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石磊《我我》:「自我」與「本我」的二重唱

2020-12-20 搜狐音樂

  無論古今中外,對於自我的探知和追尋是文藝作品中永恆不變的主題,音樂也不例外。尤其是對於流行音樂而言,自我解構、自我詮釋、自我宣示是歌曲創作的一大門類。

  但由於華語地區文化的內斂和含蓄,從前許多「唱自己」的華語流行歌曲都寓己於物、寓己於景、寓己於情,委婉地表達個人特色。但大概從張國榮千禧年毫無保留的《我》開始,一批直接以「我」為歌名的作品開始多起來。或受「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精神的打動,此後的創作者意識到,自我特色是最沒有必要含蓄遮掩的地方,反而是最自信的一種姿態,自我意識從此大規模勃發。可見張國榮《我》的出現,算得上是華語樂壇的一個裡程碑。

  此後,蔡依林、五月天、尚雯婕等歌手都唱過名為《我》的作品,此題材延綿不斷。近日由唱作人常石磊為電影《28歲未成年》創作的主題曲《我我》,成為最新的一首此類歌曲。

  這首常石磊自詞自曲自唱的《我我》,歌詞帶著一些張國榮《我》的感覺,好似是一種傳承。同時,作品又在形式上進行創新,常石磊一人演繹「二重唱」,形成一種自我與本我對話的獨特觀感,是近年來同題材歌曲中比較出挑的一首作品。

  歌名《我我》其實就透露出了這種特色。兩個「我」重疊出現,仿佛顯示出了兩個不同的自己。不妨用弗洛伊德「本我」和「自我」理論來看待這首歌。「本我」,是人格的一個最難接近而又極其原始的部分,不懂邏輯、道德,只受「快樂原則」的支配。而「自我」是人格中意識部分,是本我經外部世界影響而形成,是在現實的反覆教訓下,從本我中分化出來的一部分。兩個略有不同但又相互依存。從這個角度看,歌詞或可以理解為自我和本我的反覆出現,比如「黑夜而閃耀/我」像是本我,而「流雲卻不走/我」則似自我;「轉眼就開花/我」像是本我,「驕傲當時的/我」則像是自我。整首歌詞都在這其間自如轉換。

  呼應這兩個「我」的出現,常石磊一人分飾兩角,用不同的力度、唱腔分飾「本我」和「自我」,形成一種雙聲部類似二重唱的感覺。即便在只有鋼琴打底的極簡編曲中,也讓歌曲的層次感一下子豐滿起來,非常值得玩味。這樣的精巧設置,早年在王菲的《不留》中,也大規模的使用。歌詞的另一個特點是,每句都以「我」結尾,而「我」的發音則很像「喔」抑或「Oh」。常石磊在唱起來,也刻意模糊發音的不同,隨情感變化時而偏重「我」的發音,時而像是即興語氣詞,讓歌曲的可聽性和延展性都有所增強。

  所以整體來看,常石磊的這首《我我》秉承和延續了同題材流行歌曲在表達自我主題上一貫鮮明的特色,並加入了自己在演唱設置上的小心思。歌曲儘管只有3分鐘長度,卻成為關於自我主題的歌中非常不俗的一首作品。

  而作為電影主題曲的命題「作文」,常石磊再次施展了自己為女性題材作嫁的高水平。這部女性題材電影《28歲未成年》由張末執導,倪妮、霍建華、馬蘇、王大陸主演,現已登陸全國銀幕。常石磊用歌曲這種「自我對話」的方式,將女性成長初期的迷茫無措與重拾自我後的灑脫堅定表現得淋漓盡致。而MV畫面中,女主角涼夏尋找自我的過程也隨著歌曲徐徐展開,最終大小涼夏釋然和解的場面令人動容。歌曲既烘託了氣氛,又切合電影主題,可謂是點睛之筆。(文/梁曉輝)

music.yule.sohu.com true 搜狐音樂 http://music.yule.sohu.com/20161221/n476489794.shtml report 3224 無論古今中外,對於自我的探知和追尋是文藝作品中永恆不變的主題,音樂也不例外。尤其是對於流行音樂而言,自我解構、自我詮釋、自我宣示是歌曲創作的一大門類。但由於華語

