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器物部主任呂成龍親傳兩千年陶瓷發展史的「寶藏手冊」

2020-12-22 大國非遺

中國陶器生產有約兩萬年的歷史,瓷器是我國的一項獨特發明。中國瓷器廣受世界喜愛,有1800多年的發展歷程。故宮博物院新陶瓷館正在積極籌備,我們也要補充知識做好參觀前的萬全準備!

這裡有一份濃縮兩千年陶瓷發展史的「寶藏手冊」,就讓故宮博物院器物部的呂成龍老師帶著你和器物們一起「穿越」吧!

呂成龍

故宮博物院器物部主任

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

中國古陶瓷研究會理事

文化部青聯委員

北大資源學院文物專業教授

呂成龍,男,1962年出生於山東省龍口市。1984年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工藝系,獲學士學位。畢業後分配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從事古陶瓷鑑定、陳列與研究工作。1999年—2001年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與北京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的清史研究生班,取得同等學力,獲畢業證書。2001年8月—2002年3月在日本長崎進行海外技術研修。現任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古器物部副主任、故宮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秘書長、中國古陶瓷學會常務理事、文化部青年聯合會常委等職。              主持過故宮博物院陶瓷館、「延安古代珍貴文物展」、「孫瀛洲捐獻陶瓷展」、赴日本「故宮博物院名寶展」等大型陳列展覽,其中「故宮藏傳世瓷器真贗對比及重要窯址標本展」榮獲國家文物局組織評選的'98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組織並參與過「浙江古代婺州出土瓷器展覽」、「陝西銅川耀州窯陶瓷展」、「全國出土文物珍品展」、「陶瓷之路展」、「中國古代體育文物展」等大型陳列展覽。  在2005年慶祝故宮博物院八十華誕的活動中,為故宮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的籌建付出了大量心血。該研究中心成立後受到各級領導及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  赴實地調查過河南、河北、湖南、安徽、福建、江西、陝西、浙江、山西、山東、北京、寧夏、廣西等地窯址達數十個。  應邀出席過福建德化窯、福建漳州窯、廣西桂林青花梅瓶、山西古陶瓷、上海博物館中國古代白瓷、河南張公巷窯、河北古陶瓷、杭州老虎洞南宋官窯、景德鎮元青花、北京元青花等國內或國際專題學術研討會,並在大會上宣讀論文。  為《中華文物鑑賞》、《古瓷辨識》、《中國美術全集》、《中國美術分類全集》、《故宮辭典》等書撰寫了數百個專業條目。任《孫瀛洲的陶瓷世界》、《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之「五彩鬥彩卷」及「顏色釉卷」副主編。為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古陶瓷圖典》(此書榮獲'95國家圖書提名獎)撰寫「陶瓷款識」一章,並擔任該書的執行編委。曾主編《故宮藏傳世瓷器真贗對比歷代古窯址標本圖錄》、《故宮博物院八十華誕古陶瓷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故宮收藏——您應該知道的200件古代陶瓷》、《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雜釉彩·素三彩》等。  著有《中國古代顏色釉瓷器》、《中國古陶瓷款識》、《文物名家大講堂——明清官窯瓷器》專著。   先後在《文物》、《故宮博物院院刊》、《中國陶瓷》、《景德鎮陶瓷》、《紫禁城》、《文物天地》、《中國古陶瓷研究》、《中國古陶瓷研究會論文集》、《文物研究》、《福建文博》、《收藏家》、臺灣《藝術家》、臺灣《中華文物學會會刊》等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或文章數十篇。撰寫的學術論文《明代鬥彩瓷器概論》收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持編撰的《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黨政幹部理論學習文選·先進文化卷》一書。   受聘為北京大學人力資源文物學院客座教授、北京海澱走讀大學客座教授,中國文物學會培訓部高級講授專家。2002年入選由《中國文物報》社組織評選的全國文博考古界100位學術成就顯赫、治學經驗豐富、極具創新精神的專家學者之列。曾多次應邀在院內外古陶瓷鑑定培訓班授課。  曾先後多次榮獲由故宮博物院、國家文物局、文化部組織評選的「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工會積極分子」等稱號。2006年榮獲「文化部優秀專家」稱號。

陶?瓷?

考古發現證明,我們的祖先早在距今約兩萬年前就已經開始製作和使用陶器了。雖然世界上的很多古文明國家都掌握制陶技術,但只有中國最早發明了瓷器,實現了從陶到瓷的過渡。

一般來說,瓷器的成功燒造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

使用瓷土;

燒成溫度達到1200℃以上;

器物表面施高溫釉。

早在夏代末期至商代初期,中國就已發明了高溫青釉窯器。由於其材料純度、燒成溫度和機械強度都尚未達到瓷器標準,因此,被視作瓷器誕生前的過渡產物,被稱作「原始瓷」。

是誰大受歡迎?

