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的關係是良好溝通的基礎,你先要學會看到孩子的優點

2020-09-05 蛋黃育兒

文|蛋黃育兒

首先這裡有幾個問題需要家長們仔細地思考一下:

·家長們是否對孩子道過歉呢?

·道歉的目的是真的對孩子承認錯誤嗎?

·家長在誇孩子的時候是否有敷衍的情況,只是簡單的誇獎嗎?

人與人交往需要真誠相待,坦誠相處才會維護這段親情、友情和愛情。那麼我們家長和孩子也需要建立真誠的關係,真誠的關係不僅有利於我們家庭和睦、親子關係融洽,還會讓孩子處於相互尊重、坦誠相待的家庭氛圍中,有利於孩子的心靈健康和成長。

真誠指的是什麼呢?真誠指的是真實誠懇,沒有半點虛假。也就是說我們家長對待孩子時,要發自內心的關心孩子,誇孩子時要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真誠,同時要有耐心。最重要的是不要欺騙孩子,不要傷孩子的心。

家長真誠地對待孩子,這種教育方式父母才會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便於家長管教。同時只有真誠,孩子才能感受到家的溫暖,孩子才會健康茁壯地成長。我們家長有沒有真誠地對待孩子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怎麼和孩子建立真誠的親子關係呢?

建立真誠的親子關係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呢?

(1)尊重

家長和孩子建立真誠的關係首先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行為,先讓孩子擁有發言權。正確的就要對孩子鼓勵,錯誤的要對孩子加以引導。和孩子處於平等的地位交流才會讓孩子身心放鬆,把父母當成朋友相處,才有利於親子關係的融洽。

(2)信任

建立真誠的親子關係還需要信任。家長要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多對孩子進行鼓勵,不能輕易對孩子否定,進行批評,會嚴重損傷孩子的自信心,會讓孩子和家長的關係產生距離,家長要對孩子多一份信任。

(3)同理心

家長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想法,用同理心去和孩子相處,就會覺得孩子也不是叛逆,也不是不聽話不好相處。對孩子多一份理解,孩子也會感受到家長的溫暖和真誠,利於我們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建立真誠的親子關係的好處

(1)利於孩子的心靈健康

孩子生活在真誠友好的家庭環境中,會有利於孩子心靈的健康,孩子不會有極端或者危險的行為和想法,會讓孩子內心充滿陽光。孩子會試著理解他人,擁有善良、友好的性格,孩子也會被幸福所包圍。

(2)利於父母管教,關係融洽

會讓親子關係更加融洽,更加親近和和睦,而不是陷入爭吵和難以開口的尷尬之中。和孩子建立真誠的關係後,遇到事情就會友好溝通,利於父母對孩子的管教,孩子會更加聽話,家長也會慢慢樹立起威信。

(3)孩子更加積極和堅強

孩子感受到真誠和暖暖的關愛之後,會更加主動,積極向上,不會畏首畏尾,也不會毫無熱情投入。孩子遇到困難後會更加堅強,迎難而上,會讓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漸增強。

打破親子間真誠關係的因素

(1)欺騙孩子

家長欺騙孩子是對孩子心靈的最大傷害,孩子會覺得父母不接受他(她),會讓孩子心裡產生陰影,孩子還會很難相信他人。同時家長欺騙孩子,被孩子發現後,也不利於家長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不利於家長教育孩子,更是對建立真誠的親子關係有阻礙作用。

(2)不會溝通

一些家長在了解孩子或者和孩子交流時,缺乏耐心也不會溝通。和孩子溝通就只會發脾氣,數落孩子,孩子當然會有厭煩心理,那麼溝通也就無法繼續了,更別說建立真誠的親子關係了。

(3)忽略孩子的感受

家長總是想讓孩子按著自己的想法去生活,認為自己說的做的就是對的,在這過程中往往會忽略孩子的感受,不在乎不傾聽孩子的想法,孩子就會把一些事一些話都藏在心裡,慢慢加重自己的心理負擔,也不願意和家長分享。從而,孩子在心理上和家長產生距離,就會不利於建立真誠的親子關係。

