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望父母「獎錢」,蘇州一養老院推新規後老人被探望次數暴漲

2020-12-22 澎湃新聞

揚子晚報12月4日消息,為激勵子女經常到護理院探望父母長輩,蘇州一家護理院別出心裁地推出了「獎孝金」管理制度。這項制度規定:子女兩個月內到護理院探望父母長輩超過30次,就可獲200元現金抵用券,「獎孝金」現金抵用券,可以在繳納老人相關費用時抵用。

12月3日上午,記者來到蘇州市福星護理院,在護理院長者服務中心看到,牆壁上張貼著一張紅色單頁,單頁上詳細說明了「獎孝金」管理制度。

制度規定,「獎孝金」發放對象為生活在護理院裡的全體長者的子女,考勤方法以表格打卡的形式記錄,此表格歸護士長管理,子女每次來護理院看望老人後在考勤表上打鉤,每兩個月匯總一次交給長者服務中心,長者服務中心負責登記本登記明細,「獎孝金」以現金抵用券的方式每兩個月發放一次,具體金額根據子女來院探望老人的頻率及陪伴老人的時間來決定。

具體的獎勵制度是這樣的:兩個月內子女看望老人累計超過30次,給予200元「獎孝金」;兩個月內子女看望老人累計超過20次,給予100元「獎孝金」;兩個月內子女看望老人累計超過10次,給予50元「獎孝金」。

長者服務中心根據科室上交的數據及分配方案,填寫現金抵用券申請單。長者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到財務處領取現金抵用券,通知獲取「獎孝金」的家屬代表並發放。

近日,該護理院舉辦了首批「獎孝金」發放儀式,總計227名子女獲得不同金額的「獎孝金」,發放「獎孝金」達3萬多元。

「獎孝金」實施效果

這兩個月,看望老人次數暴漲

據護理院綜合辦主任尹宗胤介紹,目前正在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當初制定這項制度就是考慮為老人做些事情。

尹宗胤表示,有些子女覺得護理院的服務更為專業,有專業的護理人員和醫生護士,對老人的照顧會更好,子女反而常常感覺心有餘而力不足。其實,作為護理院來說,子女看望老人帶來的精神上的慰藉,是護理院工作人員所不能給予的。子女在老人身邊,老人的心情是非常愉悅的,所以想到用這個方法來激勵子女多來看望老人。

據統計,目前該護理院現有入住老人512人,平均年齡81歲。為了讓這些老年人晚年生活更有質量,該院在實施專業化護理的同時,加大對老年人精神護理的力度,倡導子女經常到護理院探望老人。

據護理院長者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向芙蓉介紹,自從「獎孝金」管理制度推出後,許多子女前來看望老人的頻率明顯增加,有的子女以前一個星期來一次,現在變為兩三天來一次,以前兩三天來一次,現在幾乎天天過來探視。

記者在該院接待室看到了今年上半年的探親家屬登記冊,

統計後發現,38人每天去看望老人,137人每月看望兩次,126人每月看望一次,134人兩月看望一次,77人一次都不去。「獎孝金」制度實施後,兩個月時間內,129人看望老人超30次;38人超20次;60人超10次。

兒女聽到「獎金」,心裡更愧疚

市民吳先生已九旬高齡,生活難以自理,一個人在護理院裡生活了好多年,平時只有護理人員陪著他說說話,即便如此,他還是感覺非常孤獨,經常獨自待在房間裡不願出門。最近,護理人員發現吳先生兒子來探望的次數多了起來,老人的心情也好了許多。

採訪中,吳先生臉上一直洋溢著幸福的微笑。他表示,兒女們工作忙,生活壓力大,都可以理解。「我在護理院住得很舒服,吃住也很方便,只要兒女們心裡惦記著我,不忙時順便來看看我,我就很開心啦。現在來看望老人還可以領到一筆獎金呢,兒子來看我的次數比以前多了許多,看來『獎孝金』起了作用。」

