嶄新的教室裡,市級名師正用多媒體為學生上網課。操場上,愛心企業捐助100餘萬建設多功能塑膠運動場正有序施工。整個校園乾淨整潔,儼然似掩映在村子裡的一顆明珠。很難想像,這所毫不遜色於城區學校的農村教學點,一年前還是陳舊落後、人心渙散、師生大量流失的「麻雀小學」。
「肖坡這個『麻雀小學』的巨大變化得益於國家的精準扶貧戰略,得益於襄州區推行的集團化辦學。」襄陽市襄州區教育局局長蔡繼革說。
襄州區雙溝鎮肖坡村是市級貧困村。「以前村裡吃水難、行路難、無衛生室、無黨員活動室,到處破破爛爛的。村裡的小學因辦學效益不佳,造成師資、生源流失嚴重。」肖坡小學校長郝新軍說。去年暑假,全校13名教師,就有7人遞交了調動申請;5個班級,僅有64名學生。而附近的雙溝鎮中心小學因辦學效益好,不足2000平方米的學校有26個班級,1568名學生。狹窄的校園就連解決學生「如廁難」都困難重重。
一個「裝不下」,一個「坐不滿」。為讓肖坡小學共享優質教育資源,襄州區探索集團化辦學之路,多方調研後,印發《襄州區集團化辦學(園)實施方案》,雙溝鎮中心小學和肖坡小學「牽手」,成立教育集團,實行「五個統一」,統一領導班子,統一教師調度,統一教學管理,統一課程設置,統一考核考評。雙溝鎮中心小學優秀的師資、先進的管理讓肖坡校區一年多就實現華麗轉身:「三通兩平臺」讓肖坡小學教學手段實現現代化,省、市級名師為村小的孩子實時上課;標準化建設讓肖坡小學軟硬體設施提檔升級。在此期間,肖坡小學首次承辦全鎮的讀書節、科技節、運動會,並籌建動物園和植物園,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勞動實踐天地,校園活力得到激發。在2019年底全區組織的調研測試中,肖坡小學在全區58所學校綜合評估中榮獲第五,其中語文學科第一,創下了歷史之最。學生大量回流,目前,在校學生已達296人。
12歲的貧困生肖俊峰智力稍有殘疾。爺爺肖解朝怕孫子在學校受歧視和打罵,讓其輟學在家。該區教育局包保聯繫人陳華員在走訪中發現後,一面宣傳《義務教育法》,一面提出人性化解決方案:食宿全免、享受國家助學金、安排負責任班主任和班幹部包保其生活和學習,嚴禁學生歧視和打罵。同時陳華員把自己的電話留給肖俊峰,隨時詢問其生活學習情況,還專程陪同肖俊峰在學校食堂就餐。疫情期間,陳華員又多次與肖俊峰視頻通話,詢問其上網課情況。
「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根,讓肖坡村的孩子從小接受優質教育,共享人生出彩的機會,是阻斷貧困的代際傳播最有效途徑。」校長郝新軍說。
「精準扶貧前,家裡三間磚瓦房東倒西歪,過年不添新衣服,我又因為子宮受損,患「葡萄胎」進行清宮化療,讓本已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44歲的村民肖紅梅說。
作為幫扶責任人的襄州區教育局局長蔡繼革了解實情後,為肖紅梅一家申請危房改造,並資助現金4400元。今年5月,肖紅梅一家喜遷新居,終圓多年夢想。
「是精準扶貧政策讓我家儘快擺脫了貧困!」去年肖紅梅住院,醫療費7000餘元,本人僅支付不到370元。兩個子女上學,均享受「兩免一補」及區級兜底補貼。同時,其本人在村裡競聘擔任保潔員,僅此一項每年收入達4500元。如今,肖紅梅一家在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昂首邁進。
該村年逾六旬的貧困戶李世菊,老伴去探望唯一的女兒時去世,如今一個人孤苦無依。國家精準扶貧實施後,讓他在享受低保的基礎上,教育局又為她維修房屋,通水通電。現在每當夜幕降臨時,她都會來到村文體廣場和村民們一起跳廣場舞。
「駐村工作隊多次到我家走訪,幫我們制定脫貧計劃,最終確定養牛發家,2018年我們購回七頭『魯西黃牛』。開始因為技術不過硬死亡2頭,但當年我們還是收入了4萬元。」賈全超之子賈華勇對未來信心滿懷,「掌握了養牛技術,再也不怕貧困了。今年再養幾隻羊,好好奮鬥兩年,我計劃把新房建起來,把家庭組建起來。」據了解,賈華勇剛出生不久,母親嫌家貧離家出走,兒媳婦也因家寒也一走了之,父子二人相依為命。如今靠著養牛發家,父子二人日子越過越紅火。
有合適的發展項目才能斬斷「窮根」,襄州區教育局先後為肖坡村爭取到80千伏光伏發電項目,每年為村增加6萬餘元收入;幫助梁嘴村試種230餘畝晚秋黃梨,搭建800餘個蔬菜大棚;為高營村新修了泵站,種上了起壟花生、優質小麥、水稻,發展的艾蒿種植產業畝產增收2000餘元。
「精準扶貧不能搞『大水漫灌』,而要搞『精準滴灌』,區教育局對貧困對象精準識別、精準幫扶,把貧困戶當親戚,經常走動,確保扶貧工作如期完成。」襄州區教育局局長、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組長蔡繼革說。
在扶貧中,襄州區教育局意識到,把精準扶貧工作和鄉村振興戰略無縫對接是防止「返貧」的有效舉措。為此,在解決了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後,駐村工作隊員又把目光盯在鄉村振興戰略上。
為讓貧困村徹底舊貌換新顏,該區教育局捐資83萬元,為貧困村新建了黨員活動室和文體廣場,援助了一批健身器材。為做好村裡的綠化、亮化,投入20餘萬元,組建垃圾清理隊3支,採購垃圾箱100餘個、垃圾車4輛。同時,栽種苗木8000餘棵,新增路燈30餘盞,6戶危房得到改造。「清潔家園」「廁所革命」也在有條不紊推進。為解決群眾灌溉問題,確保旱澇保收,襄州區教育局會同水利、電力等部門,溝通協調,爭取資金350萬元,用於新建8個機井及3000米水渠,徹底解決群眾用水這個「卡脖子」難題。
「自區教育局進駐肖坡村以來,我們見證了村民由貧到富的轉變,現在村民開始追求生活質量,群眾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對於肖坡村的前後變化,村支部書記王海體會最深。
如今,每天傍晚,肖坡村群眾就自發來到村裡的文體廣場上,打打球,跳跳舞,下下棋,唱唱歌。沉迷牌桌、麻將桌的少了,熱愛健身,熱愛健身的人多了,民風民俗在悄然發生改變,肖坡村1936名群眾在精準扶貧戰略幫扶下,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早已甩掉市級貧困村的「帽子」,正昂首闊步在希望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