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進化論

2020-12-11 芥末堆看教育

芥末堆 子航 8月19日 報導

毫無疑問,MOOC曾是全球教育創新的代表。

「欣喜若狂」。2016屆本科畢業生李京這樣形容五年前最初接觸MOOC的心情。Coursera上來自全球頂尖大學的免費課程,似乎為在中部地區讀大學的他打開了一扇通向更廣闊世界的窗。「那一段時間選了很多課程,感覺學習動力非常足,不過大多數課程最後都沒完成。」

不可否認,現在的MOOC已經發生改變,付費、證書、學分等正逐漸成為新關鍵詞。同時,學習者們越來越希望通過平臺來獲得某項技能,而非出自個人興趣的學習。《哈佛x和MITx:在線課程的4年》顯示,計算機類課程輸出和輸入的學員人數均是最多的。MOOC平臺們正變得越來越像職業教育機構。

東北師範大學大三學生張世萌最近剛完成MOOC平臺學堂在線的「算法訓練營」課程。這門與清華大學鄧俊輝教授聯合製作推出的定價二千多元的在線學習課程,是學堂在線的首批在線付費MOOC課程之一。

變化:從免費到付費

MOOC最初以免費形式出現。中文維基百科中提到,雖然MOOC沒有完全既定的定義,但其中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開放共享。優質的免費課程給MOOC平臺們帶來了良好的口碑,並幫助其在早期迅速獲得用戶。

創立初期,Coursera就可以做到一個星期增長來自200多個國家的7萬名新用戶。成立僅四個月內,Coursera就已擁有100 萬個註冊用戶,這個數據甚至超過了 Facebook 和 Twitter 早期的用戶增長。

而同時,低完課率和盈利模式不清晰等問題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困擾著MOOC平臺們。儘管平臺們擁有大量用戶,其完課率確是長期受到詬病。據統計,中國大學MOOC整體課程通過率僅為1.8%。根據Google Trends可以看到,在2013年左右達到關注的頂峰後,MOOC的關注度沒有更大的增長。

2012 年至今,「MOOC」的 Google Trends

MOOC平臺們所得出的解決辦法是,證書體系,這是MOOC目前為止找到的最可持續的商業模式、與大學合作課程,選修平臺課程課獲得相應大學學分,學校則需要支付給平臺一部分費用、和根據企業需求為企業定製課程。

這些解決辦法的核心,最終都指向了提供更深的教學服務,和讓用戶更久地留在平臺上。同時MOOC平臺的用戶,也開始瞄向更具付費意願的在職人群。滿足學員想要學習新技術需求,正在成為MOOC平臺的課程標準。

芥末堆曾在「MOOC 的2016: 不再追求大規模,MOOC 轉向為高校和企業服務」稿件中提到,根據在線課程聚合平臺 Class Central ,相比此前,MOOC平臺在課程內容上更偏向商業和科技領域。

例如,2016年商業和科技類的課程(包括計算機、數據科學、編程等)增長最快。如下圖所示,這類課程佔到 2016 所有新課程的 40%,同時,大多數 MOOC 平臺所提供的付費證書也聚焦在這兩個領域。

根據Class Central 對搜索熱詞的統計,2016年Top 25的關鍵詞,同樣偏科技和商業,其中包括 python, java, javascript, sql, 機器學習,數據科學,圖像處理,大數據,安卓、金融、法律、市場營銷、項目管理等。

MOOC平臺的變化恰好也是近期職業教育機構的變化方向。職業教育機構們正在嘗試推出其證書體系,來幫助其建立課程在企業之間的認知。如何幫助學員們在課程結束後成功找到工作,正在成為越來越多職業教育乃至成人教育機構關注的重點。

區別:更貼近大學的學習產品

MOOC與職業教育的區別是什麼?