吳先生笑著說,他的兒子是蘇州當地一家建材公司的老闆,原來是3個月左右的時間才會前來護理院探望一次,平時父子倆見面的時間很少,兒子盡孝心的機會更少。吳先生的兒子收到護理院將實施「獎孝金」制度的通知後,心緒一時難以平靜,想起父親小時候對自己的養育之恩,總覺得對不起父親。自從「獎孝金」制度實施後,他堅持每兩天去看望一次父親。

吳先生的兒子說:「父親在我心中一直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無論如何我都要在父親有限的生命裡儘可能多抽出時間去陪陪他,表達自己一片孝心。」為此,他還想到要引導自己公司的職工抽出更多的時間去關心父母、照顧父母。

「雖然獲得的獎金並不多,但是護理院推出這項舉措卻在時刻提醒我們子女要抽出更多時間來看望長輩,孝敬父母。」老人劉阿姨的女兒周小姐也表示,由於自己平時工作比較忙,經常加班,所以很容易忽視對母親的探望,有時候忙起來一個月也難得來一回。現在前來探視時,母親都顯得非常開心,飯量也會有所增加。

為錢還是為孝?

獎勵並不算多,但能喚起道德自覺

子女常到護理院看父母有獎,這種創新舉措在蘇州當地網友的微信朋友圈引發熱議。網友們表示,孝敬父母是子女的基本義務,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即使父母被送進護理院,也應該經常去看看,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許多子女由於種種原因根本無法做到。

當前,不少地方出臺規劃,鼓勵用人單位給予員工「孝老假」;也有些企業實行「孝順金」制度,逢年過節都會收到自己孩子的單位寄來的「孝順金」,同時還可以收到公司領導親自寫的問候信。對於老年人來說,子女的時常看望是精神的最大撫慰。有孝心的子女額外地受到獎勵,意義大於實際價值。

對於護理院推出的「獎孝金」制度,經常前來照顧母親的王先生表示,自己的母親癱瘓在床多年,大小便失禁,需要細心照料,自己從沒有怨言。不管有沒有獲得這個獎金,自己都會盡力照顧好母親,讓母親每天都能心情愉快。

一些護理院裡的老人家屬認為,「獎孝金」獎金並不高,最高只獎勵200元,但它所帶來的影響,卻不能用數字計算。這個獎就像一面鏡子,讓一些人看到了差距和不足,喚起了子女的道德自覺,慢慢地,前來探視的子女多起來了,孝順的子女多起來了,護理院裡的老人也開心多了。

護理院院長:提醒意義比錢重要

護理院院長魏謀文表示,老齡化社會日益嚴重的時代,「四二一」結構家庭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根本無法照料好老年人,為提高失能失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的生活質量,讓家屬子女安心、放心地工作,在此背景下護理院應運而生。隨著社會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大家總是覺得忙完自己的事再抽空看望父母也不遲,可是「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憾事常常發生。

魏謀文說,護理院決定實施「獎孝金」制度,不僅是獎勵那些有孝心的子女,更主要的是提醒子女多來看看老人。護理院綜合辦主任尹宗胤告訴記者,這是蘇州市第一家設立「獎孝金」的護理院,接下來還將根據實際情況,對這項管理制度進行內容豐富,讓更多有孝心的子女能夠得到激勵。

