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詞作者38年後《又見溫江》:成...

2020-12-19 澎湃新聞

《在希望的田野上》詞作者38年後《又見溫江》:成...

2019-01-05 15: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本文原標題:《《在希望的田野上》詞作者38年後《又見溫江》:成都從「窮安逸」到「真安逸」》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

這首經典歌曲——

《在希望的田野上》

至今被大家爭相傳唱

圖鄭朝根攝

這首歌的歌詞就出自著名詞作家、

原文化部副部長、中國文聯原副主席

陳曉光之手

當中融入了他在成都溫江農村

深入生活後的所見所感

就在2018年夏天

陳曉光再次來到溫江

圖白冰攝

有感於改革開放四十年

農村景象發生的巨變

僅用兩天時間

便寫下一首《又見溫江》

小布聯繫上了陳曉光

來聽他講講時隔30多年

在溫江又見到了什麼?

又為什麼在歌曲開頭

便寫下「熱淚兩行」的歌詞?

原來是「窮安逸」

現在是「真安逸」

溫江的採風之行

陳曉光與溫江的苗圃老闆、

創業者、農村村民喝茶聊天

聽他們講講生活發生的巨變

圖白冰攝

「實際上,令我感觸最深的是他們臉上的笑容,這笑容與30多年前我看到的不太一樣。」

圖衛燕春攝

30多年前的那次溫江之行

村民臉上的笑容是對物質生活水平

提高後的喜悅

圖殷洪霞攝

而今

村民的笑容更多的是對精神文化生活的

嚮往和追求

人們已經不再滿足於生活的富足

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的富足

圖嚴志堅攝

「以前的人是『窮安逸』,現在的人是『真安逸』。」

圖劉文良攝

以前村民們白天喝粗杆茶

三五成群圍坐聊天

雖不用為吃喝發愁了

但能做的事並不多

現在能琢磨的事兒太多了

能想想唱歌跳舞活著開創什麼新事業

圖蔡付亮攝

「家家戶戶都在努力實現自己的新夢想,中國夢也就實現了。」

30餘年後再回溫江

已是兩行熱淚

「又見溫江清茶一盞熱淚兩行……」

這是歌曲《又見溫江》的開頭

也是2018年夏天

陳曉光再次來到溫江

見眼前農村發生巨變後

最直觀的情緒表達

圖向實攝

「2018年5、6月份,我應邀到溫江採風,參觀了這裡的苗圃、醫學城等等,記憶中對溫江的印象全都沒了。」

圖飲冰石∧小米攝

當年的土路已經變成了柏油路

當年來採風時住的招待所

也被高樓大廈取代

到農村走一圈

腳下不用沾一點泥

圖Egbert 攝

陳曉光在歌詞中寫下了「兩行熱淚」

正是有感於改革開放四十年間

農村生活發生的巨大變化

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

圖楊雅傑攝

這些變化

他用歌詞來描述

「南有醫學城,引來鳳凰

北去花木林,人間天堂」

圖白冰攝

「百裡綠蔭掩映公路

萬畝花海簇擁樓房」

《在希望的田野上》

也有溫江的影子

作為著名詞作家

陳曉光曾創作了

《那就是我》

《採蘑菇的小姑娘》

《竹林小院我的家》等

大量膾炙人口、廣為傳唱的經典作品

圖嚴志堅攝

其中最為人熟知的

莫過於由他作詞、施光南作曲的

《在希望的田野上》

陳曉光向小布透露了創作故事

來聽聽那些年四川農村的故事

圖謝安飛攝

上世紀80年代初

時任《歌曲》月刊編輯的陳曉光

來到四川的農村體驗生活

圖張志強攝

「當時四川的農村土地改革走在全國前面,我在四川走了很多地方,也去到溫江。」

圖張志強攝

在溫江期間,陳曉光見到竹林簇擁的農家小院,傍晚時分炊煙嫋嫋,於是他寫了《竹林小院我的家》,用「娃娃門前騎竹馬,老人院裡泡竹茶」來描述當時所見。

親見農民生活變好了,陳曉光又寫了《好年頭》,用「這年頭老漢的杯中有了酒,這年頭娃娃的嘴上有了油「來描述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全國各地農村深入生活的時間長了,陳曉光慢慢感受到了人民群眾發自心底的喜悅,體會到了祖國日新月異的活力以及希望,於是寫下來《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詞。