如何建立真誠的親子關係呢

(1)發現孩子的優點

一些家長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很頭疼,覺得孩子不聽話,渾身缺點,那麼我們家長有沒有反過來考慮一下孩子的優點都有哪些呢?這樣家長才會從心裡肯定孩子,要學會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家長就會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孩子,利於我們與孩子建立真誠的親子關係。

(2)控制情緒,和孩子平和溝通

一些家長脾氣比較暴躁,尤其是孩子犯了大錯的時候,家長就會大發雷霆。其實發脾氣也是不解決問題的,倒不如坐下來和孩子平和溝通,幫助孩子分析問題錯誤的原因和解決辦法才是最重要的。家長要學會控制情緒,孩子遇到事情才敢和家長傾訴,尋求幫助,才能建立真誠的親子關係。

(3)真心關心孩子

家長要學會具體的關心孩子,了解孩子最近的情況。關心孩子不是嘴上說說,更不要對孩子敷衍,也許家長做的一個小細節就會打動孩子,關注孩子的情緒,讓孩子生活在充滿愛的家庭環境,感受到家的溫暖才能讓我們的親子關係更真誠。

當然,本文根據目前家長和孩子需要建立真誠的關係展開討論,讓家庭關係更加融洽。首先分析了建立真誠關系所具備的條件和建立真誠關係的好處,讓家長對這種關係有更深的了解,為如何建立打下基礎。在分析打破真誠關係因素的基礎上教家長怎樣和孩子建立真誠的關係,讓孩子在和諧融洽的家庭中茁壯成長。最後,祝願每一個家庭都能真誠有愛,孩子健康成長!


家長們學會怎麼樣和孩子建立真誠的親子關係了嗎?讀了本文後您有什麼收穫和感受呢?歡迎來和更多的家長一起來討論吧!

關注,育兒路上我們與孩子共同成長!

