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對自己進行否定,父母要用科學的方法,讓孩子勇敢的成長

2020-12-14 吖伊拉伸

最近有一個電影片段刷爆了朋友圈,這個電影片段講的是一個舉重運動員一直認為自己不如別人,於是他的教練就讓他背上綁著最重的槓鈴片,繞著運動場地爬行。教練問他認為自己能堅持的最大重量是多少,而這個運動員一直認為自己不可能做得到,最多只能背上一個80磅的槓鈴片爬行很少的一段距離,並且根本就不可能爬到教練給他指定的那個位置。於是教練用一塊黑布將他的眼睛蒙上,這樣就可以讓他不知道自己究竟爬了多遠。

在運動員爬行的時候,他不斷地詢問教練是不是已經到達終點了,但是他的教練並沒有對他的問題做出任何回答,只是讓他繼續向前爬,在這個過程中運動員不停地說自己堅持不住了要趴下了,但他的教練卻說終點離你只有一小段距離。

於是運動員就只能咬緊牙關,繼續堅持著向前移動,每次運動員說他不行了的時候,他的教練就在旁邊對他大吼,而且越來越大聲。教練始終都在鼓勵著運動員,讓他繼續堅持,說他即將成功了。直到最後運動員實在是爬不動了,他暈倒在地,並摘下了蒙住眼睛的布條。

最終這個運動員震驚了,他爬過的距離,甚至比教練給自己定的目標還要遠。而且最後教練還告訴他,給他的槓鈴片並不是80磅的,而是180磅的。

這種情況在日常生活中是十分多見的,一個人如果給自己設定了一個目標,那麼他將很難去達成這個目標,而如果他並沒有設立目標,而是一直在堅持著做這件事,那麼他可能會突破自己的極限,並超乎自己的預期。在教育孩子的方面上這個道理依然有效。

如果一個孩子常常對自己進行否定,那麼就會給孩子帶來許多不利的影響,通常這些自我否定的孩子在完成一件事後,他會認為是因為自己的運氣好才完成的,而並不是自己的能力所致。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出現自卑的心理,他會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什麼都做不成,從而就會逃避任何看起來麻煩的事情,也就無法對現狀進行改變,更無法突破自己。如果想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這些問題,就一定要讓孩子得到正確的認知。家長需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讓他客觀地去看待這件事並找到問題所在。父母也應該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幫助孩子面對困難而不是告訴孩子自己去解決。

作為父母,平日裡不能打擊孩子,一定要對孩子平常心,畢竟他只是一個孩子,很多事情並不可能通過個人的努力完成,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也不能過高,不能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就用一些十分惡劣的話語打擊自己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及時給孩子肯定和鼓勵讓孩子正確地面對挫折,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交流討論。