");}

相關焦點

  • 本我 自我 超我
    自我(ego):心理學上的自我是許多心理學學派所建構的關鍵概念,雖然各派的用法不盡相同,但大致上共同的是指個人有意識的部分。 自我處於本我和超我之間,代表理性和機智,具有防衛功能+。弗洛伊德認為自我是人格的執行者。它按照現實原則來行事,一方面充當仲裁者,監督本我的動靜,給予適當滿足;另一方面還要受制於超我的指導和約束。自我的心理能量大部分消耗在對本我的控制和壓制上。
  • 本我、自我與超我
    本我為與生俱來的,亦為人格結構的基礎,日後自我及超我即是以本我為基礎而發展。本我位於人格結構的最底層,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組成的能量系統,包括各種生理需要。本我具有很強的原始衝動力量,弗洛伊德稱其為力比多。本我是無意識、非理性、非社會化和混亂無序的。
  • 我是唱作人,下半季歌手不如上半季?金志文和常石磊了解一下
    文/阿論   昨晚《我是唱作人》上半季決賽正式宣告結束,最終是梁博、曾軼可以及熱狗成功獲得了直通總決賽的三個名額。不過被淘汰其他的歌手也並不是說沒有機會了,按照《我是唱作人》官博的說法,復活賽是確認有的,至於怎樣的一個形式,筆者不知道……
  • 《我是唱作人》第七期王以太被淘汰,這讓常石磊極度不爽
    《我是唱作人》第七期是下半區比賽的首場淘汰賽,雖然有走有留但卻沒有所謂的輸贏,因為8位歌手的演唱足夠驚豔,就連被淘汰的王以太也帶來了非常震撼的表演。常石磊在節目中說「王以太和錢正昊不管誰淘汰,我都會極度不爽。」他的態度也是大多數觀眾的心聲。
  • 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自我和超我,共同組成人格。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組成。自我的作用是一方面能使個體意識到其認識能力;另一方面使個體為了適應現實而對本我加以約束和壓抑,遵循的是「現實原則」;超我(Superego):是人格的社會面,是「道德化的自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組成,超我的力量是指導自我、限制本我,遵循「理想原則」。
  • 本我、自我與超我(294)
    「本我」是原始的、自然的、隱性的、潛意識的「我」的表現,是以「快樂」為目的;   「自我」是努力的、
  • 淺談本我、自我、超我
    人格結構的這三個層次的內容十分深奧,但的確值得細究,下面簡單談一點我的簡單看法。      什麼是本我?     我們有知道本我的概念顧名思義就是與生俱來的,是人格的基礎,而所謂的自我及超我就是在本我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
  • 佛洛依德——本我、自我、超我
    它不顧任何現實並且能夠通過行動或通過想像已經得到想要得到的來獲得滿足——滿足幻想與實際的滿足一樣的好。本我是沒有理性、邏輯、價值觀、道德感和倫理信條的。總而言之,本我是過分的,衝動的,盲目的,非理性的,非社會化的,自私的,並且是縱情享樂的。按照弗洛伊德的陳述,所謂自我,是自己意識的存在和覺醒;本我,則是原始欲望自然表現;而超我,則是社會行為準則及形成的禁忌。
  • 粉絲喊「王源我愛你」,小源當場害羞,隨後舉動讓常石磊無法淡定
    在上一期節目中,王源和常石磊帶來一首《血腥愛情故事》,直接讓他拿到最後一期節目的錄製資格。看到王源在節目上的進步,大家都為他感到開心,作為王源的好搭檔,常石磊多次在採訪中表明王源的身上好香。王源出道之後,粉絲就知道他身上特別香,有一股奶香味,無論是出汗還是有人從他身邊經過,總是會若有若無地聞到王源身上的香味。
  • 淺談本我, 自我, 高我.
    1:本我:指身體本身的本能反應,就是一切以自私為出發點,凡事考慮的先是自己,這也是人的本性,以本我為中心,關心的是自己的利益
  • 本我、自我、超我的區別與聯繫
    在教師考試中,關於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組成,即本我、自我、超我三個概念的把握,接下來從區別與聯繫進行梳理總結,供考生參考,從而更加全面的理解此內容。(一)三者區別本我:是最原始的,與生俱來的、潛意識的結構部分,它由人的先天本能和基本欲望組成,肉體是它的能量源泉。它是人格中最原始、最難接近的最基本的部分。
  • 實現本我、自我、超我的平衡
