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港灣挺進歐洲疏浚強企「腹地」

2020-12-25 中國港口網

8月15日,《交通建設報》專版報導了中國港灣進軍烏克蘭疏浚領域實施的四個重要項目,全面展現了「一帶一路」倡議在烏克蘭落地的成功實踐,對公司在烏後續發展具有標誌性意義。

2019年6月11日,由中國港灣承建的烏克蘭伊利喬夫斯克港池疏浚工程完成竣工驗收。至此,中國企業在烏克蘭承建的首批疏浚項目圓滿履約。

2018年4月中標的烏克蘭伊利喬夫斯克港池疏浚工程,是繼2017年5月中國港灣籤約烏克蘭南方港疏浚項目之後,中標的又一個疏浚項目包。截至目前,中國港灣在烏克蘭共計承建南方港糧食碼頭港池疏浚項目、南方港進港航道和調頭圓疏浚項目,以及伊利喬夫斯克港港池和航道疏浚四個項目。

伴隨烏克蘭南方港疏浚等四個項目的順利實施,中國疏浚企業順利挺進歐洲四大疏浚企業的傳統「勢力範圍」。烏克蘭業主對中國港灣在工程進度和工程質量方面表現出的實力表示滿意。烏克蘭南方港港務局局長馬克西姆·史裡科夫接受採訪時說:「中國港灣在面對困難時,總能提供靈活的處理方案,而且表現出極大的文化包容性。」

據烏克蘭港務局發布的最新港口業務報告,13個主要港口2019年7月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16%,尤其以南方港和伊利喬夫斯克港增長最為迅猛,分別為24.8%和23.3%,居各港口之首。

首次挺進中東歐疏浚市場

烏克蘭南方港疏浚項目包含南方港糧食碼頭港池疏浚項目和南方港進港航道和調頭圓疏浚項目,是目前中烏籤署的規模最大的基礎設施類項目,也是中國疏浚企業首次打入中東歐市場。

烏克蘭海港城市敖德薩素有「黑海明珠」之稱。敖德薩南方港作為烏克蘭最大港口,吞吐量佔全國港口的三分之一,是烏克蘭糧食、礦產等商品出口的重要樞紐港口。然而,由於多年淤泥阻塞,港口發展受到嚴重製約。2017年4月,南方港疏浚項目通過烏克蘭政府投標平臺向全球招標,中國港灣與歐洲四大疏浚公司——波斯卡裡斯、德米、楊德努和範奧德公開參與競標。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疏浚大國,年疏浚量超過10億立方米,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了疏浚前沿技術、能夠自主開展大規模吹填造陸和航道疏浚工程的國家之一。中國港灣一直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在東南亞、中東、非洲市場屢次斬獲大型疏浚項目,成為歐洲四大疏浚公司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然而,在烏克蘭南方港疏浚項目之前,歐洲疏浚市場長期被歐洲疏浚強企佔領。

為了從競爭中脫穎而出,中國港灣先後對接ANK律師事務所、畢馬威會計事務所,開展法律諮詢,配合中國港灣分公司注準證辦理等商務工作合規性諮詢,以及當地財稅籌劃關鍵問題諮詢。同時,項目部還對接當地設計院,落實當地疏浚項目慣例及行業規範,比對國內規範標準,最後形成無瑕疵的「範本標書」。

「與歐洲四大疏浚公司相比,中國港灣的最大競爭優勢在於專業性強,這主要體現在專用設備的施工工效、多年積累的豐富施工經驗和管理經驗,以及善於合作和工藝流程創新的施工團隊。所有這些都能直接轉化為價格優勢。」 中國港灣烏克蘭分公司經理林濤在項目籤約儀式上表示。

憑藉技術和價格優勢,中國港灣一舉擊敗歐洲四大疏浚強企,先後中標烏克蘭南方港兩個疏浚項目——南方港糧食碼頭疏浚項目和南方港進港航道及調頭圓疏浚項目,合同總價6200萬美元。

