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中年人歷經世事,方知這三句話的智慧,別當作耳邊風

2020-12-14 藝述史

提起諸葛亮,我想很多人會想到他赤壁之戰的算無遺策,又或者《出師表》中的竭誠盡力。正是因為《三國演義》有神化他的傾向,反而導致真實的諸葛武侯好像被眾人稍稍低估了那麼一點,那今天想和大家分享諸葛亮說過的三句話,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他的軍事著作《便宜十六策》中有這樣一句話:

「欲思其利,必慮其害;欲思其成,必慮其敗」。

我們為什麼會遭遇「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困境啊,很多時候就是考慮不周全,一味去設想好處和成功,卻沒有預見到路上的艱辛險阻,導致慘痛失敗。因此,萬事萬物,你一定要周全地看它的兩面性。

第二句是:「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這一句是出自《誡子書》,就是說放縱懈怠你就不能精神振作,而草率冒險呢也不能陶冶情操。很顯然,這是控制力的區別。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列寧戒菸的故事,很多男性朋友可能苦於戒菸,列寧就曾對勸他抽菸的人說過這麼一句話:「你能在戰場上和敵人英勇作戰,為什麼不能跟吸菸鬥爭呢?」男性朋友們,學一學啊。

講一個我們現代人缺乏控制力的典型吧,我就說四個字你看準不準啊,放下手機。是不是有朋友中槍了?很多時候我們抱著手機,刷一會再刷一會,時間就這麼悄然過去了,甚至熬夜,甚至荒廢自己。那我之前也和大家分享過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不如給自己定下一些小目標,讓自己的專注更有儀式感,不知道你有沒有試一試呢?

最後一句詩:「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這句大家比較熟悉了,我想,在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這句話更值得我們思考。我猜很多人覺得比如靜心,比如淡泊,只是說說而已,回到生活裡還是要拼命地去追名逐利,我覺得啊,其實不衝突,你的「靜」在於你內心的思考,你的精神世界,它反而能推動你更好地追逐你的人生目標。而儉樸則能簡化你的生活,讓你遠離不必要的精神鴉片,更專注自己當下的事業。不知道你是不是認同我這個觀點呢?

好了,諸葛亮的三句話送給大家,特別是對自己人生狀態並不滿意的你,如果你經常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不如就去古今中外名作裡找找答案