清華大學在線教育辦公室、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王帥國認為,MOOC給教育帶來最大的變革是,大學開放了教學服務,「這是大學第一次開放教學服務,學生可以和老師討論、參加期中期末考試、有大學助教幫助評估作業,最後根據評估目標獲得相應的證書,有的大學還能把證書認定成為學分。」

媒體人常寧博士繪製的《慕課模式健康運轉圖》就提到,慕課平臺的健康運轉需要課程質量、學習動力、學習結果、課程認證、社會認可等多個環節。

相較職業教育公司們,MOOC平臺們離大學更近。無論是Coursera、edX,還是國內的學堂在線、中國大學MOOC等平臺,早期MOOC的模式使其與大學建立相當緊密的聯繫,這種聯繫幫助其保證了其課程質量。另外,相比於商業培訓機構,有高校背書的課程,也更容易讓學習者接受。

事實上,教學服務也正是所有MOOC平臺們反覆強調的他們付費課程中的亮點,也確實隨著MOOC的發展在發生變化。清華大學教授鄧俊輝告訴芥末堆,「算法訓練營」的實際授課採用直播形式,所有的助教均來自清華大學中曾在競賽中獲得成績的學生。「我們有個廣告詞,就是金牌助教。」

鄧俊輝表示,「算法訓練營」的課程目標就是幫助學生在短周期內高效完成學習,而其中關鍵步驟就是,首先通過付費門檻篩選出有強烈學習意願的學生,其次通過助教輔助完成課程。「一個課程的成功與助教的輔導是分不開的,在五周的課程中,我會講10到11次,而助教會上15次課。」

與高校的緊密合作不僅幫助了MOOC平臺解決課程問題,同時也幫助其解決了課程認證和社會認可的難題。一位職業教育領域從業者告訴芥末堆,在幫助學員解決了技能學習需求後,培訓機構們現在想要做的是如何能讓企業更認可學員的學習成果。

如果說,尚德機構、升學教育等學歷教育機構通過培訓幫助沒有學歷的人獲得學歷。那麼MOOC平臺的微專業則是更進一步滿足想要獲得某一專業技能認證學員的需求。而相較職業教育公司提供的證書,與大學合作的MOOC平臺無論在課程還是評估上都可能更具認可度。

政策:解決學分認證

一個不可忽視的關鍵點是,MOOC政策的利好。

根據教育部數據,目前國內上線慕課數量達到5000門,高校學生和社會學習者選學人數突破7000萬人次。同時,教育部還在2018年1月15日推出首批49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其中以院士、著名教授等為主建設的課程佔70%。

2013年,教育部召開了網絡開放教育與高等教育改革研討會,並於當年10月上線了國內首個慕課平臺。隨後,教育部又陸續推出《關於中央部門所屬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指導意見》、《關於推進高等教育學分認定和轉換工作的意見》等文件,明確要求部屬高校大力推進在線開放課程建設,並提供專項資金和政策保障,並要求將學生有組織學習在線開放課程納入學分管理。

政策的推動幫助MOOC解決了最關鍵的一環,即學分的兌換,同時也幫助MOOC平臺解決低完課率的難題。MOOC 平臺優課在線CEO 姚凱曾告訴芥末堆,在平臺課程跟高校學分捆綁的制度下,優課在線的完課率高達 80%。

此外,政策的推動確實幫助了更多的人了解到MOOC。例如,鄭州大學劉雯雯老師就表示,就是在學校的介紹會上了解到MOOC後,在課堂上向學生推薦MOOC平臺。

據了解,目前已有超過 20 個國家和地區主導開設了慕課平臺,有四分之一的新用戶通過地方性 MOOC 平臺註冊課程。其中包括,拉丁美洲地區Miríada X、法國France Université Numérique,中東和北非地區Edraak、印度政府推出的官方 MOOC平臺EduOpen。

未來:企業服務能否成為MOOC新出口

MOOC確實正在越來越瞄向職業教育領域的人群。除了付費課程和證書體系,MOOC平臺們的另一個商業化道路是為企業定製課程,這正是職業教育公司們的主戰場之一。

今年4月,Udacity就宣布與京東大學展開技術課程方面的合作。Udacity中國區總經理Robert Hsiung表示,雖然中國區的ToB業務僅佔中國業務非常少的一部分,但是其在全球可能會佔到15%~20%的比例。

