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現在仍一事無成,建議看一下孟子怎麼說

2020-12-17 君無愧

文|寄遠

你現在幾歲了?是25歲還是30歲?甚至35歲了?你的生活怎麼樣?還順心嗎?過得好嗎?

在不知不覺中,馬上就要2020年了,這也就意味著,我們馬上就要長大一歲,說不好聽一點,就是老了一歲,在這個歲數的你,你得到了什麼?或是金錢、或是愛情、或是親情,是否都在你的身邊?

我聽到很多了說自己都這個歲數了,仍舊一事無成,整天渾渾噩噩,不知所措,沒有方向,沒有目標,猶如一隻無頭的蒼蠅亂撞,運氣好安然無恙,運氣不好遍體鱗傷,有時候覺得自己就是一個笑話?

經常在無人的黑夜裡向天空咆哮?老天,你為什麼要這樣對我,我到底做錯了什麼?抱怨成為了你生活的常態,懦弱是你前進道路上最大的敵人,浮躁使得你的生活糟糕透了!所以,如果你想要有所成就,哪怕是一點點,你都要擺脫此前的生活。

具體如何擺脫?讓我們來看一下孟子是如何說的,如果單純的靠我說出來的話語,肯定是沒有威懾力。

孟子曰:「有為者闢如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尤為棄井也」。

譯文:做事就好比是在挖一口井,如果挖了六七丈深還不見水,依然是一口廢井。

說真的,一開始我並沒有讀懂,我以為孟子是說,如果井挖了六七丈深還沒有見到水的話,那麼這就是一口廢井。所以他想告訴人們凡事要根據現實狀況做出改變,如果事情久久沒有結果,就要懂得適可而止,另尋他路,而不是無腦一根筋地去處理事情。

我回憶過往的所作所為,越想越不對,一直以來我不都是這樣子的嗎?一旦沒有看到結果我就放棄了,懂得適可而止,也懂得另尋他路,不會在一棵樹上吊死,可儘管這樣,我還是一事無成,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於是我斟酌再三才知道,原來孟子是用這個例子闡述自己反對半途而廢的思想,鼓勵積極向上的進取、堅持不懈的精神。

做任何事情做到一半還沒有看到結果也要堅持的做下去,如果放棄了,就好比挖井沒有看到水就不繼續挖下去是一個道理,雖說你已經挖了六七丈,但是這口井依然沒有水,那麼它就是廢井,此前所有的努力都功虧一簣了,流過的汗水自然也就白流了。

所以,我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不可以輕易放棄,既然選擇了,那麼無論如何都要把它完成。就像各位網友們所說,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完,其實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要有堅持不懈,永不服輸以及言出必行的精神!

此刻的我才醒悟過來,原來我一直沒有成就的原因就是因為我總是隨隨便便的開始,隨隨便便結束,隨隨便便放棄,做任何事情都沒有一顆恆心、耐心,甚至是一件小小的事情都做不好,掃地都掃不明白,真的就像網友們所說的,啥也不是,可笑,可笑啊!

