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歐洲教育的三個差距

2021-02-19 出國啦移民中心

無論你的外語有多好,在和歐洲人的交流中,你都會發現——很難說服他們。原因,其實也很簡單,我們的教育和歐洲的教育存在著根本性差異。邏輯,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曾經在朋友組織的一次品酒會上,我和我鄰座的德國小夥聊了兩個小時——小夥有家族繼承下來的酒莊,出產的葡萄酒品質極棒,小夥正在大學攻讀葡萄酒釀造專業,馬上畢業繼承家族的產業。對於這麼一個從來沒來過中國的德國農民來說,我說的雙十一銷售額517億人民幣,中國有503個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這種話題,他是顯然插不上話的。他也在我大量的引用數據和案例解釋下承認,如果不來中國市場,未來酒莊是很難有發展的。但是,在這段看似我強勢的對話結束之後,我卻從心底感到了一絲憤怒——為什麼一個從來沒來過亞洲的德國農民,為什麼一個20多歲的毛頭小夥子,為什麼一個連Manager 這個概念都沒弄清楚的德國土豪,可以如此順暢地和我對話2個小時,而我沒有一絲一毫地不想跟他聊下去的想法?答案是肯定的。歐洲人的思維和邏輯方式,是更適合用來溝通的:觀點清晰,推導合理,論據紮實,說理有力。以我個人的經歷來看,在中國接受的本科教育,在德國接受的碩士教育,在教育強度、廣度和深度方面,3年的德國教育完爆4年的中國本科。在英德法意西等歐洲傳統強國接受過系統教育的朋友相信會有同感。最大的差距,我認為在三個方面,而且都與智商無關,都是方法論和思維模式的問題:這個是系統差距,從小學開始,歐洲主要國家的孩子,已經學會了‌‌「老師布置課題——學生分組分解課題——分頭研究子課題——自行閱讀延展材料和參考教材——小組開會總結提煉觀點——修正原始課題和觀點——補充材料——撰寫報告——修正報告並練習Presentation——最終提交作業‌‌」這樣的流程化的邏輯處理模式。歐洲比較好的學校的學生們,閱讀量是驚人的;雖然,目前國內頂級名校做的也還不錯,但是和歐洲孩子做出來的作業的深度,真的不可同日而語。

平心而論,我在中國接受的本科階段教育,閱讀量已經不小,不少教師都有意識地開了龐大的書單,不閱讀超過1/2的話,考試是肯定沒戲的。而在德國碩士階段的教育中,我發現,在閱讀量和閱讀習慣方面,我們已經吃了很大的虧。

大家捫心自問,有沒有對每個問題,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習慣?大部分受過良好教育的歐洲人真的有!舉個例子來說,德國上學時的《經濟法》這門課,是由一位長期從事企業併購的資深律所合伙人教授的,他曾經布置過一篇小論文:從2000年到2020年世界主要國家GDP排名數據的變化,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要求從經濟學視點出發進行解釋。這對於成天看WTO新聞和世界各國經濟數據的中國學生來說有何難度?我很快就炮製了一篇,論及包括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崛起、網際網路時代的變革、歐洲經濟痛苦的一體化和亞洲非洲國家的人口紅利等等觀點。教授後來給我回信,說,你有那麼多的數據和信息,為什麼你就沒有發現,GDP的組成當中,有一些重要的因素你居然沒有論及?比如,私人企業的爆炸式增長?比如說重點國家的貿易數字的變化?歐洲教育中的分析能力,就是從分解——深度剖析——論據支持——尋找反例——完善理論這個鏈條開始的;而我們,則常常習慣於堆砌觀點和事實。既然問題是關於GDP,為什麼不先想著分解GDP的組成,然後逐個子項目去找原因,而是直接去找現成的已知的原因呢?思維跳躍,也是大部分歐洲教授對中國學生的印象,說明這種思維模式和邏輯是深入我們骨髓的。舉個例子來說,雙十一淘寶天貓銷售總額高達成百上千億元,很多人直接就跳躍到結論說——中國網民的購買力在持續增長,網商未來的發展潛力不可預測,中國消費力仍在成長。雙十一銷售總額的不斷衝高,最直接的結論只能是:這是一次非常成功,且一年比一年成功的促銷活動!第二步可以推導出,中國網民已經習慣了11.11在淘寶天貓和其他網商平臺,進行一次集中的採購行為。第三步,這樣的集中採購行為,可能是一種預支和提前消費的現象,在11.11之後,銷售回落是必然的現象;第四步,為什麼人們願意在11.11集中消費,是看重性價比和促銷優惠。因此,如果在優惠幅度有限的情況下,11.11是不足以支持網商的爆發式增長的。第五步,中國消費總額中,網商消費與實體消費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從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實踐來橫向對比,網商消費是有物理極限的。因此,需要對網商消費與在實體店消費的行為,進行綜合評估和考量,才能判斷出,究竟人們的消費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看出問題了沒?我們習慣的邏輯是不太講究前提、假設條件、外部因素、短中長期因素等等的,我們習慣於直接談結論。這是我們思維缺乏邏輯鍛鍊的結果,也是中國教育的一個悲劇——如果連邏輯思路都無法和國際接軌,我們跟外部世界的接觸,只能是你談你的,我說我的。再回到最初談到的那個德國小夥,我相信,他只是一個接受過德國系統教育的孩子,他的知識體系也未必比國內的同齡孩子強很多——但是,他的思維結構遠比國內的同齡人合理,清晰;在工作中,這可能會直接導致,他寫的報告,老闆一目了然;而國內孩子寫的報告,則需要上級再三的修改。所以,家長們,教會孩子成熟與合適的邏輯,遠比教會他一個公式,要重要得多。

