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常倒奶怎麼辦,寶媽要搞清楚是病理性還是生理性

2020-12-20 沫沫媽的育兒經

大家好,沫沫媽繼續和大家探討育兒小知識啦!最近在寶媽群裡經常聽到寶寶倒奶嚴重的話題,其實這個問題大部分寶媽都經歷過。尤其是3個月前的小寶寶,倒奶會比較多,嚴重時臉色吐的通紅,像是喘不過來氣,讓寶媽們看的心疼不已。

這種情況去問醫生也沒有辦法,造成倒奶的情況有很多種。要知道倒奶在嬰兒時期很常見的一種現象,無非就是病理性和生理性的:一種是感冒發燒或胃腸道疾病引發的;一種是嬰兒還小腸胃消化功能還沒有長齊全。而一般情況下,由於第二種原因引起的吐奶是比較常見的

造成寶寶倒奶主要原因是餵養姿勢不對,讓寶寶吸入了太多空氣,即使奶隔拍出來還是會有空氣停留腸胃裡,就會引起奶水倒流回食管從而倒奶。寶寶喝奶肚子有咕嚕咕嚕的聲音,就是吸入了空氣,一般喝急奶或者猛奶就會出現這種現象,一定不要讓寶寶在哭鬧的情況下喝奶。

有的寶媽去醫院看,醫生會說消化不良建議喝點益生菌,一般是買媽咪愛,有條件的寶媽們可以買lgg bb-12(下面有圖片),這個沫沫媽周邊寶媽都說很不錯,可以天天吃。

吐奶現象如果不連續,寶寶精神也很好,不影響他正常發育(體重、身高等),寶媽們可以不用放在心上。而如果每次吃奶都會吐,或者連續吐好幾次,寶媽們就要注意了。有可能是腸胃或者其它系統有問題,一定要帶寶寶去醫院查看。

寶寶一般倒奶不會難受,倒完還會衝寶媽笑讓人哭笑不得,寶媽們不要太緊張,餵完奶拍完嗝記得給寶寶側臥睡一會。如果寶媽們也有預防寶寶倒奶的小妙招,記得下面留言哦!

