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china道出了中國和瓷器的同源:歐洲飲食文明受到東方影響

2020-12-10 那樣的歷史挺有趣

在英語裡,中國和瓷器兩種意思共用一個單詞。可以看出中國作為瓷器大國的標籤在西方人眼裡印象極其深刻。在15世紀歐洲引入了中國的陶瓷以後,歐洲人的生活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他們的餐桌上,瓷器成為了離不開的角色。

歐洲飲品文化流行造就了餐具定製的多樣化

在15世紀以前,因為長期海運的不便,景德鎮的陶瓷在歐洲的輸入量很少。只有王公貴族或者巨賈一類的人物才有機會使用到景德鎮的陶瓷,平民只能通過有關王公貴族的畫作來欣賞到陶瓷。當時這些陶瓷在歐洲人的心目中有著很高的地位。

而在15世紀以後,因為海陸航道的開闢,運輸也逐漸發達起來。陶瓷製品越來越多的輸入到歐洲社會,因而各式的陶瓷器皿也搬上了歐洲很多家庭的餐桌。這還很深地影響到了他們的飲食文化。

從中國進口的陶瓷器具潛移默化地改變了歐洲人的飲食結構,尤其是咖啡,茶和巧克力等飲品的盛行。這些不斷升級的飲食結構也反過來促進了陶瓷業的快速發展。

這些風雅的飲品自然需要好的餐具來進行搭配,尤其是對於法國的國王路易十四這個奢侈的傢伙來說。他要求每一套餐飲都要有相關的器具來進行搭配。因而當時的飲品器具都是成套的。在景德鎮,為了適應這種飲食需求,他們也開始成套的生產專門飲用茶,咖啡和酒的器具。

因為飲食習慣的複雜,他們要求的這些成套餐具經常一套就多達幾百件。這些成套的餐具不僅要求造型協調,這些器具和食物的形狀也必須匹配。並且他們之間的組合要合適。這些器皿一般包括成套的、 碟、 碗、 杯、 油瓶、 醋瓶、 調味瓶、 鹽罐、 糖罐、 香料罐、 燭臺、 水壺、 冷酒器等。

根據當時的訂單以及對沉船打撈的情況來看,茶具佔了大部分,幾乎佔據了所有餐具的三分之一。因為歐洲人的需求,景德鎮的陶瓷餐具也做出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尤其體現在餐具的大小上,為了適應歐洲人的大手,這些餐具在體量的大小、 胎體的厚薄、 器皿的口沿、 器具的把手上都做出了改進。

除了這些之外,在至器具的款式、 釉色、 花紋方面都不斷改進自身, 做到盡善盡美。這些陶瓷的裝飾也開始使用西洋繪畫。景德鎮生產的船形調味汁瓷器, 模仿的是歐洲銀製品,平底橢圓,單嘴單把。陡邊奶碗, 帶有大曲柄和小喙嘴, 也是模仿歐洲銀製品。

這些器具的設置不僅為了美觀,還有防止燙手,潑灑和方便拿取的特點。帶蓋的瓶是為了保溫,厚胎的碗用來隔熱,小碟可以便於分食。這些精緻的器具滿足了人們對於飲食的需求,也推動了社會形成典雅的飲食習慣。

精美餐具的到來影響了歐洲人的飲食習慣

這些餐具的到來顯然改變了歐洲人的飲食方式,東方輸入歐洲的胡椒,肉桂,丁香等被他們製成調味品,這些調味品反而佔據了他們飲食的主要部分,甚至導致菜餚本身並無關緊要。這些每一件調料品也需要裝在瓷器裡。可見當時的陶瓷器具花樣之多。另外各種各樣的餐具也改變了人們曾經從手直接拿食物的習慣。

在17世紀茶葉傳入宮廷之後,飲茶的習慣便在英國盛行起來。並且隨著茶葉輸入量的逐漸增多,從王公貴族到平民百姓,飲茶的風潮就沒有停止過。中國的茶具也大受歡迎,簡單的茶具包括茶葉罐、茶壺、茶杯、茶託等,複雜的茶具包括茶葉罐、茶壺、茶杯、茶託、水壺、茶碗、糖罐、奶盅、奶壺等,甚至茶几,配上銀質茶匙和茶刀。

這些飲茶的派對也成了他們炫耀自己瓷器的最佳場合,英國下午茶的盛行導致英國人對這些細緻的茶具和禮儀更為講究。他們還習慣在茶中加入牛奶,檸檬等飲用,這就給茶具增添了更多的發展空間,發展出了糖罐,奶盅,甚至點心盤等等。這些精緻的茶具甚至會被當成傳家寶進行傳承。

女人在家裡喝茶,男人就在外面喝咖啡。從1605年英國第一家咖啡館在牛津開張以後。到1683年僅倫敦就有咖啡館約500家,甚至很多知名人士直接在咖啡館裡工作。這裡也養成了人們知禮節,清醒節制的習慣。