    萬物皆組合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結構由本我、自我與超我三個部分組成。「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代表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衝動和生命力;「自我」與「本我」正好相反,它是專管人格中道德的「司法部門」;「超我」是人格結構中的管理者,屬於人格結構中重點的道德部分。你來到書店,看中了一本找了很久的書,但是你沒帶夠錢,巧的是你站的這一排書架正好是老闆視線看不到的地方,本我會產生想拿著裝包裡就走的衝動,不計後果。
  • 輕鬆掌握本我、自我、超我
    輕鬆掌握本我、自我、超我在教師資格證考試中,我們經常看到單選題中出現「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今天中公老師帶領大家輕鬆理解「三我」的含義。1. 本我:比如早上起來我沒吃東西,腹中空空,此時有小孩從我身邊走過,拿了一個煎餅,散發著陣陣香味,作為本我,便會直接將小孩的煎餅搶過來吃,因為這樣,是自己需要的,也是令自己開心的狀態,所以,本我遵循快樂原則。2. 超我:
  • 本我自我超我,認識「我」尋找那個平衡的「我」
    在弗洛伊德的理論中,意識所分為的三部分,即本我,自我,超我構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幾乎是永久對立的,為了協調本我和超我之間的矛盾,自我需要進行調節。本我是潛意識形態下的思想,代表所有驅力能量的來源;自我是自己意識的存在和覺醒;超我是人格結構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則支配,屬於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分。簡單來說,本我是人的本能,超我是我們的理想化目標,自我則是二者衝突時的調節者。
  • 本我、自我、超我,在跑步中的修煉
    本我,是人格中最早、最原始的部分,主要用來滿足生理性衝動和精神慾念,它就像失控的綠巨人,一切的表現都來源無意識非理性的衝動和欲望,它遵循的是「唯樂原則」。 自我,指現實化的本能,不同於本我的先天,自我的形成純粹通過後天的陶冶修煉。
  • 本我與超我的自我分析
    分享心理課老師要求的自我分析作業:一直以來我都覺得我是一個很單純想法很簡單的人,同時又是自卑和自信的。第一點單純,說的好聽點是單純簡單,也可以說是幼稚。也許是個子小,總覺得自己沒長大,這是一直徘徊在我潛意識的想法,喜歡發卡通的表情,喜歡看偶像劇等等,一時想不到其他什麼例子了。第二點自卑,也許是因為身體的缺陷,也許是因為從小學到大學的環境裡,除了親人,身邊從來沒有好朋友或者一般的朋友跟我說過我身體的缺陷,也沒特別問過我這些事,所以我很感謝他們,讓我常常忘記了自己的與眾不同。
  • 「本我,自我,與超我。」
    「本我,自我,與超我。」後來,很長一段時間,我依舊不太願意看這部電視劇,也說不上來為什麼,但就是抗拒它。一直到前幾天,恍然驚覺,原來一直以來,這個領域是我的盲區。這是我所不理解,無法理解,自以為理解卻從未有過完整概念的緣故。我還接受不了這個現實,即這件事完整的面貌我接受不了。
  • 《獅子王》:從本我、自我、超我角度,探究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
    自我意識是指個體對自己的各種身心狀態的認識、體驗和願望,具體包括體重、身高、體態等生理狀態,興趣、能力、氣質等心理特徵和自己與周圍人相處關係、自己在集體中位置與作用等人際關係特點。結合著名心理學家佛洛依德對人格結構(人的精神活動的結構)本我、自我、超我三個層次的劃分,我們可以發現本我、自我、超我發展規律與一般自我意識發展規律相吻合。
  • 人的境界格局(本我 自我 你我 超我 忘我 無我)
    以下觀點純屬個人對人的見解也可以說是所處在不同的格局中的人何為本我:我認知人的本我,如果用東西比喻我認為最適合的是白紙,白紙可以隨意填塗。剛出世的人,性善性惡性愛性恨等等都是由後天天成而為。本我可以理解為我不是我,你不是你,我還是我,你還是你。本我見的是生命。何為自我:我認知人的自我,自我是較為自私的,思考問題遇到問題解決問題都會以自我為中心點思考找尋解決自己認為合理卻很自私的答案。自我可以理解為我就是我,你不是我,我還是我,你還不是我。自我見內心。
  • 心理諮詢師:如何區分本我、自我、超我與真我、假我
    心理諮詢師:如何區分本我、自我、超我與真我、假我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與中國哲學的真我、假我從古至今,對於「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西方心理學家眼中的「我」:本我、自我和超我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結構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