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終審:金融機構借款不適用民間借貸4倍LPR約束

2020-11-16 中匯信達


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修訂後,迎來了第一例爭議性判例。溫州市甌海區人民法院8月27日作出一審判決顯示,駁回了平安銀行一筆本金16萬餘元及利息、罰息、複利總計8萬餘元的訴訟請求,並請平安銀行按照起訴時一年期LPR的4倍進行計算利息和複利。此事在業內引起軒然大波,金融機構借款是否適用於民間借貸利率保護上限存在很大爭議。對此,平安銀行上訴,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判決認為一審判決時屬適用法律錯誤,應予糾正。

溫州中院終審:支持平安銀行24%計息

日前,溫州市甌海區人民法院就平安銀行溫州分行與洪某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作出的民事判決,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2020年修正)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四倍利率對金融借款合同的利率進行調整。平安銀行溫州分行就該案提起上訴,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12日進行公開宣判。

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判決認為本案系金融借款糾紛根據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第一條第二款的規定,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從事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因發放貸款等相關金融業務引發的糾紛,不適用該司法解釋。

故一審判決將本案金融借款合同中約定的利息、複利和逾期利息參照上述司法解釋的規定按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四倍進行調整,屬適用法律錯誤,應予糾正。

此外,在本案一審受理時,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尚未實施,該司法解釋亦依法不適用於本案。

判決認為,對於平安銀行溫州分行的二審上訴請求,根據合同約定,案涉貸款的月利率為1.53%,即年化利率為18.36%;貸款逾期後,如按合同約定的月息加收50%標準計收罰息,則逾期利率達到年化27.54%。本案中,平安銀行溫州分行一審起訴和二審上訴請求均主張按月息2%即年化24%計收案涉貸款利息,平安銀行溫州分行的上訴請求成立,二審依法予以支持。

金融機構是否適用4倍LPR惹爭議

今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修改《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其中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審理民間借貸案件新的司法解釋,明確央行發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 4 倍為標準確定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

消息一出,關於該標準規定對各方影響的討論一直在持續,相比於民間借貸公司,持牌金融機構對此也十分關注。金融機構是否適合這一標準引發熱議。

9月2日,網上流傳了一份判決書——《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20)浙0304民初3808號》,但是該份判決書目前並不能在裁判文書網上進行查詢。

溫州市甌海區人民法院相關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文書只有生效了才會公開在裁判文書網上。根據相關規定,民事一審判決書上訴期間是15天,因此一審判決書的生效時間是在上訴期過了之後。

該判決書內容主要是關於原告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溫州分行(下稱平安銀行溫州分行)與被告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的判決,利率參考了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四倍進行計算。

具體來看,平安銀行溫州分行於2020年7月14日向甌海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令被告洪某償還借款本金162661.65 元及利息,其中包括2018年5月4日被告逾期部分按照合同約定的利率上浮50%計收罰息。

判決書顯示,法院支持了平安銀行還本付息的請求,不過對於被告因為逾期產生的利息,法院認為過高。法院表示原告主張按約定月利率2%計算2018年5月5日至2020年7月5日期間的期內利息、本金罰息、複利,其總和已超過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四倍保護限度,參照原告起訴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四倍進行計算。

這個判決書在網上引起了熱議,主要關注點有兩個,一個是持牌金融機構是否適用LPR的4倍利率上限,另外一個即是該案涉及的訴訟請求是在《規定》出臺之前,該標準是否適用。

湖南聞勝律師事務所律師劉凱對記者分析稱,雖然2020年8月20日起施行的《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中規定: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從事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因發放貸款等相關金融業務引發的糾紛,不適用本規定。但是相較於民間借貸,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更應受到更為嚴格的限制,其貸款收益更不應高於民間借貸,這在司法實踐中已成為了共識。加之,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上述新規,旨在促進經濟增長,並確保私人貸款部門健康穩定發展。

因此,金融機構更應該主動按照新規來調整其金融產品的貸款利率。

劉凱解釋道,法律對同一問題有不同規定的,一般以「從新」為原則,即新法發生效力時的未決案件按照新法處理,但是法律對該問題另有規定除外。

在新規中明確規定施行後,人民法院新受理的一審民間借貸糾紛案件,才適用新規定。而新規是從2020年8月20日起施行,如果該案件溫州市甌海區人民法院是在7月就已經立案受理,那麼按照新規的利率保護上限來判決確實存在不妥。

