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論】這四年,臺灣失去了什麼 | 政黨惡鬥政治酬庸:公平盡失 民粹泛濫

2021-02-19 今日海峽

民進黨當局上臺這四年來,在島內大搞政治惡鬥,利用完全執政的優勢,極盡所能打擊異己,製造綠色恐怖,這讓島內的政治生態逐漸失去了基本的人性和道德水準。

2018年1月5日,臺大校長遴選委員會選出管中閔為新任校長,但臺教育部門先後以所謂管中閔「擔任公司獨立董事」「涉嫌抄襲論文」「在大陸高校兼職」及遴選程序有瑕疵等理由,對此項人事案遲遲不予核定,甚至要求重啟遴選。為了要把政治屬性偏藍的管中閔拔掉,民進黨當局吃了秤砣,鐵了心,連換三任臺教育部門主管也無所謂,但臺大師生頂住壓力,再度召開遴選委員會,確定管中閔當選資格並無疑義,民進黨只好乖乖閉嘴。然而,即便「拔管」不斷踢到鐵板,但民進黨當局並沒有放棄打壓藍營,又派出了另一撥爪牙。

2018年5月,民進黨當局成立「促轉會」,開始對國民党進行政治清算。同年9月,時任臺「促轉會副主委」張天欽的秘密會議錄音檔被曝光,其中談及「打壓侯友宜等議題」時,張天欽甚至聲稱「促轉會」就是「東廠」,可以看出,民進黨當局打壓異己,可以說已經毫無人性。

2019年4月,為了打擊「出訪搶訂單」的高雄市長韓國瑜,臺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在受訪時,竟然直接諷刺拼經濟、顧肚皮的民眾是豬狗禽獸。惡劣的言行,再一次暴露出民進黨當局醜惡的嘴臉。

此外,民進黨當局還把矛頭對準了馬英九,羅列出馬英九的所謂「八大罪」,利用網絡,媒體、名嘴等資源萬箭齊發,讓卸任後的馬英九三天兩頭往法院跑,可實際上,很多的指控都是子虛烏有。民進黨不僅對藍營人士特別狠,對自己人,民進黨同樣是殺得刀刀見骨。

2019年4月,賴清德與蔡英文為「2020」大選的門票,進行黨內初選,蔡英文陣營不僅利用行政資源,對初選規則一改再改,對初選時辰也是一託再拖,甚至還對賴清德發動了猛烈的網絡攻擊,最後連賴清德自己都受不了,站出來控訴。

民進黨當局口口聲聲稱「轉型正義」,但背地裡竟幹一些不正義、見不得人的勾當,區區一個「促轉會」都敢以「東廠」自居,這還是媒體曝出來的,那些沒有被曝光的黑幕究竟還有多少?想一想都讓人不寒而慄。然而民進黨似乎對政黨惡鬥樂此不疲,就算社會族群衝突對立,就算島內民粹泛濫,民進黨當局仍然不管不顧,一條路走到黑。除了打擊國民黨的標誌性政治人物之外,民進黨當局還在所謂轉型正義的外衣下,成立了「黨產會」,希望將國民黨斬草除根。

2016年8月,民進黨當局成立了「不當黨產委員會」,目標直指國民黨黨產,「黨產會」正式運作當天,就凍結了國民黨的黨產調度權。國民黨的資金只能放在銀行,無法使用。最困難的時候,國民黨一度連黨工薪資都發不出來,此後,國民黨雖然向法院聲請暫停執行「黨產會」的凍結處分並勝訴,但「黨產會」立馬開出第二封凍結處分。

為了對付國民黨,民進黨當局還使出了更陰險的招數,「黨產會」先後將中投公司、欣裕臺、婦聯會、中影公司等認定為國民黨的附隨組織,共凍結了830多億元新臺幣資產。並表示,後續將依證據認定不當取得,陸續將所謂「不當黨產」收歸公有。

