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闊步前行

2020-08-27 襄陽草根秦

嶄新的教室裡,市級名師正用多媒體為學生上網課。操場上,愛心企業捐助100餘萬建設多功能塑膠運動場正有序施工。整個校園乾淨整潔,儼然似掩映在村子裡的一顆明珠。很難想像,這所毫不遜色於城區學校的農村教學點,一年前還是陳舊落後、人心渙散、師生大量流失的「麻雀小學」。

「肖坡這個『麻雀小學』的巨大變化得益於國家的精準扶貧戰略,得益於襄州區推行的集團化辦學。」襄陽市襄州區教育局局長蔡繼革說。

扶貧先扶智,阻斷貧困代際傳播

襄州區雙溝鎮肖坡村是市級貧困村。「以前村裡吃水難、行路難、無衛生室、無黨員活動室,到處破破爛爛的。村裡的小學因辦學效益不佳,造成師資、生源流失嚴重。」肖坡小學校長郝新軍說。去年暑假,全校13名教師,就有7人遞交了調動申請;5個班級,僅有64名學生。而附近的雙溝鎮中心小學因辦學效益好,不足2000平方米的學校有26個班級,1568名學生。狹窄的校園就連解決學生「如廁難」都困難重重。



一個「裝不下」,一個「坐不滿」。為讓肖坡小學共享優質教育資源,襄州區探索集團化辦學之路,多方調研後,印發《襄州區集團化辦學(園)實施方案》,雙溝鎮中心小學和肖坡小學「牽手」,成立教育集團,實行「五個統一」,統一領導班子,統一教師調度,統一教學管理,統一課程設置,統一考核考評。雙溝鎮中心小學優秀的師資、先進的管理讓肖坡校區一年多就實現華麗轉身:「三通兩平臺」讓肖坡小學教學手段實現現代化,省、市級名師為村小的孩子實時上課;標準化建設讓肖坡小學軟硬體設施提檔升級。在此期間,肖坡小學首次承辦全鎮的讀書節、科技節、運動會,並籌建動物園和植物園,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勞動實踐天地,校園活力得到激發。在2019年底全區組織的調研測試中,肖坡小學在全區58所學校綜合評估中榮獲第五,其中語文學科第一,創下了歷史之最。學生大量回流,目前,在校學生已達296人。

12歲的貧困生肖俊峰智力稍有殘疾。爺爺肖解朝怕孫子在學校受歧視和打罵,讓其輟學在家。該區教育局包保聯繫人陳華員在走訪中發現後,一面宣傳《義務教育法》,一面提出人性化解決方案:食宿全免、享受國家助學金、安排負責任班主任和班幹部包保其生活和學習,嚴禁學生歧視和打罵。同時陳華員把自己的電話留給肖俊峰,隨時詢問其生活學習情況,還專程陪同肖俊峰在學校食堂就餐。疫情期間,陳華員又多次與肖俊峰視頻通話,詢問其上網課情況。

「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根,讓肖坡村的孩子從小接受優質教育,共享人生出彩的機會,是阻斷貧困的代際傳播最有效途徑。」校長郝新軍說。

滴灌式扶貧,讓貧困家庭重煥生機

「精準扶貧前,家裡三間磚瓦房東倒西歪,過年不添新衣服,我又因為子宮受損,患「葡萄胎」進行清宮化療,讓本已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44歲的村民肖紅梅說。

作為幫扶責任人的襄州區教育局局長蔡繼革了解實情後,為肖紅梅一家申請危房改造,並資助現金4400元。今年5月,肖紅梅一家喜遷新居,終圓多年夢想。



「是精準扶貧政策讓我家儘快擺脫了貧困!」去年肖紅梅住院,醫療費7000餘元,本人僅支付不到370元。兩個子女上學,均享受「兩免一補」及區級兜底補貼。同時,其本人在村裡競聘擔任保潔員,僅此一項每年收入達4500元。如今,肖紅梅一家在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昂首邁進。

