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啟示錄之盛衰由天:天氣由溫轉冷,國力由強轉弱

2020-12-19 雨中漫步的你

大唐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的朝代,然而對它為什麼能保持強盛,歷史學家眾說紛紜。很多人把原因歸結為唐朝的統治者如唐太宗及其手下大臣,也有人把它歸因於唐朝開創性制度,如科舉制度等。由於唐朝之盛在唐初最為明顯,所以後世把《太宗語錄》、《貞觀政要》等那個年代的書籍當作治國經典,一代一代地加以研習與傳承。

這樣的觀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看到,唐太宗在位時,身邊聚集了大量敢於諫言的大臣,他們對唐太宗的每一個舉動都會提出批評意見。而唐太宗基本上都能虛心吸取,認真改進。有這樣的君主,勵精圖治多年,國力自然會強盛不少。

但是,我們要跳出傳統的框架,以更加宏觀的視野來觀察大唐的興衰。

唐朝建於公元618年,滅亡於907年,歷經大約300年。這個漫長的時期內,唐朝並不是一如既往地保持強大。在公元755年開始的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國力就再也沒有恢復到初唐的繁榮程度。

安史之亂成為唐朝興衰的分水嶺。為什麼一場叛亂就成為國運的轉折點呢?後來的唐朝統治者為什麼不能恢復呢?

其中原因還在於大環境的變化。

中國歷史上是個農業國家。農業國家就得看天吃飯,天氣變化對於農作物收成有巨大的影響。中國有句俗話,叫「力田不如逢時」,意思是說,花大力氣耕地,所能得到的收穫還不如天時有利帶來的益處。那麼什麼樣的天時對於像唐朝這樣地域廣闊、存在時間漫長的國家,能造成了國運盛衰的影響呢?

答案在於全球性氣候的變遷。根據氣象學家們的推斷,公元七世紀是中國大陸2000年來最為溫暖溼潤的時候。當時的關中平原及北方地區廣泛種植了柑桔、竹子;當時的水稻種植時期為農曆三月,收穫季為農曆八月,而現代水稻種植於農曆四月,收穫於農曆九十月。這都說明當時的氣候比較溫暖。連楊貴妃愛吃的荔枝,並非完全進貢於嶺南兩廣一帶,也有相當一部分出產於四川涪陵地區。根據專家們的測量,唐初中國大陸的氣溫比今天的溫度要高1度,是一個「小高溫期」。

溫度的升高使得中國北方如關中平原更為富饒,根據史書記載,當地的桑樹成片種植,產出的絲綢數量巨大。而西域地區的綠洲也因氣候溫潤,呈現出非常繁榮的景象。

溫度的升高還有一個效果就是農業與牧業的分界線向北移動。唐朝的北方邊境,在東邊擴張至燕山山脈以下,中間擴張至河套平原,西邊擴展至隴山之西。由此,在中原王朝與北方遊牧民族之間形成了廣闊的緩衝區。由於有大量的農耕作區作為依託,唐朝邊境部隊可以就地取糧,所以採取了對外擴張的策略,從而使唐朝的疆域達到了歷史最大值之一。

然而老天爺賞的飯,他也會收回去。過了溫暖的7世紀,8世紀就開始轉冷了。這一現象造成了兩個後果:

一是中原王朝的糧食生產受到限制。一度非常富饒的關中地區也出現了糧食不能自給的情況,要向山東諸道要糧的情形;後來,更是向遙遠的江南地區通過京杭運河來調集糧食。這樣一來,唐朝的國力在根本上受到了限制,無法達到初唐時期的繁盛。

二是農牧業的界線向南移動,這造成了北方遊牧民族紛紛向南遷入。由於北方草原受寒冷天氣的影響,遊牧民族面臨的生存壓力極大,只要向南方持續地遷入。這一方面造成唐代北方州縣的多民族混居情況更為繁雜,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控制。這也是安史之亂的根源之一。