景德鎮陶瓷中咖啡器具的優雅造型也更是襯託出了咖啡館的浪漫環境,也體現出了這些貴族的高雅品味,想像自己一手託著咖啡杯,一手拿著咖啡壺耳,慢慢品味咖啡的同時,也是在欣賞咖啡器具的優雅。

巧克力從墨西哥傳入西班牙以後,一開始也只作為一種飲品享用的,這種飲用器具和咖啡壺和茶壺基本相似。但是壺蓋上面會有月牙形的小孔為了防止攪拌勺,為了這使得這種飲品能夠趁熱食用。一開始歐洲定製的巧克力瓷器都是小碗。到後來又逐漸演變成了單柄和雙柄的巧克力杯,他們自身的陶瓷仿製水平也提高了。

這些飲食器具還被賦予了超自然的魔力,因為陶瓷器具相比以前的銅質餐具和木竹餐具來說,使用更加健康,不需要擔心因為長久使用帶來的腐蝕或者生鏽的情況。因而也因為沒有產生病菌也不容易引發疾病。甚至歐洲還有傳聞說使用瓷器飲食可以強身健體。

瓷器影響下的酒文化的盛行

作為歐洲最有名的酒文化,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瓷器的影響。在東印度公司17世紀向中國景德鎮發出的訂單當中,就有很多的酒壺和酒杯。這種類型的訂單佔據了總量的十分之一,也是一筆不小的訂單。

飲酒肯定需要酒具,以葡萄酒為例,由於歐洲人對葡萄酒的特殊喜好,因而他們在喝葡萄酒的時候有一些特殊的「規矩」。比如先喝白葡萄酒再喝紅葡萄酒。先喝口味淡的再喝口味濃的,以及先喝年份短得再喝年份長的。

如果需要配餐, 那麼在上酒的順序上還分為開胃酒、 主菜佐酒、 甜點酒和餐後酒。這些規矩造成了在飲用這些不同的酒需要用到不同的杯子。喝葡萄酒一般用的是玻璃酒杯, 喝白蘭地則必須配白酒杯, 喝潘趣酒則另有一套較為完備的禮儀和專用酒具。

因為歐洲人注重對於葡萄酒的「品」,而中國瓷器的尊貴身份的加入更使得這種「品」帶來了更多的享受。根據中國明清瓷器圖錄可知, 明朝中葉以後, 中國的瓷器酒具生產已經形成系列, 既有小巧玲瓏適宜飲用烈酒的高腳酒杯, 也有口沿開放容量較大適宜品嘗葡萄酒之類的平底酒杯, 還有比平底酒杯容量更大適宜飲用啤酒的馬克酒杯等。

還有一種特殊的「酒」當中也透露著中國瓷器的影響。就是潘趣酒。這種酒起源於英屬殖民地印度, 原本是一種含有果汁飲料的泛稱。分含酒精和不含酒精兩大類。印度不含酒精的潘趣酒主要由糖、 果汁、 茶等原料調製而成, 含酒精的潘趣酒則在調製時添加酒的成分。 歐洲人調製潘趣酒, 多用葡萄酒或朗姆酒。

因為潘趣酒的起源也是東方,而瓷器也是。因而這些歐洲人就將這兩種東西結合到一起,喝潘趣酒必須用中國陶瓷。他們在中國定製的潘趣酒碗通常為敞口、 深腹、 弧壁、 圈足。大的潘趣碗多用於調酒, 然後再盛裝於小碗中碗之中。

這種酒和傳統的葡萄酒不同,主要是用來分喝和共享的。主要是體現出一種家庭和待客的禮儀。這種情義的表達方式逐漸變成了一種習俗,並且在歐洲文化內形成了一種象徵意義。帶上了祝福和吉祥的內涵。

陶瓷原本作為一種生活用品來使用,但是在傳承中又被賦予了藝術的內涵。這些用來飲食的陶瓷逐漸藝術化,配合歐洲高雅的文化氛圍。中國瓷器在進入歐洲以後,在接受外來文化的同時也在不斷豐富自身的內涵,不僅自身發展得更為細緻精美,還影響到了歐洲的飲食文化。

參考文獻:

《歐洲瓷器史》

《歐洲經濟史》

相關焦點

  • 西方文明,東方專制?看看中國如何影響啟蒙運動
    與之相對立是東方文明,東方文明是愚昧,是專制。國內學界到今天為止,還有不少人仍然是「言必稱希臘」。在他們眼裡,只要中國的做法和西方不一樣,那麼中國一定是錯的,西方一定是對的。中國要做的,無非就是不斷地向西方模式靠攏、接軌,甚至最後被西方社會所承認、所接納,對他們來說這很關鍵。我們將其稱之為不惜拆掉故宮,建一個白宮。
  • 本與瓷器無關--中國為什麼叫China
    又說,明清兩代瓷器大量出口,經阿拉伯傳到歐洲。這些史實,我無異議。唯可疑者,其說china由來,文云:「民間歷來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china系根據秦字讀音轉化而來。但在景德鎮最為流行的說法是china是漢語昌南(原景德鎮名)的音譯。隨著景德鎮精白瓷大量流傳到海外,才使得瓷(china)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說china最初是昌南地名譯音,我覺得很新鮮。
  • 生在中國,我為什麼不遠萬裡去歐洲買瓷器?
    提到在歐洲買瓷器,你可能以為我瘋了。我們生在 China,為什麼還要不遠萬裡去歐洲買 china 呢? 不過聽說啊,現在有不少中國中產和有品位的土豪,都跑到這個德國小鎮買陶瓷去了。我現居德勒斯登,這是一個「德國著名旅遊城市」,被稱為「易北河上的明珠」,對了,還有「歐洲矽谷」。但今天的主角,是一個離它不遠的小鎮: 梅森 ,火車車程僅約半小時。
  • 歐洲瓷器,留在皇族嘴角的情調
    瓷器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工藝技術,現在卻漸漸脫離了大眾生活。倒是從中國傳入,然後在歐洲有著上百年傳統的瓷器精品,卻在一點點改變中國消費者的觀念,並影響著中產生活趣味及品位。  或許是因為瓷器誕生於中國的緣故,以往很少有人對歐洲的瓷器有所認識。
  • 匠心傳承:中國有樣東西,傳到歐洲全民瘋狂,紳士就算偷也要得到
    ,瓷器是中國人偉大的發明和創造,在中西方眾多交換的商品中,瓷器的影響最為持久,因此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詞已成為「中國」的代名詞。唐宋時期,中國大批精美的瓷器通過海上絲綢之路流入歐洲,引發了歐洲貴族的瘋狂迷戀,他們更仰慕地把中國稱為「瓷國」,新航路開闢後,世界開始聯繫成一個整體,中國的「奢侈品」更是有機會大量地出現在歐洲市場上。
  • 中國是瓷器之國,英文名china竟然是因為這個
    眾所周知,中國在英語中被稱為「china","china"即是「瓷器」的意思。那為什麼瓷器在英文中叫「china」呢? 而當時的瓷器主要出自我國江西省浮梁縣轄區的一個小鎮,因地處昌江之南,故名「昌南鎮」。因此,西方世界就把「昌南」的音譯—"china"作為瓷器英文名。
  • 為何大英博物館喜歡收藏中國瓷器,看看古代歐洲把瓷器叫什麼
    瓷器不是很普通和很日常的東西,為何不收藏那些更珍貴的黃金珠寶等等珍貴玩意。其實,大家可能不清楚,中國古代的瓷器在歐洲還有另外一個名字,這個名字叫在現在都很好聽,很吸引人,當時瓷器在歐洲叫做「白金」,不是現在女孩子買戒指那種白金,這裡指的白金是瓷器的顏色。
  • 「歐洲第一名瓷」是如何煉成的:從對中國瓷器的模仿到創新
    15世紀末開始,由於造船水平的提高和航海技術的發展,加上貨幣經濟和商業的擴張,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等西方國家紛紛向印度洋和太平洋尋求新的市場。16至19世紀,瓷器在歐洲的供不應求,促進了中國和歐洲之間繁忙的海洋貿易。中國瓷器以無與倫比的吸引力和巨大的經濟價值,影響並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自明永樂朝開始,青花成為景德鎮瓷器生產的主流。鄭和七次下西洋,帶回了蘇麻離青,被應用於瓷器上。
  • 話說「China」:中國瓷器文化的美
    瓷器,是一種由瓷石、高嶺土、石英石、莫來石等組成,外表施有玻璃質釉或彩繪的物器。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是漢族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創造。瓷器我們不陌生,「China」我們也不陌生。但你可知,在英文中,「瓷器」與「中國」同為一詞,均寫為c-h-i-n-a。
  • 中國瓷器歐洲「變身」:十八世紀法國對中國外銷瓷的改裝重飾
    明清時期大批中國外銷瓷輸入歐洲,其中部分瓷器在歐洲會被改造和重新加以裝飾,成為一種複合器物。鑲嵌金屬附件是其中最常見的手段,這是一種將金屬製成的附件加裝嵌入另一器物(本文中是指中國瓷器)的特殊工藝。歐洲對中國瓷器的金屬鑲嵌,盛行於17至18世紀,尤以法國為盛,並在歐洲產生了輻射性影響(注1)。