該村年逾六旬的貧困戶李世菊,老伴去探望唯一的女兒時去世,如今一個人孤苦無依。國家精準扶貧實施後,讓他在享受低保的基礎上,教育局又為她維修房屋,通水通電。現在每當夜幕降臨時,她都會來到村文體廣場和村民們一起跳廣場舞。

「駐村工作隊多次到我家走訪,幫我們制定脫貧計劃,最終確定養牛發家,2018年我們購回七頭『魯西黃牛』。開始因為技術不過硬死亡2頭,但當年我們還是收入了4萬元。」賈全超之子賈華勇對未來信心滿懷,「掌握了養牛技術,再也不怕貧困了。今年再養幾隻羊,好好奮鬥兩年,我計劃把新房建起來,把家庭組建起來。」據了解,賈華勇剛出生不久,母親嫌家貧離家出走,兒媳婦也因家寒也一走了之,父子二人相依為命。如今靠著養牛發家,父子二人日子越過越紅火。



有合適的發展項目才能斬斷「窮根」,襄州區教育局先後為肖坡村爭取到80千伏光伏發電項目,每年為村增加6萬餘元收入;幫助梁嘴村試種230餘畝晚秋黃梨,搭建800餘個蔬菜大棚;為高營村新修了泵站,種上了起壟花生、優質小麥、水稻,發展的艾蒿種植產業畝產增收2000餘元。

「精準扶貧不能搞『大水漫灌』,而要搞『精準滴灌』,區教育局對貧困對象精準識別、精準幫扶,把貧困戶當親戚,經常走動,確保扶貧工作如期完成。」襄州區教育局局長、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組長蔡繼革說。

無縫對接鄉村振興戰略,昔日的貧困村奔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扶貧中,襄州區教育局意識到,把精準扶貧工作和鄉村振興戰略無縫對接是防止「返貧」的有效舉措。為此,在解決了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後,駐村工作隊員又把目光盯在鄉村振興戰略上。

為讓貧困村徹底舊貌換新顏,該區教育局捐資83萬元,為貧困村新建了黨員活動室和文體廣場,援助了一批健身器材。為做好村裡的綠化、亮化,投入20餘萬元,組建垃圾清理隊3支,採購垃圾箱100餘個、垃圾車4輛。同時,栽種苗木8000餘棵,新增路燈30餘盞,6戶危房得到改造。「清潔家園」「廁所革命」也在有條不紊推進。為解決群眾灌溉問題,確保旱澇保收,襄州區教育局會同水利、電力等部門,溝通協調,爭取資金350萬元,用於新建8個機井及3000米水渠,徹底解決群眾用水這個「卡脖子」難題。



「自區教育局進駐肖坡村以來,我們見證了村民由貧到富的轉變,現在村民開始追求生活質量,群眾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對於肖坡村的前後變化,村支部書記王海體會最深。

如今,每天傍晚,肖坡村群眾就自發來到村裡的文體廣場上,打打球,跳跳舞,下下棋,唱唱歌。沉迷牌桌、麻將桌的少了,熱愛健身,熱愛健身的人多了,民風民俗在悄然發生改變,肖坡村1936名群眾在精準扶貧戰略幫扶下,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早已甩掉市級貧困村的「帽子」,正昂首闊步在希望的田野上。