圖王曉林攝

「可以說《在希望的田野上》有溫江的影子。」

當年的溫江土路茅草房

一下雨沾一腳泥

但村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

陳曉光見到的每個人

臉上都滿是微笑

這令他印象深刻

鄉村振興

2018年9月3日至4日

全省鄉村振興大會召開

全體代表前往成都5個縣(市、區)現場參觀考察

實地檢查成都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

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要指示精神情況

學習借鑑成都農業農村改革、

創新基層社會治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幸福美麗農村建設、

基層黨組織建設和構建「七大共享平臺」

服務全省鄉村振興的做法和經驗

溫江

曾是全省第一個小康縣、全省農業強縣

如今,成為了國際國內知名的花園城市

成都健康產業功能區

創建國家級農高區的核心區

圖張志強攝

溫江區專注深耕大健康產業

努力建設「三醫兩養一高地」

規劃形成「南城北林」空間格局

溫江北林綠道

是一條生態旅遊環線綠道

融合國際馬拉松賽道和

國際自行車賽道建設標準

涵蓋和盛鎮、壽安鎮、萬春鎮、永盛鎮

全長65公裡

點擊了解更多>>

2018年12月15日

中國生態文明論壇南寧年會上

表彰了45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

溫江名列其中

並向全國推廣溫江經驗

圖田相和攝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聯合國傑出綠色生態城市

國際生態宜居典範城市

從「成都後花園」到「公園城市」

從「衛星城」到「新中心城區」

這些改變,不僅是定位

更是溫江讓人住得巴適、耍得開心

圖田相和攝

成都的高質量發展

有目共睹↓↓↓

戰旗村變「網紅村」

2013年11月,《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發布,其中指出,要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兩年都沒到,2015年9月,戰旗村就敲響了四川省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第一槌」!鄉村十八坊藉機誕生。

如今,戰旗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高達400多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村。

川米「參賽」獼猴桃「出國」

2017年,四川省時隔11年重啟「稻香杯」優質米評選,重塑「川米」形象,還明確了,力爭到2022年,全省3000萬畝水稻中優質稻達80%以上,2018年,蒲江獼猴桃異軍突起,不僅遠銷歐盟,更成功打入東南亞市場,成為新加坡市場佔有率第二的獼猴桃中國原產地品牌。

稻米「參賽」、獼猴桃「出國」,是成都牢記總書記囑託的有力見證:發力供給側,瞄準建基地、創品牌、搞加工,持續擦亮農業大省金字招牌的縮影。

農村土地交易平臺

成都農交所累計成交各類農村產權1.6萬餘宗、177萬畝、金額850億元,已成為全國交易規模最大、交易品種最多、服務體系最完善的農村產權交易場所。

農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

成都正在全力構建服務全川的農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整合在蓉的農業高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等科技資源,組建農業科技創新團隊,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品種研發、產業孵化,與市州共建基地264個,推廣新品種355個、新技術190項,帶動種植面積2100萬畝,助農增收660億元,已形成38個國家級研發創新中心(平臺)和52個國家級創新研究團隊。

