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適用「四倍LPR上限」,金融機構能鬆口氣了?

2020-11-20 蘇寧金融研究院

本文由「蘇寧金融研究院」原創,作者為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大智。

金融機構到底是否適用民間借貸司法解釋中「四倍LPR利率上限」,最近終於有了一個重磅判例。

11月12日,溫州中院發布公告,二審判決:銀行貸款屬於金融借貸行為,並不適用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中的「四倍LPR利率上限」。判決消息一出,金融機構一片歡騰。

(一)

9月初,溫州市甌海區人民法院的一份民事判決書引起了金融行業的震動。這份判決書顯示,平安銀行溫州分行起訴洪某,要求洪某以月利率2%(年利率24%)對所欠款項還本付息,溫州市甌海區人民法院支持了平安銀行溫州分行要求洪某還本付息的訴求,但對其月利率2%的計息方式並未認同,而是按照「起訴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四倍」進行計算的。

這是最高法在8月20日發布新修正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後,第一個將「四倍LPR利率上限」適用於金融機構的判例,因此一經公布便引起了極大的討論和爭議。

隱藏在這個判例之後的含義是,如果銀行適用了「四倍LPR利率上限」,那麼消費金融公司要不要適用?小額貸款公司要不要適用?券商系統內的產品(如遠期回購)要不要適用?以及其他各類金融機構的投融資產品要不要適用?

如果適用了金融機構,存量的貸款怎麼辦,以其為基礎資產的融資產品(如ABS)怎麼辦?……一系列的問題和爭議都隨著這個判例衍生而出。

同時,如果金融機構參照該標準執行,那麼按照「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中「借貸行為發生在2019年8月20日之前的,可參照原告起訴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四倍確定受保護的利率上限」的規定,只要借款人起訴,基本上過去所有超過「四倍LPR利率上限」的貸款產品,都可以被借款人起訴並追回多付的利息。

這種影響顯然是極其可怕的,因為其理論上可以造成大量金融機構的破產(借款人可以據此追回利息),也正是這些原因,才在行業內引起了一場地震。

除此之外,還有一大批的「反催收聯盟」趁勢崛起,這些遊走在灰色邊緣的組織,鼓動借款人起訴銀行、消費金融等金融機構,惡意逃廢債。更有甚者,受到啟發的「反催收聯盟」將反催收的手段還運用的更加高級,舉報、信訪等手段輪番上陣,疲於應對的金融機構有時候反倒不得不放棄某些權益,以避免浪費人力資源。

(二)

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判決認為:金融借款糾紛不適用該司法解釋,一審判決中的適用「四倍LPR利率上限」屬適用法律錯誤。且一審受理時,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尚未實施,因此該司法解釋依法不適用於本案。二審支持「平安銀行溫州分行月息2%即年化24%計收利息」的請求。

以上是溫州中院終審對「平安銀行溫州分行訴洪某借款糾紛」的判決要點,也是金融機構們歡騰的原因。核心要點在於「金融借款糾紛不適用民間借貸中四倍LPR利率上限的限制」。

然而,即便根據溫州中院終審的這一判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在理論上可以突破「四倍LPR利率上限」,仍然難言樂觀。

其一,非判例法系下,溫州中院終審判例的指導意義有限。雖然此案受到的關注極為廣泛,但我國並非歐美的「判例法」,一個案例的判決並不足以影響全國其它各省市的同類案例判決。從實際來看也是如此,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搜索相關案例,能夠找到幾百起將「四倍LPR利率上限」適用於金融機構的司法判例。

其二,市場會迫使金融機構降低至「四倍LPR」以下。雖然消費金融公司、銀行等金融機構是否適用該利率上限仍然有爭議,但從地方法院的實際判例來看,小額貸款公司(包含網絡小貸)、融資擔保、商業保理、典當行等機構大部分都適用於該利率上限。作為同樣的放貸類業務機構,這些機構的利率上限決定了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的「隱性上限」。

其三,高於「四倍LPR」的金融機構將面臨更大的監管和輿論壓力。有媒體報導,目前已經有部分地區的監管部門對消費金融公司進行了窗口指導,要求新增貸款不能高於15.4%(目前四倍LPR),這基本上可以看作是監管對於該利率上限的主觀態度。另一方面,金融機構歷來被民間看作是正規金融機構,認為其風險更小,貸款利率理應低於「不正規」的民間借貸,雖然現實是金融機構受到的監管更嚴格、綜合成本更高,但這顯然難以被市場和輿論所接受。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只要LPR不大幅度下降導致「四倍LPR上限」過低,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將會在動態的調整中逐漸低於當前的「15.4%(即目前的四倍LPR值)」。