相關焦點

  • 父母總是否定,正在毀掉孩子的未來
    過高的學習目標,過多的否定和負面暗示,孩子無法承受,不知道怎麼學,越學越覺得自己失敗。過早的知識傳授,超出孩子的認知水平,不但不能幫助孩子成長,反而降低了學習興趣。總被父母否定的孩子,即使再優秀也會自卑。父母的否定,會給孩子消極的心理暗示。父母的否定,有著貫穿歲月的「殺傷力」。總是生活在父母否定中的孩子,自卑、沒主見、缺乏行動力。
  • 否定孩子的夢想,是父母最大的失職
    當然並不是說,孩子不好好學習也無所謂,父母無須教導,而是說父母不要隨意的否定孩子,要用正確的觀念指引孩子,讓孩子保持自信、勇敢,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朝著正確的道路前進。畢卡索小時候經常一個人坐著發呆,他的同學問他一加二等於幾,他也不回答,於是被同學譏諷為」傻子」。
  • 孩子容易否定自己怎麼辦?家長這樣做,事半功倍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會發現一個比較常見的問題,就是我們的孩子很容易否定自己,會說「我不行」「我不要」「我不會」這樣的話,這都是否定式的話語。在做拼圖的時候,從100片到1000片的進階,有的孩子面對1000片的時候,會立刻說「我不行」;我們想帶孩子去聽一個講座,去看一個展覽,看看孩子的興趣點在哪裡,但孩子總是說「我不要」,不想去,或者說是沒興趣。
  • 孩子膽小懦弱,父母的教育很關鍵,把握這四點,讓孩子勇敢翱翔
    從小我們就告訴孩子「這個不能摸、那個不能碰」,「這個危險」,「慢點走,小心車碰到你」等等,家長保護孩子沒有錯,但是久而久之這種因為擔心孩子受到傷害的恐懼心理,會傳染給孩子。父母都覺得身邊到處充滿著危險,孩子肯定也這樣認為,還怎麼能肆無忌憚地玩呢?2.家長經常簡單粗暴地否定孩子。
  • 父母不要和別人進行對比,允許孩子犯錯,讓他學會自己調節
    前言:每一個孩子在剛出生時都是一樣的,但是當他們有了個人行為能力之後,父母就會發現每一個孩子都會有不同的性格,而且在面對一件事情時。每一個孩子的見解也是不一樣的。這時很多父母就會明裡暗裡的和別人進行對比,當她發現孩子有一些優點時可能會暗自竊喜,但是當孩子有一些缺點時,父母就會覺得特別的不可思議。
  • 獲獎廣告《菠蘿棒冰》:父母否定局限孩子成長,學會智慧的不否定
    媽媽有些驚訝,並且覺得成功的可能性很低,但她沒有阻止女兒,而是決定讓孩子自己嘗試一下。於是媽媽默不作聲地放慢了切菠蘿的動作,女兒在一旁看、動手,學會了製作菠蘿冰。但一開始賣的並不好,女孩就去詢問媽媽原因。這時候媽媽讓女孩去菜市場學習別人賣貨的方法。後來小女孩的菠蘿冰最後終於有人買了,並且生意還不錯。
  • 「我肯定做不到」,孩子總是自我否定?要教孩子「正確歸因」
    其實孩子這種表現就是一種自我否定的行為,因為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所以才會十分害怕出錯。孩子總是會覺得自己是做不到,對於自己的能力沒有十分的把握。其實孩子這種自我否定的情況存在於普遍的家庭當中,許多孩子都會有這種表現,因為不相信自己或者總是覺得自己做不到,往往就會表現出不自信,陷入自我否定的感情漩渦。
  • 「你怎麼和父母說話呢?」心理學家:孩子的成長,從頂嘴開始
    孩子在嬰幼兒時期,總是特別討人疼愛,哪怕他們經常會哭會鬧,在父母眼裡也是可愛的表現。但是當他們漸漸長大有了獨立的意識之後,父母就會發現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聽話,這其實是孩子有主見的表現,但是由於總是和父母對著幹,所以往往不受父母待見。
  • 父母要正確認識自己,也要平等對待孩子,這樣才有利於孩子成長
    現在很多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因為家長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所以總是在尋求別人的經驗,不想阻礙孩子的成長。,所以需要的方法是不一樣的,有的家長學習經驗的時候,總是有好幾種答案,這樣很多的家長變得很是迷茫,不知道到底怎麼樣對孩子才好。
  • 「我不行、我不會」孩子總是否定自己,從這3個方面幫他擺脫自卑
    孩子年紀較小,心理承受能力也比較差,遭到失敗的時候不會正確歸因,又得不到來自家人的肯定和支持,就會對自己產生質疑,否定自己。家長要及時發現孩子自卑的原因,讓孩子重拾自信。01孩子總是否定自己,是出於什麼原因?
  • 父母的「強勢教育」會毀掉孩子,不妨試試這兩個方法