相關焦點

  • 法院終審:金融機構不適用民間借貸4倍LPR約束!
    溫州市中院終審判決認為:金融機構借款合同等金融糾紛不適用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  以下為新聞通稿全文:  法院終審:金融機構借款合同等金融糾紛不適用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  新華社杭州11月12日電 日前,溫州市甌海區人民法院就平安銀行溫州分行與洪某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作出的民事判決,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2020年修正)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四倍利率對金融借款合同的利率進行調整。
  • 法院終審判決!金融機構借款糾紛不適用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
    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並施行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提出以一年期LPR的4倍為標準,確定民間 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銀行等持牌金融機構的利率上限是不是也要適用該司法解釋呢?金融界和 法律界人士一直存有爭議。11月12日,曾引發廣泛關注的4倍LPR利率上限適用於銀行貸款案出現了反 轉。
  • 民間借貸利率上限新判例 4倍LPR不適用持牌金融機構?
    而此前,在《新規》實施之後,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人民法院披露一份判決文書,內容為平安銀行溫州分行與個人洪某的借款合同糾紛案。平安銀行按年化利率24%主張收取洪某的利息、罰息和複利,而法院予以駁回,最終以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4倍計算。而此案是最高法院發布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下調至4倍LPR新規後首例判決。此判例曾引起了業界較多討論。
  • 又有銀行被判按4倍LPR計息!民間借貸「紅線」究竟是否適用於金融機構?律師、法院人士這麼說……
    溫州中院對「平安銀行溫州分行」一案終審之後,《國際金融報》記者近日注意到,仍有地方法院判定銀行需按一年期LPR的4倍計息。如何界定放貸主體為「金融機構」,如何界定放貸行為為「金融借貸」,一年期LPR的4倍是按APR還是IRR口徑統計?這些問題是橫亙在地方法院面前的難題,在判定標準尚未發布的「空檔期」,各地法院往往行使自由裁量權,這也導致判定結果不一。
  • 民間借貸「紅線」不適用金融機構?各地法院裁定不一
    溫州中院對「平安銀行溫州分行」一案終審之後,《國際金融報》記者近日注意到,仍有地方法院判定銀行需按一年期LPR的4倍計息。如何界定放貸主體為「金融機構」,如何界定放貸行為為「金融借貸」,一年期LPR的4倍是按APR還是IRR口徑統計?這些問題是橫亙在地方法院面前的難題,在判定標準尚未發布的「空檔期」,各地法院往往行使自由裁量權,這也導致判定結果不一。
  • 最高法民間借貸利率上限不約束持牌金融機構?法院:金融機構的貸款收益不應高於民間借貸
    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從事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因發放貸款等相關金融業務引發的糾紛,不適用本規定。從這個表述看,最高法的司法解釋的確不是針對持牌金融機構的,而是約束民間個人和非金融機構的借貸行為。但是,時隔兩年之後的2017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金融審判工作的若干意見》的通知。
  • 終審判決:金融借貸不適用新民間借貸解釋,不受LPR4倍限制
    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每月20日發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4倍為標準確定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取代原《規定》中「以24%和36%為基準的兩線三區」的規定,大幅度降低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
  • 平安銀行24%借貸利率超LPR4倍被駁回!金融機構受民間借貸利率約束?
    新修訂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雖將重音落在了「民間借貸」上,近期卻在金融機構中發出餘響。》(以下簡稱《規定》),將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調整為一年期LPR的4倍。不過,北京瀛和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馬傳良表示,儘管《規定》第一條明確表示「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從事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因發放貸款等相關金融業務引發的糾紛,不適用本規定。」
  • 「4倍LPR」是否適用於持牌金融機構——法律邏輯與金融規律
    通俗一點講,就是民間借貸受司法保護的利率不得超過一年期LPR4倍(目前為15.4%)。此規定一出,引發廣泛關注。同時,「4倍LPR」是否適用於持牌金融機構引起廣泛爭議。2020年9月2日,溫州一法院判決某銀行金融機構與被告借款合同糾紛案中的利率參考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四倍進行計算。
  • 法院終審:金融機構借款合同等金融糾紛不適用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
    日前,溫州市甌海區人民法院就平安銀行溫州分行與洪某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作出的民事判決,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2020年修正)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四倍利率對金融借款合同的利率進行調整