這就是唐朝由盛轉衰在「天時」上的原因。這是個巨大的客觀力量,在當時的生產力下,這幾乎是無法克服的,也就造成了唐朝在安史之亂後無法翻身的局面。

相關焦點

  • 由熱轉涼,鮮芋仙高「冷」系列悉數來襲
    不過不得不說,5月還未到,天氣就開始有夏天的感覺了。連綿的細雨帶來初夏的悶熱,嗑冰小達人是時候上線了!5月1日,鮮芋仙的好消息隨假期一起到來,夏季的那些老朋友們,是時候上線了!那些該品嘗的「涼涼」,你怎麼能錯過?由熱變冷的經典系列。
  • 從公元前80年開始,每一百年分別是什麼朝代,國力是強是弱?
    從公元前80年開始,每一百年分別是什麼朝代,國力是強是弱,不如來編排下,感謝acfun大神布哈林和蒼天熊貓的製圖。1、公元前80年自我介紹:我是西漢,我面積639萬平方公裡。我的國力是:弱,★★3、公元120年自我介紹:我是東漢,我面積608萬平方公裡。
  • 寒露後,天氣由涼轉寒,多給孩子做金色童年,增強免疫力平安過冬
    我是上班族也是一個寶媽,每天在工作與灶臺之間輪流轉,累並快樂著。如果您和我一樣每餐不知道搗鼓什麼佳餚,那就關注我,我們一起交流探討。寒露一過,在廣東生活的我們都能明顯感受到季節的變化,大街上短褲短裙少了,甚至老年人都穿上秋衣秋褲了。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國的未來,保護好他就是保護好小家和大家。寒露後天氣由涼轉寒,孩子抵抗力弱,天氣又乾燥,該給孩子吃什麼好呢?
  • 如何跳出「馬太效應」,實現由弱變強的人生升級?
    如何跳出「馬太效應」,實現由弱變強的人生升級?來源:正心正舉公眾號文/寄雲 正心正舉特約作者「富者越富,窮者越窮」的現象屢見不鮮。這一現象被稱為「馬太效應」。因此,「馬太效應」這一術語就用來表述「強者越強,弱者越弱」或「富者越富,窮者越窮」的社會心理現象。如今,「馬太效應」廣泛出現在經濟學、社會心理學,以及教育等領域。它既存在於群體,也同樣存在於個體之中。
  • DUDU貓說處暑:天氣開始由熱轉涼,宜打盹兒、擼貓
    雖說處暑預示天氣由熱轉涼,但「秋老虎」威力也不可小覷。DUDU貓提醒你要注意預防「秋燥」哦~創意:劉蘭蘭插畫:林軍明【來源:南方都市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大唐國力強盛,皇帝卻命不好,21個皇帝13個不得好死
    大唐國力之強盛,為歷代封建王朝之冠。秦、隋不如唐朝國運綿長,兩漢不如大唐疆域廣大,宋朝乏其雄武,大明無其文治燦然,清朝又絕無唐的開放氣魄。將大唐推向國力巔峰的唐玄宗同樣下場十分悽慘。父子之親演變為視若仇讎,誰之過也?到了唐肅宗的重孫唐順宗時,唐朝發生了第一起太子弒父的惡性事件。唐朝歷代太子經常因為政治鬥爭不能順利即位,而且順宗的大臣王叔文等人對太子李純並不看好,李純心生恐懼,便先下手為強軟禁了順宗。
  • 處暑將至,由熱轉涼,堅持做好「十個一」,為秋冬安康,打好基礎
    處暑,是終結暑氣的節氣,此後,天氣逐漸轉涼。處暑時節,是身體養護的一個重要節點。處暑,由熱轉涼,節氣更迭之際,氣溫波動最大、最頻繁。處暑將至,由熱轉涼,堅持做好「十個一」,為秋冬安康,打好基礎1:多一味——酸味處暑,夏秋交替,開始進入秋季。秋季,萬物收斂,是身體儲備能量,向秋冬過度的階段。
  • 天氣轉冷 棉被翻新漸熱
    天氣轉冷 棉被翻新漸熱 2012-11-08 14:21:12   來源:大江晚報
  • 詩史:由盛轉衰的見證,杜甫筆下「三吏三別」反映了安史亂象流離
    不過,「詩聖」杜甫的詩歌也有著美名,世人多以「詩史」贊之,這是因為杜甫的詩歌中多描述李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歷史真實,以憂國憂民的態度記錄著自己的家國情懷。事實上,杜甫出身官宦世家,青年時期的杜甫生活在無憂無慮的開元盛世下,「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 李淵的女兒平陽昭公主,巾幗不讓鬚眉,大唐半壁江山由她打下
    在封建時代,史書由男性書寫,仔細研究中國古代的正史記載,就會發現一個非常不公平的現象。男性的功德被大肆宣揚,女性的功德卻只有寥寥數筆,甚至會被加諸男性身上,視為整個家族中大家長的功德。這是封建時代女性的悲哀,也是正史中令人深感遺憾的地方。
  • 《性格拼圖》——我命由天亦由我
