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同招,蘇外能否特殊化?

2020-12-11 騰訊網

1、關於《通知》的解讀

具體的內容和解讀我相信很多家長已經看過了,所以文件這裡就不放了。以便還沒看過的家長閱讀這裡我重點說說《通知》關於民辦學學校的方面。

《通知》的細則多達18條,但是可以看出來這次的教育體制改革主要針對的是民辦學校,你要說改革目的是打壓民辦教育我也沒意見。

《通知》核心要求是民辦學校在義務教育階段對應的幼升小和小升初,不得通過自主招生考試、面試、評估等一切有掐尖動機的方式招生,當然公辦學校也不可以。

要求通過電腦隨機派位的方式招生,也就是俗稱的搖號。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則全部搖號,未超過則不需要搖號,全部錄取。

民辦學校和公立學校招生工作在5.1號後統一進行。

這裡比較有意思的是這個招生計劃由誰來定?學校還是教育局?招生計劃的依據是什麼?這些問題在後續的文件中應該會有解答。

民辦九年一貫制學校(比如蘇外、北外)在小升初階段可以直升,直升學生以外根據外校報名人數決定是否搖號,人數多餘剩餘招生計劃的剩餘名額則搖號。

民辦學校招生由各地教育局統一管理,原則上在當地教育局管轄區域內招生,也就是俗稱的「鎖區」,但是如果本地生源沒有招滿經教育局批准可以擴大招生範圍。

這個可以擴大的範圍有多大?非蘇州大市能否報名?這些問題沒有明說,只說了由當地教育局決定招生範圍。但是我們可以推測,擴大招生範圍肯定是大市範圍內優先報名,如果還不能招滿會不會允許外地學生報名?這個要看政策實施後的情況了。另外跨區是否要求要求有寄宿條件也未明說。

《通知》要求嚴格均衡分班,嚴禁設立重點班、快慢班和實驗班等。對於公立學校,這個就很明顯了,蘇州所有的特色班都將成為歷史;對於民辦國際化學校這條規定可能影響的地方在教學方面,比如國際學校的分層教學可能會觸碰紅線。

民辦學校以後還能不能插班?《通知》中的這句話「對於非起始年級掐尖招生的民辦學校,可採取削減下一年度招生計劃的懲處辦法」可以給予一定解釋。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知道政策沒有命令禁止插班,只說了禁止掐招生,並且沒有明確所謂掐尖的細則。我猜測不少學校為了運營需要會在這裡面做做文章。

2、重拳之下蘇外能否例外?

在一篇公眾號推文下面我看到有人提了一個問題:「南外需要搖號嗎?」

乖乖,省教育廳都命令禁止的事情還能有例外?在好奇心和探索欲的驅使下我立即搜索了相關的問題,結果有點讓我驚訝。

今天同時發布《通知》的江蘇、杭州和上海三地居然都有「跳出三界外」的神校。

分別是上海的「三公」:上實、浦外、上外,杭州的杭外、南京的南外。

上海的上實、浦外、上外,俗稱「三公」,這三所是公辦的,但是它們不受區教委管轄,隸屬於更高級別的部門。所以三公學校是可以公開篩選並全市招生的。

「根據杭州外國語學校往年的推薦辦法,經學校研究,五、六年級的各科成績作為杭外推優的主要依據。

2020屆杭州小升初可謂是一波三折,全面搖號政策已是定論,民辦初中要面臨100%搖號(不能選擇生源)的局面。

很多人猜想,杭外,這一特殊的存在,今年是否會有變動?很多人也密切關注著杭外的動向,答案是:不變!

昨天,快報記者致電浙江省教育廳,相關工作人員明確回復,今後杭外招生推薦政策依然實行老辦法,不受公民同招政策影響,招生辦法保持不變。」

杭外為什麼能夠特殊化?

杭外是浙江省教育廳直屬的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教育部認定的全國17所著名外語學校之一。作為公立學校卻沒有學區的概念,長期以來都是通過推薦+評估來選拔學生,地位特殊。

南外跟杭外地位相似,不受地方教育局管轄,而且南外還是建國初期周總理創辦的七所外國語學校之一,特殊性相比杭外有過著而無不及。對於南外招生的具體實施方案目前還沒有出來,我預測南外大概率是能享有特權的。

至於上海的「三公」,能夠特殊化的原因就更為複雜,概括地說這三所學校都是因為特殊目的創辦的,比如為國家選拔小語種人才這種的等等,具體的細節有興趣建議自由探索。

那麼作為蘇州民辦學校門面的蘇外能否特殊化?