從左至右:「黨產會副主委」施錦芳、「主委」林峰正、「委員」連立堅

2020年4月27日,民進黨當局利用手中的權力,強制解散了今年剛滿70年的臺灣婦聯會,並將其390億新臺幣的資產全數充公。一個好端端的民間公益團體,硬生生地被打壓到消失。不僅如此,民進黨當局還把黑手伸向了島內統派團體。

2017年12月19日,新黨青年軍成員王炳忠等及其家屬六人突遭臺檢調部門以「約談證人」為名,強行破門搜查、拘提和連夜偵訊。次日,臺檢調部門將六人「無保請回」。民進黨當局大搞綠色恐怖,引起島內各界極大的震撼和憤慨。

政治上的打架鬥狠,民進黨可真算是一個行家,然而這些看起來「讓人嘆為觀止」的打壓行徑,也正是撕裂臺灣社會,阻礙臺灣前進的元兇,更徹底撕下了民進黨所謂謙卑的假面具,讓民進黨貪婪、兇惡的本性暴露無遺,然而這一切最後苦的是誰?還不是臺灣的老百姓。而眼看著政敵都被打倒了,徹底坐穩江山的民進黨當局,又肆無忌憚地搞起了政治酬庸。

坐領年薪250萬元新臺幣,卻連財務報表都看不懂,穩坐檯北市農產公司總經理位子的吳音寧,上任後惹出不少爭議。先是在2018年2月底花自己的業務推廣費1.9萬新臺幣,買下大量殘菜送給家鄉,遭人檢舉涉嫌圖利;同年3月初突然以各種理由連續休市三次,導致蔬菜大量積壓,價格暴跌,農民的心在淌血,眼見外界炮轟吳音寧的聲音越來越大,蔡英文卻出面力保,原來,吳音寧父親正是蔡英文的顧問吳晟,吳音寧可謂是「靠爸一族」。

有著「口譯哥」之稱的趙怡翔,他靠著幫蔡英文現場翻譯出名,隨後得到蔡英文賞識,在沒有任何外事經驗,也沒有經過任何相關訓練,甚至當時進臺外事部門時,都沒經過正式的考試的情況下,入行三年不到的趙怡翔,於2019年1月,被臺外事部門破格提拔為「臺駐美代表處政治組長」,月領24萬新臺幣高薪,這也難怪,連綠營自己人都看不下去。

2018年「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時任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賴清德請辭下臺。然而,在新北選戰中輸給侯友宜30萬票的蘇貞昌卻搖身一變,接替賴清德,當上臺行政機構負責人。不僅如此,在高雄敗給韓國瑜的民進黨前民代陳其邁,也高升臺行政機構副手。在臺中敗給盧秀燕的林佳龍,出任臺勞動部門主管,同樣連任雲林縣長失利的李進勇,最後成了臺選務部門主管,選舉失敗,被民意唾棄的人,卻紛紛坐上高位,引發外界一片譁然。但對於這一波被外界諷刺為「敗選者聯盟」的人事操作,民進黨當局卻很不以為然。

除了行政職務,公營事業也成為了民進黨當局政治酬庸的舞臺,在「九合一」選戰中失利的彰化前縣長魏明谷,失業四個月後,接任臺水董事長一職。此外,第一金證券總經理葉光章月薪30萬至33萬元新臺幣,是民進黨民代葉宜津的弟弟,臺鹽董事長陳啟昱月薪約29.5萬元,曾任高雄市長陳菊的副市長;臺苯董事長「吳怡青」月薪45萬至50萬元,是民進黨前秘書長吳乃仁的女兒。諸多此類,數不勝數。民進黨上臺後,個人撈得爽,綠營執政的縣市,利益也分了不少。2017年,民進黨當局推出了高達8800億新臺幣的前瞻計劃,然而最後有85%的資金流向了綠營縣市,吃相如此難看,也遭外界詬病。