當然,如果樂觀地去看,溫州中院的終審仍然具有相當積極的意義。

首先,這是將「四倍LPR利率上限」適用金融機構的第一案,其示範性作用會超出判例本身。從溫州中院終審後的輿論反饋也能夠看出這一點,這也是為何我國雖然不是「判例法」,但很多金融從業人員仍將其看作是未來其他判例標準的原因之一。

其次,這一判例將有效的震懾「反催收聯盟」。正如前文所述,針對「四倍LPR利率上限」,反催收聯盟的惡意逃廢債讓金融機構頭疼不已,這一終審判決最起碼能夠讓惡意逃廢債的人群意識到,想藉此對金融機構施壓,並不一定有用。

最後,消除未來LPR下降導致利率上限大幅度下降帶來的隱憂。「四倍LPR利率上限」並非是一個固定值,而是一個每月都可能調整的動態值,LPR每變化一個百分點,利率上限將變化四個百分點,這種變化如果適用於金融機構,其後果將是災難性的。如果LPR降低至1%,又有哪個機構能在4%的利率上限下生存呢?同時,如果未來進入零利率甚至負利率環境呢?直接判決「金融機構不適用於四倍LPR利率上限」能夠直接解決這些潛在隱患,讓金融機構鬆一口氣。

總體來看,溫州中院的終審確實有其積極意義,但仍然改變不了金融機構將貸款利率壓降到「四倍LPR利率上限」以下的趨勢。

(三)

和溫州中院判例差不多同一時間發生的,還有另外一個故事。

最近,某機構對其循環信用的現金貸產品進行了產品升級,產品的名稱升級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該產品的定價也升級了,根據公告,該產品的最低年化利率由9%提高到了14.4%(日利率萬分之四)。其對外宣稱,調整的依據是根據監管要求,把高利率的部分全部停掉了,整體的平均定價也是下降的。

聽起來比較繞,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明。

假設該機構有1000名客戶,授信額度統一,其中200人是優質客戶,適用的產品利率是9%;500人是次優客戶,適用的產品利率是16%;剩下的300人是高風險客戶,適用的產品利率是23%。那麼該機構調整前的平均產品利率就是:

(9%×200+16%×500+23%×300)/1000=16.7%

至於調整後,我們同樣做類似假設。但是由於整體利率水平的下降,勢必有一部分客戶的風險要大於收益,也就是說,一部分人會借不到錢,同時最低利率的上升也會使一部分客戶轉向其他平臺,因此該機構的整體用戶數量會減少。因此,假設由於最低利率的提高,有100人由於無法接受該利率水平的產品轉向銀行或其他平臺,剩餘100人接受該14.4%的產品,16%水平下的用戶不變,最高利率產品由23%降低至18%,由於該部分客群的風險性更高,因此利率調整後,風控更嚴格,損失的客戶也會更多,在高風險的客群中選擇100人提供18%水平下的產品。那麼該機構的調整後的平均產品利率就是:

(14.4%×100+16%×500+18%×100)/700≈16.06%

調整前後的詳細情況如下:

表面上看,調整的結果是雙贏。用戶申請的貸款產品平均利率下降了(16.7%下降到16.06%),監管也實現了控制過高利率產品,實現普惠金融的目的。

然而,如果仔細分析會發現,這很可能會造成「三輸」的局面。

第一,對用戶而言,部分最優質的用戶信用情況較好,但卻承受了比過去更高的利率。而高風險客群因為機構的風控審核更加嚴格,會有一大部分從該機構借不到錢,其流向不外乎兩種,要麼接受不太合規平臺更高利率的產品,要麼流向高利貸。

第二,對於機構而言,經營發展受限。產品綜合利率下降及總用戶數量的下降,會直接導致營收、利潤的下降,進而影響到金融發展的可持續性,這與當下倡導的「綠色金融」理念顯然並不一致。