藉助現代物理、化學檢測,專家們將瓷器發明的時間定在東漢。當時的瓷器主要是青釉瓷,簡稱「青瓷」。

瓷器自從東漢時期在南方出現,就因耐高溫、易清洗和超高的顏值而廣受歡迎。至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瓷器燒造獲得很大發展。造型方面,瓷器形狀逐漸從「矮胖」向「瘦高」發展。在三國、兩晉時期的青瓷中,尤其流行動物造型,也是一種別致的喜愛。

在三國、兩晉時期的江南地區曾流行一種青釉穀倉罐,這種穀倉罐是由漢代的五聯罐演變而來,罐上堆塑各種人物、飛禽走獸等,非常精緻好看。故宮博物院收藏一件青釉堆塑穀倉罐,上部堆塑崇樓、亭闕、人物、老鼠、鳥、鹿、豬、龜、魚等,腹部刻劃狗、魚、龍紋等。龜馱碑上刻劃了幾行字:

「永安三年時,富且洋(祥),宜公卿,多子孫,壽命長,千意(億)萬歲未見英(殃)」,寓意永安三年這一年萬事和樂。

「永安」是三國時東吳景帝孫休的年號,「永安三年」即公元260年。

圖案從何而來?

現在,我們會在很多器物上看到蓮瓣、忍冬等圖案,這些圖案的風行始於南北朝時代,和宗教大有淵源。

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後,至南北朝時期達到興盛。正所謂: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蓮瓣紋、忍冬紋等與佛教有關的紋飾開始頻繁出現在瓷器上,青釉蓮花尊就是其中的集大成者。南北朝時期,青釉蓮花尊在南北方都有燒造。1948年,河北省景縣封氏墓群曾一次出土4件,其中的兩件現就收藏在故宮博物院。它們的裝飾除了蓮瓣紋外,還有佛教藝術常見的飛天、寶相花、菩提葉等。

南北朝時期,中國的瓷器還在燒制技術上出現了重大突破,即在北方終於出現了我們熟悉的白瓷。它的出現不但豐富了瓷器的顏色品種,而且為日後瓷器彩繪工藝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是誰悄悄出現?

隋代白瓷產量不大,但從目前出土的隋代白瓷來看,均造型優美、釉面光潔,反映出當時白瓷燒造技術已經達到較高水平。本次陶瓷館展陳中,就有來自隋代的白釉碗白釉罐等。

雖然已經出現白瓷,但隋代瓷器還是以青瓷為主,風格基本沿襲南北朝青瓷。總體來說,隋代青瓷比較厚重,盤口瓶、高足盤等都是其中的典型。在施釉工藝方面,一般器內施滿釉,器外施釉不到底。

《隋書何稠傳》載:「時中國久絕琉璃之作,匠人無敢厝意,稠以綠瓷為之,與真不異。」意思是當時何稠能用青綠色瓷器模仿琉璃,甚至達到亂真的程度。

是誰脫穎而出?

唐至五代時期,中國陶瓷生產迎來一個輝煌時期。在激烈的競爭中,湧現出越窯、邢窯、長沙窯、魯山窯、耀州窯、鞏縣窯、邛崍窯等一批著名瓷窯。

唐、五代瓷器不僅品種增多,而且更講究造型優美、作工精細。與以前瓷器相比,唐、五代瓷器的胎質更加堅實緻密,叩擊時能發出「金石之聲」。唐代宮廷樂師甚至曾用越窯青瓷碗和邢窯白瓷碗充當樂器,奏出美妙的音樂。

何為南青北白?

提到唐代瓷器生產格局,素有「南青北白」之說。浙江越窯青瓷是傳統青瓷的典範,河北邢窯白瓷是新興白瓷的代表。

唐代詩人陸龜蒙《秘色越器》詩曾用「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形容越窯瓷器的釉色,而詩名中點出的正是代表越窯青瓷最高品質的「秘色瓷」。本次陶瓷館新館中,就有數件「秘色瓷」展品即將和大家見面。

唐代的邢窯、定窯、鞏縣窯、耀州窯、密縣窯等都燒造白瓷,但無論從燒造數量還是質量看,都首推邢窯。陸羽的《茶經》中有「邢瓷類銀」「邢瓷類雪」的評價。雖然陸羽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邢不如越」,但唐代邢窯也曾為宮廷燒過貢瓷。其中有些器物上刻劃「盈」字和「翰林」款,分別是宮廷內皇帝私庫「百寶大盈庫」和承旨制詔機構「翰林院」的「訂燒品」。

哪邊風景獨好?