相關焦點

  • 中年人的幸福哲學,都藏在這8首詩詞裡
    下面8首詩詞,藏著中年人的幸福哲學。三是聽愛人給你說情話。四是跟孩子做遊戲。走過半生,歷經風霜,再一回頭時,發現妻子微笑,兒女在旁,最幸福的事,不過如此。再拜陳三願:一願郎君千歲,二願妾身常健,三願如同梁上燕,歲歲長相見。沈從文說:在青山綠水之間,我想牽著你的手,走過這座橋,橋上是綠葉紅花,橋下是流水人家,橋的那頭是青絲,橋的這頭是白髮。
  • 讀陸遊《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書憤》陸遊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這兩段寶貴的生活經歷,就被熔鑄在前四句詩中。「那知」猶言「豈料」,「世事艱」三字概括了民族所遭逢的深重災難,是一抑。「中原北望氣如山」寫志在恢復的英雄氣概,是一揚「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 一課譯詞:耳邊風
    一課譯詞:耳邊風 chinadaily.com.cn 2019-08-13 16:18
  • 諸葛亮的智慧,出師表中如果沒有這句話,後果不堪設想
    「而諸葛亮也以自己一生的操守和行為,受到後世的推崇。相比之下,司馬懿雖然贏得了戰爭,可在後世的評價卻不高。就連司馬懿自己的子孫,也都是推崇諸葛亮,反感司馬懿。最直接的就是司馬懿的玄孫知道當年高祖篡位的做法,驚嘆說:『做出這樣的事情,晉國怎麼可能長久呢?」不過,如果我們看完《出師表》的內容,就不難發現,這篇文章不像是大臣出徵前,給皇帝上的奏表。
  • 當孩子犯錯,其實三句話批評就夠!別傷了孩子!
    當你批評他,他是不是當耳邊風?當孩子不改正,你是不是很「受傷」?  看來,有可能是我們批評的方法出了點小問題哦。其實,批關於批評,只需要三句話就夠了。  最有效最簡單的方法:三句話批評孩子就夠!  第一句話:指出孩子做了什麼錯事。  第二句話:指出這件事的後果,以及我們對這件事的感受,不高興,很生氣,生氣極了。
  • 《易經》:知時、知人、知進退,水鏡先生令人嘆為觀止的行止智慧
    曾經在網上瀏覽的時候,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說在《三國演義》這部經典名著中,到底誰才是這眾多智囊中的第一名,在一般人想來,這肯定是非諸葛亮莫屬啊。網圖因為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借東風、草船借箭等一系列的用兵如神之舉,都無不昭示了他的智慧超群,可以從某一個方面來說,如果沒有諸葛亮,就沒有後來的三國鼎立,所以後來之人才給予其
  • 三名人隨口說的三句話,成後人座右銘 , 一句黑白兩道奉為經典
    他們用精煉的語言認真總結下來,留給後人參考學習,規範自己的行動,這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如:「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這是清代紀曉嵐的老師送給他的一副對聯。紀曉嵐在居室掛了後半生,作為座右銘。但有三位著名的歷史人物隨口說的幾句話竟成為後世子孫的座右銘,甚至是人生的指路明燈,有一句話被黑白兩道奉為經典,這句話的主人也被歷朝歷代皇帝所歌詠。
  • 鬼谷子智慧:百智之首,識人為上,記住這句話讓你輕鬆看透人心
    從古至今,我們都把識人看得非常的重要,關於識人這一點有人總結說:「非知人不能善其任,非善任不能謂之知人」,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知人不深、識人不準就會出現任人不當,用人失誤的情況。比如說蕭何追韓信這個故事:在蕭何的三次舉薦下劉邦把韓信拜為大將軍,才有了大漢王朝的誕生。蕭何追韓信這個故事就是體現了蕭何的識人智慧,當時屯兵新野的劉備帶著大將關羽、張飛三次到南陽郡隆中請諸葛亮,才有了三分天下的英雄壯舉。
  • 這首詩最能體現陸遊的愛國情懷,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僅僅是這一點,便足以令人感動不已,而且他一輩子都在為了收復北方的失地而奮發圖強,只是由於當時的南宋朝廷醉心於江南美景,滿足於江南一隅之地,並不是真正的想要收復北方失地,這也使得詩人留下了終生遺憾。《書憤五首·其一》宋代:陸遊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 緩解中年人的「焦慮」,不妨試試這三點
    說到底,中年人的焦慮就是房子、票子、孩子。這種焦慮感不僅我們普通老百姓有,近年來,很多名人也有,其中有些名人因焦慮過度,身體出現問題,罹患癌症去世,讓人感到震驚和惋惜。那如何緩解中年人的「焦慮」情緒呢,不妨試試這三點。
  • 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懂得這三句話的深刻含義,生活才會無憂無慮
    因而,我們需要更多的人生智慧指導我們去如何為人處世,那些越是有智慧的人,越是懂得下面這三點的深刻含義,所以他們的人生才能高枕無憂。其實,這不過是我們一廂情願的想法,我們那並不是真正的不拘於規矩禮數,很多時候都是一些粗鄙的行為,是一種越線甚至是破壞規矩的舉動。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他們那種灑脫不是破壞規矩,而是一種適應規則的莊重自持,不是那些扭捏作態的「手舞足蹈」。
  • 「謙受益,滿招損」這句話的出處是哪裡?