相關焦點

  • 寶寶吐奶分為生理性與病理性?生理性吐奶家長怎麼辦?
    1、生理性吐奶生理性吐奶比較常見,這主要是因為嬰兒的胃發育不完全。寶寶生下來之後,由於它他的胃呈現的是一個水平、平行狀態的,所以喝完了奶以後,很容易通過食道就直接溢出來。一般吐出來的奶會呈現奶塊狀的並且有酸味。除此之外寶寶沒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狀。
  • 新生兒黃疸:怎麼區分生理性還是病理性?吃母乳寶寶變黃怎麼辦?
    【文/淺淺媽媽育兒經】一個80後寶媽,家有女寶一枚,喜歡寫作、讀書,喜歡分享自己的育兒心得,喜歡我的寶媽可以關注我哦。導語:新生兒一般在出生24小時後出現變黃的情況,這應該是出黃疸了,關於黃疸要細分的話會有三種情況,一起來了解下。
  • 如何判斷新生兒是病理性黃疸還是生理性黃疸?看完這篇就知道啦!
    寶寶黃疸是常見的新生兒常見疾病,主要表現為面頸部、軀幹甚至全身都泛黃,通常2-3日後會慢慢消退。很多寶媽也都知道黃疸對寶寶的身體可以造成嚴重的傷害,那麼寶媽們知道黃疸分為病理性黃疸和生理性黃疸嗎?二者的症狀表現以及危害也是不一樣的。
  • 寶寶生理性黃疸怎麼辦,新手寶媽要知曉
    娜娜是表姐的女兒,這幾天在預產期,我是知道的,就是什麼時間生的還不清楚。黃疸程度過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膚黏膜明顯發黃,新生兒精神欠佳,吮吸無力,大小便顏色異常,嚴重者出現嗜睡、抽搐。寶寶生理性黃疸是一種正常現象,是不需要治療的。而病理性黃疸就是一種疾病了,必須就醫治療。一般來說,作為寶媽,只要能分辨出寶寶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的黃疸就可以了。
  • 寶媽該怎麼區分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可能很多寶媽寶爸都觀察到過:白白胖胖的寶寶怎麼在出生後的幾天裡,皮膚變得黃不拉幾的,是營養不足?還是越來越「黃種人」了呢?也許,有些有經驗的女性會告訴你:這是新生兒黃疸,不必擔心,基本上很多寶寶出生後都黃,過幾天自己就好了。真的是這樣嗎?各位寶爸寶媽該如何正確面對新生兒黃疸呢?寶寶出生後為什麼會變黃?
  • 新生寶寶黃疸,要區分生理性or病理性
    答案是不可以的,每個寶寶出生之後過不了幾天,黃疸就會隨之而來。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是指寶寶出生三四天之後,皮膚慢慢變黃,大概到了2周左右,黃疸就會慢慢消退。值得注意的是,正常的黃疸出現時間是寶寶出生後的3-4天。病理性黃疸一般是指半個月之後還未消退。
  • 寶寶吐奶怎麼辦?找準原因才能「對症下藥」,5個小妙招解決問題
    養孩子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尤其對於新手寶媽來說,沒有經驗往往會在很多小事上手忙腳亂,比如說孩子吐奶。其實在寶媽們眼裡的吐奶,很可能是兩件事,一是真正的吐奶,二是溢奶,這是兩種不同的情況,需要採取的應對措施也不同,寶媽搞不清楚很可能沒法解決問題。
  • 寶寶突然不吃奶了,可能是 「厭奶」了!寶爸寶媽這樣做,幫寶寶輕鬆...
    不管是母乳餵養的寶寶還是配方奶餵養的寶寶,都可能要經歷一段不愛喝奶的階段,特別是4-6個月大的寶寶,之前喝奶還喝得好好的,突然有一天就開始不怎麼愛喝奶了。
  • 如何判斷新生兒是生理性吐奶還是病理性吐奶?
    新生兒出現吐奶的情況是很常見的,當寶寶時不時的出現吐奶時,寶媽媽就會懷疑寶寶生病了,就會急切的帶寶寶看醫生。那平時如何判斷寶寶是生理性吐奶還是病理性吐奶?寶寶出現的生理性吐奶,常常和胃腸功能發育不健全及餵養不當是有關係的,比如寶寶吃得過飽、吃奶不規律、睡覺姿勢及餵奶姿勢不正確等等情況都容易引起寶寶出現吐奶或者是溢奶的。但是生理性的吐奶,一般不會伴有其他症狀的,對寶寶的生長發育也沒有影響的。
  • 寶寶厭奶了,怎麼辦?
    要怎麼辦啊,經常這樣會影響生長發育吧,有些擔心~」 「厭奶」? 寶寶為什麼會「厭奶」? 「厭奶」有「病理性厭奶」與「生理性厭奶」之分。 所謂的「病理性厭奶」,是寶寶由於身體出現某種疾病,影響了奶量的攝入或規律。
  • 寶寶吐奶分生理性與病理性 生理性吐奶怎麼辦