上面提到的五所學校可以說是江蘇、浙江和上海的門面,地位特殊,同位公立學校又沒有學區的概念,無法通過戶籍入學,長期以來都享有優先選拔人才的特權。

而蘇外雖然在蘇州有這重要的地位,受蘇州教育局管轄,而且於上面五所性質不同,屬於民辦學校。

從教育部規定的國內具有保送資格的16所外國語學校裡有南外、杭外和上外但是沒有蘇外也可以看出蘇外於這些學校地位的差距。

地位的差距和性質的差異決定了蘇外大概率無法享受特權,繼續保留選拔生源的權利。

不過對於蘇外這種小升初以本部學生為主力的老牌民辦學校,新政的影響可能不會很大,頭疼的主要還是今年想要入讀蘇外的學生和家長啊。

3、蘇州民辦國際化學校命運如何?

我們先來看看蘇州有哪些民辦一貫制國際化雙語學校。

按成立時間先後順序排列

這些學校都為 K12 國際化學校。這類學校有幾個特點:招收中國籍學生、學部貫穿幼兒園到高中並且高中都有出國項目。

細分的話 K12 國際化學校又可以分為好幾種。

所有的 K12 國際化學校在義務教育階段都有學籍,有中考資格。我們看上方圖片的左側,我稱之為「體制內+體制外」的雙軌制學校,這類在義務教育階段一般分國內班和國際班(少部分只有國內班),並且生源很好。

國內班的大多比較雞血,中考成績優秀,並且當中有部分學生在體制內和體制外搖擺,我們稱這種情況為兩條腿走路。

圖片右側,我稱之為體制外的學校。這類學校側重培養學生以後出國需要的能力,雖然也有中考資格但是成績是完全沒有競爭力的,這類學校和雙軌制學校的國際班我們俗稱單條腿走路。

新政之下,兩種模式的 k12 國際學校都受影響,但也不盡相同。

我們先來思考家長們最關心的幾個問題。

具體能報幾所民辦學校?民辦學校搖號要不上的話原學區能否保底?還是會統籌安排?

對於兩條腿走路情況,家長們選擇民辦學校主要有種情況。

第一種:對現在學區不滿意,換學區房的代價比考上優質民辦的國內班大太多,在能接受離家距離和偏貴的學費的情況下能考上優質民辦學校何樂而不為?

這種情況如果民辦只能報一所,那搖不上號的風險調大,搖不上號的情況下回原學區入學還是接受統籌安排到更差的學區?對於這類家庭如果民辦只能搖一所而且不保底,那簡直可以說是冰火兩重天的選擇。這類情況的家庭大概率還是會求穩,但是不排除有想要賭一把的。

第二種:自有的學區房雖然不錯,不過中考成績跟頂尖民辦差距較大,也願意衝一下頂尖民辦的國內班。

這種情況的家庭選擇就簡單得多了,大概率不會參加民辦搖號,因為大家都清楚民辦中考厲害主要是生源好嘛。在自家公辦學區已經很好的情況下如果搖號失敗不能回原學區,被統籌到差學區那就損失慘重了。

新政之下本來不會把頂尖民辦作為選擇的普通學區的普娃家庭可能成為民辦申請的主力軍。搖上了更好,搖不上也沒太大所謂。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很容易得出結論,如果民辦搖號失敗原學區可保底的情況下大家都會選擇去搖,但是民辦學校的生源難免下降。

如果搖號失敗原學區不能保底,那民辦學校的生源質量將會天翻地覆,名校的光環會在頃刻間崩塌,大量的民辦學校倒閉將成為必然。

對於單條腿走路的家庭有哪些影響?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思考這個問題:這次的新政到底有哪些根本的動機?

