢竟自卑和恐懼都是源於內心的東西,從內心出發,會更好的解決問題。我們還是分幾點討論:

①接納自己,欣賞自己

關於自卑,我們已經反覆談論許多了,大家對自卑的認識也應該比較深刻了。理所當然,克服自卑就一點——接納自己。

你也許長得不好看,不高,不帥,或者不聰明。但是,親愛的,看著我,聽我說:這不是你的錯,這不是你的錯!親愛的,這不是你的錯。為什麼一定要要求自己漂亮呢?不夠漂亮就不是自己了嗎?所以下一次,鼓起勇氣,對著鏡子大聲說:我不漂亮!我不漂亮!我不漂亮!

先接納自己,不管是對自己哪方面的不滿意。

再講個故事,今天下午的時候我買了包檳榔(真的只是偶爾吃),新款式,打開的時候發現封口太爛,用了一點點力就把活動封口撕壞了,都沒法揣口袋,當時我看著這袋檳榔,一臉的嫌棄。

等會回來,嚼上一個,咦?這味道!簡直酸爽!往後幾個小時,我一直在寫這篇文章,所以檳榔一直放在桌上。我時不時看看這袋檳榔,一臉的喜歡。

所以我們要怎樣對待自己?那些都說爛的話我就不再重複了,去發現自己的優秀,如果再機智一點,就選擇自己最舒服的方式生活。

補充一點,一定是先接納自己的不足,不要試圖用自己的長處去安慰短處,那樣適得其反。因為我們就是自己,為什麼一定要優秀?用一句文藝妹子喜歡的話: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②合理的社交期望前面已經說到,不合理的社交期望是造成社交恐懼的一大因素,所以相應的,就是抱有合理的期望,這也是建立在認清事實的基礎上的,大家需要通過自己的判斷來確定自己的期望是否合理,我簡單列舉幾點做下示範:

PS:如果大家感覺不好掌握,有個小技巧:永遠蹦著最壞打算去——勞資就是去自取其辱的

這裡只是簡單列舉下,很多的東西要靠自己去體驗。或者有想法的朋友到評論區交流。

3.必要的社交技巧

在這裡我就不給大家推薦卡耐基之流了,不是說他不好,只是個人不喜歡那些無腦教條類的東西——卡耐基粉表噴我( ▼-▼ )——我還是建議大家從心理層面去思考相關的問題,並且遵循規律去解決問題。

那這裡照舊,我講幾點自己的技巧:

①保持自己的善良和熱情,經營自己的形象

我們這個世界很大嗎?我們的圈子很大嗎?在我們的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都在碰來碰去,你能保證你傷害過的某個人,不會遭遇你以後珍視的朋友嗎?

從兩個角度來說,一是你的某個行為反映的是一個行為模式,意思就是你可能意識到了某次行為傷害到人了,但在你沒意識的時候就不知道傷害多少人了。二是所謂三人成虎(不恰當,大家懂就行),情緒是會相互感染的,一個人不喜歡你會影響幾個人對你的看法。

這兩點同樣適用於好的一方面,如果你真心真意對人好(當然不需要刻意去討好誰),久而久之你會發現有許多初次見面的人都會對你很熱情,原因一個是你的人格口口相傳,或者面面相傳;二是保持善良和熱情,久而久之會形成一種氣質,讓人一接觸就感覺出來你的友善。

這一點是我自己一直堅持的,所以我人緣也是超好哈。

②成為一個有趣的人

這個不需要多說,誰不喜歡跟有趣的傢伙一起玩呢?然後,幽默這個品質好像很神秘,不是天天刷段子就能刷出來的。其實關鍵在於自己的心態,仔細想想就知道,一個人心情好,輕鬆愉悅,說起話來自然是俏皮幽默的,好比我寫這篇文章,在不擅長的地方我是怎麼也弄不出段子的,而寫的嗨了,段子自己就跑出來了,所以上面的段子都不是我編的,好像是我下午去吃了拉麵、加入兩個荷包蛋、有七片半牛肉、再放了半勺辣椒、滴了三滴醋,湊齊了五個龍珠異次元形態,就把它們召喚出來了。大家也可以試試。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於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公眾平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網友閱讀參考。如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平臺轉載的文章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後採取相應措施。

