捲兒媽愛科普(ID:juanr-ma)
早教啟蒙|童書繪本|父母理性成長
一起輕鬆育兒
1
今天早起,天氣微涼,被窩分外舒服。
捲兒懶洋洋不肯起床。
奶奶叫不起來,就裹著小被,把她抱到客廳沙發上。
捲兒躺在沙發上,眯著眼不動,奶奶就搬個小凳坐邊上,一點點把衣服往她身上套。捲兒沒睡醒,動她一下,就吭吭唧唧。
爺爺侍弄著花草,一遍遍催促:「到點了啊,已經50了啊,你再不起來人家不讓進了。」
奶奶重複:「聽到沒,已經50了……快點,到點了啊,已經晚了……」
差不多快穿好了,捲兒睜開眼,非要穿昨天那件帶花邊的,而那件衣服洗了還沒幹。
僵持。吭唧。分貝更高的催促……
我正打算出面,忽聽捲兒大聲喊:「催催催,你們一個姓張,一個姓王,我就叫你們催張、催王吧!」
然後大哭起來。
2
這算是人生第一次頂嘴吧。
4歲半的孩子,已經有了叛逆的苗頭,說明她內心在對抗。
這是我最不想看到的。
孩子是成長的主體,大人是輔助者,是主動輪跟從動輪的關係。大人過度參與,一不小心就會把孩子推向對立面。
孩子的心思都用在跟家長較量上了,那他將來還能用心學習嗎?還能積極生活嗎?
不能。
他會變得被動,大人推一推,他就轉一轉。某一天失去了外力,他就散漫一團。
我們做家長的,不能跟隨孩子一輩子吧,哪一天我們催不動了,要怎麼辦?
3
我們得讓孩子這個主動輪發揮作用。
先明確一點,磨蹭不是孩子的錯,而是他成長的一種方式。
心理學家高普尼克打比喻說:
大人的注意力像聚光燈,能更好的專注在點上。
而孩子的注意力像燈籠,比較分散,看到什麼就容易被吸引過去。
你正在給他洗臉,他會忽然對皂盒產生蜜汁興趣,拿起就不放手。好不容易讓他放手了,他又發現手上滑溜溜,衝了水還會起泡泡,注意力又被泡泡吸引走了。
對時間緊迫的大人來說,這很要命,但這卻是孩子探索成長的必經過程。
所以,說到底,孩子磨蹭,其實只是他跟我們大人的節奏不一致而已。
4
咱們再來看看催催催為什麼無效。
下面幾種催促方式,估計大家都不陌生,我們今天一一掃除吧。
❶警告式:「7:50了啊」,類似的還有「到點了啊」「你看看幾點了!」
孩子沒有時間觀念,我們說7:50了,跟告訴他8:00了,對他來說沒什麼區別。
假期在遊樂園,有個孩子不肯走,他爸爸催促問他準備幾點走,結果那孩子嬉皮笑臉回答說:「100點!」
所以,在孩子對鐘點有概念之前,拿時間點說事,無效!
❷對比式:「別人都走了啊,我剛看到樂樂走了,你看妞妞也走了」
我觀察過捲兒聽到這句話時的反應,她會著急,但不是著急做她該做的事,而是真的跑到陽臺,看其他小朋友是不是從樓下經過。
所以,這句也是無效催促。
而且,拿孩子作對比,真的很傷人。
❸威脅式:「你再磨蹭人家不讓進了啊」,類似的還有,「去晚了,老師批評你啊」。
威脅會引發孩子的不安全感,還有對老師的敵意。
即便幼兒園有這樣的規定,也不建議這樣跟孩子說。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在心底默默提醒自己:
作為大人,我們天天重複同樣的話,孩子並沒有變得更配合,那咱們是不是要想辦法換一種方式呢?
5
除了催促威脅,我們還有沒有更積極、正面的教育辦法呢?