相關焦點

  • 2020,以奔跑的姿態闊步前行!
    2020,以奔跑的姿態闊步前行!在迎新的跑道上,每一位腳步堅定的人,都是不忘初心的「奔跑者」,不論在工作崗位或是跑道上,他們為夢想奔跑,為平凡奔跑,為生命奔跑,這是一場精神與意志的鍛鍊,也是進取與攀登不懈的姿態。
  • 「在希望的田野上」是怎麼唱響的?
    新華社合肥4月16日電(記者湯陽、水金辰)「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  談到農村改革,古稀之年的著名歌詞作家曉光情不自禁地哼唱起《在希望的田野上》。
  • 放歌在希望的田野上
    新華社重慶10月12日電 題:放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新華社記者黎華玲、張琴、陳舒紅日西薄,金色的田野上一片寂靜。重慶市南岸區迎龍鎮北鬥村北鬥山下,耕作的人們從田間地頭走出,扛著鋤頭,拎著圓號、長號等樂器,朝著山間的小樹林走去。
  • 《在希望的田野上》姊妹篇《在收穫的田野上》出爐 謳歌小康畫卷
    四十多年前,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曾用音樂記錄了從農村開始的改革開放進程,被譽為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音樂裡程碑。四十多年後,這首歌曲終於有了「姊妹篇」。由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理事、一級作詞曲波作詞,由著名作曲家楊青山作曲、劉琦編曲,由中央音樂學院二級教授、著名歌唱家黃華麗演唱的《在收穫的田野上》近日出爐,因其接地氣兒的描繪了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小康的瑰麗畫卷,受到業內專家高度讚譽。
  • 《時光的旋律2》:雷佳再唱《在希望的田野上》
    今晚(10月17日)湖南衛視19點30,湖南經視19點45將播出第16集《在希望的田野上》,敬請關注。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希望」,是中國這四十多年來不變的主旋律。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群眾遊行中,有一個方陣叫「希望田野」,背景音樂正是這首改革開放初期就唱遍了大江南北的歌——《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青年歌唱家雷佳的兒時記憶裡,那時家鄉的廣播最常播放的就是這首歌,「新建的住房」「美麗的家鄉」「農民的汗水」「明媚的陽光」,簡單樸實的鄉村風光,唱到歌裡面卻特別有勁兒。後來她登上舞臺,曾多次演唱過這首歌。
  • 陳濤:在希望的田野上起航
    面對親人的不理解、創業的艱辛,他始終堅守初心,默默奮鬥,他堅信, 家鄉這片希望的田野大有作為。順河鎮陳濤的創業故事耐人尋味。由於自己和弟弟相繼考入大學,陳濤的家庭因學致貧,2015年被評為貧困戶。2018年,已經在外工作四年的陳濤決定利用自己大學所學的專業知識回家創業,發展養殖。那一年,他才26歲。
  • 原創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致敬施光南
    新華社杭州11月5日電(記者馮源)在撥亂反正的金秋歲月裡,《祝酒歌》唱出人民心聲;在改革開放的明媚春光中,《在希望的田野上》激發人民奮進……作曲家施光南逝世已經近30年,但是他筆下的首首歌曲至今膾炙人口。大型現實題材原創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3-4日晚在浙江音樂學院首演兩場,致敬人民音樂家施光南。
  • 青年歌唱家雷佳再唱經典《在希望的田野上》
    原標題:青年歌唱家雷佳再唱經典《在希望的田野上》   湖南衛視音樂紀錄片《時光的旋律》(第二季):為祖國歌唱,今晚(10月17日)湖南衛視19點30,湖南經視19點45將播出第16集《在希望的田野上》。
  • 歌聲飛越40年丨1981:在希望的田野上
    今天  讓我們重溫1981年那首熟悉的老歌  《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希望的田野上》  作詞:陳曉光  作曲:施光南  演唱:彭麗媛  我們的家鄉  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  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  一片冬麥那個一片高粱  十裡喲荷塘十裡果香  嘿喲 嘿呀 咿爾呀  嘿  我們世世代代在這田野上生活
  • 四川主題為「獵鱘」 福建:在希望的田野上
    四川隊發布的海報主題為「獵鱘」,此外四川男籃官微還寫道:「追夢路上,荊棘滿途,從未放棄,努力拼搏,一路前行!」福建隊發布的海報主題為「在希望的田野上」,同時福建男籃官微還附上了本場對手的賽前分析:「四川男籃現在取得了1勝5負,排名聯賽第十六。在常規賽第二輪,雙方首次交手中,福建盼盼豹發力男籃以79-89憾負四川。
  • 再現施光南藝術人生 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首演