成都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

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

鄉村綠道和川西林盤帶來的

詩意生活

就在前方

成都發布記者白茹

圖據金溫江

編輯| 俊嫻、北小花

小布最貼心了

趕緊把小布設為「星標」朋友喲!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在希望的田野上》姊妹篇《在收穫的田野上》出爐 謳歌小康畫卷
    四十多年前,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曾用音樂記錄了從農村開始的改革開放進程,被譽為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音樂裡程碑。四十多年後,這首歌曲終於有了「姊妹篇」。由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理事、一級作詞曲波作詞,由著名作曲家楊青山作曲、劉琦編曲,由中央音樂學院二級教授、著名歌唱家黃華麗演唱的《在收穫的田野上》近日出爐,因其接地氣兒的描繪了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小康的瑰麗畫卷,受到業內專家高度讚譽。
  • 《時光的旋律2》:雷佳再唱《在希望的田野上》
    今晚(10月17日)湖南衛視19點30,湖南經視19點45將播出第16集《在希望的田野上》,敬請關注。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希望」,是中國這四十多年來不變的主旋律。在雷佳心裡,「希望」一直是個內涵豐富的詞,需要更好地把握,她把自己的困惑告訴了這首歌的詞作者陳曉光老師,陳曉光老師的回答讓她對一個村落充滿了好奇。 《在希望的田野上》呈現了改革春風帶來的蓬勃景象 為了對「希望」有更具象的認識,雷佳跟隨曉光老師的指引,前往中國農村改革的第一村——小崗村。
  • 青年歌唱家雷佳再唱經典《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希望」,是中國這四十多年來不變的主旋律。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群眾遊行中,有一個方陣叫「希望田野」,背景音樂正是這首改革開放初期就唱遍了大江南北的歌——《在希望的田野上》。
  • 再現施光南藝術人生 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首演
    一氣呵成完成曲譜不為眾人所知的是,早在2007年「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發射時,這首幾乎所有中國人都會唱的經典《在希望的田野上》,就被選作搭載歌曲送上了太空。時間往前推移,1981年元旦前夕,《在希望的田野上》的詞作者陳曉光把這首歌送到中央電視臺,最開始這首歌是合唱的形式,第一位領唱這首歌的是空政文工團的女高音歌唱家楊淑清。後來這首歌猶如插上了翅膀,很快飛向了全國各地。在電視MV裡,在各種晚會上,在KTV裡,真摯的歌詞、激昂的旋律,讓人充滿希望。
  • 放歌在希望的田野上
    新華社重慶10月12日電 題:放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新華社記者黎華玲、張琴、陳舒紅日西薄,金色的田野上一片寂靜。重慶市南岸區迎龍鎮北鬥村北鬥山下,耕作的人們從田間地頭走出,扛著鋤頭,拎著圓號、長號等樂器,朝著山間的小樹林走去。
  • 歌聲飛越40年丨1981:在希望的田野上
    今天  讓我們重溫1981年那首熟悉的老歌  《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希望的田野上》  作詞:陳曉光  作曲:施光南  演唱:彭麗媛  我們的家鄉  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  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  一片冬麥那個一片高粱  十裡喲荷塘十裡果香  嘿喲 嘿呀 咿爾呀  嘿  我們世世代代在這田野上生活
  • 自駕遊溫江幸福田園旅遊景區 一個字真爽!
    9月16日下午,我們自駕遊玩了朋友所推薦的溫江近郊旅遊景點--"幸福田園音樂藝術村落」。因天氣原因這次出行比原計劃推後了一天。據了解,該景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著名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採風地。景區以「音樂藝術」為主題文化產業,立志以「音樂振興鄉村」。
  • 「在希望的田野上」是怎麼唱響的?
    新華社合肥4月16日電(記者湯陽、水金辰)「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  談到農村改革,古稀之年的著名歌詞作家曉光情不自禁地哼唱起《在希望的田野上》。
  • 創新成「健康溫江」活力之源
    原標題:創新成「健康溫江」活力之源   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創新佔據核心地位。