我覺得有兩個動機,第一保護公立學校生源,均衡教育資源配置,保證教育公平性,提高國民教育的整體質量。這個操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育公平,不過也難免削弱了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可能性。

第二敲打國際化教育行業。結合去年國務院發文要求義務教育階段禁止使用境外教材和這次的《通知》我們可以看出國家對國際化學校已經要有所行動了。

可以預測伴隨著此次新政全面實施,各地政府對國際化學校的監管、介入將會加強。地方政府想扶持民辦教育,所以之前對國際化學校在教材等方面的的管控並不嚴格。但是省教育廳的《通知》措辭堅定,態度堅決,國際化學校的開辦熱潮大概率要降溫。

不難想到義務教育階段國家靜止民辦學校使用境外教材的原因是什麼?是擔心國家化學校培養出來的孩子缺少傳統文化的薰陶,失去了民族根基。

在國際化學校中傳統文化和西式教育難免是此消彼長的關係。決定走體制外路線的家長們希望把孩子送到雙語學校國際班或者純體制外的學校一方面學好英語,另一方面提前培養以後出國所需要的能力。這部分家長雖然也希望孩子不能沒了傳統文化的根,但是大家其實都明白,這兩種教育是此消彼長的關係,所謂的融合能做到面面俱到的屈指可數。

政策傾向和這部分確定出國的家庭的需求背道而馳,現實的問題是對於這些單條腿了走路的家庭如果報名的國際化學校搖號失敗了好像就必須回到體制內教育了,而且有被統籌到較差學區的可能性,這種落差是這類單挑腿走路的家庭無法接受的。

對於此類國際化教育需求強烈的家庭在擇校的時候大概會以下的顧慮。

心儀的學校能承諾搖號報名人數低於招生計劃嗎?如果不能的話搖號的落差無法承受。

就算搖到號了對學校不滿意了能轉學嗎?

現在都是搖號了,學校裡學習氛圍會不會變差?

要不要辦綠卡入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

要不要早點送孩子出國?

我們可以想像,無論學區是否保底,此次的新政都會對體制外民辦學校造成一定的影響。對於老牌的體制外學校因為可以內部直升,所以新政暫時不會有太大影響。而對於新建學校,如果不能解決以上五點家長的顧慮,大概率會招生困難,難以運營。

4、如何評價此次新政?

政策之下,民辦學校降溫,學區房成為擇校關鍵,如果因此造成學區房哄搶學區房價格暴漲,家長們為了優質教育資源將要花費給多的錢。頂尖公辦和普通公辦的生源差距越來越大,那頂尖公立學校豈不是變成了比民辦更民辦了?那教育究竟是更公平了還是更不公平了?

民辦國際化學校由於缺少監管機制,導致學校信息不透明,辦學質量無法保障等問題。新政從側面提高了國際化民辦學校的辦學門檻高,同時對現有學校的辦學質量也起到了變相促進的作用。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不管政策的浪潮有多高,有真材實料的民辦學校依然可以活得很好。