-end-

文字歸作者所有,但圖片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南懷瑾《孟子與公孫丑》:孟子的架子
    你老兄一天到晚標榜中國文化,同時以文化道統為己任,如果以中國文化的古禮來說父召,無諾」,父親叫你的時候,不可說「等一下就來」,一定要馬上就去。國君召你的時候,「不俟駕」,也不能說今天司機請假沒有車子,明天再去吧!走路也要走去的。而你本來是要與宣王相見的,但宣王找你幾次,你卻擺架子始終不去,「宜與夫禮若不相似然」,如果依禮法標準,好像不大對吧?
  • 如果你30歲還一事無成,你會怎麼辦呢?過來人給您幾點建議
    有網友來諮詢:自己到了30歲,而立之年,還是一事無成,身無分文,問有什麼掙錢的行業。為什麼會出去這種情況,自己有沒有去深思過。其實只要去深思就能發現是什麼原因造成你現在的這種結果。其一是:你在選擇方向的時候你選擇了一個錯誤的方向;其二是:你選擇了正確的方向但是沒有去堅持。
  • 其實孟母三遷並沒有改變孟子,改變孟子的是孟母的一次發怒
    雖然這個故事成了現代教育的典範,但是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一個問題,雖然孟母三遷對孟子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孟子並沒有在孟母三遷以後就變好了。其實孟子真正變好是從孟母的一次發怒變好的。怎麼這麼說呢?咱們來慢慢推算一下。
  • 一個男人如果三十歲還一事無成,要注意幾個原因
    而如果男性在三十歲還一事無成的話,就要想明白幾個道理。1、三十歲還一事無成,並不一定因為你不努力相當一部分男性在年齡尚小的時候,初中還沒畢業就外出打工。但因為學歷不高,只能做廉價勞動力的工作,工資很低。就算奮鬥十幾年,到了三十歲,可能還一事無成,繼續做著廉價的工作。這並不能說明沒有努力。
  • 一事無成負債纍纍,還抑鬱了,現在我該怎麼辦?
    肯定是我們一事無成和負債纍纍,說白了就是我們嚴重嚴重嚴重缺錢啊!那我們就應該做的是首先要能夠賺錢養家,去賺錢來還債。我們也只能找工作來賺錢了。其實我們要想得到生活中經驗,也是要走彎路撞南牆的,也需要交學費的。畢竟世上沒有哪個人能一帆風順地笑到最後,生活就是酸甜苦辣鹹,各種滋味都有,就看我們怎樣來品嘗了。
  • 孟子:人如果沒有四端就不是人!
    孟子繼承發揚了孔子「天仁性善」的主張,並進一步提出了」民為國本,君主次之「的仁政理念。後世尊其為「亞聖」,可見孟子對儒家學派的重要影響!孟子的「性善論」和仁政等思想就是從四端展開的,那麼什麼是四端呢?孟子認為四端是仁義禮智能夠出現的根本原因!失去它們和禽獸無異!如果這四種心又「發作」了,就重新變回了人!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看一下。一、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為什麼沒有同情心,就不能稱為人呢?如果看見任何需要幫助的人和事都選擇冷眼旁觀的話,就是冷漠無情!所以不是人。因為這是禍患,仔細想一想人生活在社會中誰能保證一生都沒有事情呢?肯定不能。
  • 王陽明:如果不給自己立一個志向,這輩子或許一事無成
    他有著獨到的見解,他覺得一個人一生不管做什麼事要先立志,你如果想做一番事業,一定要立志,否則你將一事無成。很多人聽到這裡就誤以為做大事的時候一定要立志,其實做一些小事同樣要立志。比如說,在生活中想學一門獨到的手藝,需要靠著堅定的意志才能夠完成。
  • 孟子的「事業心」,你真的懂嗎?
    如果一個人的言論聽起來非常的片面,那麼這個人多半有所掩蓋的,或是被一些利益因素所蒙蔽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銷售,銷售人員很多時候都是在用話術來引導我們,只提好的一面,而隱藏缺點,再找契機拉近一下關係,其目的就是讓我們花錢,這其實就是「詖辭」。
  • 職場裡天天緊張忙碌還一事無成?試試這個建議
    職場中,是什麼導致了我們緊張忙碌還一事無成?2. 除了本職工作,在職場中我們最應該注意什麼?【分析】職場中自由自在的少,緊張忙碌的多,但有的緊張忙碌至少可換回財務上的自由,而有的緊張忙碌除了身心疲憊什麼也換不回來,正如話題中提到的,職場中到底是什麼導致了我們的緊張忙碌卻還一事無成。
  • 孟子:動機與效果哪個重要?
    彭更覺得孟子老師很過分,整天帶著他們氣勢宏大地吃吃喝喝,正事一件也沒做,這就是吃白食。孟子也很生氣,彭更跟著自己那麼久,還是個榆木腦袋,竟然認為自己是個超級江湖大騙子。孟子說:「如果不正當,就是一籃子飯也不能夠接受;如果正當,就是像舜那樣接受了堯的天下也不過分。——你說過分嗎?」