相關焦點

  • 愛孩子,請先愛孩子媽媽!家庭教育基礎關係之良好的夫妻關係
    因為婚姻關係在這裡是承上啟下,橫向聯繫的基礎關係,比如翁婿、婆媳等家庭教育中,婚姻關係也是基礎,那麼愛的順序:愛配偶然後是愛孩子。實踐中,孩子對父母不尊重的時候,往往都是夫妻關係不夠親密所致。當孩子對媽媽很兇的時候,爸爸要當機立斷地制止這種行為,不允許孩子這樣對待妻子,並要孩子鄭重的道歉。
  • 和孩子良好溝通的前提:真誠的傾聽
    *Photo By Pexels當愛被不理解所代替,和孩子的溝通渠道被阻斷,親子關係變成生命裡難以言說的痛楚時,作為成人,不得不反思,我們究竟做錯了什麼。*Photo By Pexels後來,老師和孩子溝通才發現,其實,孩子本不想用媽媽教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她想要躲,不想要打,她有自己處理事情的方法。如果根本不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也不讓孩子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強行灌輸、侵略,會讓孩子的內心處於衝突混亂中,也讓親子關係變得生硬而強勢。要認識到:孩子在遇到問題時,更需要被傾聽的力量。
  • 跟娃關係像敵人?學會非暴力溝通的4個方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這對於孩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很有可能導致孩子真的變成像負面標籤那樣的人,因為他們久而久之會產生習得性無助。但其實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有自己的規律,他們有些行為未必就真的像父母眼中看到的那樣不堪,很多時候只是因為孩子沒有達到父母對他們的期待,所以才會引起父母的不滿。學會客觀地評價孩子,給孩子一點時間,相信他們能夠做得更好。
  • 良好的親子溝通可以讓孩子自信成長,勇敢發聲
    首先先做一個小測試:1.孩子能夠在你面前,表現出各種各樣的情緒;2.孩子受傷或者遇到問題時,首先找你;3.孩子會和你談自己的想法,不擔心你會有什麼反應;4.你對孩子的反饋不評判,如果能做到5點以上,那麼親子關係還是不錯的,如果是三點以下,則要引起反思和注意哦!以下是9條改善親子關係的小錦囊:與孩子交流的時候,一定要用耳朵聽、眼睛要看著對方、要一心一意專心去聽。多傾聽孩子闡述的事實和內心的感受,很重要。三分之一說,三分之二聽。
  • 老師和學生良好溝通的心得
    我國教育名著《學記》中指出「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的工作不僅僅是傳道受業解惑,更重要的是要重視和學生的關係,關注學生的心理成長,與學生形成良好的關係。理想的師生關係需要老師和學生的良好溝通。那麼,作為教師,我們該如何與學生溝通呢?
  • 學會傾聽多用描述 親子溝通要避「盲區」 _中國婦女報<20160229期>...
    專家指出,中國家庭親子溝通主要存在「忙、芒、氓、茫、盲」5大「盲區」,一個孩子的自我概念受父母的影響最大,如果父母經常用各種言語評價孩子笨,孩子就可能認為自己是個笨孩子。專家建議,如果想與孩子進行良好有效的親子溝通,家長應該把握相互尊重、真誠一致、積極正面、親子雙贏的四項原則,學會耐心傾聽,多用描述式的表揚和描述式的批評,讓孩子自己去得出結論。
  • 比教師節禮物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其實這個節日我們不一定要收到昂貴的禮物,孩子一句貼心的話我們就非常欣慰了。看到這裡,我們會發現,老師們日以繼夜地付出,在意的不是禮物和回報,而是孩子的學識增長和身心健康。與其花時間糾結選禮物,不如用這份工夫,教孩子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 不要感嘆「別人家的孩子啦!」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總共4個步驟
    >如何執行4C管教法則1.溝通在溝通環節要注意做到以下兩點:◎ 真誠◎ 具體要想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溝通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礎的一步。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要注意做到簡單、具體、簡單。比如閨蜜前幾天由於要去外地公出幾天,於是酒嘗試提前和孩子真誠地溝通,「媽媽要去外地工作幾天,你和爸爸在家裡,可不可以幫助媽媽照顧一下爸爸?」「可不可以你負責哄爸爸睡覺?」連續幾天下來,孩子慢慢適應了自己角色的轉變,於是媽媽臨走時她認真告訴閨蜜「媽媽放心吧,我會幫你照顧好爸爸噠。」
  • 親密有度,才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前提
    3歲前孩子對母親的依戀更多,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他更需要父親的果敢、剛毅的性格因素,所以孩子的陪伴不僅需要母親,父親的作用也是母親無法替代的,父親要保證陪伴孩子的時間。這裡的陪伴不是簡單地陪在孩子身邊,而是高質量的陪伴,如與孩子一起讀讀書、去戶外運動一下等,這都是父親與孩子建立良好親密關係的方式。
  • 親子|王慧瑾: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先學會「聽」
    作為一個做德育工作二十多年的媽媽,我想說:孩子的「乖」是因為媽媽能聽懂她心裡的話! 媽媽,對每一個年幼的孩子來說,就是全部的世界。他們會因為媽媽的喜而喜,又因媽媽的悲傷而悲傷,並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人生軌跡。所以,與其說是孩子在構建自己的人生,不如說孩子是在媽媽的影子中體會媽媽的世界,並仿造自己的世界。而這種仿造中,必然存在著孩子自己的疑惑、思考、成長和蛻變。