全國首家推廣當眾講話訓練課程,給您更專業的針對性指導,更精確的問題點撥,提升您的整體核心競爭力,智者的不二之選。

想了解更多請關注我們或登錄大釗官方網站:www.dazhao.com

相關焦點

  • 社交恐懼是什麼?該怎麼克服
    你是否因恐懼社交失去很多首先說一下社社交焦慮,社交焦慮(又稱作「社交恐懼」)就是指面對可能被他人審視的一種或多種社交情況時產生顯著的害怕或焦慮。基本症狀有在大街上走路,覺得別人都在觀察自己?社交恐懼的人會對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焦慮,害怕成為社交的焦點。患者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別人仔細觀察的社交或表演場合時,產生恐懼,害怕自己的行為或緊張的表現會出糗或難堪。社交恐懼不僅可能是工作交際的短板,還可能影響戀愛生活。如何正確看待社交恐懼,以及如何改善、應對甚至克服社交恐懼,也是現在生人社交需求社會和宅文化大背景下,越來越多人面對的問題。
  • 如何克服社交恐懼?這幾種方法值得嘗試
    不喜歡人群,不知道如何跟別人打交道,只想待在自己的世界裡,害怕社交,這是社交恐懼症患者的典型症狀。對於很多人來說,會覺得社交恐懼是一種膽小、內向的表現,只要大膽一點就可以改變。但對於社交恐懼症患者而言,這是一種煎熬,一種難以擺脫的痛苦。
  • 怎樣克服社交恐懼?——請放棄你無用的社交
    要說怎樣克服社交恐懼?我先要問問您,為什麼要克服社交恐懼?為什麼社交恐懼?我們是社交恐懼?還是恐懼社交?如果真的是恐懼社交?那麼社交到底有什麼值得我們恐懼呢?或者,我們為什麼要社交呢?我們來看一下社交的概念。社交,是指社會上人與人的交際往來,是人們運用一定的方式(工具)傳遞信息、交流思想的意識,以達到某種目的的社會各項活動。社交原來是要達到某種目的?
  • 當代人的社交障礙 如何克服社交恐懼和社交焦慮
    當代年輕人的社交障礙有很多種,以下幾種是最為經典的社交障礙。  第三,每次家裡面來了客人都會覺得非常的意外,並不是說討厭誰,只是總感覺空氣變稀薄了,也不知道該如何跟長輩說話。  第四,在見到別人之前組織了好多想說的事情,但是真正見面之後想說的話一句也說不出來。
  • 治癒電影《奇蹟男孩》:讓所有有缺陷的孩子,都能克服社交恐懼
    因此想要去克服孩子的心理障礙,克服孩子的社交恐懼,首先第1步的就是孩子本身就要對於自己有接納的態度,能夠去勇敢的接納自己,正視自己的不足,總的就能夠去慢慢走出自己封閉的世界。因為有了父母家人的愛和鼓勵,孩子就會認為不管世界怎麼樣,家人都是不會放棄自己,父母是會永遠愛著自己,這就會讓孩子去擁有動力擁有勇氣的去面對外面對於自己的嘲諷以及排斥,孩子就會慢慢去接受,自己去克服社交的恐懼,去克服心理的障礙。因此父母的愛和鼓勵,使孩子克服這些恐懼的一個大的動力,以及能夠給孩子心靈上的安全感,不會讓孩子對於世界失去了安全產生敏感,從而去加劇孩子內心的恐懼。
  • 四種克服社交恐懼的辦法,有社交恐懼症的你都能做到嗎?
    什麼是社交恐懼,社交恐懼就是過分關注外界對自己的消極評價,以及表現出退縮和迴避的行為。進而會妨礙到自己對於人生目標的追求。通俗點說就是怕人,他害怕別人說它笨拙,害怕大家不理他,害怕空氣突然安靜。對於一些社交場合會莫名覺得發抖害怕,心跳加速,比如同學聚會,打電話,和陌生人聊天這樣類似的社交場合會下意識的拒絕。給許多有社交恐懼症的小夥伴造成極大的困擾。對於社恐的小夥伴們也不要慌,以下四種比較典型克服社交恐懼的方法,你都能做到嗎?
  • 無壓力社交|教你如何克服社交焦慮
    如果你有這些想法,不妨讀讀這本書,在這本書中,作者剖析了什麼是社交社交焦慮是種常見的,非病理性的現象。這本書是一本實用自助指南系統的介紹了一套適用於所有人的方法,通過正確認知社交焦慮,社交焦慮是如何影響人們的思維與行為,如何克服社交焦慮這三個方面幫你真正認識和了解以及如何克服社交焦慮
  • 一出去社交就感到緊張?掌握這5點,幫你輕鬆克服社交恐懼
    那究竟要如何克服社交恐懼呢?澳大利亞暢銷書託比亞斯·艾特金斯在《我並不孤獨》這本書裡,分享了他與嚴重的社交恐懼症作戰並最終勝出的故事。他在這本書裡指出了社交恐懼的多種原因,並給出了克服社交恐懼的實用技巧和策略,幫助我們減輕社交壓力,在社交場合感到舒服和自在。
  • 如何克服社交焦慮:永久性克服社交焦慮的10個步驟
    你的社交焦慮變得越來越糟嗎?你是否一直在思考如何永遠克服社交焦慮?這是一個持續的,分散注意力的存在,極大程度擾亂了你正常的社交生活。如果你和其他許多人一樣,正與社交焦慮作鬥爭,請花時間仔細閱讀本文中的建議。許多人正在與社交焦慮症(SAD)作鬥爭。值得慶幸的是,最近開發的治療方法已經被證明可以有效減少SAD。你可以做出改變,但改變首先要意識到你的感受,為什麼你會這樣感覺,以及這種感覺如何影響你的行為和思維。
  • 走進社交恐懼——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患上社交恐懼?該怎樣克服?