第一金證券總經理葉光章

面對政敵,痛下殺手,大搞綠色恐怖,弄得人心惶惶。而在龐大的利益誘惑面前,民進黨曾經標榜的所謂「民主」「謙卑」都已經淪為笑話,政治酬庸、任人唯親,權力尋租變得「正大光明」。臺灣社會各界人士看到這樣的情況,也都覺得島內的文明水準大不如前,那麼為什麼一個政黨對於臺灣社會的破壞力會如此之強?臺灣時事評論賴嶽謙認為,民進黨本來就是靠鬥爭起家 ,因此「執政」之後,將派系鬥爭浮上檯面。其特色就是對內殺得刀刀見骨, 對外鬥得你死我活。同時,民進黨雖然滿口仁義道德,但背地裡卻擅長公器私用 ,派系分贓,此外,還擅長帶壞輿論風向,迷惑島內年輕,讓年輕人弄不清楚方向,只能被民進黨當局帶著走,喪失了判斷能力。

年輕人是未來的希望,然而沒有是非辨別能力,大腦中只充斥著仇恨、憤怒,一味跟風民進黨的年輕人,只會讓臺灣經濟更加低迷,臺灣社會更加動蕩,臺灣價值更加沉淪,未來的臺灣也會更加暗淡無光,這一切的一切,民進黨當局都難逃罪責。

四年來,民進黨當局確實顯得比以往要忙,擺出了一副要帶領臺灣走出一條新路,開創一個新局的架勢。然而四年來,人們看到的是,臺灣社會的迷失,價值的沉淪;臺灣經濟的停滯,民生的凋敝;臺灣國際尊嚴的喪失,淪為棋子。臺灣社會的公平盡失,民粹泛濫;而究其原因,當然是因為民進黨當局從一開始就走錯了路,沒有找對方向。在錯誤的道路上,想要的越多,自然失去的就會更多。

(圖片出處除特別註明外,均來源於網絡,轉載誠請註明出處「今日海峽」)