第三,對於監管而言,普惠金融則可能面臨「普」、「惠」雙降的尷尬。總服務的用戶變少,自然是普惠金融「普」的退步,如果說優質客戶還可以通過其他渠道獲取便宜的金融借貸產品,那麼對於高風險客戶而言,則是徹底被排除在外,但也正是這個群體,才更加需要金融服務的覆蓋。同時,部分高風險客戶或許享受到了更低利率產品的「惠」,但也存在一部分被動接受更高利率的優質客戶,兩者疊加,實在難說到底是不是「惠」的進步。

當然,以上僅僅是一個簡化的假設和猜測,和現實情況會有較大差距,但無論如何,這種情況的可能性都無法被忽視,因為這是市場中的每一個主體都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相關焦點

  • 「4倍LPR」是否適用於持牌金融機構——法律邏輯與金融規律
    通俗一點講,就是民間借貸受司法保護的利率不得超過一年期LPR4倍(目前為15.4%)。此規定一出,引發廣泛關注。同時,「4倍LPR」是否適用於持牌金融機構引起廣泛爭議。2020年9月2日,溫州一法院判決某銀行金融機構與被告借款合同糾紛案中的利率參考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四倍進行計算。
  • 民間借貸利率上限新判例 4倍LPR不適用持牌金融機構?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裁判文書網發現,近日其披露的兩則裁判文書裡,河南省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人民法院對持牌消費金融機構、保險機構的借貸及保費追償糾紛判決裡,均按年化利率24%計算利息與罰息,沒有遵循新的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新規(15.4%,即4倍LPR,下稱《新規》)。
  • 法院終審:金融機構借款不適用民間借貸4倍LPR約束
    溫州市甌海區人民法院8月27日作出一審判決顯示,駁回了平安銀行一筆本金16萬餘元及利息、罰息、複利總計8萬餘元的訴訟請求,並請平安銀行按照起訴時一年期LPR的4倍進行計算利息和複利。此事在業內引起軒然大波,金融機構借款是否適用於民間借貸利率保護上限存在很大爭議。
  • 法院終審:金融機構不適用民間借貸4倍LPR約束!
    以下為新聞通稿全文:  法院終審:金融機構借款合同等金融糾紛不適用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  新華社杭州11月12日電 日前,溫州市甌海區人民法院就平安銀行溫州分行與洪某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作出的民事判決,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2020年修正)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四倍利率對金融借款合同的利率進行調整。
  • 4倍LPR也適用於銀行?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引起業內熱議
    新司法解釋將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調整為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每月20日發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四倍為標準,取代原來的「以24%和36%為基準的兩線三區」。最新的LPR的四倍為15.4%。
  • 平安銀行二審勝訴,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不受限於4倍LPR
    故一審判決將本案金融借款合同中約定的利息、複利和逾期利息參照上述司法解釋按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四倍進行調整,屬適用法律錯誤,應予糾正。平安銀行溫州分行關於利率的上訴請求成立,二審予以支持。暫不適用於金融機構今年8月20日新規出臺後,已經有多則判決書仍然沿用年利率24%為金融機構融資費用上限。
  • 一則借貸糾紛改判背後:金融機構不受限於4倍LPR,花唄、借唄們是否適用?
    溫州法院近日對平安銀行溫州分行進行二審改判,強調「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從事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因發放貸款等相關金融業務引發的糾紛,不適用該司法解釋。」此前在一審判決中,這次借款糾紛案被判以4倍LPR收罰息(金融借款按15.4%計算罰息)。
  • 民間借貸紅線不超4倍LPR 中小金融機構、非持牌金融機構影響幾何?
    近期,關於「民間借貸利率上限調整」的話題引發了市場關注。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新修訂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對民間借貸利率上限做出了調整,以每月20日發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4 倍為標準確定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
  • 4倍LPR利率上限不適用銀行,網絡小貸有望獲得同等待遇嗎?
    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改判了一例平安銀行溫州分行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並在其官方公眾號上發表了《溫州中院終審:金融機構借款合同等金融糾紛,不適用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的文章。消金界注意到,緊隨其後,新華社、新華視點都跟進報導了溫州中院這一改判案例。由於這一案件中的金融機構是平安銀行,因此傳遞出的明確信號是,銀行的借款合同糾紛,不適用於新的民間借貸司法解釋。
  • 消息稱小額貸款、融資擔保等7類機構不再適用4倍LPR利率上限 利好...
    、融資擔保公司等7類地方金融組織,不適用民間借貸新司法解釋。   專家表示,一旦最高法明確提出4倍LPR不適用於小貸等7類公司,能夠從頂層制度方面釐清金融機構借貸利率與民間借貸利率的邊界。   多位商業保理、小額貸款行業人士對中證君表示,此舉或將利好前述7類持牌機構,而其他機構能否能夠按此規定執行還要觀察後續的司法判例。
  • 21說案丨持牌金融機構借款利率也應低於四倍LPR?平安銀行起訴24%...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審理民間借貸案件新的司法解釋,明確央行發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 (LPR)的 4 倍為標準確定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消息一出,各方都很關注。持牌金融機構一直關注的是,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未來是否會要求低於這一上限?
