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催,13歲少年弒母,與其探討降低刑責年齡,不如做好預防!

2020-12-23 新民晚報

對於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該如何保護,又該如何做好惡性事件的預防,還是一個亟需家庭、社會、學校和有關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討的大問題。

不服管教竟行兇殺人!3月19日,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公安局通報稱,當地一名37歲女子楊某被發現在家中非正常死亡。有重大殺人嫌疑的,竟然是該女子未成年、僅13歲的兒子邵某。

事情發生在3月16日晚間,據警方披露,由於邵某不服母親管教,與母親發生激烈衝突,致使母親身亡。

在此不得不說,我看到一齣悲劇又上演!

去年冬天,湖南沅江,曾發生過一起少年弒母案件。被殺的母親比如今建湖縣被殺母親還要年輕——僅34歲。殺人嫌疑人吳某某是小學六年級在讀學生。案發後,警方發現被害女子身上多處刀傷。

2017年,安徽宣城未滿14歲少年涉嫌弒母。在案件偵辦過程中,警方發現嫌犯在日記本中曾經寫下「憎恨媽媽」的內容,家屬在向警方陳述的過程中,則深度懷疑嫌疑人是早有預謀、早有準備的。

同在2017年,四川大竹縣曾發生一起13歲初中男生殺害親生母親的案例。

這幾起案件都有幾個共同特點——

首先,殺人嫌疑人都未滿14周歲,都是男生。

第二點,家長,特別是被害的母親,都對嫌疑人管教過嚴。

第三,案發地都在內地縣、鄉地方,被害人甚至並不是馬上被發現遇害的。譬如湖南沅江弒母案,直到被害人的父親,也就是嫌疑人的外公來到他們家,才發現34歲的女兒倒在血泊中。而今,鹽城少年弒母案,亦非第一時間被發現。事發的第二天,他們的鄰居發現門口有血跡,還拿拖把去拖,沒擦乾淨。」而真正令人警覺並最終發現被害人已經遇害,則是讀初中一年級的嫌疑人的老師發現其沒到學校,於是在家長群中問詢,最終發現了孩子的母親死亡。

面對這一出出忤逆的悲劇,有不少朋友認為,緣由主要在於——14周歲以下青少年犯罪,不管實施何種危害社會的行為,都不負刑事責任,即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

似乎有這麼一種邏輯——既然不用負刑事責任,那行為人自然有可能不管不顧。即便是未滿14周歲的少年,在做壞事的時候,竟然有人還能夠用年齡來對自己的行為做一種「保護」。譬如今年1月15日,安徽滁州來安縣警方破獲一起盜竊案,兩名14歲少年被抓。民警在審訊過程中發現,其中一人竟然說:「我知道我還能偷400多天,到16歲我就不偷了!」據其交代,自己早已通過網絡搜索到未成年人的「刑事免責條款」,所以才肆無忌憚地去犯案。

今年2月,最高人民檢察院《2018—2022年檢察改革工作規劃》發布,其中對未成年人的檢察工作,讓人感到——國家確實在重視重罪「熊孩子」的問題。

許多具體的改革措施,其實是來自於司法實踐的。譬如湖南沅江弒母少年,最初因未滿14周歲,不能被追究刑事責任,被警方釋放,由家長接回監管。但最後,通過多方協調,將之送到了長沙某機構接受教育。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等30名人大代表聯名提交了關於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議案。他們建議,將我國刑法所規定的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下限降低到12周歲;同時調整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為12周歲到14周歲,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只對性質極其惡劣的犯罪行為承擔刑事責任;相應的調整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為14周歲。對未成年人犯罪的事後監管也極其重要,應建立長期追蹤機制,避免因案發後教育不到位再次誤入歧途的情況發生。

但亦有人認為,未成年人犯罪,監護人、家庭、學校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將責任一股腦兒地推向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是不妥當的。

無論未來是否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是否將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下限降低到12周歲,其終歸是有一個下限的。

就國際上來說,目前世界各國刑事責任年齡主要分為14歲、高於14歲、低於14歲三種。德國、義大利、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大陸法系國家,同為14歲的規定。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的法律制度整體比較偏向於大陸法系的。