    社交恐懼症又名社交焦慮症,患者對於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別人仔細觀察的社交或表演場合,有一種顯著且持久的恐懼,害怕自己的行為或緊張的表現會引起羞辱或難堪。有些患者對參加聚會、打電話、到商店購物或詢問權威人士都感到困難。
  • 如何克服面試的恐懼心理?
    存在「面試恐懼」的人有很多,這是很正常的一種現象。其主要原因為性格過於內向,社交活動參與的比較少。另一種也有可能是曾經有過失敗的面試經歷,所以導致出現牴觸和懼怕心理。無論何種原因,這種心理恐懼最需要的就是自我調節。
  • 3招教你輕鬆克服社交恐懼,人人都適用
    社交恐懼又分為廣泛型和特定型廣泛型:是指害怕各種社交場合,社恐症者一般害怕任何形式的社交,嚴重者會完全迴避,不願意社交。研究表明,社交焦慮障礙通常在青少年時期起病,大約有7%-13%的人在一生中的某個時間患過社交焦慮障礙,它是最常見的心理障礙之一。接下來我分享幾個方法,幫助你克服社交恐懼,也能輕鬆與他人交談。無論是廣泛型還是特定型都很適用。
  • 3個步驟教你克服社交恐懼,拓展人脈,結交比你更優秀的人
    在社交過程中很那走出第一步,不知道如何做主動的那一方。在聊天的過程中特別害怕空氣突然安靜,與對方的聊天陷入尷尬之中。以及作為內向的人,我們應該如何克服這些恐懼,去迎接生活的饋贈,進而結交比自己更加優秀的人。
  • 內向的人如何打破社交恐懼,讓自己輕鬆面對社交
    內向性格不一定都是社交恐懼,但內向性格的人社交恐懼的概率大些。性格內向和外向各有優勢、劣勢、和其價值。內向性格並不是一種缺點,只是人性格的一種方式。內向性格因為獨處,所以深思、會更謹慎。內向性格的人克服社交恐懼之前最應該做的是接納自己是內向性格,然後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發展自己的社交需求,發展社交優勢。
  • 如何克服社交恐懼症?心理學家:堅持這三種方法就能克服社交恐懼症
    患者明知這種恐懼反應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覆出現,難以控制。恐懼發作時常常伴有明顯的焦慮和自主神經症狀,患者極力迴避導致恐懼的客觀事物或情境,或是帶著畏懼去忍受,因而影響其正常活動。 那麼,當我們患上社交恐懼症時,除了吃藥外,我們該如何自我調整呢?以下三種方法,只要我們堅持地執行就一定會獲得很好的改善。
  • 如何克服恐懼心理?
    小編認為只有敢於承認自己的弱點,才能對症下藥真正去克服自己的不足與恐懼。認識恐懼的危害            恐懼是個人心理、精神感受到緊張、壓迫的一種情感狀態,以至於人們總是本能的選擇去躲藏、逃避恐懼「對象」。
  • 如何克服社交恐懼症?(社恐心理)
    21-2018有社交恐懼心理,我們如何克服?導讀:很多人有自卑心理,而自卑心理的根源可能是由於在社交過程中產生恐懼,今天跟大家分享如何克服社交恐懼心理!如何提升自信問老師你好,我只要跟陌生人在一起,說話的時候就容易緊張、臉紅甚至突然忘詞,弄得我不知所措。而在和熟悉的人接觸的時候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想諮詢一下,在您的輔導過程中,有遇到過跟我類似經歷的人嗎?你又是如何輔導他們克服這種障礙的?
  • 社交不可怕,別恐懼
    如何克服社交?為你朗讀1 分鐘患有社交恐懼症無非幾種情況1.性格因素。害怕做事情出現問題,害怕和人交往,擔心和人交往別人看到自己的某些缺點,從而導致迴避社會,不願意和人交往。2.心理因素。社交恐懼症患者一般自尊心較強,害怕被別人拒絕,或者對自己的外貌沒有信心。3.思維方式。
  • 如何克服社交焦慮症
    今天我來寫一寫有關社交焦慮症的一些問題。為什麼我要寫這個?因為通過今天的閱讀,我對如何克服社交焦慮症有了深刻的感悟。1.什麼是社交焦慮症?從書中我可以學到,「社交焦慮症」,簡單來說就是,當一個人承受著陌生的目光,感覺到置身於陌生人中間被評價的時候,就會本能地產生一種懼怕的感覺。2.社交焦慮症所造成的一些影響本書的作者講到,社交焦慮症是由某些特殊場合引發的。
  • 《不再害羞》:想不再恐懼社交?就從克服害羞的三個步驟開始
    今天,我們繼續來閱讀《不再害羞:如何提高你的社會適應力》,這本被稱之為「克服害羞的實用工具書」的經典之作。這本書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他主編的普通心理學教材被譽為」比小說還好看的教科書「,引領無數初學者和愛好者進入了心理學殿堂。此外,他還一直致力於用心理學的知識讓人類變得更美好。可以說,他是真正濟世利人的心理學大師,代表著「當代心理學的形象和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