  • 傾聽孩子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關鍵
    看到孩子犯錯誤,或者接到老師反映孩子在學校不良行為的電話,就大發脾氣,打孩子、罵孩子,說刺激的話傷孩子,結果造成了親子關係十分緊張,與孩子在一起要麼不說話,要麼一說話就吵架。這位母親對我說:「其實我特別愛孩子,希望他能夠健康成長,有所作為,不想看著他無所事事,他要彈鋼琴,無論多麼貴,鋼琴我也買給他。對於他的未來,我是望子成龍心切,希望有朝一日他能夠自力更生,能夠衣食無憂,生活得好。
  •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和父母無法溝通,孩子有多絕望
    父母們是孩子的至親,不知道從什麼時候,溝通成了父母和孩子之間難以跨越的難題。父母總是一副「我要我覺得,不要你覺得」的態度和孩子「溝通」。孩子的內心想法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認同,甚至孩子都沒有機會說出內心的想法,就被強勢的父母給打消了。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幫助是孩子不願意和父母溝通的開始。孩子怎麼變成最親近的陌生人?
  • 父母與孩子沒話談,學會「U型溝通法」,與孩子交流通暢無阻
    但是溝通對親子關係非常重要,只有建立有效的溝通,家長才能引導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所以面對孩子拒絕溝通的情況,家長先不要埋怨,而是要找到根本原因,從根源上對症下藥。1、 相互理解,融洽親子關係很多時候,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爭吵都是因為一些誤解或者是溝通不充分,那良好的溝通可以讓家長和孩子之間相互理解,化解不必要的矛盾,可以主動地去體諒對方,建立和諧的家庭關係。
  • 孩子良好的溝通能力如何培養
    培養孩子成為會溝通的人每個人從一出生,就開始了人際交往,就存在著人與人的各種關係,沒有一個人能隔開與外界的交往、溝通而獨自生存下去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很重要。培養孩子良好的交往和溝通能力,能讓孩子在人際交往中,更遊刃有餘,獲得更多機會,更易得到成功。孩子的良好溝通能力怎樣培養?
  • 高致娟博士: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家庭和諧的基礎
    專家精粹觀點:營造良好的一種親子關係,是你們家庭和諧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下面有請高博士來為我們帶來如何來營造良好的家庭溝通環境。高致娟:各位家長早安,然後祝在場的每個寶寶六一兒童節快樂。我想呢,在開始之前,問大家你們在家裡,覺得跟自己的孩子親子關係非常好的家長請舉手?覺得跟你的孩子很難溝通的請舉手,還是有部分的家長。我們先問一下這位爸爸,為什麼跟你的孩子很難溝通?回答:他才6個月。
  • 如何增進戀人感情的有效溝通?這7個技巧你要了解~
    技巧一:真誠、平等和尊重的關係戀愛關係剛確定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兩個人的相處模式,一定是真誠、平等和相互尊重的關係。所以當矛盾衝突出現的時候,應該更多地進行換位思考,而不是我行我素,以自我為中心,或者虛情假意,帶有控制欲望。
  • 父母要和孩子真誠溝通
    與人溝通是永恆的主題,與自己的孩子溝通是重要的。孩子有心事時希望父母能如好朋友;孩子有難題時希望父母能為良師益友;孩子疲倦時希望父母提供溫暖的港灣;孩子遇到困難時希望父母成為堅強後盾;孩子獲得成績時希望父母讚賞鼓勵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注意溝通的技巧.
  • 做合格的父母從良好溝通開始
    對於這個事件,我們深感惋惜,談及這個話題並不是想爭論對錯,而是想讓身為父母的我們警醒,認識到與孩子溝通的重要性。讓我們來談一談親子溝通的一些內容,學會與孩子的內心世界搭建一座橋梁!親子溝通是家長與子女之間交換信息、觀點、情感的過程,既是父母了解子女行為與心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影響子女認知和情感發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親子溝通有利於家庭成員之間的親密程度,對家庭的每個成員的身心健康起到積極的作用。不良的親子溝通關係會阻塞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帶來親子衝突,並且會造成子女的一些行為問題。
  • 如何與孩子溝通?先肯定,再鼓勵
    在聊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先來觀察一下自己的行為習慣。當我們看到孩子有問題時,我們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我們與孩子溝通的第一句話又是什麼?通常我們會這麼說:"你不可以這樣!你為什麼要這麼做?跟你說過多少遍了,你怎麼還不聽?"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的第一反應通常是批評,也就是說,一上來就先否定孩子。
  • 請讓孩子學會真誠讚美別人
    對孩子來說,學會讚美和欣賞別人就是學會發現別人的優點;能讓孩子在無形中看出自身的差距,這是一種潛在的激勵自己的動力,也是人際關係升溫的有效途徑。我們期待得到他人的欣賞和讚美,同時也要有一顆溫暖的心,去善於發現別人身上的閃光點,不吝嗇自己的讚美之辭。現在有很多孩子,沒有讚美別人的習慣。作為媽媽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從小學會發現別人的優點,多讚美別人,這樣會讓孩子未來的發展空間更廣闊,有更多的朋友和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