且看德國刑法典規定:「行為人行為時未滿14周歲者無責任能力。」韓國刑法規定:「未滿14歲人之行為,不罰。」義大利刑法規定:「行為時未滿14歲的未成年人,無責任能力。」在英格蘭,對於10歲以上不滿14歲的少年,如果有證據證明他們的危害行為是出於惡意,就可以將他們「看成」已滿14歲,追究刑事責任。就此而言,其主要的刑事責任年齡仍是14歲。

其實也有修改法律降低刑事責任年齡的先例。就在2000年前,日本的刑事責任年齡最低點還是在16歲。1997年,神戶一名14歲的學生接連殺害一名11歲男童和一名10歲女童,導致日本國內產生巨大反響。經過反覆討論,日本國會在2000年將刑事責任最低適用年齡從16歲降到14歲。但也僅此而已,並沒有降到比14歲更低。

故此,可以說,法律無法解決世間所有的情況,但對於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該如何保護,又該如何做好惡性事件的預防,還是一個亟需家庭、社會、學校和有關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討的大問題。

連結:今年全國兩會上,有代表、委員提出不少針對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見、建議。全國政協委員、著名演員馮遠徵認為,未成年人犯罪,很大程度上是因家長失職。未成年人觸犯法律,家長也應擔責。全國人大代表、雅安市雨城區第二中學校長庹慶認為,少年審判機構則是少年司法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應從成人司法制度中獨立出來。建立少年法院,並配備專門的少年司法工作人員參與少年案件,最終實現少年司法制度與成人刑事司法系統的分離。全國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副院長劉豔認為,應建立比較完備的教育矯正體系,盤活現行法律規定的工讀教育、收容教養等刑罰替代措施,才是解決這一問題較為可行、高效的途徑。

