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民樓」主人身陷騙局變現救急?只藏不賣作古,18件明清官窯拍了1...

2020-12-20 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于娜 北京報導

這是一場全世界矚目的瓷器專拍,因為拍品來自中國官窯瓷器的最大私人收藏天民樓,而此前近半個世紀,創立天民樓的香港葛士翹、葛師科父子從來都是只藏不賣,悉心打理的瓷器收藏帝國可與知名博物館比肩。4月3日上午,在香港蘇富比2019年春拍上,「天民樓」送拍的18件明清官窯全部成交,斬獲1.94億港元。

天民樓如今為何要打破不賣的收藏原則呢?有業內人士稱,「天民樓」現在的主人葛師科是有苦衷的,今年年初,曾有消息稱,葛師科疑陷倫敦金騙局,痛失5.8億元,警方正介入調查。「天民樓」此番出手瓷器疑與葛師科陷倫敦金騙局相關。

葛氏父子收藏傳奇

「天民樓」第一代主人葛士翹乃民國時期的文化界人士,同時亦是商界與收藏界之傳奇人物。抗戰時期,一場火災使葛士翹樓財兩空。上世紀50年代初,葛士翹遠赴香港發展,東山再起,他在香港做過很多生意,紡紗、成衣……到60年代末做家電,創立康大電業,靠製造電吹風機迅速積累財富。

20世紀80年代開始,葛士翹在香港集中收藏元青花、明清官窯精品。其主要藏品來源於香港蘇富比、佳士得拍賣會上前輩瓷器收藏家仇炎之、胡惠春、趙從衍、楊永德、葉義等大家之舊藏。

1987年,葛士翹創辦了「天民樓」,據稱堂名源自陶淵明《五柳先生傳》,表達了葛氏對「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之淳樸生活的嚮往。

葛氏父子在處事上低調神秘,直到1987年在香港大會堂首次展出「天民樓藏瓷」,轟動香江;1992年春、1996年先後在臺北鴻禧美術館、上海博物館展出,天民樓這才享譽海內外。

特別是1996年,葛氏父子受邀在上海博物館新址舉辦「天民樓青花瓷特展」,盛況空前,一口氣展出青花瓷127件,其中元代青花24件、明代青花57件、清代青花46件,無可置疑地展露了 「天民樓」的收藏實力。

時任上博副館長的古陶瓷學者汪慶正這樣評價「天民樓」收藏:「這是世界範圍內,私人收藏元青花最多的單位,即使連同公有收藏單位計算,天民樓僅次於『Topkapi』(土耳其託普卡比博物館)和『Ardebi』(伊朗阿德比爾清真寺),屬全球第三。」

30多年後,葛師科感慨地說:「父親的眼力和魄力是多年的文化積累和悉心研究練出來的。天民樓的成功,與其擁有的財富不無關係……在香港擁有千萬資產的人可以說不計其數,但藏品達到相當規模的藏家,只有寥寥數人。」

除了魄力外,葛氏父子的眼光也非常超前,不斷花大價錢買入精品。比如在1981年,葛士翹從拍賣會上購入一件明永樂時期的青花十六子碗,含佣金165萬港元,當時這筆錢可以在香港的黃金地段買下3套高級海景公寓。

一直以來,古陶瓷界對元青花的研究並不重視,第一個研究它的是美國人約翰·亞歷山大·波普,他20世紀50年代發表了名著《14世紀青花瓷器:伊斯坦堡託布卡普宮博物館所藏一組中國瓷器》,這才引起了古陶瓷界的濃厚興趣。

在上世紀80年代便開始收藏元青花的葛氏父子是超前的,直到1994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上,一件元青花「三顧茅廬」罐以794萬港元的價格拍出,引起了轟動,才是第一次把元青花的價格開始推到一個高度,之後才有在2005年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上,以2.3億元成交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

1992年1月,葛士翹花800多萬拍得最貴的也是最後的一個碗,當年4月過世,長子葛師科接手「天民樓」,在父親收藏的基礎上,持續增加與完善,並一直沒有中斷學術上的研究,父子兩代共同營建了「天民樓」今日的成就。

填補被騙巨款窟窿?