相關焦點

  • 「公民同招」之下青島私立初中遇冷,公私學校差距能否就此縮小?
    2020年是「公民同招」元年,青島率先落地,這關乎每個孩子擇校的改變正在到來。青島市內三區的民辦初中歷史性的第一次與區屬公辦初中同一時間填報志願,同一天電腦派位。「公民同招」政策落地之後,這些弊端能夠得要緩解,這是一劑良藥,但能否藥到病除,還得看時間的檢驗。「公民同招」只是一個起點,義務教育學校被洗牌之後,其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民辦學校不能提前錄取尖子生,生源會慢慢趨於平均,私立學校的優勢可能會慢慢被公立學校追趕。
  • 「公民同招」之下,青島私立初中遇冷
    2020年是「公民同招」元年,青島率先落地,這關乎每個孩子擇校的改變正在到來。 「公民同招」政策落地之後,這些弊端能夠得到緩解,這是一劑良藥,但能否藥到病除,還得看時間的檢驗。「公民同招」只是一個起點,義務教育學校被洗牌之後,其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民辦學校不能提前錄取尖子生,生源會慢慢趨於平均,私立學校的優勢可能會慢慢被公立學校追趕。當私立學校的優勢不再,這些學校的教學質量、資源配置、教師薪資等會不會下降?
  • 圍觀:公民同招,民辦搖號
    目前,全國已有包括北京、上海等20多個省份實行了新的小升初政策——公民同招,民辦搖號。根據新政策均規定,對民辦中學要和公辦中學一樣,實行就近入學、電腦隨機錄取,並且對所有報名超招生計劃數的民辦學校實行100%搖號。
  • 「公民同招」被官宣,蘇城主流區的民辦學校將受影響?
    近日,江蘇省人民政府發文《江蘇省教育廳調研教育熱點問題回應百姓關切 公辦民辦同招 持續擴大普高規模》。據 @揚子晚報 8月19日報導:【明年起,江蘇小學初中「公民同招」,熱點民辦校100%搖號】2019年江蘇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公民同招」政策,其中南京、蘇州、徐州、淮安等7個市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人數的熱點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實行部分比例的電腦派位搖號,但大多數生源還是通過「面談」入學,這對於孩子和家長來說,仍然是不小的負擔。
  • 民辦學校:「公民同招」對我們不公平!公辦學校:「掐尖」就公平?
    最近,一直有很多家長在問什麼是「公民同招」,它到底對孩子上學有什麼影響?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普及一下! 首先我們來說說什麼是「公民同招」,以及它的一些常見問題回答。
  • 平心說教|「公民同招」政策解讀(一)
    5月18號、5月19號,上海市「公民同招」搖號。「公民同招」搖號,對這個家庭影響是巨大的,這麼多年的付出,沒有得到回報。原因二:我自己的朋友,在寧波,家庭條件比較好,至少在海曙、鄞州和鎮海有三套房子,孩子也很優秀。「公民同招」文件頒布之後,這個孩子很糾結,家長也很糾結。為什麼呢?因為他只能按照其中之一,即一個學區房昂,來申請自己的心儀的學校。
  • 公民同招,公辦學校免費,民辦學校還有優勢嗎?
    今年是義務教育階段公民同招的第一年,而最近有一部分學校已經陸續公布了秋季入學的錄取名單。從已經公布錄取名單的地區來看,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同步招生確實有效的遏制了擇校熱。最近也有家長私信問,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同步招生之後,民辦學校的優勢能否還能夠繼續保持,公辦學校免費,民辦學校的學費是不是也會相應的下降?這個問題也是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公民同招之後,民辦學校的優勢還能否保持?如果優勢不能夠保持,那麼根本就沒有必要花錢送孩子去民辦學校。
  • 公民同招,不得不佛系
    這類用於「託底解決流動人口隨遷子女在居住地接受義務教育的專門學校」,在杭州市政府關於嚴格實施公民同招政策的說明文件裡,這類學校甚至可以不按 「同步招生規定的時間實施」。這條信息是 S 的爸爸從網上搜索得來的。
  • 公民同招政策下,家長該如何擇校?
    今天柯柯老師帶新小六的家長們聊一聊公民同招的前世今生及它對小升初都有哪些影響~一.公民同招的前世今生上一屆中小學升學大戰打響前夕,2019年3月,教育部發布了《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首次提出,民辦、公辦中小學同步招生,民辦中小學免試入學。
  • 首次「公民同招」,熱點民辦小學「好進」了
    今年是幼升小「公民同招」首年,近日,民辦小學陸續公示了符合要求的報名名單及錄取名單,大部分民辦學校熱度驟減,以前需要提前一年甚至兩年報名的民辦小學,大部分變成只要報名就全部錄取。分析 區內招生限制生源基數與往年民辦學校敞開門招生的政策不同,今年「公民同招」後,民辦學校也有了招生區域硬框框,只能招收學校所在行政區內的學生。一位民辦學校負責人告訴記者,學校招生範圍受限是此次招生遇冷的最主要原因。 「以往我們的生源不少來自嶗山區,這從校車路線圖就能看出來,而現在只能招所在區域的學生。目前大部分民辦學校已經完成了布局,一些在老城區的學校比較吃虧。