(原題為《兩個月內到護理院看望父母超30次,子女就能獲得200元現金抵用券》)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重陽節養老院被扎堆探望 老人感嘆「甜蜜的負擔」
    然而,南京晨報記者對多家養老機構調查後發現,雖有不少子女探望老人,但有的老年公寓,超過一半的老人沒有子女前去探望,有的甚至達到三分之二。  甜蜜  各界人士探望,養老院熱鬧起來  昨天一大早,南京建鄴文體路附近的南湖養老院就熱鬧起來,各界人士紛紛前來探望老人。
  • 「常回家看看」好判難執行 探望父母多少次算多?
    87歲的胡老漢的兩子一女被法院判決支付贍養費,並至少每月探望胡老漢一次。但判決生效後,雖然大兒子和女兒都履行了自己的探視義務,但二兒子始終沒有履行判決,並斷然拒絕了探視老人的可能性,「既然父子已經對簿公堂,每個月的探視也不現實了。」雖然胡老漢向法院申請了強制執行,但案件的結果卻沒有再見諸報端。「事情走到法院,矛盾也就激化了,子女也會覺得和老人沒有親情了。」
  • 蘇州護理院推出「獎孝金」管理制度 有心為善雖善不賞
    據揚子晚報12月4日報導, 為激勵子女經常到護理院探望父母長輩,蘇州一家護理院別出心裁地推出了「獎孝金」管理制度。這項制度規定::兩個月內子女看望老人累計超過30次,給予200元「獎孝金」;兩個月內子女看望老人累計超過20次,給予100元「獎孝金」;兩個月內子女看望老人累計超過10次,給予50元「獎孝金」。這項規定出臺後的兩個月時間裡,看望老人次數暴漲。院方表示,子女看望老人帶來的精神上的慰藉,是護理院工作人員所不能給予的。子女在老人身邊,老人的心情是非常愉悅的,所以想到用這個方法來激勵子女多來看望老人。
  • 探望孩子被拒 廈門一離異女子申請強制執行
    父母離婚後,女兒萱萱(化名)由爸爸撫養,媽媽則擁有探望權。由於萱萱每每被媽媽接走住幾天再送回來後,情緒都十分不穩定,不願離開媽媽,爸爸便不再讓孩子媽媽過來探視。近日,翔安法院順利執結一起探望權糾紛案件,成功化解了夫妻離異後因探望孩子意見不一引發的矛盾糾紛。
  • 離婚後前妻不讓探望孩子 怎麼辦?
    離婚後1年內,我每個月都買些衣服和食品帶去探望女兒一次。可自從趙某與唐某確立戀愛關係後,就以我對女兒沒有撫養權為由拒絕我繼續探望女兒。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執行法官答:你與趙某雖已離婚,但離婚後女兒無論由誰直接撫養,都是父母雙方的子女,你與趙某對女兒都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 奶奶爺爺太溺愛孩子,父母有權拒絕他們探望孩子嗎?
    後,白小姐訴至法院,要求終止二老對孫子的探望權利。那麼,祖父母與外祖父母對孫子女與外孫子女是否有探望權?也就是說,作為未成年子女,親生父母顯然是第一位法定監護人,只有在第一位法定監護人死亡或無力撫養的情況下,這時作為第二位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才擁有法定監護權,即老人擁有有條件的監護權。
  • 光明網:不能等到老年節才去探望父母
    原標題:不能等到老年節才去探望父母 「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長。」今天是傳統重陽佳節,這是一個共享天倫的節日,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初三日「踏春」一樣,皆是家族傾室而出。
  • 探望孩子被拒女子申請強制執行 最終撫養權變更給母親
    父母離婚後,女兒萱萱(化名)由爸爸撫養,媽媽則擁有探望權。由於萱萱每每被媽媽接走住幾天再送回來後,情緒都十分不穩定,不願離開媽媽,爸爸便不再讓孩子媽媽過來探視。近日,翔安法院順利執結一起探望權糾紛案件,成功化解了夫妻離異後因探望孩子意見不一引發的矛盾糾紛。
  • 子女無贍養義務外國老人如何養老?盤點國外養老規定
    這些要求以量化的方式具體規定了子女與父母的居住距離,每年、每月、每周乃至每日應當與父母接觸的時間和次數;連子女與父母談話的忌語都受到限制,從而最大限度上保證贍養行為的質量。 美國:贍養老人可以少繳稅 北美採訪小組記者曹曉陽:在美國贍養老人是「有利可圖」的,贍養父母就是眾多減免納稅政策中的一條。
  • 16秒掌摑腳踢八旬老人6次,老人養老是找保姆還是送養老院?
    同樣,子女把父母送到養老院,不能親力親為的照顧也是想給父母最好的照護,將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做!這當然也不是不孝!老人養老到底是找保姆還是送養老院?朋友介紹或自己僱請的保姆,在取得僱主信任後往往採取種種藉口要求增加工資,弄得僱傭雙方不歡而散的不在少數。一些有經驗的僱主說,選保姆最好先帶到家裡試用一兩天,如果保姆覺得適應,僱主覺得還過得去,雙方再確定下來,這不失為一條權宜之計。