多年來,葛氏父子投入大量金錢購買瓷器,並且秉承著「只藏不賣」的原則,可以說他們是那種坐在寶藏上面的「隱形富豪」,所有的財富都在那一件件瑰麗而又脆弱的瓷器身上。

此番葛師科若真被騙走巨款的話,對「天民樓」可謂是沉重打擊,況且葛師科已經是一位接近耄耋之年的老人了,這次被騙可能會成為葛師科和「天民樓」命運的一個轉折點。

「太多了,老實說要服侍它也很費勁,我這二三十年,就在服侍這些東西,搬運工、清潔工也是我,我太太也不許碰的。大罐子也不是很輕的,不是沒有出過事,講起來就難過。馬上就86歲了,我想不能被這些東西拖累到這樣了吧,所以要好好清理一下。」葛師科曾如此感嘆道。

葛氏父子對藏瓷有十分明確的定位,那就是:高標準、高起點,對藏品要求精中選精,殘缺瓷和修復瓷都不能入藏。而在具體收藏上,葛氏父子反覆強調的一條收藏原則就是,流傳有序。

「天民樓」收藏27件元青花可謂全球私人收藏第一,其中有一件品相完好的帶蓋梅瓶,是在1986年香港蘇富比船王趙從衍專拍上競得的,無論是青花發色,還是器身典型的牡丹纏枝紋紋飾都極有元朝典型色彩。存世所見牡丹紋為主題的元青花梅瓶一共10件,其中保存瓶蓋的僅4件。

不僅對瓷器收藏追求完美,葛氏父子對藏品展覽的自我要求也是極高。比如在籌備香港展覽5年中,葛師科幾乎整日埋首家中,潛心研究。每天,仔細捧出一件件瓷器,小心翼翼地拍照、丈量尺寸,編寫目錄,多方查找資料編寫展品資料。

葛氏父子對展覽圖錄要求也非常高,香港市政府的圖錄預算不得超過30萬,他們自掏腰包贊助200萬,得以高價聘請當時最先進的日本名攝影師拍攝圖版,採用展開式插圖,用旋轉方法拍攝瓷器,使瓷器上的紋飾如畫卷般在平面上展開。葛師科1987年出版的兩冊《天民樓藏瓷》,至今大家仍奉之為中國瓷器中的「聖經」。

「我們現在著重加強明代藏品,一些較常見、重複的,我就準備拿一部分,來換成更精一點的東西。而拿出去的東西都是在三四十年前買的。我們的東西,一般都是全美的,流傳有序,從拍賣、名家收藏而來。現在要買到這樣的東西,已經很難了,雖然在我們看來,還是比較『常見』。」葛師科說。

事實上,收藏界人士認為大藏家出手舊藏也是情理之中,比如趙從衍因為船公司負債幾近破產,迫於無奈兩度把心愛古董割愛,此舉取得銀行信任,維持借貸,讓船王渡過難關。但是對於文物藏品流散問題的影響,目前還沒有引起國有收藏機構的關注。