此次兩個項目的業主方招標採取的是分輪降價,低價中標者得。兩個項目的中標價格均為當初業主預算的90%。「我們在報價過程中嚴守底線,不冒進,最終報價是在嚴格測算了各種成本和考慮了相關風險後,在合理的利潤基礎上所報出的。」林濤補充道。

南方港疏浚項目是近年來中國企業首次成功中標烏克蘭大型政府現匯基礎設施項目,也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在烏克蘭落地的一次成功實踐,此次合作對於未來中國與烏克蘭兩國間的經濟合作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2017年5月,烏總理格羅依斯曼在南方港糧食碼頭疏浚項目籤字儀式上表示,中烏是長期友好的戰略合作夥伴。當前兩國雙邊貿易額不斷增長,烏方歡迎中國企業來烏投資基礎設施項目。近年來,烏克蘭政府大力完善投資領域相關法律法規,投資營商環境日趨健康,為世界各國提供公平、公開、透明的競標機會,中國企業此次中標就是一次成功的實踐。烏方高度重視中方承包的南方港糧食碼頭疏浚項目,該項目將極大提高港口貨運周轉量,為烏克蘭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在「黑海明珠」展現「中國速度」

烏克蘭南方港糧食碼頭疏浚項目是四個項目中的首個、也是單體最大的疏浚項目,總工程量426萬方。按照合同約定,工程應於2017年8月初開工,2018年3月驗收合格。然而,所有疏浚船隻到位已經是2017年8月底,項目整體開工推遲近一個月。

「烏克蘭南方港糧食碼頭疏浚項目作為中國企業在烏克蘭市場開拓的第一個大型疏浚類項目,按期履約完工至關重要。項目推遲開工,讓當時整個項目部的人壓力都很大。」時任項目經理王耀明說。

對首次進入烏克蘭疏浚行業的中國港灣來說,項目進行中還需克服商務、氣候環境風險等多重挑戰。烏克蘭市場具有鮮明的計劃經濟體制特徵,建築行業沿用定額預算管控制度。預算定額一經確定則不予調整,如需更改,則必須首先調整整體定額預算,並經過烏克蘭國家專家評委會通過,才可進行進度款等資金的申請。「定額預算管控制度既保守又低效,對項目正常推進造成了極大的約束。」王耀明回憶說。

項目開展之初,項目部鎖定當地的專業設計院,籤訂長期合作協議,並在內部設立專職人員,全面對接設計院,深入學習和摸索當地預算制度,盡力提升適應能力和掌控能力。烏克蘭南方港兩個項目施工期間,累計調整完善定額預算11次,申請資金8次。

為了緩解施工壓力,項目部與當地疏浚公司展開接觸和商談,成功引入有當地施工經驗的設備力量參與施工。同時,在三組國內船舶之間展開競賽,做到「船休人不休」。建設者們憑藉豐富的海外施工經驗,根據現場工況積極創新,在確保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採取有效措施提高施工效率,將一次挖鬥作業時間從2分6秒縮短至1分50秒,將每鬥挖泥量從20立方米提高至36立方米。科學管理、創新工藝和頑強拼搏取得了成效,2017年9月底,項目完成176萬立方米的疏浚量,超額完成50%的工作量。

工程進度追上來了,然而,烏克蘭即將進入冬季。首次赴烏克蘭就遇到跨冬季施工的情況,這成為項目建設的一大難題。

為了按時完成任務,項目部要求員工積極利用入冬前的時間,挖掘施工潛能,提高施工效率。遭遇不利天氣無法施工時,積極對船舶進行維護保養、備件更換維修。「當地冬天氣溫低、風力大,惡劣的氣候經常讓船舶被迫停工。因此,讓風險前移、壓力前行是我們的工作常態。」王耀明說。

在項目部的積極努力下,2017年12月底,烏克蘭南方港糧食碼頭疏浚項目主體工程完工,比原計劃提前了3個月。中國港灣的施工速度和品牌實力得到了當地業主的肯定和認可。