Udacity與京東大學開展合作

那麼,MOOC平臺們是否會成為職業教育的新玩家?如果從解決用戶的新技術學習需求角度來看,那麼回答就是肯定的。芥末堆曾報導過的無論是Coursera、edX還是Udacity,這些曾經的矽谷教育創新者們,都在推出針對相應新技術的課程。

Robert Hsiung告訴芥末堆,他選擇加入Udacity就是注意到國內存在的人才不均衡的問題,解決學員對於新技術學習的需求,而Udacity推出的納米學位正是用於解決這個問題。

探索商業模式的MOOC們,正在離其最初的解決教育資源不均的目標越來越遠。而其目前演變的模式,也正在變得沒有那麼令人激動人心。鄧俊輝認為,推出付費的MOOC課程並非意味著偏離最初的目標。「之前的MOOC那條路還是通著的,我們只不過通過付費課程的方法,在適當的一個小的範圍之內,做了一定的因材施教。」

芥末堆曾在「六年,coursera和它的三位掌舵者」一文中寫過,「雖然 Coursera 不再是當初那個『顛覆式的創新者』,但至少它可以成為我們熟悉的『那種』公司,服務世界裡特定的一部分人群,創造著商業價值。 」

歸根結底,教育的本質始終都是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因此,不管MOOC平臺們會如何變化,能提供優質教學內容和服務的公司,就是好的教育公司。