責任編輯:秦嶺 主編:公培佳

相關焦點

  • 160餘件明清官窯瓷器精品亮相山東 打造宮廷瓷文化視覺盛宴
    「瓷·韻——山東博物館藏明清官窯瓷器展」5月18日在山東博物館正式開幕,本次展覽共展出160餘件館藏明清官窯瓷器精品。 孫婷婷 攝中新網濟南5月18日電 (孫婷婷)青花纏枝蓮紋缸、祭藍釉梅瓶、五彩十二月花卉紋杯……山東博物館館藏的160餘件明清官窯瓷器精品,於「5·18國際博物館日」集中亮相,為市民近距離打造一場宮廷瓷文化視覺盛宴。康熙年間製成的五彩十二月花卉紋杯,由12隻酒杯組成,一杯一花,花旁配以五言或七言詩句,將詩情畫意熔於一爐。
  • 一批明清頂級官窯瓷器從日本回流(圖)
    一批明清頂級官窯瓷器從日本回流(圖) 2008年11月30日 16:07 來源:北京晚報   包括清代恭王府舊藏和末代皇帝溥儀抵押給中國鹽業銀行的一批明清頂級官窯瓷器,日前從日本回流,明起將亮相北京保利拍賣公司2008秋拍預展,並將在此次拍賣會上拍賣。
  • 還在抱怨你的寶貝賣不出去?趕緊看下這位民藏大家的收藏投資經驗吧!
    2005年,他曾為客戶在蘇富比拍賣行以1.1548億港元拍下一件清乾隆御製「琺瑯彩御製題詩花石錦雞圖雙耳瓶」,創下當年全球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第二高價。對於內地的收藏者,翟健民認為,其特點是買家多、藏家少,起步晚、最功利,真正「愛寶」的人很少。
  • 英國著名收藏家克拉克夫人藏官窯貫耳方壺
    清宮舊藏,乾隆御題御鑑;  2.艾佛瑞•克拉克夫人(Mrs.Alfred Clark,約1930年代至1970年代)舊藏;  3.倫敦蘇富比,1975.03.25, Lot110;  4.倫敦Eskenazi舊藏;  5.紐約Earl and Irene Morse Collection舊藏  展覽:1.
  • 朝天宮藏有9件宋代「哥窯盤」
    □快報記者 胡玉梅國寶級藏品正在朝天宮內展出雖然是同一座古墓出土的,但在南京,盤子的名字叫「官窯盤」,目前只展出了其中的一個。這個官窯盤和南京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蕭何月下追韓信」青花梅瓶相距不遠,都在玉堂佳器館展出。雖然已經亮相了一段時間,但大家過去都沒有發現這個盤子原來這麼珍貴。「我們也跟著火了一把。」
  • 全球僅有12件半的成化鬥彩天字罐驚現日本秋拍
    10:00 萃古敘雅—無底價專場 拍賣時間:2019年08月31日時間順延 多件拍品備受藏家矚目,其中744號拍品元代青花寶相紋稜口大盤直徑44.4釐米,作為情系東灜—書畫·磁雜·造佛等專場封面作品曾在美國和日本藏家間遞藏。
  • 清宮舊藏餘省作品《魚藻圖》將亮相蘇富比春拍
    3月12日,香港蘇富比舉行2019年春季拍賣會傳媒預覽,介紹即將在春拍上亮相的重點拍品。圖為媒體記者關注即將上拍的清代畫家餘省的作品《魚藻圖》。該作品是清宮舊藏,並有乾隆御題,著錄於《石渠寶笈續編》。
  • 官窯瓷器為何看起來很新?
    很多人玩瓷器收藏,尤其是明清瓷器的藏友常聽到一句話「舊瓷如新」,往往這些「舊瓷」都是官窯瓷器!不得不承認,在官窯瓷器的收藏圈內,無論是兩岸故宮博物館亦或是國內外各大博物館(私人博物館)等,很多官窯瓷器在燈光下(自然光下)看著很亮很新!
  • 2019中貿聖佳秋拍:明清官窯瓷器選萃!
    中 貿 聖 佳 2019 秋 季 拍 賣 會 2019 SUNGARI AUTUMN AUCTION 預展 11月28日-11月29日 拍賣 11月30
  •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南宋官窯簋式爐高清大圖鑑賞