    每一次遇見寶寶吐奶,媽媽們都會覺得很恐慌。吐奶可以說是嬰兒裡面非常常見的一個現象,家長們是否知道寶寶吐奶也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呢?寶寶吐奶如何區分生理性與病理性呢?1、生理性吐奶生理性吐奶比較常見,這主要是因為嬰兒的胃發育不完全。寶寶生下來之後,由於它他的胃呈現的是一個水平、平行狀態的,所以喝完了奶以後,很容易通過食道就直接溢出來。一般吐出來的奶會呈現奶塊狀的並且有酸味。除此之外寶寶沒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狀。
  • 別大意,還有病理性黃疸呢
    我們都知道養育孩子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是對於新手寶媽來說更是如此,而最讓寶爸寶媽頭疼的問題便是新生兒的黃疸,可以說是在孩子出生之後遇到的第一個大挑戰。不少寶媽都會發現,寶寶出生後不久,皮膚會逐漸發黃,皮膚顏色呈現淡黃色,主要是出現在上半身和面部。有些嚴重的黃疸會加深,出現的部位也會範圍更大,這就是寶媽人群中最常談論的寶寶黃疸問題。
  • 寶寶遇到厭奶期:為什麼會厭奶?生理性的厭奶該如何應對?
    1、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出現厭奶的症狀,只不過是一些寶寶生長到了一定的階段出現的某個規律罷了,通過調整一般是可以順利度過的。2、厭奶分為病理性厭奶和生理性厭奶。(1)病理性的厭奶由疾病引起,例如呼吸道感染、咽喉炎、腸炎、中耳炎、鵝口瘡等,如果有消化不良、便秘等情況也可能引起厭奶,因為寶寶在吃奶之後會不舒服,所以會拒絕吃奶。寶媽們要仔細辨別,看寶寶是不是生病了。
  • 寶寶生理性黃疸,怎麼護理和幹預
    娜娜是表姐的女兒,這幾天在預產期,我是知道的,就是什麼時間生的還不清楚。我說「姐啊,恭喜你了,升格當姥姥了!」剛開始我還以為是表姐報喜呢,準備通知什麼時間去吃寶寶的滿月酒席呢。但是,聽著表姐的喜慶聲音裡又帶著一絲焦慮。感到有什麼事情。於是,問道:「姐,還有什麼事情嗎?是娜娜有什麼不舒服還是寶寶有什麼問題。」
  • 吐奶也分病理性和生理性,假如是生理性吐奶,該怎麼調理?
    寶寶餵奶這件事上,媽媽們總是十分小心。不但要保證母乳餵養,還要關心寶寶吃好喝好,總的來說,就是一切為了寶寶健康成長,滿足最佳條件。而且餵奶的時候寶寶一般是平躺的,胃部中的奶液更容易順著食道流出來。一般來說,正常的吐奶都是生理性的,即由於身體發育不完全造成的正常吐奶現象。這時吐奶吐出的基本上都是呈塊狀。除了生理性吐奶,當然也有病理性的吐奶。寶寶和我們成年人一樣,如果身體不舒服,感染了一些疾病,也會出現類似於成年人嘔吐的吐奶症狀。
  • 寶寶吐奶後,處理要得當
    寶寶吐奶很常見,但卻困擾了不少的新手媽媽,寶媽們分不清楚這是不是正常現象,甚至遇到寶寶吐奶的情況後總是手忙腳亂不知該如何處理?首先提醒家長處理前要先弄清楚孩子是哪種性質的吐奶,病理性吐奶還是生理性吐奶。
  • 寶寶睡覺「汗流不止」,是熱還是身體出現問題,寶媽們一定要了解
    寶寶睡覺「汗流不止」,是熱還是身體出現問題,寶媽們一定要了解同小區的鄰居小趙不是一個本地人,小趙與老公小王這一對小夫妻獨自在這個城市努力。因為不是本地人,但是住在隔壁一來二去就熟識了,所以他們兩夫妻有些事也會和我們一起說說。
  • 孕期水腫還分生理性和病理性?找準原因消腫快
    大部分寶媽都會有腳腫的經歷,還有些寶媽連腿一起腫,甚至有個別寶媽腫到肚子,臉和手臂。哪些是正常哪些是病態一定要分清啊!生理性水腫消除還是很簡單的,病理性就要去醫院了,以免對孕媽媽造成身體傷害。孕期腫腫,生理性原因在何?
  • 寶寶出現厭奶情況怎麼辦
    以前根本沒有「厭奶」這個詞出現,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寶媽們關注寶寶厭奶問題,一般寶寶厭奶會表現出不願意吃飯,很抗拒,有時候哄著會吃一點,不過吃得非常少,而這個時候父母最擔心的就是寶寶營養不足影響身體發育,於是很多媽媽都問這樣的問題:寶寶厭奶怎麼辦?
  • 如何區分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也許很多寶媽寶的爸爸們已經觀察到:在出生幾天後,寶寶的脂肪白皮膚是如何變成黃不拉的?是營養不良嗎?還是越來越多的「黃種人」?也許,一些有經驗的婦女會告訴你:這是新生兒黃疸,別擔心,基本上很多寶寶出生後都是黃色的,過幾天就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