    2018-11-04 12:41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劉慧「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伴隨著熟悉的旋律響起,11月3日和4日晚,由浙江歌舞劇院有限公司、浙江交響樂團、金華市金東區委宣傳部聯合出品的原創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在浙江音樂學院大劇院首演。
  • 是田野上的希望之光
    1979年一首《在希望的田野上》唱響青年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故鄉深深的眷戀2020年浙師大文化創意與傳播學院施俊天教授團隊領銜「希望之光」象徵著施光南的代表作《在希望的田野上》始終迴旋在中華大地,閃爍著音樂藝術的光芒;施復亮、施光南的名字都有希望與光明的含義,父子雙傑,交相輝映,他們始終投身於祖國建設的偉大事業;該理念同時也代表美好、光明之意,寄託了每一位設計者與村落村民對美麗鄉村的寄託和對當代鄉村發展振興的美好願景。
  • 生長在希望的田野上
    如今,中小微企業生長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國的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有活力、有靈性,有一股子精神。」面向未來,努力於變局中開新局,敢於鬥爭,敢於勝利,中小企業必將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時刻譜寫壯麗篇章,助力中國經濟航船劈波斬浪啟新程!
  • 淄博土峪村,在希望的「田野」上
    作者/拾冷初次遇見田野時,皮膚黑黑的,留著一個「鏟青髮型」,穿著一身雲南哈尼族的傳統服飾,雙手時不時的放到褲兜裡,行走在四邊環山濃鬱綠樹下她,顯得特別「帥氣」。說話間,田野總保持著微笑,她的笑像純天然的泉水,清涼、親切,每次遇到土峪村裡上了年紀的老者,都會甜甜的喊一聲,「嬸兒」「叔兒」,即便他們並不相識。
  • 唱起希望的田野
    作者:廣西科技師範學院中文系學生 劉晟嶽天剛朦朧亮,遠處還有幾顆調皮的小星星不願意落去,蔣老師拿起自己的行李走在田埂上,嗅著新翻泥土的氣息,不住地回頭向送自己的學生揮手告別。前面昏暗的田埂閃起白色的光,她向後望去,發現是她的學生們拿起手電筒為她照亮,最前面那個就是上她課最積極的小雅,還是課代表呢!旁邊那個是淘氣的春生,因為上課睡覺沒少被批評,蔣老師有一點驚訝,隨後眼眶微微紅了。孩子們就這樣跟在蔣老師後面,總保持著一段不長不短的距離,直到蔣老師走到田埂盡頭,走上公路。小雅回頭對同學們說:「蔣老師上課總給我們唱歌,我們也給蔣老師唱一回吧。」
  • 展覽&對話 | 王慶松:「在希望的田野上」 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王慶松個展:「在希望的田野上」現場,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北京第一空間2020年7月11日,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在北京雙空間推出藝術家王慶松的重要大展「在希望的田野上」。展覽由崔燦燦策劃,展出藝術家1999至今三十餘年創作的重要攝影、拍攝現場等作品二十餘件。
  • 《在希望的田野上》詞作者38年後《又見溫江》:成...
    《在希望的田野上》詞作者38年後《又見溫江》: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本文原標題:《《在希望的田野上
  • 《希望的田野》:主題曲是劇情的延伸
    昨日下午4點,《DA師》總製片人黃繼勝先生、導演鄭方南先生與《希望的田野》製片人闞小龍、主題曲作曲者劉可欣一起做客第四屆金鷹節彩排現場,與記者、觀眾零距離接觸並接受「突審」,讓大家聽到了更多這些獲獎電視劇背後的鮮為人知的故事。
  • 鄉村振興,在希望的田野上
    鄉村振興,在希望的田野上 2020-12-09 15: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讓文明鄉風蕩漾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總書記強調要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普及科學知識,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農村基層黨組織要弛而不息抓好「鑄魂」行動,通過專題輔導、集中培訓、知識競賽等多種方式,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幫助農民群眾在思想上解惑、在精神上解憂、在文化上解渴、在心理上解壓,推動道德教育入腦入心,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物質財富要極大豐富,精神財富也要極大豐富。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以辯證的、全面的、平衡的觀點正確處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