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孩子成長中重要的四個階段,父母懂得「放手」,孩子會更優秀
孩子從生下來開始,一天一個樣,由父母代勞到孩子完全獨立,是孩子一路成長的變化。孩子從小養成的習慣,將影響著成年後的的生活。
孩子大了,有的乖巧懂事,有較強的自控力;有的孩子還是一貫的淘氣,我行我素。而這兩種表現的孩子,大家更喜歡哪一種呢?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要試著放手,讓孩子能夠獨立,讓他能學會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在這些階段上,父母要下狠手,讓孩子有機會嘗試,讓他在嘗試中不斷學習。
1、孩子自己吃飯要鼓勵
帶過孩子的家長應該都有經歷這樣的事情,孩子小的時候,在餵孩子吃飯的時候,他總想試著自己吃飯,而有些家長怕孩子弄髒衣服,怕弄得滿地都是難得收拾,就阻止孩子自己吃飯的行為。
孩子能自己吃飯,說明他自己願意去嘗試去,雖然弄得到處都是,但如果放手讓他自己吃飯,他會一次比一次熟練,而且他還會很有成就感。阻止孩子自己吃飯的行為,也就阻止了他的積極性,也容易孩子很大了還要餵著吃飯,不然就不吃,這是幫孩子養成懶惰習慣的行為。
2、孩子到了分房睡的年齡就要分開
有的孩子比較依賴媽媽,尤其是晚上睡覺的時候,總感覺自己一個人睡覺會被「魔鬼」抓走,很害怕,就要跟著媽媽睡才有安全感。
甚至還有媽媽依賴孩子的,捨不得孩子離開,這樣更是阻止了孩子養成獨立的習慣的行為。從小讓孩子養成獨立的習慣,對他以後的人生有很大幫助,你肯定希望孩子有一個燦爛的明天,而不是要一直跟著自己生活。
3、尊重孩子的選擇
孩子小很多時候,父母就幫孩子決定了需要什麼,還有父母到孩子十來歲了還是如此。對孩子的選擇總是說服孩子不要選,父母只是自認為的不好,自認為的不適用。
而孩子有自己的打算,有自己的愛好,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即使孩子選的確實沒多大用處,先讓他經歷、對比,然後在教他如何選擇東西。
不然一次次的控制孩子,否定他的選擇,否定他的決定,會讓他反感你,會讓他失去興趣,只要別人說好久行,只要父母說好久行,完全沒有自己的人格。人生的道路處處都是選擇題,你能全部替他決定嗎?
4、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
孩子很小的時候,不管是好奇,還是真心幫父母,對父母的一些事情,他總是想要嘗試一下。比如掃地,比如擦桌子,比如洗碗,比如幫爸爸媽媽拿東西。
而不少家長就認為孩子太小,不適合做那些事情,或者覺得孩子還沒那個能力不讓孩子做。其實應該給他一個機會,也許有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即使孩子做得不夠好,但他能夠勇敢嘗試,願意嘗試就是一件好事,至少多了成長經歷,那也是對孩子成長有利的。
不要對孩子控制太多,給他一些機會,一些時間,讓他的生活和成長充滿色彩,充滿陽光,他將會有一個燦爛的人生。長大了他也會感激父母的「放手」,感激父母的尊重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