❶先接納孩子的情緒
大人小孩早上都想多睡一會兒,很正常,沒必要讓催促破壞一個美好的早晨。
早上捲兒發飆之後,我過去問她:「是不是沒睡醒?」捲兒點頭。
我說:「沒關係,媽媽也沒睡醒。」捲兒很意外,眼睛瞬間就亮了。
「早上這麼舒服,媽媽也想多睡一會兒呢!」我伸個懶腰,繼續說,「不過,上學的時間到了,我們總不能都睡懶覺吧。老師到學校一看,咦?全都沒來!或者,老師也睡懶覺了,爸爸媽媽也都睡懶覺了,那世界不亂套了……」
捲兒被逗笑了——這時候她才真的睡醒了。
孩子情緒正常了,她的大腦才能積極發揮主動性。
❷提醒孩子該做什麼,儘量細化步驟
催孩子「到點了,快」,孩子其實是無所適從的。
穿衣服對三四歲的孩子來說也是一個大工程,是先穿上衣還是褲子?是先伸手還是先鑽頭?系扣子從上面開始還是從下面開始?孩子不知道該先做哪一步,索性啥也不做,給你拖延。
所以,讓孩子加快速度最有效的辦法,是明確告訴他:要做什麼,然後細化步驟。
比如,「下面是穿上衣時間,分清反正,鑽頭,右胳膊,左胳膊已經等不及了……」
好,上衣穿好了。然後穿褲子→襪子→鞋子,每一步再給孩子細化,細化到每一步她都能獨立完成。
全程忍住,別插手!等孩子穿完了,細節稍作調整即可。
❸日常下功夫,教孩子感知時間
我們平常會告訴孩子「只能玩10分鐘」,但孩子其實並不知道10分鐘有多長,可以做些什麼事。
就兒童的發展來看,3歲左右,孩子的時間意識開始萌芽,就可以開始教他認鐘錶了。可以讓孩子去感知長針從1走到3,也就是10分鐘,他能做些什麼事。也可以用「一首歌的時間」「一頓飯的時間」幫孩子具體感知做某些事需要多久。
今天早上洗漱的時候,我告訴捲兒:你起床耽誤了10分鐘,接下來我們要加快速度,媽媽給你梳小辮,你自己刷牙(媽媽隨後補充),我們同時進行,就可以節省3分鐘時間。3分鐘有多長呢?差不多就是你聽完一首Bingo的時間。
然後,在兒歌的節奏下,我們都加快了動作,捲兒一點沒磨蹭,氣氛還很愉悅。
送園的路上,我又告訴捲兒,跑著去不到5分鐘就到了,比走著去又可以節省3分鐘。於是我們一路追逐,一路歡笑,跑去幼兒園,孩子開心又放鬆。
通過後面兩次「追時間」,到幼兒園的時間,並不比平時晚。
這樣開啟新的一天,孩子積極、自主、歡脫,多好!
孩子不配合,多數時候是我們的打開方式出錯了。
比如,晨起的催促,我也曾對捲兒發火,然而發完火一點用都沒有。每次看著孩子淚眼巴巴被送去幼兒園,內心還會萬分自責。
此路不通,那就換一條吧。
我們都曾經是小孩,想想作為一個小孩,你希望怎樣被對待,答案就有了。
孩子需要自主感、掌控感,在時間允許的情況,完全可以讓孩子按他自己的節奏做事。
我們總說孩子「磨蹭」,其實是我們在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
ps.送園的時候碰到一個小朋友的家長,她一見到我就苦笑:
「起得不晚,來得不早。」
「哈哈哈哈,同款,同款……」
其實,試把「磨蹭」換成「探索」,保準你心態就不一樣了
長假後第一天上課,寶寶們表現如何?來聊聊吧~
·END·
◆ ◆ ◆ ◆ ◆
捲兒媽愛科普
育兒輕科普,真誠,走心
◆ ◆ ◆ ◆ ◆
作者|捲兒媽
4歲女孩小捲兒的媽媽
教育領域從業者
著有《好方法培養出最優秀的孩子》
《提升女人幸福力的10堂課》
作品散見於《中國教育報》《時尚育兒》等
分享育兒乾貨,交流育兒經驗
關注捲兒媽愛科普(ID:juanr-ma)
育兒路上少走彎路
好不容易才遇見,讓我知道你「在看」,M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