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為什麼老是不好吃?不是菜太老,就是肉咬不下去。有的時候外面熟了,可是裡面還是生的。
這些經典的炒菜錯誤,可能都是由於我們錯誤的炒菜方式,炒菜什麼時候下鹽比較合適?炒菜應該要加水嗎?已經炸過東西的油還能不能再重複用?
這5個錯誤的炒菜方式,來為大家一一糾正~
01 炒菜先放鹽
在炒蔬菜時,若是先放鹽、再放菜,鹽會讓蔬菜中的水分流失。
而大部分蔬菜的營養成分是以溶液的狀態保存的,水分流失後,營養也就不復存在了。
長時間缺水翻炒,蔬菜將失去新鮮的顏色和口感,吃進去會有種「老」的感覺。
對於肉類菜來說,先放鹽也是個錯誤之舉。
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能夠凝固蛋白質。太早放鹽,肉中的蛋白質被凝固,肉質變硬、體積減小,嚼起來十分費力。
因此,炒菜不宜先放鹽。
在起鍋前幾分鐘放鹽,既能起到調味作用,又能保證菜的賣相和口感。
02 炒菜多加水
不少人在炒菜時喜歡加水,以便做出湯汁,其實,炒菜時加水有講究,不是越多越好。
炒蔬菜時,儘量不要加水,因為蔬菜中已經含有豐富的水分。對於難以煮熟的食材,可以在下鍋前先用熱水焯一焯,降低炒熟的難度。
如果一定要在炒菜的過程中加水,最好是加溫水或者熱水。
加入涼水會讓鍋內溫度驟降,再升溫就需要一定的時間。等鍋再次熱到適宜的溫度,菜已經因為翻炒許久而變老變軟了。
燉湯燉菜需要長時間烹煮,但還是不建議加入涼水。
燉湯時,加涼水不會影響燉煮的時長,卻會讓肉類的表面因降溫而收縮,肉的腥氣難以完全散發,吃起來也就影響了口感。
03 用炸過東西的油炒菜
平時做完油炸食品後,還會剩下許多用過的油。直接倒了感覺浪費,有些人就會將炸過的油拿來炒菜。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油在經過高溫加熱後,會產生反式脂肪酸和油脂氧化物,對人體有害。
炸過食物的油,二次高溫加熱之後,油裡的致癌物質會迅速增加,影響人體健康。炸油可以在低溫烹煮時再次使用,如燉湯、做面點等。
當然,能不使用炸過的油是最好的。
選擇煎炸用油時,要重視油的品質。
首先,選擇質量好、有保障的油;其次,控制油溫和煎炸時間,油溫不宜過高,炸的時間不宜過長。
04 油冒煙了才炒菜
和錯誤3一樣,鍋中的油都冒煙了才放菜,也是忽視了油在高溫條件下的變化。
現在品質好一些的油,燒到冒煙大概需要200度以上的鍋溫,在如此高溫的環境下,油會釋放大量的煙氣,輕則使人咳嗽不適,重則有吸入致癌物的風險。
通過觀察食用油表面的氣泡情況,我們可以掌握好放菜的時間。
油中出現細微氣泡時,是低溫,溫度大約在150度;油中出現小氣泡時,是中溫,溫度大約在170度;當油裡的氣泡逐漸變大時,鍋中溫度已經是高溫,接近200度了。
平時炒菜,在中溫溫度下將菜入鍋、儘快炒熟即可。
05 炒完菜不刷鍋
每炒一個菜就要刷一次鍋,一頓飯下來,至少要刷兩三次鍋。如果就著上一道菜的油直接開始炒,是不是就省事一些呢?
炒完菜後,就算鍋裡看上去很乾淨,實際上也會附著油脂和食物的殘渣。
再次炒菜時,油脂被高溫加熱,容易產生苯並芘等有害物質,而已經煮熟的食物殘渣則容易炒焦,破壞新炒菜餚的口感。
以上錯誤,雖然都是一些小細節,卻不容忽視。從今天起,改掉炒菜的錯誤方法,讓家常菜變得更加健康美味吧~
錯誤步驟總結!
1. 炒菜不要先放鹽,這樣炒出來的菜會老,肉會不嫩。
2. 炒菜不要多加水,等水滾了之後,菜也老了,肉也吃不了了。
3. 不要用炸過東西的油炒菜,裡面有對身體不健康的物質。
4. 不要等油冒煙了才炒菜,當油中出現小氣泡了,是炒菜最適宜的溫度。
5. 炒完菜記得要刷鍋,長時間炒菜,加熱油脂會產生有害物質,炒出來的菜也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