有問題,就找他

有問題,就找他

相關焦點

  • 邏輯——中國與歐洲巨大的教育差距
    中國與歐洲教育的巨大差距昨晚,在朋友組織的一次品酒會上,我和我鄰座的德國小夥聊了兩個小時——小夥是富三代,家族繼承下來的酒莊,出產的葡萄酒品質極棒,小夥正在大學攻讀葡萄酒釀造專業對於這麼一個從來沒來過中國的德國土豪來說,我說的雙十一銷售額517億人民幣,以及中國有503個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這種話題,他是顯然插不上話的。他也在我大量的引用數據和案例解釋下承認,如果不來中國市場,未來酒莊是很難有發展的。
  • 邏輯,中國與歐洲教育的巨大差距
    邏輯,中國與歐洲教育的巨大差距昨晚,在朋友組織的一次品酒會上,我和我鄰座的德國小夥聊了兩個小時——小夥有家族繼承下來的酒莊,出產的葡萄酒品質極棒,小夥正在大學攻讀葡萄酒釀造專業,馬上畢業繼承家族的產業。
  • 中國教育到底比歐洲教育差在哪裡?
    這就是中國與歐洲教育的差距。邏輯,中國與歐洲教育的巨大差距昨晚,在朋友組織的一次品酒會上,我和我鄰座的德國小夥聊了兩個小時——小夥有家族繼承下來的酒莊,出產的葡萄酒品質極棒,小夥正在大學攻讀葡萄酒釀造專業
  • 中國與韓國足球差距的根本,是整個教育體系的差距
    過去十幾年裡,國足實力不增反降,「朝令夕改」的政策,盲目的向歐洲各足球強國學習比賽風格,卻始終未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眼看著和鄰國們的足球水平差距越拉越大,球迷們也只能無奈嘆息。近年來,韓國足球發展極快,各國字號都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成績。
  • 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高等教育的三個迷思
    王蓉,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教授 中國高等教育的三個迷思 教育財政研究簡單說就是研究有關教育的錢。
  • 談到中美教育的差距,任正非:美國教育有3個優勢
    近期,任正非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談到了中美教育的差距。他說:「總的來說,美國現在的教育是領先中國的。否則,為什麼會有幾百萬中國青年到西方去留學呢?」其三,注重分類教育。美國把不同學校分成不同類型,有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名牌的大學功課重,晚上四、五點睡覺也是常事。一般院校主要是學遵紀守法,培養他們謀生的手段。對於中國的教育現狀,任正非在肯定這些年所取得的成就後說:中國這七十年來,從一個主體文盲的國家到今天幾乎很少有文盲,教育有很大功勞。
  • 2018英孚英語熟練度指標發布:歐洲整體領先全球 行業英語差距縮小
    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陳彬)10月30日,以「破界,共贏」為主題,英孚教育在北京發布第八版英孚英語熟練度指標報告,瑞典重返榜首,中國排名47位,上海的英語水平連續第五年領跑中國城市。本版報告同時對全球職場英語熟練度表現按行業、職位級別和職能等進行了研究評分。
  • 剛剛:中國GDP總量突破100萬億,和美國還有多大差距?
    全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88元,實際增長5.6%,增速分別比全國居民和全國農村居民快3.5、1.8個百分點。  筆者通過總結,發現2019年我國經濟有三個關鍵數據:我國經濟增速達到6.1%,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中國總人口突破14億。
  • 鴉片戰爭時期的中國和英國差距有多大
    文/寂寞的紅酒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遠東霸主中國敗給了遠道而來的英國。在這場戰爭中,大清國完全不是英國的對手,被英國打的毫無還手之力,雙方的差距極為嚴重,根本不是一個檔次。那麼當時的中國和英國差距有多大?
  • 中國男女平均身高東亞第一?跟歐洲還有差距,想要提高從兒童開始
    「文/萌主媽咪育兒經(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中國男女平均身高東亞第一」上了熱搜,亞洲人的身高一直是個硬傷,突然彈出這樣一則熱搜,很多人都忍不住點了進去,短短時間引發了5億閱讀量,3.4萬人次討論。