  • 為什麼「中國」英文是「China」?這舞臺劇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都知道英文「China」就是中國的意思。至於為什麼會這樣表達,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因為瓷器。畢竟在英語中,小寫的china 是指瓷器,大寫的China 是指中國,所以中國的China 來源於瓷器的china。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古代歐洲人為何瘋狂痴迷中國文化?古希臘人認為中國人是神族
    自從工業革命在歐洲興起後,歐洲的經濟、科技、軍事實力都一舉超越了其他文明古國,以歐洲為主導的文化風潮也引領了全球數百年。時至今日,世界各國的服飾、飲食、文化都深深打上了歐洲的烙印,以歐美生活方式作為文明時尚的標準。殊不知,在古代歐洲上至皇室貴族下至販夫走卒各階層都非常痴迷中國文化和竭力追求模仿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 都知道中國的英文china是瓷器的意思,那日本japan是什麼意思呢?
    China,現譯「中國」、「瓷器」。陶瓷最初被稱為「Chinaware",直譯:中國陶瓷製品,稱為瓦片(古代以陶器製作的陶器,可稱為「瓦片」)。後來省略ware瓷器為china,china獲得瓷器的意義已經是清末的事了。
  • 歐洲制瓷史的開端:麥森瓷器誕生的故事
    在17世紀末期的歐洲市場,東亞瓷器的價值和黃金不相上下。在中西方眾多貿易交換的商品中,瓷器的影響最為持久深遠。上千年過去了,絲綢會腐爛蟲蛀,貴重金屬可以被重鑄,但瓷器生於土與火,易碎卻不易毀。然而在最初的交換中,瓷器並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很多商人購買瓷器是作為「壓艙物」,海上運輸時以保持船艙的平穩。歐洲人對中國瓷器一見鍾情,那細膩白潤的光澤令他們如痴如醉。
  • 菠蘿曾是最頂級的「貴族美食」,在歐洲比中國瓷器和絲綢還值錢
    14~16世紀,是世界航海貿易的高峰期,這這段時間內,中國的瓷器、絲綢遠銷西洋。精緻優美的瓷器讓很多洋人大開眼界,紛紛折服於我國巧奪天工的製造手段。於是在當時,瓷器和絲綢成為了中國的代名詞,china一詞最早的意思就是"瓷器"。
  • 三百年前,歐洲國家派出間諜,專門刺探中國瓷器生產的情報
    《喝茶的一家人》畫中人使用中國瓷器。資料圖片從1698年開始,昂特雷柯萊(中文名殷弘緒,1664—1741年)作為在江西省的傳教士,擔任景德鎮一個陶工聖會的牧師,但他同時卻秘密地探詢景德鎮燒瓷的秘方。昂特雷柯萊接到國內商人的訂貨要求,他們希望這些訂貨圖案能顯示濃鬱的法國文明特色,並打算將這些訂貨瓷器獻給法國皇帝。
  • China(中國)不是外來語而是源於我國的一個地點
    大寫首字母China漢語意思是「中國」,小寫首字母china漢語意思是「瓷器」。中國自古就有「瓷都」之稱,China這個英語單詞源於我國的一個地名,它是按照中國這個地名的「漢語發音」拼寫成China這個英語單詞的。
  • 各種外語的中國、發音都和china類似,是因為音譯自這些漢語字詞
    那麼,和這個china發音相似的、對應的是我國的哪個字(詞)呢?年父針對這個主題,搜集了一些資料,將歷史上可能對應china發音的中國漢字、整理如下。第一個、茶茶是中國的傳統飲品。第三個、瓷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是中國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創造,是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在英文中,「瓷器(china)」和中國(China)同為一詞。
  • 歐洲頂級奢侈瓷器 讓你痴狂的理由(組圖)
    瓷器是中國最古老的工藝,但是現在卻在國際高端市場上不見蹤跡,甚至淪為廉價的日常用品。相反受中國影響很深的歐洲瓷器卻成為了頂級產品的主流,其中還有不少是和LV、CHANEL齊名的奢侈品牌。  由於瓷器在歐洲十分珍貴,因此從事瓷器生產的家族都受到了很高的榮耀,而且大都能延續至今。比如英國的皇家道爾頓(Royal Doulton),1887年,它的創始人漢瑞·道爾頓成為第一位被授予騎士爵位的瓷器藝人;1984年,它成為第一個被帶入太空的瓷器(「發現號」宇宙飛船)。
  • 17世紀歐洲的「中國風」,貴族們使用中國瓷器,穿著中國衣服
    中國的瓷器自唐開始,由絲綢之路傳入歐洲,西方人從來沒有見過這麼精美的器皿,也不知道這種瑩潤如玉的器皿是如何製成的。於是中國的瓷器成為一種寶物被西方貴族收藏,這種精美瓷器是當時歐洲人財富與身份的主要象徵,也是歐洲商人暴力致富的主要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