海上客工作室 小龍不是蝦

編輯:李爭

相關焦點

  • 遏制未成年人犯罪 刑責年齡該降低嗎?
    遏制未成年人犯罪 刑責年齡該降低嗎?2019年10月,「大連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孩」案件發生後,對於降低未成年人刑責年齡的討論一直不絕於耳。今年省人代會上,不少代表也談到這一問題。16日,分組審議中,多名代表就此展開熱烈討論。有代表建議,從國家立法層面將未成年人犯罪的定罪年齡降至12歲。也有代表持反對意見,認為降低刑責年齡並不能根治問題。
  • 未成年人犯罪頻發,降低刑責年齡至12歲?代表建議引熱議
    2019年10月,「大連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孩」的案件發生後,對於降低未成年人刑責年齡的討論一直不絕於耳。 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期間,省人大代表們也關注到這一問題。16日,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進行分組審議,省人大代表、廣州市海珠區江南中街道辦事處社區服務中心副主任趙廣軍建議,將未成年人刑責年齡降低至12歲,並現場「喊話」全國人大代表「求關注」。
  • 刑責年齡擬下調,「小惡魔」更難逃
    比如,只是在最近兩年內,就有湖南沅江12歲男童弒母案,去年大連的13歲男童「七刀捅死」女童案,今年安徽的12歲男童殺害堂妹案……,並拋屍灌木叢殺害她的是同小區的人,13歲的蔡某某。「小小的一步」降低刑責年齡,既是多年來爭議的核心,也就收穫了最多的關注。但是,對未成年人提供保護的法律體系裡(「未保法」體系),這只是小小的一步。
  • 13歲男孩殺人:要求「降低刑責年齡」前,應該弄清楚哪些事?
    除了考慮司法制度的改變,與之配套的社會教育制度也不應當形同虛設,否則只會繼續落入「無論刑責年齡是多少歲,這個數字以下犯罪的未成年人都不會得到教育與改過」的死循環。 昨晚,大連公安對大連市一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孩的故意殺人案件進行了通報。
  • 人大擬對14歲刑責年齡「動刀」體現法治與時俱進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10月12日透露,在原則上擬下調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相關草案二次審議稿將採用「兩條腿走路」,以方便在特定情形下,經特別程序,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做個別下調;另一方面,統籌考慮刑法修改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相關問題,在完善專門矯治教育方面做好銜接。對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嚴重犯罪的新聞,媒體曾報導過多次。
  • 快評丨最低刑責年齡擬「個別下調」,修法「一盤棋」落下高明一子
    不少支持者主張,「立法應因時而變」,接二連三出現的未成年人惡性犯罪,說明之前確定的最低刑責年齡不合理,應當考慮降低入罪門檻、增強法律的震懾力。而反對者認為,對於已經呈現明顯下降趨勢的青少年犯罪率,再降低最低刑責年齡也無濟於事,我國最低刑責年齡在國際上也並不算高,加大法律懲戒力度,實際上是對未成年人保護政策的削弱。老實說,兩種觀點都不無道理。
  • 專家:簡單降低刑責年齡難以遏制未成年人犯罪
    十三歲少年涉嫌錘殺父母案引思考專家認為  簡單降低刑責年齡難以遏制未成年人犯罪  □ 本報記者   趙  麗  □ 本報實習生 崔磊磊  又見少年弒親。  2019年第一天,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的一則協查通報,引發公眾焦慮——這距離湖南沅江12歲少年弒母案,不過才一個月。  2018年12月31日,衡南縣三塘鎮的13歲少年羅某,用錘子先後將其母親譚某某、父親羅某某錘傷,之後逃逸。譚某某、羅某某因傷勢過重經搶救無效死亡。  2019年1月2日,衡南警方在雲南大理將犯罪嫌疑人羅某抓獲。
  • 清華和成均館大學辯論:未成年人刑責年齡應不應該降至12周歲?
    「少年弒母」的案件頻繁發生後,很多人認為應該讓未成年人也承擔刑事責任。近日,在第9屆世界華語辯論賽錦標賽中,成均館大學和清華大學,就進行了一場關於「未成年人刑責年齡應不應該降至12周歲」的辯論。應該讓他們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煤球求瀟灑:12,13歲的校園暴力和殺母殺人案發生後,這些「殺人犯」都受到了法律保護,他們繼續吃飯上學玩耍,這樣的法律就是讓未成年人在犯罪路上越走越遠,支持12歲負刑事責任,提高社會公平,也為每一個人提供安全保障
  • 懲戒少年殺人犯,14歲不再是擋箭牌!刑責年齡下調引關注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皮藝軍告訴記者,哪怕降低刑事責任年齡,也不一定可以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他認為,少年是感性人,不如成年人理智,威懾效果可能不會很大。與此相反,也有一些學者專家堅持認為,應該降低刑事責任年齡。他們指出,當前社會生活、教育水平都較從前有所提高,青少年所接收的信息遠超從前,認知能力提前、心理也相較過去早熟。
  • 中國犯罪學學會副會長劉仁文:刑責年齡做個別下調是樸素正義觀的體現