唐代瓷器除了青、白兩種釉色外,魯山窯的花瓷和長沙窯的釉下彩繪瓷也非常有名。

唐代花釉瓷簡稱「花瓷」,其中的花瓷腰鼓在當時曾被用作宮廷樂器,唐玄宗也是這種樂器的「忠實粉絲」。院藏的一件唐代魯山窯花瓷腰鼓將會在這次的展覽中與大家見面。

唐代長沙窯以燒造釉下彩繪瓷而獨樹一幟,彩色主要有褐、綠兩種,描繪的人物、花鳥、飛禽、走獸等非常生動傳神。長沙窯瓷器上還盛行題寫文字,其中以五言詩最為多見,內容涉及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誰最聲名顯赫?

雖然唐代的各類瓷器百花齊放,但還有一種備受人矚目的施釉陶器——三彩陶釉,俗稱「唐三彩」。

唐三彩並非瓷器,是一種隨葬用陶器。這類陶器創始於唐高宗時期(650~683年),盛唐時期(713~755年)生產達到極盛。唐三彩的盛行與唐代流行厚葬風俗有密切關係。

擊下面連結閱讀相關文章

人民大會堂懸掛的56幅字畫

2020胡潤藝術榜出爐

奢華至極故宮頂級國寶?不看不知道!

故宮博物院陶瓷館新館將於武英殿正式落成

來聽「網紅院長」單霽翔講故宮三件國寶

揭秘!拍賣價值過億的瓷器,都在誰的手裡?

紫禁城600周年之《故宮藏瓷》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收藏黃建南奧林匹克主題畫作

榮寶齋收款單曝光後,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收藏投資

他用李蓮英豪宅加40套四合院,換來兩件故宮鎮館之寶!

周令釗、劉文西、靳尚誼、全山石、常沙娜五位老先生獲得第三屆「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