  • 陳濤:在希望的田野上起航
    面對親人的不理解、創業的艱辛,他始終堅守初心,默默奮鬥,他堅信, 家鄉這片希望的田野大有作為。順河鎮陳濤的創業故事耐人尋味。由於自己和弟弟相繼考入大學,陳濤的家庭因學致貧,2015年被評為貧困戶。2018年,已經在外工作四年的陳濤決定利用自己大學所學的專業知識回家創業,發展養殖。那一年,他才26歲。
  • 原創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致敬施光南
    新華社杭州11月5日電(記者馮源)在撥亂反正的金秋歲月裡,《祝酒歌》唱出人民心聲;在改革開放的明媚春光中,《在希望的田野上》激發人民奮進……作曲家施光南逝世已經近30年,但是他筆下的首首歌曲至今膾炙人口。大型現實題材原創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3-4日晚在浙江音樂學院首演兩場,致敬人民音樂家施光南。
  • 二十年徜徉「在希望的田野上」,他用鏡頭記錄中國社會的種種變革
    7月11日,藝術家王慶松的重要大展「在希望的田野上」在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北京雙空間啟幕。展覽由崔燦燦策劃,展出藝術家1999至今二十餘年創作的重要攝影、拍攝現場等作品三十餘件。其作品集像是一本濃縮的歷史,鮮活的畫面,記載著現實和欲望的改變,希望和田野之間,永不謝幕的舞臺劇。展覽名稱「在希望的田野上」取自80年代的流行歌曲,它描繪了那個年代的日新月異,未來的美好藍圖。這首歌激勵了藝術家王慶松的青年時代。在經歷了40年的巨變之後,展覽再次回視這一主題。「在希望的田野上」是歷史,是未來,也是一個全新截點的期許。
  • 從「在希望的田野上」到「鄉村振興戰略」|40年40組關鍵詞
    從「在希望的田野上」到「鄉村振興戰略」|40年40組關鍵詞 原標題:   孟冬時節,山東東明小井村,暖陽高照,村東頭牌坊上的「改革第一村」紅色大字分外醒目,村道兩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描繪農村發展新藍圖」「創建美好鄉村
  • 淄博土峪村,在希望的「田野」上
    作者/拾冷初次遇見田野時,皮膚黑黑的,留著一個「鏟青髮型」,穿著一身雲南哈尼族的傳統服飾,雙手時不時的放到褲兜裡,行走在四邊環山濃鬱綠樹下她,顯得特別「帥氣」。說話間,田野總保持著微笑,她的笑像純天然的泉水,清涼、親切,每次遇到土峪村裡上了年紀的老者,都會甜甜的喊一聲,「嬸兒」「叔兒」,即便他們並不相識。
  • 生長在希望的田野上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成於實。把黨中央決策和國家政策落到實處,讓促幫扶政策儘快落地見效,中小企業才能更有獲得感。兩會期間,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人大代表張智富建議精準發力,取消政府性融資擔保中的保值增值等盈利指標,增強其服務主動性;政協委員袁愛平建議打造產業網際網路銀行打通資金流;人大代表孫丕恕提出利用大數據破解徵信難……代表委員積極獻策,群策群力。
  • 是田野上的希望之光
    1979年一首《在希望的田野上》唱響青年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故鄉深深的眷戀2020年浙師大文化創意與傳播學院施俊天教授團隊領銜「希望之光」象徵著施光南的代表作《在希望的田野上》始終迴旋在中華大地,閃爍著音樂藝術的光芒;施復亮、施光南的名字都有希望與光明的含義,父子雙傑,交相輝映,他們始終投身於祖國建設的偉大事業;該理念同時也代表美好、光明之意,寄託了每一位設計者與村落村民對美麗鄉村的寄託和對當代鄉村發展振興的美好願景。
  • 鄉村振興,在希望的田野上
    鄉村振興,在希望的田野上 2020-12-09 15: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牛馬塘村的地瓜經(在希望的田野上②)
    牛馬塘村的地瓜經(在希望的田野上②) 2020-05-13 13:59:07   來源:人民日報
  • 唱起希望的田野
    作者:廣西科技師範學院中文系學生 劉晟嶽天剛朦朧亮,遠處還有幾顆調皮的小星星不願意落去,蔣老師拿起自己的行李走在田埂上,嗅著新翻泥土的氣息,不住地回頭向送自己的學生揮手告別。來融水一小做音樂老師已經8年了,對於一個女孩8年意味著什麼?從小蔣變成蔣姐,變成村裡唯一一個音樂老師。來融水一小實習的老師不少,但是每次都留不下幾個人,蔣老師不禁微微地嘆氣。前面昏暗的田埂閃起白色的光,她向後望去,發現是她的學生們拿起手電筒為她照亮,最前面那個就是上她課最積極的小雅,還是課代表呢!旁邊那個是淘氣的春生,因為上課睡覺沒少被批評,蔣老師有一點驚訝,隨後眼眶微微紅了。
  • 他為《在希望的田野上》作曲,後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今歌曲永存
    昔日又昔年,一曲「希望」歌不脛而走,那就是由曉光作詞、施光南作曲的《在希望的田野上》。2018年,浙江歌舞劇院將這首歌曲的歌名作為劇名,製作了一部反映「人民音樂家」施光南藝術人生的歌劇,並於當年11月初在杭州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