    但這恰恰就阻斷了孩子自我想法的表達,是很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的。所以,這確實很值得每一位父母親反思自己平時的做法,是不是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呢?不妨跟我先詳細了解其中的緣由!一、孩子變得膽小、怯懦。仔細觀察身邊有孩子的家長們,如果他們總是以一種&34;的語氣與孩子交流,那麼,他家的孩子一定是很膽小的,總是不敢進行自我的表達,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提出的意見多半是要被父母否定掉的,久而久之,他們就不再會表達自我。當別人交代給他一件事情時,他也總是左顧右盼,生怕自己沒有符合別人的要求。
  • 孩子「自我否定」,誰之過?試試這7個方法幫孩子建立自信
    自信是人人都要具備的必要條件,如果不自信就會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自我價值、目標以及問題,導致變得愈發自卑、孤僻甚至自我否定。而自信是建立在別人的贊同與認可之下才形成的,只有在「健康」的成長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才會更自信,所以說大部分孩子變得自我否定可能都是家長的原因。
  • 孩子成長中重要的四個階段,父母懂得「放手」,孩子會更優秀
    導語:孩子成長中重要的四個階段,父母懂得「放手」,孩子會更優秀孩子從生下來開始,一天一個樣,由父母代勞到孩子完全獨立,是孩子一路成長的變化。孩子從小養成的習慣,將影響著成年後的的生活。孩子大了,有的乖巧懂事,有較強的自控力;有的孩子還是一貫的淘氣,我行我素。而這兩種表現的孩子,大家更喜歡哪一種呢?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要試著放手,讓孩子能夠獨立,讓他能學會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在這些階段上,父母要下狠手,讓孩子有機會嘗試,讓他在嘗試中不斷學習。
  • 孩子總是說不會,父母應當先調整自己,幫孩子找回自信
    最近老師和小丁說,孩子不愛參加集體活動,小朋友們一起玩遊戲,或到戶外參加體育活動時,孩子總是說不會,自己不會玩,不會蹦跳,做不好。小丁發現,孩子在家裡也是這樣,玩拼圖時,孩子也是說,自己搭不好。讓孩子洗襪子,孩子說自己不會,小丁說,媽媽來教你,孩子卻說,媽媽你教我,我也不會。
  • 淺析《海底總動員》:當缺陷的孩子自卑,父母更應該比孩子勇敢
    一句話概括——比孩子更加的勇敢。因為患有短期失憶症(健忘症),多莉她總是轉頭就忘了一切,這讓她無法與人正常交談,也無法交到朋友。但她的父母Jenny和Charlie卻從未對於多莉的與眾不同表現出任何不耐煩,他們耐心向她解釋短期失憶症到底是什麼狀況,在她每一次失憶的時候溫柔地提醒,也總在想更多靈活的方式來幫助她、鼓勵她繼續向前。
  • 偏見會限制孩子成長,父母應警惕「刻板效應」,善於發現孩子長處
    1、 總是拿孩子跟別人比較很多家長會習慣性把自己家孩子跟別人進行比較,常常會對孩子說,別人家的孩子都可以為什麼你不行,這樣的話不僅是對孩子能力的不理解更是對孩子的一種偏見,會讓孩子覺得自己非常沒有,父母在否定自己的能力。
  • 孩子膽小內向?這4個方法了解一下,讓孩子變得勇敢
    孩子膽小內向?這4個方法了解一下,讓孩子變得勇敢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是有各種各樣的恐懼,害怕黑暗,不敢獨處,害怕陌生人,懦弱是每一個父母都不希望孩子具有的特點,更希望的是孩子能夠勇敢地突破自己對世界的探索。
  • 讓孩子變得勇敢,內心充滿力量的方法
    叮噹媽媽陪你自我成長,科學育兒。勇敢就是敢於嘗試困難,內心有力量,不隨大流,敢於說不,且說到做到,並以此影響他人;勇敢是忠於信仰,並依照良知行事,即使這樣做不受歡迎或者會帶來不便;勇敢是說出自己的想法並對人友好。我想每一位家長都期望擁有一個勇敢的、內心充滿力量的、忠於信仰的孩子!但勇敢是摸不著,也不能強加給孩子的一種人格品質。
  • 與孩子相處是完善自我最好的途徑,最好的教養是父母不放棄成長
    孩子有問題就關注他們多一些,沒有問題就放任自流,這種就是對孩子的教育缺乏宏觀的掌控,對孩子未來的走向少了一份確信,所以就會導致教育焦慮。這份不確信來自於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並沒有進行更好的自我提升,沒有學習好的教育方式,認為組成了家庭,有了孩子,就達到了人生圓滿,放棄自我探索,但其實很多人生議題並沒有完成,只是人為地暫時被擱置了。
  • 孩子沒主見,總是被別人欺負怎麼辦?3個方法,讓孩子不再吃暗虧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加,在吸取了一些經驗和教訓後,很多曾經的小跟班,也會成長為「孩子王」。但是,這個過程是比較漫長的。我們有沒有什麼幹預手段,能加快孩子的進步?或者幫助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少吃虧,避免因為別人做出過分傷害自己利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