    「滿招損,謙受益」這句話,出自儒家經典「四書五經」裡的五經之「書經」,即《尚書》。在《尚書·大禹謨》裡有兩句話,是教人修身養性的,原文是: 「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不唯儒家,佛道、聖經以及古蘭經,都記載著無數謙虛使人進步的千古絕唱,其中老子在道德經裡說,「吾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反過來想,如果這樣做沒有道理、沒有益處,就不會有那麼多聖人偉人去歌頌這個做法了。關于謙虛的歷史典故,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是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故事,還有張良拾履,周公吐哺,程門立雪…非常之多,不再囉嗦。
  •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這句話怎麼來的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句話並不是某文章的一句原話,而是從《華嚴經》的部分經文簡單衍化來的,通過解讀,加上自己的理解寫出來的富有韻味的觀後感。解讀之後的這句話,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撩人心弦,大部分人看到後都會有所感觸,所有,有人問這句話是怎麼來的,就會有人說,出自《華嚴經》。原經文如下:《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七:三世一切諸如來,靡不護念初發心。大方廣佛華嚴經夜摩宮中偈贊品第二十:如菩薩初心,不與後心俱。
  • 建議中年人看看
    建議中年人多看看不借香火香火屬於中國特有的說法,不管是祭拜神佛還是要祭拜祖先,都會給它們燒點香火,而這些一定是得自己的買的香火,如果香火還要姐的話,那就表示這家人很窮,而且對被拜祭的人也是不尊重的。另外,在中國,香火也有著延續後代的意思,假如你借別人家的香火或者別給別人香火,那便是對自己的後代不好了,是一種忌諱!
  • 混得越好的中年人,敬酒時越愛說這3句話,難怪越混越好
    混得越好的中年人,敬酒時越愛說這3句話,難怪越混越好在職場上,很多人忙忙碌碌數十年,有熬出頭的,也有沒有熬出頭的。很多中年人在職場上也是這樣,有混得好的中年人,也有沒混出頭的中年人。有些中年人在職場上,雖然工作能力強,但是因為交際手段跟不上自己的發展,往往很容易無形中得罪人,有時候甚至鋒芒太露,甚至不受領導待見。而混得好的中年人,對於交際對自己的影響都能夠牢牢把握。比如在領導同事都在的酒局,他們往往會藉助這個難得的交際場所,去塑造自己在領導同事心中的好印象。具體的行為表現,就在他們跟別人敬酒的言行舉動中,混得越好的中年人,在敬酒時越愛說這3句話。
  • 諸葛亮:看穿一個人,只需要這7句話
    一代謀聖諸葛亮,在《知人》一文中講了自己的觀人識人訣竅:「一曰,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二曰,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三曰,諮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四曰,告之以難而觀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六曰,臨之以利而觀其廉
  •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是「皮匠」還是「裨將」?
    人們口頭上留傳著一個諺語:「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意思是說,「人多智慧多,大家一起想辦法,就會有好主意」(《現代漢語規範詞典》3版p1130)。眾所周知,諸葛亮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以足智多謀聞名於世。他作為蜀國的最高統帥,曾南下七擒孟獲,又曾北上六出祁山。他的帳下一定有許多主將,如趙雲、魏延等等,又有許多副將,如王平、廖化等等。
  • 一個人,生活不順時,讀讀老祖宗這三句話,福氣自然而來
    中國古代,老祖宗留下的一些話語,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這些話,都是經過千百年來,老祖宗們的親身體會,而總結出來的,可以說它人類智慧的結晶,它們是指引我們後輩兒孫方向的一盞明燈。有這麼三句話,你能夠真正領悟出它的精髓,將來成就絕不可估量。
  • 諸葛亮:看穿一個人,只需要這七句話!
    .」 → 點選「設為星標 ★ 」即可關注到每日的更新一代謀聖諸葛亮,在《知人》一文中講了自己的觀人識人訣竅:「一曰,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二曰,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三曰,諮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四曰,告之以難而觀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六曰,臨之以利而觀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 中年人的智慧,遇到槓精不反駁,只說:你說的對
    他一直說,買不起就別買,買這麼一點食物。你過著的生活真慘。說實話,如果我年輕10歲,我會當場和他打架。但是現在的我直接承認,是的,我吃不起飯。您說的都對。中年人的智慧是你不要和槓精爭論。以前我不懂這智慧,但凡心遇到事,就喜歡爭論。現在終於明白為什麼不爭論。為什麼不和槓精爭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