黃建南談油畫創作

世界上12大成交價過億的驚世油畫,看過不負此生

關注「中國工藝美術交流中心」,獲取更多資訊~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於嘉義開館
    原標題: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於嘉義開館  新華網臺北12月28日電(記者傅雙琪、姜克紅)臺北故宮博物院位於嘉義的南部院區28日開館試營運,該館耗資109.34億新臺幣,歷時11年完工。   臺北故宮南院首展由5個常設展、3個特展和2個國際借展組成,凸顯亞洲文化多元與交流,分別為「佛陀形影——院藏亞洲佛教藝術之美」、「錦繡繽紛——院藏亞洲織品展」、「芳茗遠播——亞洲茶文化展」、「越過崑崙山的珍寶——院藏伊斯蘭玉器特展」、「藍白輝映——院藏明代青花瓷展」、「尚青——高麗青瓷特展」、「揚帆萬裡——日本伊萬裡瓷器特展」、「奔流不息——嘉義發展史和「認識亞洲——新媒體藝術展」
  • 臺灣故宮博物院之行
    國立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座落於臺北基隆河北岸士林區外雙溪,是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研究重鎮。臺北故宮博物院建造於1962年,1965年夏落成。佔地總面積約16公頃,依山傍水,氣勢宏偉。為中國宮殿式建築,主體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正院呈梅花形。
  • 臺北故宮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位於臺灣省臺北市郊陽明山腳下雙溪至善路2段221號,始建於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1965年落成,1966年啟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
  • 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 時間:2009-08-28 14:4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名稱】「國立」故宮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   【地址】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   【成立時間】1962年   【藏品數量
  •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現在海峽兩岸交通十分便利,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寶藏,那是中國文化的經典之作。白巖松說:「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
  • 故宮萬壽燈天燈宮燈拍出兩千多萬元,用於資助貧困地區教育
    4月2日, 「景禧燈華——故宮萬壽燈天燈宮燈復原品公益拍賣」活動在故宮乾清宮廣場舉行。作為故宮博物院「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重要實景展品的這組天燈(一對)、萬壽燈(一對)、宮燈(五對)復原品,依據故宮檔案藏品研究成果復原製作,於2019年春節期間在故宮乾清宮前展出。
  • 臺北故宮博物院簡介
    【新館建設】1948年底,解放戰爭勝利在即,國民政府令故宮博物院挑選貴重文物以軍艦轉運臺灣。原故宮博物院文物分3批運走2972箱。一起運臺的還有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文物852箱及其他單位文物。1950年4月,臺中郊外霧峰鄉吉峰村倉庫落成,運臺文物隨即遷入新庫存貯。1957年,在亞洲協會贊助下,在庫房之外又建一小型陳列室,公開展覽所藏文物。1965年,在現址建成新館,坐落在臺灣省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建築設計吸收了中國傳統的宮殿建築形式,淡藍色的琉璃瓦屋頂覆蓋著米黃色牆壁,潔白的白石欄杆環繞在青石基臺之上,風格清麗典雅。
  • 北京故宮博物院必看十大國寶,你知道幾個?
    小編最近沉迷於一個文博探索類的綜藝節目《國家寶藏》在第一期節目中北京故宮博物院推薦了三件國寶《千裡江山圖》卷、「瓷母」、石鼓小編強烈推薦大家看這檔節目節目給觀眾講解了國寶的前世今生故事北京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東西寬753米,南北長961米,佔地面積723600餘平方米,周圍環以10米高的城牆和52米寬的護城河(筒子河),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
  • 郵票上的《國家寶藏》——故宮博物院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8090集郵,ID:jiyou8090】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作為第三季的「開門」博物館,依舊是自然是我們熟悉的——故宮博物院。故宮舊稱「紫禁城」,紫禁城是中國古代建築精粹的集大成者;是六百年風雲滄桑的見證者;是璀璨輝煌的中華文明的代表者。
  • 故宮博物院精品陶瓷欣賞
    這件藍釉描金匜1964年出土於河北保定窖藏,同時出土的還有藍釉描金小杯和盤。此匜的金色花紋絲毫無損,光豔如新,實屬罕見(參見河北省博物館:《保定市發現一批元代瓷器》,《文物》1965年第2期)。
  • 臺北故宮博物院:中華五千年文化的魅力
    臺北故宮比起北京故宮,顯得清秀了很多,少了很多王族的霸氣與輝煌。藏品比起陝西博物院,又是兩種味道。臺北故宮裡面多是一些值得珍藏的寶貝,更顯一個「寶」,相比翠玉白菜、東坡肉等鎮館之寶,倒是更喜歡一些其他的玉與瓷,而陝西博物院更會讓人感受到中華民族那些智慧的寶藏。臺北故宮可以預約免費的導覽,每天都有固定時段可以接受預約。
  • 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
    從2014年1月1日起,北京故宮博物院幾乎每周一閉館。北京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故宮即紫禁城內。北京故宮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5A級... 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位於北京故宮紫禁城內。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代宮中舊藏,是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 巔峰PK: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誰更厲害?
    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其實是一母同胎。抗戰爆發前夕,國民政府計劃將重要文物南遷。敗退臺灣之時,所運走的文物,便是其中的相當一部分。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對比,吵了許多年。紫禁城北京故宮,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殿宇重重,樓閣座座,千門萬戶,巍峨莊嚴。宮殿本身就是博物院的一大寶藏。
  • 臺北故宮博物院:隱藏於青山之下,嵌於萬綠之中!
    中國有兩個故宮,一個是北京故宮,一個是臺灣故宮。對於這兩個故宮,人們是這樣評價的:北京故宮,有宮無寶;臺灣故宮,有寶無宮。在這個小故宮,我在那宮外、宮內徘徊了半天,想起了中國那絕大部分的國寶如何通過蔣介石最終輾轉的在這裡落地,心裡不禁感慨萬千。無論這國傳之寶最終在哪裡,只要它們安然無恙的保存下來了、保存在我們龍的傳人手裡,就好。
  •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世今生(圖)
    冥冥之中,末代皇帝驚惶出逃留下的這半個果子,預示了半宮皇家寶藏的世紀流徙。  今日,海峽對岸,位於臺北外雙溪的故宮博物院,擁有65萬5千多件耀眼藏品。據臺灣《商業周刊》一篇報導估算,其中,光郎世寧的《百駿圖》至少8億元。一件宋代汝窯杯可以蓋一座故宮:1965年故宮花費6000萬落成,物價換算後,相當於現值84億元,而故宮擁有21件汝窯杯,價值上千億。
  • 北京文化底蘊之故宮和故宮博物院有什麼區別?
    它在歷史上曾是六朝都城,從燕國起到2019年的今天,這2000多年裡,北京市在各個方面都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化內涵,這些使得北京的文化底蘊日漸加深。北京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位於北京故宮
  • 《國家寶藏》Logo文物是什麼?靳東張子楓揭秘故宮國寶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這個周末,《國家寶藏》第三季開播的消息令文博鐵粉十分期待,不少觀眾都搬好了小板凳,坐等節目開播。12月6日晚,《國家寶藏》第三季首期節目來到了故宮博物院,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金嵌珍珠天球儀和午門三件國寶亮相,靳東、張子楓帶領觀眾感受紫禁城的脈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