此後,中國港灣在烏克蘭實施的其它項目進展順利,全部完美履約:伊利喬夫斯克航道工程於2018年12月7日按時完工;南方港航道掉頭源項目於2019年4月18日提前一個月完工;伊利喬夫斯克港池疏浚工程於2019年6月11日按時完工。馬克西姆·史裡科夫在接受採訪時說:「完全沒料到中國港灣的施工速度會如此之快」。同時,他還表示,中國專家的業務能力很強,與中國企業合作很愉快。

文化交融共行「中國方案」

2017年9月,烏克蘭南方港糧食碼頭疏浚項目剛剛開工,項目部就收到了業主方的提醒信,信上用英文寫著「請不要在下班時間與我們討論工作」。原來,項目部員工為了趕工期,時常利用休息時間加班加點,有時候會打電話給業主方,談論事情,這令業主方感到不滿。

這封提醒信只是兩國文化差異對工作造成影響的一個縮影。「比如我們的船出故障了,要是在國內,大家為了不耽誤工期,會加班加點把船修好以儘快投入生產。但是在烏克蘭不一樣,修船的人到點就下班,給加班費都不願意接著幹。」王耀明說。很多時候,為了不讓船舶故障影響施工,項目部組織船員自修。漸漸地,原來需要船廠維修的一些故障,船上也能自行修理了。「既然來到了烏克蘭,我們就該尊重當地的習慣。」王耀明表示。

烏克蘭當地人對計劃方案非常依賴,不善變通。比如,由於烏克蘭氣候變化頻繁,「通力」輪施工過程中,項目部決定根據天氣狀況調整施工區域,天氣好的時候,船舶去風浪較大的外航道施工;天氣差的時候,船再回到能避風的內航道施工,以保證施工質量和速度。這個靈活機動的方案,卻遭到業主反對,理由是原方案裡寫明的是先挖內航道,再挖外航道,所以不能改變。

為了能讓烏克蘭業主看到可變通方案的優越性,項目部商務人員多次通過郵件、面談的方式。向當地官員講解工程建設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意料不到的變故,並不是每一個方案都能絲毫不差的寫在紙上並照此實施,並以港珠澳大橋、蒙內鐵路等一系列重大工程為例,向當地人介紹中國人靈活的施工技巧。漸漸地,烏克蘭業主、工人們也認識到,採用中國人的施工辦法會事半功倍,逐步認可了項目部的決定,這為後來各個工程的按期完工創造了條件。「我們與中國企業的合作很愉快。中國專家的業務能力很強,我們對他們充分信任。」業主對中國企業在烏克蘭展現的效率和能力表示讚賞。

如今,烏克蘭港口年新增500萬噸的糧食出口能力,但仍不能滿足運力需求。南方港已提出將吞吐能力從目前的約7000萬噸提高至1.2億噸的目標,同時將大力發展貨櫃貨運和液化天然氣運輸。烏克蘭具有良好的地理優勢,擁有出海口,是連接歐亞的重要走廊。中國港灣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積極參與烏克蘭基礎設施建設,以中國效率、中國速度和中國誠信,給烏方留下良好印象。「烏方迫切希望更多有實力的中國企業不僅作為承包商參與烏基礎設施建設,而且能夠作為投資方參與烏基建項目的融資和項目管理。」馬克西姆·史裡科夫說。