  • 母親節將臨,看《易經》孟母三遷之道,原來孟子也曾逃學騙母
    今天翻開《易經》看到了一篇關於「孟母三遷」的故事,我們都聽說過「孟母三遷」,知道如果沒有孟母的第三次遷房搬到了學院附近,也就沒有孟子後來的成就。可孟子搬入學院附近之後發生的事情是否有聽說過?但集場喧鬧,孟子總喜歡看熱鬧,看後回家後不是用棍子挑兩塊石頭學賣菜,就是用木頭做刀子比比畫畫學殺豬。孟母看後覺得不妥,擔心兒子以後不能有所作為,於是決定再次搬家。第三遷:第三次孟家搬到了因利渠畔(今鄒城南關),隔壁就是學堂,周圍都是讀書人。
  • 孟子思想的歷史畫像
    朱元璋就直接說,此老若在今世,如果這個老東西今天還活著,我一定收拾他,朱元璋下令禁孟子,這書怎麼能讓人看呢。為什麼?太囂張了,居然這麼質疑我們的權力。那我們所要給大家展示的,是怎麼樣的一些形象呢?所以接下來我們會介紹一些基本上的視角,基本的內容。首先,孟子是一個深刻的反思者,哲學的深入,思想的深入,一個非常重要的視角,就是認識你自己,這個話不是我們中國的哲學說的,是西哲說的。
  • 致奔四的80後:人到四十,如果你還一事無成,請記住這些話
    致奔四的80後,人到四十,如果你還一事無成,請記住這三句話。第一句話:每個人對於成功的定義都不同,與其盲目地追求成功,不如學會珍惜當下。人到四十,最忌諱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你看別人40歲多成功,你再看看自己,到了40歲,還一事無成。
  • 孟子見梁惠王,孟子的義和孔子的義有什麼不一樣?
    孟子魏文侯去世之後則是魏武侯,魏武侯的孩子就是我們現在要說到的魏惠王了。在剛開始的時候魏惠王先是在馬陵擊敗了韓國,之後又擊敗了趙國。再說孟子雖然嚮往孔子,可是做不到孔子的君子固窮,因此也不會給魏惠王好臉色看。同時孟子所推崇的是王道思想,也就是以德服人,而不是霸道以力服人。這多少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說法,打不過則靠說。同時孟子和孔子之間還有很大的差距,就拿現在的義來說,孟子的見解就和孔子不一樣。
  • 33歲,一事無成,很迷茫,已提出離職申請,如何度過迷茫期?
    網友留言:33歲在深圳一事無成,現在很迷茫,已提出離職申請,打算沉澱下來度過迷茫期,如何度過?後臺經常收到類似的留言「我今年三十多歲,沒有一技之長,對自己現在所從事的工作一點也不滿意,我想辭職,該怎麼辦?」
  • 開會時領導讓你給他提建議,該怎麼說才能讓領導高看你呢?
    職場中經常會參加各種會議,當領導開會時讓你給他提建議,到底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你知道嗎?或者該怎麼說才能讓領導高看你呢?本文就帶著大家一起來學習如何給領導提建議。一、 給領導提建議錯誤的方式開會是一個公眾場合,領導往往都是在說完自己的觀點、想法之後,跟大家客氣一下,徵求與會人員的建議,他會說「大夥有什麼意見?有什麼建議?來提一提!」
  • 跟領導提建議的五個忌諱,違者註定一事無成
    想通過跟領導提建議來獲得領導的認可,需要你注意五個忌諱。如果不留心,觸碰了其中的某一個,就很有可能會讓你在職場上一事無成。這不單單是聽起來很害怕,你等結果被發生,會更讓人害怕!一、脫離原始訴求---會直接被領導否定誰讓你提的建議跟領導的訴求不匹配呢?
  • 講座|張定浩:用《孟子》勉勵大家,不將沉淪歸咎於時代
    一家家逐句參看,看看每一家是怎麼說的,在什麼地方分歧,又在什麼地方一致。這個過程就像在聽一些古往今來的大德在討論問題,你首先是一個聽眾,是一個讀者,然後你慢慢參與到他們的討論當中去。因為他們討論的問題,可能也是你關心的問題。
  • 孟子公開課--頂尖儒學大家的思想盛宴(第三講 孟子其人其書)
    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矣。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天下大亂,人民苦難如大旱之望雲霓一樣,這個時候一場雨下來,如同久旱的莊稼遇到甘霖,生長起來你擋都擋不住。關於仁政,另有專家講它的內涵,仁政有怎樣的制度設定,要給人們治理產業,減少徭役,開關梁之禁等等。我這裡不講。我們現在通過仁政思想看孟子這個人。
  • 孟子:性本善!荀子:性本惡!告子:可善可惡!理學怎麼說?
    孟子:性本善!荀子:性本惡!告子:可善可惡!理學怎麼說?理學:「存天理,滅人慾」是說的什麼?要怎麼去做?文|明炫翊繼孔子之後,儒家也衍生出來了六派。第二派,代表人物是孟子,名為「大同派」。第三派,代表人物是董仲舒,名為「天人感應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