    下面發幾張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南宋官窯簋式爐清晰大圖讓大家鑑賞,此爐的釉色是最典型最漂亮的南宋官窯正燒品質的粉青釉色,極為難得。此爐的口部和足部都鑲有銅扣目的是起到保護的作用,主要是怕爐的口部和底足在使用過程中磕碰了。
  • 【臺北宇珍2017年秋拍】三場私人專場及瓷雜藝術臻品齊聚亮相
    本次崇德堂家族專拍將呈獻珍藏之25件佳品,崇德堂家族專精於古樸典雅宋瓷及簡約大器的明式家具已超過四十年,另對明清瓷器多所涉獵研究,現已由第一代傳承給第二代。崇德堂家族之收藏深獲前臺北歷史博物館館長黃永川讚賞,曾多次獲其邀請提供藏品協助博物館舉辦展覽。
  • 少而精的天價宋瓷:汝窯與官窯
    2010年以來,陸續有3件汝瓷驚豔亮相於拍賣場,強勢席捲了宋瓷拍賣排行榜,2017年以2.5億人民幣成交的北宋汝窯天青釉洗創造宋瓷拍賣紀錄。 北宋 汝窯天青釉洗
  • 香港蘇富比春拍10件頂級官窯瓷器,拍出6077萬港幣!
    古玩元素網特意為大家帶來香港蘇富比2018年4月3日 舉辦『龍威天澤-私人典藏御瓷萃珍』專場將上拍10件頂級官窯重器,件件稀世珍寶!總成交金額6077萬港幣!接下來給大家帶來全部成交結果!3201清雍正 粉青釉菊瓣盌 《大清雍正年製》款估價 1,200,000 — 1,800,000 港幣成交價:1,250,000港幣18.4 公分,7 1/4 英寸
  • 尋找:元青花官窯
    伊朗有書記載:「蘇來麻尼」曾作為貨物賣到中國。許明在《土耳其、伊朗館藏元青花考察親歷記》一書中描述:鈷礦在伊朗首都德黑蘭以南400公裡的地方。伊朗的鈷礦屬於伴生礦,有鐵、銅等元素,由於與鐵礦相連,鈷料裡有「高鐵」。現代的高仿技術用化工的辦法配製鈷料,暫時還沒發現能配製與蘇料完全一樣的礦料,所以,高仿只能是仿。
  •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南宋官窯青瓷葵花式洗,宋代美女的化妝盒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南宋官窯青瓷葵花式洗,宋代美女的化妝盒瓷器收藏界對宋代瓷器都非常重視,其中宋代瓷器中的官窯瓷器,尤其是到藏家的追捧。因為官窯瓷器本身就是出自官方的要求來生產,並且直接為宋代的宮廷進行服務的瓷器。
  • 從雞缸杯到官窯八方瓶,仇國仕和他經手的「天價」中國瓷器!
    南宋官窯青釉八方弦紋盤口瓶:以1.1388億港元成交 這件官窯八方瓶與2012年以2.786億港元刷新宋瓷拍賣紀錄的北宋汝窯葵花洗來自同一日本私人收藏
  • 段鎮民 「現代官窯」掌舵人[圖]
    日本作為亞洲四小龍之首,而且擁有1.2億多的人口,成為段鎮民的目標市場。  恰巧,一名祖籍在日本的朝鮮商人來到景德鎮尋找合作夥伴,面對眾多競爭對手,段鎮民以物美價廉的方式吸引了這名外商。而當時的段鎮民,其作坊還在醞釀當中,僅憑「借來」的窯口贏得了第一筆海外訂單。  3年合作經歷,段鎮民積累了原始資金,並開始獨自經營。
  • 北宋官窯——成就中國古瓷器巔峰
    無論是組織形式還是產品的種類等級,以及皇帝的參與程度,北宋官窯與明清兩代的御窯相比都有過之而無所不及,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御窯,學術界有關「御窯只存在於明清兩代」的定論與事實並不相符。北宋官窯有明確的文獻記載,同時還有我發現和收藏的實物標準器相佐證,是無法否認的客觀事實,也是迄今為止能夠得到證實的第一座官窯。 北宋官窯之前是否還有官窯存在,學術界有不同的看法。
  • 官窯為何看起來很新?外表欺騙了多少人?
    這些年,遇到過很多行外的朋友,往往認為這些瓷器和新瓷沒什麼區別,之前在朋友店裡把他藏珍的幾件完好的官窯瓷器和高仿品放在一起,我認識的一些外行朋友基本上無法區分!(點開:臺北故宮這些老瓷器可真「新」)臺北故宮藏▲清雍正青花菊瓣花澆箇中道理,其實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