    」2019年上映僅幾天,票房就破億的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讓人熱血沸騰的經典臺詞:「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算!」「若命運不公,就和它鬥到底!」——至今每每回想,感覺依然很燃!英文 determine(決定)這個詞,是由deter(阻止威懾)和 mine(我的開採 礦山)這兩個詞合成的。
  • 蕭燕燕當年的一個錯誤選擇,竟使整個遼國開始由盛轉衰
    遼聖宗去世後更是擅自更改了遺詔,將自己由皇太妃改成了皇太后。這還不算,她又趁著她的大兒子遼興宗外出的機會,逼死了齊天皇后。遼興宗從小是由齊天皇后撫養長大的,他對生母蕭耨斤的做法十分不滿,蕭耨斤也感覺到了大兒子的不滿,她又開始策劃廢掉大兒子,立自己的二兒子耶律重元為皇帝。
  • 北京天氣轉冷 周末香山、坡峰嶺等地秋遊交通壓力大
    近期天氣晴好,香山周邊交通壓力始終較大,周末期間尤為突出,坡峰嶺、十三陵、百望山等公園周末也出現了車流集中的情況,建議市民朋友合理規劃出遊賞秋目的地;天氣轉冷,入冬後早晚高峰交通壓力將逐步增加。二是天氣轉冷,工作日交通壓力將有所增加,早高峰校園和醫院周邊,晚高峰期間市區環路、聯絡線的部分路段可能出現擁堵情況。三是大型活動和商圈將成為周末交通吸引因素,周邊容易出現車流集中的情況。
  • 由負轉正、由降轉升、日益優化...這一組「正能量」詞彙屬於璧山!
    由負轉正、由降轉升、日益優化......這一組「正能量」詞彙屬於璧山!、由降轉升、快速恢復、日益優化......8月3日下午,這一組充滿「正能量」的詞彙,在全區上半年經濟運行調度會上頻繁出現。
  • 新高考這4科由「冷」轉「熱」,怎樣面對選科難題?
    競爭壓力:能夠選擇物理化學的考生理科學習能力更強,以理科的思維學習地理也能夠起到很大的幫助,該組合選擇人數較多,且理科優等生較多,競爭壓力較大。競爭壓力:這一組合適合文科思維有優勢,文字表達能力和記憶能力強,邏輯思維相對不太強的學生,競爭壓力不大,但是想取得高分有一定的困難。
  • 中山史話之由盛轉衰:偏聽偏信,重用儒墨,這是中山國的悲劇啊!
    中山史話之由盛轉衰中山國三器中有一件非常奢侈精美的寶物,它的名字叫做中山王方壺,是中山王臨終前送給自己兒子的紀念品,它的上面記載的銘文充滿了中山王厝對先王們的思念和敬意以及對相邦司馬喜的警告中山史話之由盛轉衰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贏駟行臘稱王,秦國連橫之策略有小成。為了防止大秦東出,公孫衍第一次發起了對與秦國有積怨的國家的合縱,三晉中的韓魏和北方的燕國相繼稱王。
  • 由中國歷史氣候記錄對《自然》論文季風導致唐朝滅亡說的質疑
    另外,由寒冬頻繁出現而認定的2個強冬季風的時段即公元810-839年和880-899年,大致對應於由歷史氣候記錄建立的溼潤指數曲線的夏季多雨位相,而寒冬罕見的弱冬季風時段,即公元850-879年,則對應於溼潤指數曲線的少雨位相。
  • 由「江湖之遠」到「廟堂之高」
    由唐宋上溯至先秦,湖南在發展上出現了一個怎樣的凹陷,這是一個需要破解的課題。 我們說人文興起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產物,那麼,湖南人物的土著和客籍,在什麼時期才開始發生換位轉變?我以為,本土人士開始形成人物群體並漸次產生全局影響力,主要始於兩宋尤其是南宋時期。唐宋之際,中國政治和經濟重心開始變化,到南宋已大體完成由北向南的轉移。
  • 納雍:「由黑轉綠」 皂角產業孕新機
    步入新的發展階段,納雍縣因地制宜,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將皂角特色林業作為重點產業推進,開展林業產業「精準打法」,續寫由「黑」轉「綠」的生態經濟新篇章。 3月17日,納雍縣成立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由縣委書記、縣長擔任雙組長。
  • 由你音樂榜對話Sunnee楊芸晴,《天氣:晴》熱度指數獨家揭秘
    楊芸晴在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旗下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三大平臺上線的新專輯《天氣:晴》。據她本人透露,《多雲轉晴》這首歌最初的名字是《關於你》,但由於《關於你》跟《天氣:晴》這張專輯的整體風格關聯性相對較弱,所以改了名字叫做《多雲轉晴》,言語之中難掩對這首歌的喜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