  • 法院終審:金融機構借款合同糾紛等不適用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
    日前,溫州市甌海區人民法院就平安銀行溫州分行與洪某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作出的民事判決,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2020年修正)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四倍利率對金融借款合同的利率進行調整。
  • 民間借貸紅線不超4倍LPR 中小金融機構、非持牌金融機構影響幾何?
    近期,關於「民間借貸利率上限調整」的話題引發了市場關注。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新修訂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對民間借貸利率上限做出了調整,以每月20日發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4 倍為標準確定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
  • 4倍LPR也適用於銀行?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引起業內熱議
    銀行利率也須遵守4倍LPR?近期,一則平安銀行溫州分行與客戶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的判決書引起業內熱議。該判決書顯示,原告平安銀行溫州分行於2020年7月14日向溫州市甌海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令被告洪輝道償還借款本金162661.65元及利息。
  • 溫州中院終審判決大反轉: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不受限於4倍LPR
    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新規,界定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為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4倍,與此前「以24%和36%為基準的兩線三區」的規定相比,保護上限大幅降低。根據最新LPR報價計算,當前司法保護上限利率為15.4%。這一規定發布後,引起市場熱議,其中,焦點之一就是持牌金融機構是否適用新規。
  • 地方法院改判:銀行等金融機構不適用民間借貸利率15.4%的新規!
    的4倍為上限標準,取代原《規定》中「以24%和36%為基準的兩線三區」的規定,大幅度降低了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以今年7月20日發布的lpr3.85%來算,那麼民間借貸利率便從原來24%和36%變為為15.4%。在借款人立場,這一項《規定》是大利好。但是,老天總是這樣,在你洋洋得意的時候,當頭給你一棒,這不事情又出現了反轉!
  • ...借貸「紅線」究竟是否適用於金融機構?律師、法院人士這麼說……
    溫州中院對「平安銀行溫州分行」一案終審之後,《國際金融報》記者近日注意到,仍有地方法院判定銀行需按一年期LPR的4倍計息。如何界定放貸主體為「金融機構」,如何界定放貸行為為「金融借貸」,一年期LPR的4倍是按APR還是IRR口徑統計?這些問題是橫亙在地方法院面前的難題,在判定標準尚未發布的「空檔期」,各地法院往往行使自由裁量權,這也導致判定結果不一。
  • 不適用「四倍LPR上限」,金融機構能鬆口氣了?
    》(以下簡稱「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後,第一個將「四倍LPR利率上限」適用於金融機構的判例,因此一經公布便引起了極大的討論和爭議。且一審受理時,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尚未實施,因此該司法解釋依法不適用於本案。二審支持「平安銀行溫州分行月息2%即年化24%計收利息」的請求。
  • 確定了,金融機構借款合同等金融糾紛,不適用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
    LPR的4倍」這一要求,支持按月息2%即年化24%計收案涉貸款利息。溫州中院指出,本案系金融借款糾紛,根據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第一條第二款的規定,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從事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因發放貸款等相關金融業務引發的糾紛,不適用該司法解釋。
  • 平安銀行二審勝訴,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不受限於4倍LPR
    ,關於金融機構是否也適用於4倍LPR利率上限的限制,一直沒有明確的答案。而今日二審判決認為,本案系金融借款糾紛,根據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第一條第二款的規定,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從事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因發放貸款等相關金融業務引發的糾紛,不適用該司法解釋。
  • 兩地方法院回調民間借貸利率上限 15.4%不適用於持牌金融機構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獨家丨分歧的判例:兩地方法院回調民間借貸利率上限, 15.4%不適用於持牌金融機構圍繞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的界定,地方法院的判例出現了分歧。一位熟悉《新規》出臺過程的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此前金融監管部門與最高法院圍繞持牌金融機構是否適用《新規》有過溝通,前者曾建議將持牌金融機構豁免,而最高院經過綜合評估,認為《新規》只適用於民間借貸機構,持牌金融機構不涉及。——不過目前並無更多證據證實這一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