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份針對18~24歲人群的問卷調查中,超過80%的受訪者承認,在以往的學習生涯中曾與同伴發生爭吵或肢體衝突。
執筆:胡蝶
編輯:胡蝶
定稿:歐陽比文
從幼兒園升入小學,許多孩子還沒有準備好,就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名小學生。與寬鬆的幼兒園生活相比,小學生活多了許多改變和挑戰。
除了孩子,家長也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孩子雖然坐在課堂裡,媽媽照樣不得閒,孩子的學習成績、人際關係、日常活動,樣樣都是難題。
前幾天閨蜜突然大晚上帶著孩子婷婷到我家,婷婷滿臉的不高興。我還以為是婷婷剛上一年級,遇到了什麼學不會的知識點。
結果閨蜜和我抱怨的,和孩子成績沒有一點關係,反而是和同學相處遇到了個小問題。
前幾天有小朋友把婷婷的新裙子掛了個大洞,這件事我是知道的,那條裙子是閨蜜送給婷婷的開學禮物,據說是某個大品牌。
閨蜜和我說了事情後續,她直接給老師打了電話,約好雙方家長去學校處理這件事。
到了學校,閨蜜直接把寫著3999元的發票一擺,要求原價賠償。對方家長自知理虧,不情不願地掏了錢。
本以為這件事就過去了,可誰知第二天開始,那位刮壞婷婷裙子的小朋友就糾集了好多同學一起孤立婷婷:「我們不和你玩」。
還說做操都不要挨著婷婷,別再把那麼貴的裙子刮壞了。婷婷回家對著媽媽大哭:「都怪你,非得和人家要錢,這回都沒人和我玩了。」
媽媽也很後悔自己的舉動,但是她又覺得自己沒做錯,難道照著收據要賠償還要錯了?
作為旁觀者,我們不難發現,婷婷媽的做法稱不上「做錯了」,但也絕對不是最佳解決方案。
小朋友在上學過程中發生糾紛十分常見,通常情況下,他們自己就可以自行解決。
但一旦涉及財物糾紛,往往就需要爸爸媽媽上場了,但由於大人思考問題的角度是從自身利益出發,往往會忽視了孩子的實際情況,做出一些讓孩子難堪的舉動。
1. 注意孩子的日常著裝
婷婷媽喜歡打扮孩子的心情我們能理解,但是讓孩子穿著那麼昂貴的衣服去學校,確實不妥。孩子們跑跳打鬧的過程中,磕磕碰碰少不了,損壞或弄髒衣服都是有可能的。
如果執意給孩子穿高檔衣物,就要考慮到衣物出現損壞的可能性。
2. 做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實際上對方家長對婷婷媽有所不滿,除了心疼賠了一件衣服錢,還令人感到不快的就是感覺在眾人面前丟了面子。
而小朋友自然也會受其影響,感到不痛快,從而慫恿同學孤立婷婷。
在父母介入的學生糾紛案例中,由於父母過多的幹涉,簡單問題複雜化的現象十分普遍。
當孩子在學校與同學發生矛盾時,家長如果是佔理的那一方,也不要「得理不饒人」。
3. 考慮孩子在學校的處境
婷婷媽只看到了裙子損壞,認為照價賠償的要求完全符合規矩,但是她沒想過,婷婷和小朋友需要繼續生活在一個班級,繼續接觸,兩個小朋友經這麼一鬧,友情肯定會受到影響。
1. 詢問事情經過,不能偏聽偏信
不論自家孩子是惹禍的一方,還是受害的一方,都要先聽孩子敘述事實,再去找老師及對方求證。
不能一味相信自己孩子不會說謊,而偏聽偏信,也不能忽略孩子真實想法,不聽孩子解釋。
心理學家發現,容易產生攻擊行為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對子女經常表現出更多的拒絕、否認、懲罰及幹涉等態度。
忽略孩子的意見無疑是在將親情親手斬斷,孩子會對父母失去信賴,表現得更加叛逆、不服管教。
2. 讓孩子自己思考解決方案
孩子長大有了自己的主意,很多時候不需要大人幫他們做決定,成長中的每次挫折,對孩子來說都是寶貴的財富。
如果是無傷大雅的小矛盾,家長大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思考解決方案,也能讓孩子更深刻地吸取教訓。
糖果媽媽叮囑:當孩子受到嚴重傷害時,父母就是孩子最強大的後盾。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