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肯大學研發新型鋰金屬電池 加熱後性能更好

2020-12-14 同花順財經

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導,早在2016年,澳大利亞迪肯大學(Deakin University)就建立了一個電池研發中心BatTRI-Hub,專門致力於促進儲能技術的進步。近日,該中心宣布打造了一款具備有趣特性的鋰金屬電池原型。

(圖片來源:迪肯大學)

該款1Ah扁平軟包電池芯採用了鋰金屬陽極,與現有的電池芯相比,能夠多存儲50%的能量。此外,該電池芯還採用了離子液體電解質,一種在室溫下以液體形式存在的鹽,比目前的主流技術優越幾個級別。

該研究中心的主任Patrick Howlett教授表示:「離子液體不易揮發,也不容易著火,與目前特斯拉和三星等公司鋰離子電池中的電解質不同,此類液體也不會爆炸。」不僅如此,當電池被加熱時,表現還會更好,因而無需昂貴且笨重的冷卻系統來防止電池過熱。

從理論上講,可能由此產生一種更喜歡以高速率充放電的電池,與目前的鋰電池完全相反。喜歡被加熱的電池可能不適用於手持設備或者筆記本電腦等,但是卻非常適用於電動汽車,因為如何散熱是電動汽車的主要問題之一。需要注意的是,此種電池在高溫下的性能最好。

該項目負責人Robert Kerr博士表示:「在電池行業內,在鋰金屬電池中採用鋰金屬電極並不常見,所以人們對於實際生產此類電池的最佳方法也知之甚少。不過,我們團隊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已經研發出了該款1.7Ah的電池芯,而且該款電池芯即將進入量產,對於電池領域而言是一項重要的裡程碑。」