相關焦點

  • 民粹政黨主流化與主流政黨民粹化的雙向運動 ——以西歐右翼民粹政黨為例
    西方不但存在著民粹政黨主流化的政治進程,同樣出現了主流政黨民粹化的反向運動。文章基於代議民主的制度邏輯,詳細梳理了這一雙向運動出現的動力、發展的現狀以及未來的挑戰。文章論證嚴謹,內容詳實,對於我們更好了解西歐民粹政黨的興起乃至代議制民主的內在困境都有一定的指導意義。高春芽,天津師範大學政治文化與政治文明建設研究院教授。
  • 蔡英文當局狂玩「酬庸政治」:抱對大腿升職快下大獄也快!
    今年有31422人報考,依報名人數分析,錄取率達3.88%,為近4年新高;但若就到考情況分析,當天實際到考率約58%,如此一來平均錄取率便提高到了6.61%,這不僅創下了近3年臺灣公有事業的新高,且與早年錄取率僅1%出頭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語!這是什麼情況?
  • 民粹與素人政治 民主主義的再生?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資料照片    政治上的素人和民粹看起來蔓延全球,不過事實上僅限於定期改選制度已經定著化的民主國家。也就是說,雖然歷史的源流未必如此,但是選舉型民主政治發展至今,確實生出了素人政治和民粹政治這對雙生子。    拉丁美洲的「古典」民粹政治體制,提供了比較政治學在民粹研究上的重要事例。
  • 【林紅】民粹主義在臺灣:對抗的政治與焦慮的社會
    歷史地看,臺灣曾試圖走一條以西方自由民主為標杆的政治轉型之路,但是 40 年的民主化實踐卻日益遠離自由民主所關切的多元、寬容和理性,深陷對抗衝突的政治怪圈,這一變異為民粹主義的產生與泛濫提供了衝突、對抗與仇恨的社會土壤。事實上,臺灣民粹主義的激發機制正是一個包含理念與實踐雙重對抗的政治結構。一方面,臺灣政治結構的內部對抗性存在於理念層面,是「主權政治」泛化的惡果。
  • 臺灣藍綠營惡鬥一場戲 《甄嬛傳》般無意義(圖)
    臺灣「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近日憂心地指出,目前的藍綠惡鬥,與正在島內熱播的大陸電視劇《甄嬛傳》內容一樣,都毫無意義。  政治議題VS娛樂話題  《甄嬛傳》描繪的是一群穿越時空的後宮女子,為了爭奪愛情和榮華富貴,鈎心鬥角,爾虞我詐,將青春和美好都虛耗在永無止境的爭鬥和一場零和遊戲中,最後只剩個落寞的結局。這和島內藍綠政黨之爭何其相似。
  • 歐美新近一波民粹主義的成因、特點及影響
    2014年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在歐洲議會選舉中獲勝,2016年更是發生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和英國脫歐兩件至今餘波未平的大事件,2017年法國大選,時任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主席的瑪麗娜·勒龐高票闖入法國大選第二輪。這些事件,使人們清楚看到,民粹主義逐漸在西方高漲。民粹主義及其政治傾向何為民粹主義,學界一直以來在這一問題上有所爭議。
  • 國民黨批民進黨政治酬庸 「肥貓」工資高過蔡英文
    原標題:國民黨批民進黨政治酬庸 「肥貓」工資高過蔡英文   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毛嘉慶、李明賢點名蔡當局酬庸。(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執政滿一個月,交通、財經等各「部會」官股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都將換血,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毛嘉慶、李明賢召開記者會,痛批民進黨只會操作政治酬庸,呼籲民進黨不要假改革、真酬庸,臺當局「行政院」應該說清楚講明白。
  • 終結「藍綠惡鬥」? 沈富雄:蔡英文任內永不停息
    (圖片來源:沈富雄Facebook)中國臺灣網7月18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解除戒嚴日前剛滿30周年,蔡英文當天在臉書發文稱,希望有一天,臺灣地區所有政黨,都能站在以臺灣主體性的立場,思考臺灣的未來,「終結藍綠惡鬥」。對此,民進黨前「立委」沈富雄說這聽來有點好笑,因為決定要不要「惡鬥」的是「在野」的藍軍,輪不到蔡英文開口。
  • 人物 民進黨蔡英文花四年邁向臺灣總統府的最後一哩路
    * 蔡英文花四年布局,邁向總統府的最後一哩路* 屬於冷靜、理智的文官性格* 內政優於兩岸政策* 或組聯合政府探討年金和國會改革等議題「冷靜、理智」是臺灣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給多數人的印象。有別於四年前意外參選總統,這位非典型民進黨政治人物,經過四年的沉潛布局,對此次選舉顯得更為自信與熟練。挾著對手目前無可比拼的高民調,蔡英文是2016年1月問鼎臺灣總統大位呼聲最高的候選人。若她成功完成邁向總統府的這最後一哩路,臺灣將出現第一位女性總統。近40年的民進黨員,同時也是蔡英文競選總部主委的高雄市長陳菊說蔡英文,「理性、冷靜、專業,感覺外觀不是那麼熱情。」