「我們的願景是,有一天就可以有一個億的用戶可以通過我們這裡去掌握一個新技能。」Robert Hsiung說。

相關焦點

  • 創造論與進化論
    前面幾章已經提到,自從一八五九年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後,進化的思想像野火一樣迅速在思想界、科學界蔓延,對《聖經》所啟示的創造論提出空前的嚴重挑戰。雖然《聖經》的歷史性已被考古學的證據充分證明,不少人仍把進化論當作科學真理,認為創造論不符合科學,是無法接受的。進化論成為許多知識分子接觸、接受基督教信仰的阻攔。
  • 進化認識論的實在論辯護
    隨著適應論綱領不斷受到挑戰,其實在論觀點也受到內在懷疑論的致命威脅。本文通過對新近出現的激進建構論、非適應論的進化認識論以及應用的進化認識論進行評析,探討其中的實在論議題,從而重構進化認識論中的實在論立場並為其提供辯護。
  • 進化論被推翻三大理由,進化論最大的缺陷有哪些?
    他認為生物是在不斷進化的,而人類也是一步步由草履蟲發展進化而來的。但是近些年來人們發現進化論中也有些不符合邏輯的,下面一起來了解下。 進化論最大的缺陷有哪些     在十九世紀的時候達爾文發現了進化論,這是相當重要的甚至於最終成為了現代科學的研究基礎,當然很多方面還是比較符合進化論的,比如為什麼長頸鹿的脖子會那麼長等問題就是比較符合的。
  • 你如何看待進化論?進化論到底有多少漏洞?
    網絡上對於進化論的質疑一直沒有停止過,不僅僅是進化論,很多其他理論,比如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也都會受到質疑。質疑科學理論並沒有錯,科學本來就是用來質疑的,沒有質疑就沒有前進的動力。而網絡上流行的所謂「進化論漏洞」能明顯看出根本沒有了解進化論到底是一個什麼理論,了解到的僅僅是進化論的皮毛而已。不可否認的是,進化論在當今世界早已是相當成熟的理論了,遠不像達爾文時代了,有現代多門學科的支持,基因,胚胎研究, 考古學等都是進化論有力支持。網絡上一些人所為的「進化論在西方國家被否定」完全是子虛烏有!
  • 進化論被推翻了嗎?
    事實上,自 150 年前達爾文提出進化論以來,有無數考古發現和科學實驗都具有證偽進化論的潛力,但它們都沒能做到這一點。拿進化論做例子。曾經有個名叫 J.R.S. Haldane 的生物學家在被問到如何證偽進化論時,說了下面一句著名的話:「前寒武紀的化石兔子!」
  • 進化論只是達爾文理論?它何以被廣泛接受?談談進化論的歷史
    在近年來的中文網際網路上,會時不時看到一些質疑進化論的言論,而且還會經常有人說這是目前國際社會的一種新思潮,好像是有什麼最新的發現要推翻進化論似的。但其實在國際社會裡,進化論面臨的情況卻正好相反。因為在進化論真正作為一個理論提出的年代和20世紀早期,它確實曾經受到過很大的質疑。但在進入20世紀後半葉和21世紀之後,對進化論的質疑聲其實是越來越少了。
  • 進化論被推翻的證據
    進化論被推翻的證據壹、進化論的由來與論點 根據這些現象,達爾文提出生物進化的學說,叫做漸進(Gradualism),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自然進化論(Naturalistic evolutionism),或者簡單稱為進化論。在這裡,所謂「漸進」是指進化是一個緩慢持續的過程。所謂「自然」是指自然而然,不藉助外來的能力或智慧,也就是不需要神,或者外來智慧的設計,乃是借著自然選擇(Natural selection)。
  • 專訪|《其實你不懂進化論》作者史鈞:我們對進化論充滿誤解
    著名生物學家杜布贊斯基曾說過:如果不按照進化思想思考問題,生物學的一切將無法理解。有人把進化論稱為是最偉大的科學理論,是科學中的科學。西方科學精神的培養,很大部分得益於進化論的傳播。不過時至今日,人們對進化論的認知依然存在有不少誤區;即使是略微了解進化論的讀者,對這門學科的認知也還停留在經典進化論階段。
  • 進化論為什麼越來越被質疑?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進化論認為生物是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的變化和發展,比如:人是由猿類進化而來的。現在很多人開始不相信進化論,轉而開始相信神創論,主要是因為進化論還存在很多無法解釋的疑點,神創論者就利用這些疑點就斷章取義全盤否認進化論並推行他們的神創論說。
  • 進化論150年那些與達爾文 無關的「進化」(組圖)
    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進化論逐漸撼動整個世界——誰也不會想到,正是這一生物學的理論,意外地對中國近代思想史乃至中國現實產生巨大影響,且至今不絕。  事實上,達爾文自己始終反對把進化論用於社會思想學領域,直到臨終時他也沒有發現有什麼理由可以把進化論用於哲學。他在1878年評價這種做法時說:「這是一個極其愚蠢的觀念。」
  • 如何評價達爾文的進化論
    提到進化論,很多人自然而然會想到達爾文,達爾文的名字就是進化論的代名詞。進化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這個理論涉及到人從何處來,又會向何處去,以及生命的存在意義等問題。達爾文的進化論在科學和人文領域有著重要影響,但同時也是一個極具爭議的理論。科學史上沒有哪一個理論學說像達爾文的進化理論那樣面對著那麼多的反對者,遭到那麼多的攻擊、誤解和歪曲,經歷了那麼長久而激烈的爭論。達爾文的最大貢獻是促進了進化論思想的傳播,但達爾文對生物進化方式的解釋對不對,卻一直存在著爭議。