相關焦點

  • 中國港灣:來自烏克蘭的信任
    天航局供圖近日,由中國交建所屬中國港灣承攬,天航局承建的烏克蘭伊利喬夫斯克港池疏浚工程完成竣工驗收,至此,中國企業在烏克蘭承建的首批疏浚項目均完美履約。此次,烏克蘭業主對中國企業在工程進度和工程質量方面表現出的實力非常滿意,同時也肯定了中交集團的專業性。
  • 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CHEC)
    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CHEC) 成立於上世紀80年代,是世界500強企業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CCCC) 的子公司,代表中國交建開拓海外市場。目前,中國港灣在世界各地設有90多個分(子)公司和辦事處,業務涵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建項目合同額超過300億美元,全球從業人員超過15000人。
  • 西安SKP:「美好生活」挺進中國腹地
    西安SKP:「美好生活」挺進中國腹地 2018-06-15 16:59 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 建築企業哪家強? 來看山東建築業強市強縣強企排名
    為了扶持建築業做大做強,日前,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統計局通報2016年度山東省建築業5強市、10強縣和30強企排名。
  • 挺進歐盟市場!濱海公司波蘭什切青項目開工
    近日,由濱海公司承建的波蘭POLICE化工廠項目碼頭及疏浚分包工程正式開工。 該項目合同額近2000萬歐元,合同工期16個月,主要包括建設630米鋼板樁直立護岸、2萬噸級鋼管樁式LPG碼頭、43萬方碼頭前沿疏浚及消防泵站等附屬設施施工。
  • 超百億元,中國港灣、中鐵十局、中交二航院泰國新中3個大項目
    近日,中國港灣中標泰國馬達普工業港三期項目基礎設施EPC工程,工期36個月,質保期24個月。該項目為泰國馬達普工業港三期PPP項目第一階段的基礎設施EPC工程,業主為海灣馬達普天然氣港有限公司,工作內容包括水深16米的航道疏浚,直徑700米以上船舶調頭區疏浚,約160公頃新港區吹填,長約5410米護岸和長約1627米防波堤工程,以及服務碼頭和公共設施等相關工程。
  • 科技強企、創新發展!中交集團發布重大科技成果
    中交集團積極實施「科技強企、創新發展」戰略,堅持面向科技發展前沿、面向國家重大工程建設,面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持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穩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不斷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支撐了國內外一批重大工程建設,形成了中交集團獨特的核心技術競爭力,使得「中國路」、「中國橋」
  • 疏浚「大國重器」 新一代造島神器「天鯤號」這樣煉成
    「天鯤號」的吹填造陸能力將超越現役亞洲第一的「天鯨號」,成為新一代建設中國海疆、共築中國夢的國之重器。目前,我國疏浚企業年疏浚能力突破10億立方米,已成為世界第一疏浚大國。  從「黃金換船」到完全自主研發  重型挖泥船屬於高技術含量、資金密集型國家重要基礎裝備。
  • 中國港灣副總經理、東非區域管理中心總經理吳迪: 中國與非洲:生命...
    吳迪認為中國港灣有一種特殊的責任應該幫助蘇丹,幫助蘇丹度過最困難的時期,幫助蘇丹實現經濟發展。為了建設蘇丹喀土穆機場,中國港灣花了7年時間不遺餘力地推動項目的進展;為了幫助蘇丹的工業發展,他們幫助蘇丹做經濟特區規劃。所有行為的背後只是兩個字:感恩。在蘇丹,經常聽到很多蘇丹人表達對中國謝意的表述是「恩澤」,蘇丹感謝中國給予的所有幫助。
  • 沙特吉贊經濟城刻下中國印記
    自2007年開始,中國交建和中國港灣在沙特市場累計籤訂合同額近50億美元,涉及港口、水利、機電、管道等30多個工程領域,收穫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國家優質工程獎、中國海外工程示範營地等多項國家大獎,中交人用智慧和汗水抒寫著「沙」場傳奇。2007年初,3名中國港灣員工登上了遠赴沙特的航班,當他們抵達沙特吉達阿布杜拉機場時,在一片黑紗白袍的沙特人中,他們格外顯眼。
  • 港灣人按下復工復產「加速鍵」!