  • 多地出臺「公民同招」細則 民辦雙語學校亦在調整之列
    從各地方案看,公辦小學及初中的招生規則與去年基本一致,最大的不同在於民辦學校招生,將實行「公民同招」。3月以來,各省市陸續下發關於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除上海外,目前已有廣東、江蘇、浙江、安徽、雲南等多個省份明確實行「公民同招」。而其他省份、地區的招生入學新方案也已經在來的路上。
  • 「公民同招」民辦校降溫
    公民同招首年,大部分民辦學校熱度驟減,報名超過計劃招生數的熱點學校需要通過派位來確定最後錄取名單。在已公示的小學中,青島新世紀小學(市北)剩餘4個學位;青島新世紀小學(嶗山)剩餘26個學位;青島超銀小學(鎮江支路)剩餘46個學位;青島超銀小學(金沙路)剩餘33個學位;青島超銀小學(鎮江路)剩餘46個學位;青島格蘭德小學剩餘62個學位;青島國開實驗小學剩餘37個學位。
  • 「公民同招」啥意思?呼和浩特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政策解讀來了!
    實行「公民同招」後,不允許公辦民辦學校另行組織招生報名或自行通過網上預約、信息登記等形式提前進行預報名。7.《意見》中「公民同招」是什麼意思?與以往的招生方式有什麼區別?答:「公民同招」是指公辦、民辦學校實行同步招生。
  • 何謂「公民同招」?民辦學校為啥要「審批地招生」?一篇文章教你了解
    何謂「公民同招」? 何謂「公民同招」?陝西師範大學教授張舉範解釋稱,「公民同招」是指公辦民辦學校實行同步報名、同步招生,其基本要求是公辦民辦學校同步開展登記報名、入學錄取、註冊學籍等工作。「其實,『公民同招』,並不是新生事物,也不是陝西省獨有的。」張舉範說,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實行「公民同招」「電腦隨機錄取」,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的改革要求,全國一盤棋統一執行。
  • 「公民同招」!官方的政策解讀來了
    就在昨天下午,江蘇省教育廳召開2020年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政策新聞通氣會,備受關注的「公民同招」定了。如果民辦沒有錄取,公辦對口又招滿的情況下,孩子將可能面統籌,當然具體的細則還等無錫官方發布。具體操作還要看無錫的政策細則。公民同招的影響和意義是什麼?
  • 「公民同招」下,民辦學校的出路在哪裡?專家解答
    專家、校長共同探討電腦派位、「公民同招」政策下,民辦中小學的定位和發展思路。因此,「公民同招」、電腦搖號入學實際上是一個治「標」的政策。「公民同招」、搖號入學導致民辦學校很難招到自己想要的生源。即使家長想選擇,如果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就需要搖號而且可能搖不中。有的民辦學校想提高門檻,明確招生對象,可能被質疑違背了「有教無類」的教育初衷。
  • 外教返青、公民同招……這些熱點話題,青島市教育局回應了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17日訊 今天,青島市教育局做客《行風在線》,與網友就公民同招、外教返青等話題進行互動交流。今年是青島實行義務教育階段「公民同招」第一年。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公辦、民辦學校實行同步招生。對於報名學生超過招生計劃的民辦學校,小學按身份證號、初中按學籍號採取電腦隨機派位方式招生,不得要求家長提供其他任何信息,堅決杜絕掐尖行為。
  • 「公民同招」實現中小學同時「起跑」——聚焦2020年各地義務教育...
    「公民同招」使義務教育回歸公平起點按照各地發布的中小學招生入學具體實施細則規定,「公民同招」是指公辦和民辦學校實行同步報名、同步錄取、同步註冊學籍。「公民同招」雖然最近成為老百姓談論的「熱詞」,但它並非新鮮事物。
  • 小升初「公民同招」,將對義務教育產生什麼影響
    「擇校熱」降溫,一些民校著手改革不少教育界人士和家長表示,「公民同招」將令「擇校熱」進一步降溫。長期以來,一些優質民辦學校因享有招生自主權,與培訓機構利益捆綁違規掐尖,憑藉生源優勢獲得社會追捧,導致「擇校熱」高溫不減,加重學生負擔和社會焦慮,惡化教育生態。「這種生態是不健康的,必須改變。」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廣州中學校長吳穎民說。
  • 公民同招,溫州學區房越來越值錢了!
    記者從通氣會上了解到,今年浙江省民辦小學初中招生政策有重大調整,主要體現在民辦學校在審批地招生、公民同招和百分百搖號。民辦學校在審批地招不足的,可由設區市教育行政部門統籌,在本市域內的其他縣(市、區)補招。 各地建立統一招生平臺,全面推行公民同招。公辦民辦學校同步報名、同步開展錄取、同步註冊學籍,基本流程和具體步驟由各地統一設定。各地建立統一的招生管理系統,公民同招由審批地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