  • 撕裂的海島臺灣貧富分化與政治操弄 (下)
    今年4月29日,民進黨召開第十六屆第十次中執會當天,蔡英文會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馬英九「真的不知道臺灣人民需要的是什麼」,以她當天到臺積電向張忠謀董事長請教為例,「談到的是臺灣產業的前景、勞工權益及產業環保的問題,甚至談到臺灣社會貧富差距及南北差距等問題,這些問題才是臺灣人真正關切的」,但馬英九當政七年,「卻還不知道臺灣人真正關切的是什麼,實在讓人失望。」
  • 臺灣政治生態趨近結構性變化臨界點
    所謂的敵對動員,也就是建立在敵對訴求下的政治動員。民進黨長期以來一直在仇恨國民黨的建構下進行政治動員,一到選舉就會利用這種敵對結構攻擊國民黨,而且這種做法被黨內諸多政治人物認為行之有效。我們經常看到臺灣政壇上政黨惡鬥不已,根源就在於這種敵對動員結構。悲情意識依附於這種敵對動員結構,並在情感上強化了這種結構的政治動員效果,是泛綠陣營動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 臺退將吳斯懷:臺灣政治人物的無知與民粹才是臺海真危機
    臺退役陸軍中將、「八百壯士捍衛中華協會」理事長吳斯懷22日發布新聞稿批評蘇貞昌,不思考兩岸和平發展的長治久安之道,卻輕率對大陸喊「戰」,完全不了解戰爭可能為臺灣、社會、人民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政治人物的無知與民粹才是臺海真正的危機。
  • 民主的困境:臺灣民粹主義與第三勢力的興起
    值得注意的是,當島內民粹主義對「平等」的關注不再局限於經濟利益分配,而投向所謂「國家地位平等與尊嚴」上時,當「公投」為這種民粹情緒提供法制化的出口時,例如這次所謂「東京奧運正名公投」,那麼臺灣事實上已經遊走在法律性、民粹性的「臺獨」邊緣。但這顯然不是多數臺灣民眾的希望,哪怕相關「公投」案因門檻降低而能夠通過。
  • 評論:臺灣民眾何以對藍營綠營政黨都不滿?
    評論:臺灣民眾何以對藍營綠營政黨都不滿?   「新臺灣國策智庫」近日公布政黨、政治人物滿意度調查報告,結果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滿意度只有9.9%,不滿意度高達74.6%;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滿意度39.2%,不滿意度35.7%。
  • 蔡英文「跨黨派」是假 政治酬庸是真
    臺灣中國時報新聞透視文章說,下屆「監委」提名名單,內定「監察院副院長」的國民黨前臺東縣長黃健庭,因捲入美麗灣案,已衝擊民進黨口口聲聲捍衛的「人權」與「環保」。蔡英文想以「跨越黨派」包裝「酬庸」為出發點,不料卻跨過頭變成「出軌」,只能被迫踩煞車收場。
  • 臺灣停電滯銷,平民掛抗議橫幅,這些蔡英文都不理,到底忙啥呢?
    ▲臺灣水果受"獨"害滯銷,果農怒斥:綠營閉上「臺獨」臭嘴就是幫忙了!夏暑初臨,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卻已深陷政爭與民怨的雙重炙烤。「政治惡鬥、經濟崩壞、民生凋敝」,這是民進黨治下臺灣亂象的寫照,也是蔡英文兩年前風光上臺時沒有想到的。彼時的蔡英文志在必得,以為憑其對「立法」「行政」的雙重掌控以及美國的加持,不僅可以遠遠甩開國民黨,還可以不依靠大陸帶領臺灣經濟走出低迷。但是反觀這兩年,民進黨與大陸對抗,與國民黨對決,疏於照顧民眾,支持者已經大量流失。
  • 臺媒體人:看清蔡英文的"政治素顏" 不必等到四年後
    對此,臺灣資深媒體人王尚智29日在《中國時報》以「看清小英的政治素顏」為題撰文稱,就職百日之後的蔡英文新當局,從此再也沒有資格說「新」字了,蔡當局的民調支持度跌落到只剩三、四成之間的政黨基本盤。這意味著「中間選民」大失所望,政績表現若非已經來到印象「惡劣」程度,數字不會劇烈至此。  王尚志指,民眾不是瞎子,而就算瞎子也聽得到,周遭現實經濟生活的嘆氣與困頓。
  • 金君達:右翼民粹的幽靈在北美大陸遊蕩
    這就造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建制派無法吸引選民,其政治力量便愈發薄弱,進而缺乏改變現狀的能力。在美國廣大的鄉村地區,這並不是什麼問題,因為那裡的選民只會為共和黨的「R」標記投票。但隨著親民主黨的選民不斷遷移到紅州大城市,建制派擔心自己被邊緣化只是時間問題。
  • 蔡英文執政民心盡失 中性選民達歷史高點 贊成「祖國統一」人數增加
    據臺灣《中國時報》早前報導,臺灣朝野政黨黨員人數加起來僅約佔選民總數6%,其餘94%都是無黨籍。這意味著94%的大多數被6%的少數綁架。長期以來,臺灣一直都處在藍綠兩黨惡鬥的環境,久而久之,大家也養成非藍即綠的惡性循環。在這樣的時刻,無色覺醒於焉而生。「無色」代表沒有特定色彩的這群人,「覺醒」代表不被藍綠牽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