    全面復工復產,港灣人在行動近期,中國港灣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的決策部署同時,項目現場疏浚作業也處於正常有序的開展之中,臨時碼頭建設推進,東防波堤復工拋填,機械設備維保等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為項目全面復工復產打下了良好基礎。
  • 中德安聯淨利增兩倍 歐洲險企做多中國
    與此同時,2018年11月,銀保監會批准安聯集團籌建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成為首家獲得外資保險在中國集團化布局的公司,而中德安聯總經理陳良亦是安聯(中國)保險控股公司中國籌備組負責人。2018年年報顯示,中德安聯保費收入49.46億元,同比增長22.38%;淨利潤6.58億元,同比增長212.03%。
  • 2020年中國最好大學排名,天津大學挺進全國前10強
    天津大學學校堅持「強工、厚理、振文、興醫」的發展理念,形成了工科優勢明顯、理工結合,經、管、文、法、醫、教育、藝術、哲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學科布局。現有75個本科專業,4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0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在第四輪全國學科評估中,天津大學共有25個一級學科參評,進入A類學科數達到14個。
  • 全球知名車企上海加速「本土化」進程 中國製造「駛向」歐洲
    特斯拉供圖 中新網上海12月17日電 題:全球知名車企上海加速「本土化」進程 中國製造「駛向」歐洲中新網記者 陳靜從建廠到量產,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只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創造了令人驚訝的「中國速度」。記者17日走訪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時獲悉,該企業正在不斷加速自身「本土化」進程。
  • 海外網評:美國制裁中企,歐洲很受傷
    (圖片來源:彭博社)英國《金融時報》12月23日報導稱,一些歐洲高科技企業高管和外交官員稱,美國政府利用其制裁機制,將歐洲企業排擠出中國市場,同時卻為美國的企業和公司提供豁免。過去三年多時間裡被美國的「美國優先」政策折騰得不輕的歐洲,又一次成了美國濫用單邊制裁措施、揮舞貿易大棒的受害者。
  • 2020中國最好大學排名新鮮公布,武漢大學挺進前10強
    北京大學雄居2020中國大學排名1200強第一,連續13年奪魁;清華大學第2,復旦大學第3,浙江大學第4,南京大學第5。武昌首義學院、文華學院和山東英才學院位列2020中國民辦大學排名前3名;吉林大學珠海學院、雲南師範大學商學院和四川大學錦江學院名列2020中國獨立學院排名前3強。
  • 中國港灣7.7億美元獲幾內亞港口擴建大單 系西非第四大港
    在幾內亞共和國總統阿爾法·孔戴啟程訪華的前夕,10月24日,中國交建旗下的中國港灣工程公司(CHEC)與該國政府籤署了一項7.74億美元的商務合同,對科納克裡港進行擴建。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中國交建獲悉,該項目的工程包括兩個通用泊位、一個鋁礬土礦石泊位、疏港路、停車場、陸域吹填及附屬工程等。
  • 工程師說|歐洲車企為何越來越落後
    用這句話來形容當下的歐洲車企,再合適不過。以BBA(奔馳寶馬奧迪)為主導的三大歐洲豪華品牌在中國市場可謂是相當「霸道」。在中國市場,三品牌累計年銷量輕輕鬆鬆就超過200萬輛,銷量大到讓人懷疑這到底還是不是豪華品牌。
  • 大橋垮塌與沙石未疏浚有關?
    與此同時,針對三渡水垮橋事故非質量事故系水毀的說法,昨日,溫江區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認為,三渡水大橋橋下這些年來自然形成的沙石堆未經疏浚,也是垮橋的一大因素。  針對交通部門三渡水垮橋事故與採沙有關的說法,昨日下午,溫江區水利局副局長陳正軍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了金馬河溫江段沙石開發和禁採情況。據介紹,金馬河是成都平原一條瀉洪河道,屬省管。
  • 資訊:加速向頭部挺進 藍光嘉寶服務一口氣「聯姻」6家物企
    而藍光嘉寶服務將利用早上市的優勢,抓住行業變革紅利,快速提升市場份額,向行業頭部挺進。股權合作5家物企 新增875萬方在管面積6月30日,藍光嘉寶服務與珠海市住宅物業、寧夏安欣物業、成都鑫天禹物業、浙江當代物業、廣安萬品物業5家公司籤署股權合作協議,累計耗資1.1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