  • 中國地方教育經費投入差距有多大?
    如表所示,2017年各地生均經費按照投入強度,可以分為大致5個檔位。最高的是北京,也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個生均經費超過6萬元的省級行政區。第二檔就只有30000+了,分別是上海38966,天津34528,西藏32086。直轄市上海和天津的投入力度大好理解。西藏應該主要是國家補貼高,加之生源少,抬高了平均數值。
  • 從木板印刷到活字印刷,歐洲和中國古代的差距在哪裡?
    它可能在中華文明的所有地區(中國、日本、朝鮮、越南),都保持了一種優勢地位,一直到活字印刷術的產生,以及19世紀在西方發明的機械印刷術人華為止O然而,活字的發明在中國要比歐洲早得多,東亞國家可能在使用木雕版的同時,也使用了活字印刷術。中國對於活字的首次記載出現在一部筆記中,此書大部分內容都涉及到了科學和技術史,這就是1086年出版的沈括的《夢溪筆談》。
  • 白皮書:中國男女受教育差距明顯縮小
    中國網9月22日訊(記者劉昌)2015年9月22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發表《中國性別平等與婦女發展》白皮書。白皮書指出,中國男女受教育差距明顯縮小。數據顯示,我國實施女童專項扶助政策,保障適齡女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2014年男女童小學淨入學率均為99.8%,提前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
  • 北京男孩和西北女孩的夢想差距四百年
    歷史的差距讓一個中國人只需四十年就經歷了歐洲四百多年的動蕩萬變,而現實的差距又將同時代的中國人分裂到不同的時代裡去了。前面說到的北京男孩和西北女孩,這兩個生活在同樣時代裡的孩子,他們夢想之間的差距,讓人恍惚覺得一個生活在今天的歐洲,另一個生活在四百多年前的歐洲。
  • 中美綜合國力差距較大 中國仍是最大發展中國家
    現在,科學家們對國家財富的三個來源量化加總:勞動力質量(人力資本)、基礎設施和生產設備(實物或生產資本)以及包括礦產、土地和漁場在內的自然資源(自然資本)。科學家們算出:美國的總資本幾乎達到118萬億美元,日本和中國的總資本分別為59萬億美元和20萬億美元。  中國的自然資源不如美國豐富,而中國人口卻是美國的4倍以上。
  • 與華友好的三個歐洲國家,時刻盼望中國崛起,把我國當兄弟
    現如今與我國交好的國家就有巴基斯坦等,與此同時,在歐洲也有三個國家與中國關係親切,它們殷切的希望中國發展得更好,把我國當成好兄弟。真正的兄弟國,會希望我國更加的強盛與富有。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促進雙方的合作,實現互利共贏,這就是兩國關係的維持的保鮮劑。
  • 歐洲英語水平整體領先
    10月30日,以「破界,共贏」為主題,英孚教育在北京發布2018英孚英語熟練度指標報告。報告顯示,瑞典重返榜首,中國排名47位,中國上海的英語水平連續5年領跑中國城市。此次報告覆蓋88個非英語母語國家和地區,共有逾130萬人參與測試。
  • 歐洲一國平均年薪54萬人民幣,中國人均收入在歐洲處於什麼水平?
    雖然從地理位置來看,歐洲是距離我國比較遙遠的地區,即使相對陌生,但是國人都知道歐洲是一個經濟十分發達的地區。尤其是在今天的中國市場上,很多知名的品牌都來自於歐洲,比如奔馳寶馬、雀巢、達能等等,這些無一不是行業內的高端品牌。
  • 國際教育聯盟會議首次離開歐洲在中國舉辦
    國際教育聯盟會議首次在中國舉辦  2006年10月27-29日,將是國際教育界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來自五大洲的國際教育界翹楚際會中國上海,參加國際教育聯盟(AIE)2006會議。這是國際教育聯盟首次離開歐洲舉行這樣的盛會,也是首次由中國教育機構擔任承辦會議的東道主。
  • 東方公主和16個小矮人,歐洲人為了黑中國,連童話都改了!
    還蘸著醋……「東方公主和16個小矮人」?德國《南德意志報》杜撰了一個新童話,用來形容剛剛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成功舉行的中東歐和中國「16+1」領導人會晤。以德國為代表的西歐國家,之酸楚心態躍然紙上。用16個小矮人來形容中東歐16國,語氣明顯蔑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