  • 進化論,一個錯誤的信仰?
    嚴格地說,進化論至今都只是一種假說,當年達爾文希望將來能發現確鑿的證據,可是禁得起檢驗的證據至今也沒有找到,而且進化論的理論與事實也出入太大,論證模稜兩可,結論也無法重複。後來的學者是把進化論當作一種科學的信仰繼承下來的。也正是因為信仰,才把它當成真理介紹給學術界和公眾,這種新奇的假說很快形成了一個流行的信仰,人云亦云,被人們當成了真理。
  • 達爾文的進化論正確嗎?
    達爾文的進化論是完美的嗎?生物分子的進化是生物進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綜合進化理論的「選擇」仍是指自然選擇,因而它發展了達爾文的進化論。但它未能在分子水平上闡述遺傳機制,故仍然是不完美的。隨著分子生物學的建立與發展,這一不足為另一新說「中性突變論」所克服。
  • 否認了達爾文,進化論就被推翻了嗎?
    否認進化論的人,在證據完全做不到,就轉而去攻擊達爾文,好像找到了達爾文說過的錯話,就可以推翻進化論似的。就目前在大陸的自媒體上,進化論已經被「民科」們推翻了無數次,幾乎每個月都能看見聳人聽聞的大標題——進化論被推翻了!可是,進化論還是巋然不動,無論它在自媒體上被推翻了n+1次。
  • 人類的演變:達爾文的進化論,人類如何進化?
    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1744-1829)在1809年發表了《動物哲學》一書,廣泛探討了動物界的進化,指出高等動物起源於低等動物,人類來源於人猿,在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系統的進化論。可是在教會勢力嚴密控制下的歐洲,他當時還不能提出令人信服的證據駁倒他的反對者。
  • 達爾文進化論漏洞百出?
    達爾文的進化論我們沿用至今,可是在近幾年,越來越多的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漏洞被挖掘出來,也越來越讓生物學研究者們不得不去重視。其次,達爾文的進化論只談競爭,不談協調。競爭和協調是生命發展的兩種形式,而進化論卻對協調這種生命進化的方式閉口不談,這不僅僅是不嚴謹的問題了。再者「優勝劣汰」誤導為存在的、現強的、後繼的都是優,「優勝劣汰」理論上否定了物種的多樣性現狀。
  • 人們為什麼會相信進化論?
    本期我將帶大家探討人們為什麼會相信進化論,進化論真的可信嗎?便對前四期的內容做一個總結。,這是他們對進化論嚴重的認知偏差(下期內容:「進化論的認識誤區」,感興趣的朋友歡迎點擊關注)。達爾文與進化論一個半世紀前,進化論是作為特創論的對立面而出現的。進化論代替特創論對生物學、自然科學乃至人類思想是一次革命。在這之前,特創論佔統治地位。
  • 遊子吟 (六) | 創造論與進化論-5
    但按進化論的觀點,眼睛的結構與功能也是一點點地進化來的。可是,眼睛的各部分以及它與大腦的聯繫等怎麼都那麼湊巧地同時進化到這樣準確的程度使眼睛有正常的功能呢?其中任何一部分配合稍差一點,眼睛就無法起作用。試想,在進化過程中,10%,50%,甚至99%進化程度的眼睛如何發揮功能呢?眼睛的形成,是很難用進化來解釋的。達爾文本人對此也相當困惑。
  • 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
    恩格斯在總結十九世紀自然科學方面的成就時,指出有三大發現,即能量守恆和轉換定律、細胞學說、進化論。進化論就是由英國傑出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創立的。查理。羅伯特。尊重實踐和科學的達爾文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決定向上帝創造萬物的宗教迷信挑戰,以進化論來闡明物種起源。回國之後,達爾文開始整理考察資料。他一面深入實際,向育種家和園藝家請教;同時查閱大量書籍,為他的生物進化理論尋找根據。1842年,他第一次寫出《物種起源》的簡要提綱。1844年,又把這個只有三十五頁的提綱擴充到二百五十頁。
  • 達爾文進化論是不是被推翻了
    達爾文進化論原文是什麼呢?準確的說,達爾文進化論是一個一直在發展的科學理論,從達爾文、華萊士、赫胥黎、胡克等,經歷了無數動物學、植物學、細胞學、遺傳生物學等研究,一步步不斷發展的學科。進化論是尋找生命演化規律的科學理論,所以其一直也在變化,一直在更新。可是達爾文的進化論卻一直被異化,尤其是社會達爾文主義。
  • 達爾文進化論的誕生
    簡介:全書分15章節對其首次提出的進化理論體系進行了詮釋和佐證:家養狀態下的變異,自然狀態下的變異,生存鬥爭、自然選擇即適者生存、變異的法則、學說之疑難、對自然選擇學說的各種異議、本能、雜種性質、地質記錄的不完整、古生物的演替、生物的地理分布、生物的地理分布(續前)、生物間的親緣關係:形態學、胚胎學和退化器官、綜述和結論理論體系:達爾文的進化論實際包括5個相對獨立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