    面對新的刑責年齡規定,我們又該如何做好應對工作?新京報記者為此採訪了相關專家。此外,草案統籌考慮刑法修改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相關問題,將收容教養修改為專門矯治教育。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這樣的調整安排體現了什麼?面對新的刑責年齡規定,我們又該如何做好應對工作?新京報記者為此採訪了中國犯罪學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刑法研究室主任劉仁文研究員。
  • 未成年人犯罪問題,依靠降低刑責年齡就能有效解決嗎?
    從其他國家的實踐經驗看,法律的震懾作用往往是有限的;而在預防未成年人初次犯罪之外,如何降低犯罪者的再犯率是更棘手的問題。降低刑責年齡就能有效減少未成年人犯罪率嗎?我國目前劃定的最低刑責年齡為14周歲。在下圖參與統計的194個國家和地區中,大約有四分之一也選擇了這條年齡線,其中包括日本和德國。
  • 懲戒少年殺人犯,14歲不再是擋箭牌!刑責年齡下調引關注
    圖/IC刑責年齡下調:懲戒少年殺人犯的下限在哪?大連13歲男孩殺害同小區的10歲女孩,按照《刑法》規定,由於加害人未滿14周歲,未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責任。最終,這名男孩被公安機關收容教養。該案被通報後,立刻引爆輿論,全網都參與探討這一年齡段的未成年人惡性犯罪是否應該懲治的問題。輿論的普遍傾向是,應降低刑事責任年齡,讓其受到應有的懲罰。
  • 不能一關了之,也不能一放了之,未成年人刑責年齡擬「個別下調」,年齡將不再罪犯的保護傘
    未成年人刑責年齡將做調整?年紀小不再是犯罪的藉口!據新京報報導,10月12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記者會在上午10時召開,就未成年人刑責年齡是否將作調整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回答在特定情形下,經特別程序,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個別下調。
  • 14歲以下不負刑責:這樣的刑規年齡要不要修改
    在當前媒體對未成年人嚴重暴力犯罪的報導中,有幾則案例格外刺痛著公眾的神經:有的孩子因未到刑事責任年齡免於承擔刑責,犯案後竟洋洋得意,毫無悔意;甚至多年後還再度犯案,且手法更加殘暴……近日,大連一位13歲男孩殘忍殺害10
  • 刑責年齡下調引關注 懲戒少年殺人犯的下限在哪?
    刑責年齡下調:  懲戒少年殺人犯的下限在哪?大連13歲男孩殺害同小區的10歲女孩,按照《刑法》規定,由於加害人未滿14周歲,未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責任。最終,這名男孩被公安機關收容教養。該案被通報後,立刻引爆輿論,全網都參與探討這一年齡段的未成年人惡性犯罪是否應該懲治的問題。輿論的普遍傾向是,應降低刑事責任年齡,讓其受到應有的懲罰。  一年後,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回應了這一樸素價值觀。
  • 未成年刑責年齡調到12歲,但熊孩子的問題,根本原因並不是這個
    比如去年曾轟動一時的大連13歲男童殺害10歲女童案。將刑責年齡下調到12歲,當然不能解決所有的未成年犯罪的問題,但至少傳達出了法律與時俱進的理念,畢竟現在的孩子,早已不是幾十年前那個樣子了,早熟也有早熟的代價,那就是應該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 刑責年齡擬「個別下調」,不枉不縱才能更好保護「少年的你」
    【八點之聲】未成年人刑責年齡擬「個別下調」,不枉不縱才能更好保護「少年的你」胡欣紅 晚上八點 今天一是在特定情形下,擬個別下調未成年人刑責年齡;二是統籌考慮刑法修改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相關問題,在完善專門矯治教育方面做好銜接。消息一出,「我國修法擬調整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話題很快被送上熱搜。公眾高度關注要不要降低刑事責任年齡。
  • 刑責年齡,降低為好?
    刑責年齡,降低為好?14歲的刑責年齡,對於今天的未成年人已經不太具有本該有的適用價值。現今未成年人的心理髮育普遍早熟,十二、十三周歲的少年基本已經完成小學教育,就讀初中,其已具備相當的辨認能力和控制能力。同時,由於電視機、網際網路、新媒體的影響,未成年人接受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樣,未成年人自我意識覺醒,對事物逐漸開始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 未成年人犯罪刑責年齡擬作個別下調!
    2018年12月湖南12歲男孩弒母案件湖南沅江市泗湖山鎮東安村12歲男孩吳某康因不服母親管教2019年10月大連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孩案件13歲大連男孩蔡某某將在同小區內居住的對此,10月12日(今天),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記者會上,就未成年人刑責年齡是否將作調整,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作出回應。
  • 低齡未成年人惡性犯罪不時發生 降刑責年齡管用嗎?
    有觀點認為,隨著當前未成年人心智的成熟可以降低刑責年齡;也有觀點認為,對刑罰不能過度依賴,是否「降齡」還需慎重研究。  2018年底,湖南沅江一名六年級男孩因母親對其管教太嚴而與之發生爭吵,男孩竟持刀將母親刺死;去年10月,大連13歲男孩蔡某某殺害10歲女孩,因蔡某某未滿14周歲,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