  • 離婚後阻止探望孩子?不可以!
    法院判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之規定,判決如下:一、原告鄭某自判決生效之日起每月可探望女兒兩次,探望時間為每月第二周和第四周的周五晚上至周日晚上,由原告鄭某自行至被告陳某家或學校接送女兒共度周六、周日,被告陳某有協助的義務;二、
  • 養老院門口心酸一幕:老人佝僂身子扒著鐵門,像極了盼父母的孩子
    還有網友更是直言:這些翹首以盼的老人,像極了幼兒園的孩子在等待父母接自己回家,讓人心酸。老人的養老問題一直備受關注。人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晚年如何妥善度過,是我們子女和老人都要一起提前考慮的問題。晚年是否去養老院,每個人看法不同。
  • 離婚後對方不給探望小孩怎麼辦?
    探望權,又稱見面交往權,是指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親或母親一方享有的與未成年子女探望、聯繫、會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權利。我國《婚姻法》第三十八條規定: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
  • 離婚後對方不讓探望孩子該怎麼辦?
    離婚孩子撫養權往往是一個很大的糾紛點,如果一方奪得了孩子的撫養權,另一方就有對孩子的探視權,但是有些父母之間產生矛盾,就把事情牽扯到孩子身上,不讓那一方探望孩子,搞得矛盾升級。那麼離婚後對方不讓探望孩子該怎麼辦呢?下面頂律網律師諮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的資料。
  • 離婚後,女人連自己女兒都無法探望。法官:給你一份探望日程表
    原告(女方)為與被告(男方)探望權糾紛一案,法院於2020年9月7日立案後,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並於2020年9月16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被告都到庭參加了訴訟。原告(女方)起訴稱:原、被告結婚後生育一女,2019年11月雙方協議離婚。
  • 隔代探望糾紛不斷 化解需明確權利義務關係
    倪虹說,丈夫身亡後,她也有了去死的心,唯一支撐她活下去的信念是她腹中已經一個多月大的胎兒。  當得知兒媳懷有徐真的遺腹子,徐明、李琴從喪子之痛中得到了一絲慰藉。在兒媳懷孕6個月時,老兩口通過中間人,給兒媳匯了一筆4萬元的孕期營養費。
  • 博士後王永強,本是一家人的驕傲,為何拒絕回國探望病危母親?
    博士後拒絕探望病危母親父母作為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不僅給了我們生命,更為我們鑄造了人生的避風港。著名作家賈平凹先生曾說過: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字字誅心、感人肺腑,將我們和父母的關係表現得淋漓盡致。
  • 探望中止後是否可以恢復?
    探望權,又稱見面交往權,是指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親或母親一方享有的與未成年子女探望、聯繫、會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權利。《婚姻法》第三十八條規定: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
  • 老夫妻喪子為探望孫子起訴被駁回,如何獲得隔代探望權?
    文 | 馬幼藍 莫絲雅摘要:夫妻離異後,無撫養權一方的老人對自己的孫輩是否有探望權?近日,上海法院對一起祖父母要求探視孫子的探望權案件,作出終審判決,駁回了兩位老人的全部訴訟請求。事情的原委比較複雜。庭審中,老兩口認為,作為喪子老人,對有血緣關係的孫輩進行探望,既是老人獲得精神上的慰藉,同時也能彌補孩子失去的父愛,能帶給孩子更多關愛,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兒媳趙女士不同意老兩口的主張,辯稱丈夫在世時,公婆就挑撥其和丈夫的關係。
  • 獨居老人的福利到了,家裡水錶12小時不動,立馬就有人上門探望
    我們看新聞,有獨居老人在家摔倒一天無人知;還有獨居老人去世幾天,有惡臭傳出才被人知道已去世,讓人很心痛。所以,獨居老人,最讓人操心的就是安全問題。對此,江蘇一地推出了智能水錶,提升轄區智慧養老服務水平。即,街道把智能水錶和門磁「一網統管」,獨居老人若12小時用水低於0.01立方米,或者是老人24小時沒開門,後臺就會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