  • 溫州中院終審判決大反轉: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不受限於4倍LPR
    此前備受關注的平安銀行溫州分行與借款人洪某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有了最終判決。11月12日,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消息稱,該院二審判決認為,一審判決將案件中金融借款合同裡約定的利息、複利和逾期利息,參照新發布的司法解釋的規定,按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四倍進行調整,屬適用法律錯誤,應予糾正。
  • 最高院:民間借貸利率上限Lpr4倍!前述上限適用金融借款嗎?
    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Lpr的4倍最高院公布了最新的、修改後的民間借貸案件若按問題法人司法解釋,該解釋明確規定: 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約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是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合同成立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四倍的除外。也就是說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的上限是Lpr4倍。
  • 地方法院改判:銀行等金融機構不適用民間借貸利率15.4%的新規!
    的4倍為上限標準,取代原《規定》中「以24%和36%為基準的兩線三區」的規定,大幅度降低了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以今年7月20日發布的lpr3.85%來算,那麼民間借貸利率便從原來24%和36%變為為15.4%。在借款人立場,這一項《規定》是大利好。但是,老天總是這樣,在你洋洋得意的時候,當頭給你一棒,這不事情又出現了反轉!
  • 又有銀行被判按4倍LPR計息!民間借貸「紅線」究竟是否適用於金融機構?律師、法院人士這麼說……
    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從事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因發放貸款等相關金融業務引發的糾紛,不適用本規定。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肖颯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結合前述民間借貸新規,我們認為,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持牌金融機構,在放貸業務上不受民間借貸新規的利率限制。
  • 持牌金融機構借款利率也應低於4倍LPR?平安銀行起訴24%利息被駁回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21說案丨持牌金融機構借款利率也應低於四倍LPR?平安銀行起訴24%利息被駁回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審理民間借貸案件新的司法解釋,明確央行發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 (LPR)的 4 倍為標準確定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
  • JT&N觀點 | 金融借貸:適用範圍、利率上限與4倍LPR? 就最高院關於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復函的幾點理解
    2020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一經發布即引起廣泛討論。2020年9月,流傳出溫州市甌海區人民法院在審理某金融借貸糾紛案件(2020浙0304民初3808號民事判決書)時認定金融借貸利率不得超過4倍LPR上限。2020年11月,溫州市中院在該案二審判決中推翻一審法院的認定並強調金融借貸糾紛不適用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
  • 兩地方法院回調民間借貸利率上限 15.4%不適用於持牌金融機構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獨家丨分歧的判例:兩地方法院回調民間借貸利率上限, 15.4%不適用於持牌金融機構圍繞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的界定,地方法院的判例出現了分歧。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裁判文書網發現,近日其披露的兩則裁判文書裡、河南省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人民法院對持牌消費金融機構、保險機構的借貸及保費追償糾紛判決裡,均按年化利率24%計算利息與罰息,沒有遵循新的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新規(15.4%,即4倍LPR,下稱《新規》)。
  • 一份判決書引發爭議:4倍LPR適用於銀行?會否衝擊市場?
    判決書中提到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四倍保護限度」即是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新修訂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稱「新司法解釋」)。
  • 民間借貸利率上限規定適用於金融機構嗎?法院已經給了答案
    《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規定「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從事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因發放貸款等相關金融業務引發的糾紛,不適用本規定。」 這意味著,不能依照該規定直接對金融機構適用4倍LPR的利率限制。 但不能直接適用該規定,並不意味著法院在審理金融借款糾紛時不會對此上限進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