來源: 蓋世汽車網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迪肯大學最新研發出了鋰金屬電池
    打開APP 澳大利亞迪肯大學最新研發出了鋰金屬電池 蓋世汽車 發表於 2020-04-22 15:50:13 (文章來源:蓋世汽車) 據外媒報導,早在2016年,澳大利亞迪肯大學(Deakin University)就建立了一個電池研發中心BatTRI-Hub,專門致力於促進儲能技術的進步。
  • 新型高密度鋰金屬原型電池不會過熱爆炸
    原標題:新型高密度鋰金屬原型電池不會過熱爆炸來源:cnBeta.COM 幾乎每個月,我們都能看到有關電池研究的新進展。然而市面上的熱銷產品,似乎與之處於兩條相隔甚遠的平行線。比如早在2016年的時候,澳大利亞迪肯大學就已經建立了一個完整的電池研發中心。資料圖(來自:Mpt-matthew/Wikimedia Commons)從技術層面來看,許多技術都有著自己的側重和優勢。而致力於發展儲能技術的BatTRI-Hub,也於今日宣布了一些具有奇趣特性的原型鋰金屬電池。
  • 美國大學研發超聲波發射設備 或促進鋰金屬電池商業化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的研究人員研發出一款超聲波發射設備,能夠進一步幫助鋰金屬電池(LMB)實現商業化。儘管該研究團隊主要關注LMB,但該設備實際可用於任何種類的電池,無論其化學成分如何。
  • 《自然·材料》高分子如何「拯救」鋰金屬電池!
    美國能源部對於電池研發提出過一項名為「電池500共同體(The Battery500 Consortium)」的研究項目。該項目的目標是截至2021年,電池組每千克重量至少能夠存儲500瓦時的電量。該數值比目前絕大部分商業化的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高出兩倍。因此,達到該目標就需要革新或改良現有電池中各組分的性能。
  • 全固態鋰金屬電池近期研究成果及國內電池供應商布局
    鋰金屬電池是下一代最具前景的高能量密度存儲設備之一。然而,鋰金屬在循環過程中產生的枝晶可刺破隔膜,引起電池短路甚至爆炸。採用固態電解質代替易燃的液態電解質可從根本上解除鋰金屬電池的安全隱患。固態鋰電池是一類使用固體電極材料和固體電解質材料的鋰電池。與液態鋰電池,混合固液鋰電池不同,固態鋰電池的電池單體中不含有任何液體電解質、液態溶劑及液態添加劑。
  • UCSD:鋰金屬電池失效的主要原因在於非活性鋰
    (圖源:UCSD官網)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鋰金屬電池失效的根本原因在於:在電池放電過程中,少量的金屬鋰沉積物在從負極表面脫落並被困住,變成無法再使用的「死」或非活性鋰。
  • Nature:鋰金屬電池效率降低,真正要背鍋的可能是它
    一項研究找到了鋰金屬電池效率降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對過去的理論提出了挑戰,並為研發更高效的鋰電池帶來了啟發。 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SCD)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了造成鋰金屬電池故障的根本原因:鋰金屬沉積物在放電過程中從陽極表面脫落,脫落部分呈「死亡」狀態,鋰失去活性,導致電池無法使用。
  • 500Whkg高比能鋰金屬電池負極設計
    但是石墨負極的理論比容量僅為372mAh/g,嚴重的制約了鋰離子電池比能量的提升,因此在開發下一代高比能電池時人們將目光瞄準了金屬鋰負極。 金屬鋰負極的理論比容量為3860mAh/g,是石墨材料的十倍,電位僅為-3.04V,比石墨負極更低,因此是一種理想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 金屬鋰負極全面解讀
    說起就不得不提起日本的索尼公司,在1992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了全球首款以碳材料為負極,含鋰金屬氧化物為正極的商用鋰離子電池,這也標誌著一個全新儲能時代的到來,隨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鋰離子電池的各項性能逐步提高,幾乎已經佔領了整個消費電子市場。
  • 中科院成功研發出新型鋁-石墨雙離子電池
    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獲悉,該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成功開發出一種新型鋁—石墨雙離子電池,可大幅度提升電動汽車的使用性能。
  • QuantumScape希望推動固態鋰金屬動力電池的採用
    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 QuantumScape 公司,剛剛宣布了首個在商業上可行的固態鋰金屬電池解決方案。其宣稱可將電動汽車的續航裡程增加多達 80%,並且支持在 15 分鐘內將電量從 0 充到 80% 。
  • 輕飄飄的金屬鋰
    那麼鋰為什麼能成為科學家們的心頭之愛呢?無可挑剔的鋰元素鋰是一種銀白色的金屬元素,是活躍的鹼金屬元素家族中的一員。不過與其他鹼金屬元素相比,鋰的原子半徑是最小的,所以它的硬度最大、熔點最高,是當下作為電池最好的金屬材料。
  • 助力全固態鋰金屬電池
    導讀:全固態電池由於高能量密度、長循環壽命、高倍率性能以及安全等優點而備受關注。作為全固態電池的核心部件,固態電解質一直是制約固態電池發展的瓶頸。因此需要探索具有空氣穩定性、高離子導電性以及低界面阻抗的新型無機電解質。NASICON-型Li1.3Al0.3Ti1.7(PO4)3具有室溫高達103 S/cm的Li+電導率,但是高價Ti4+容易被還原。LiZr2(PO4)3比Li1.3Al0.3Ti1.7(PO4)3更穩定,但室溫電導率有待提高。來自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鋰電之父J. B.
  • 進展|全固態鋰電池關鍵固態電解質材料與金屬鋰負極的熱穩定性研究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清潔能源重點實驗室E01組陳汝頌博士生在禹習謙研究員和李泓研究員的指導下,利用絕熱加速量熱(ARC)技術研究了幾種主要氧化物固態電解質與金屬鋰的熱穩定性,發現除石榴石型固態電解質LLZO外,其他固態電解質與金屬鋰接觸後在加熱升溫過程中均發生不同程度的熱失控。
  • 馬斯克求變,特斯拉喜提四元鋰電池?
    2020年12月21日,據外媒報導,日前從LG化學獨立劃分出來的LG新能源,已研發出採用鎳、鈷、錳、鋁四種金屬作為正極材料的NCMA 四元鋰電池,其中鎳的含量提升至90%。LG新能源公開表示,這款電池將於2021 年下半年交貨,但不能透露其客戶的名字,而外媒普遍推測可能是為特斯拉準備的,以替代備受質疑的三元鋰電池。
  • 鋰離子電池的低溫性能如何,制約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的因素
    (文章來源:鋰電池UPS) 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介紹,制約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的因素。鋰離子電池自商業化以來,以壽命長、比容量大、無記憶效應等優點,獲得了廣泛應用,以往對鋰離子電池的循環壽命和安全性關注較多,隨著應用領域不斷拓展,鋰離子電池的低溫性能低劣帶來的制約愈加明顯。 隨著鋰離子電池在電動汽車及軍工領域應用的迅速發展,其低溫性能不能適應特殊低溫天氣或極端環境的缺點也愈發明顯。
  • 美造出突破性鋰空氣電池 衝破續航瓶頸
    一支來自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UniversityofIllinoisatChicago,UIC)、阿貢國家實驗室(ArgonneNationalLaboratory)和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CaliforniaStateUniversity,Northridge)的聯合科研團隊在《自然》雜誌上發表文章,成功製成了可以在類似空氣的氣氛中循環超過700次的鋰空氣電池,打破了之前鋰空氣電池只能使用純氧
  • Nano Letters:動態智能型銅集流體助力高穩定金屬鋰負極
    因此,研製3D 銅集流體並探索其抑制鋰枝晶功效對於鋰金屬電池的發展十分重要。近年來,已發展了多種3D銅集流體製備技術,包括化學去合金、電化學去合金、粉末焊接和表面納米化技術等,為無枝晶金屬鋰負極的開發提供了多個新型集流體。然而目前報導的剛性的3D 銅集流體不具備緩衝金屬鋰體積膨脹的能力,限制了金屬鋰的負載量。
  • 馬斯克求變,特斯拉喜提四元鋰電池?_易車網
    2020年12月21日,據外媒報導,日前從LG化學獨立劃分出來的LG新能源,已研發出採用鎳、鈷、錳、鋁四種金屬作為正極材料的NCMA四元鋰電池,其中鎳的含量提升至90%。固態電池才是終極「王者」?那麼,在松下、三星、SDI等廠商探索的固態電池、寧德時代探索的無稀有金屬電池,以及比亞迪探索的磷酸鐵鋰刀片電池之中,誰才能擔當下一代動力電池的重任?
  • 學術前沿|全固態電池、鋰硫電池、電解液、電極界面頂刊文獻
    【全固態鋰金屬電池界面】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原位Li3P層助力聚合物電解質/金屬鋰界面快離子傳輸聚合物固態電解質具有更好的柔性和電極接觸性,是全固態鋰金屬電池具有前景的發展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