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記》結尾豈不是「狗尾續貂」?

2020-12-12 掌門郭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狗尾續貂」是比喻寫文章拿不好的東西接在好東西的後面,顯得好壞不相稱。

《小石潭記》是中國古代山水散文中的經典之作,在這篇作品中,作者按照「發現小石潭一潭中景物一小潭溪流一潭中氣氛」的順序,「巧妙」地抒發出由「快樂」至「悽苦」的情感變化,是一篇融情於景的美文。

然而,結尾卻不厭其煩地交代同遊者,頗有「狗尾續貂」之嫌。

細讀文本,我們又會發現一處矛盾,原文第三段有「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之語,可文末卻出現「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日奉壹。」同遊人竟達五人之多。這一破綻何其明顯!

其實,結尾一段看似自相矛盾,實乃天衣無縫,大有奧秘。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來細讀這一句「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此處「寂寥」理解為「寂靜」倒不如理解為「空寂」更為得當。

作者柳宗元一片赤誠之心,卻因參加革新運動而遭誹謗誣陷,被貶謫到蠻荒之地——永州;風燭殘年的老母親也受連累,飽受痛苦,來永州不到半年便撒手人寰;不久又遭遇火災。這些天災人禍接二連三地降臨,怎能不令其憂從中來?

他探尋小石潭為的就是消散自己心中那鬱郁愁苦,奈何終究情因景生,潭上「四面竹樹環合」的幽寂之景觸動了其悲苦的情緒,忘「樂」而生「悄愴」之愁懷,積鬱的悽冷之情如同洪水般淹沒美景帶來的瞬間愉悅,最終「悽」而入骨,深陷於悽寒悲苦之境,全然忘卻了「他人」之存在,所以「寂寥無人」,此時的「同遊者」 「隸而從者」雖在柳宗元身邊,怎奈此時他已是目中無景更無人。便寫道:「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此時,他的思緒已回到現實,才發現還有5 人同遊。

這看似矛盾的「矛盾」這樣看來也就不矛盾了。

結尾客觀的記錄中真實再現了作者沉浸悲傷後回歸現實的情感變化,以最自然的方式反襯出作者積鬱已深的孤寂悲苦情懷。可謂是「於無聲處聽驚雷」,將悽苦之情又添幾分。看似敗筆實妙筆也!

另外,在自然山水面前,失意的遷客騷人會表現出不同的人生態度。「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從流飄蕩,任意東西」的吳均。他們樂於縱情山水,心返自然。柳宗元為什麼不選擇讓心靈徹底回歸自然呢?柳宗元面對小石潭為何卻擺脫不了內心的悽涼,始終解不開孤寂的心結呢?

原來,柳宗元向來仰慕「古之大有為者」,青年時代就立下雄心壯志,嚮往「勵材能,興功力,致大康於民,垂不滅之聲」。即使被貶也依然放不下自己的政治抱負,正如餘秋雨在《柳侯祠》中這樣寫道:「在柳州的柳宗元,宛若一個魯濱遜。他有一個小小的貶謫官職,利用著,挖了井,辦了學,種了樹,修了寺廟,放了奴婢……」

在柳宗元身上,我們看到的是古代聖賢在人生困頓之時依然堅守的濟世情懷,是「雖萬受擯棄,不更乎其內」的品性——柳宗元做到了「獨善其身」和「兼濟天下」的完美結合。

因此,《小石潭記》結尾不僅讓我們看到看到了柳宗元的悽苦,也看到了他崇高的人格和高貴的靈魂。

相關焦點

  • 《小石潭記》導學案
    3、品讀課文,欣賞小石潭美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這篇遊記是作者被貶為永州司馬時所寫,選自《柳河東集》,原名《至小丘小石潭記》。他的作品有的寄情山水,抒發個人的抑鬱和苦悶;有的反映當時人民的疾苦和願望,譴責統治者的殘酷壓迫和剝削等。《永州八記》、《江雪》、《捕蛇者說》等,都是他被貶永州時期的代表作品。《永州八記》指《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
  • 與小朋友談《小石潭記》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何若杯酒笑談詩,ID:xueshuaizh】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小石潭記》,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記》,是唐代柳宗元先生的一篇山水遊記,為《永州八記》之一。這是初中必背的一篇文言文。
  • 課內文言文複習:《小石潭記》
    《小石潭記》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 賞析學習初中古文名篇《小石潭記》
    今天雪陽要和你們分享學習初中古文名篇《小石潭記》,我們的學習目標包括《小石潭記》的作者、創作背景、文章中重點的句子和領會作者情感。《小石潭記》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 八年級下冊:《小石潭記》知識點
    中學語文教師群號:721150613②一棵樹小學語文教師群號:705294026③一棵樹高中語文教師群號:854447057《小石潭記他曾被貶為永州司馬,寫下了有連續性的山水遊記多篇,其中《小石潭記》等八篇合稱為《永州八記》。《小石潭記》是第四篇,也是最著名的一篇。二、理解性默寫1.文中表現作者發現小石潭過程的句子是: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 教師招聘語文《小石潭記》試講稿
    教師招聘語文《小石潭記》試講稿 http://www.hteacher.net 2019-06-26 09:51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愛蓮說》《小石潭記》情景默寫專練(含答案)
    《小石潭記》情景默寫專練(含答案) 1.柳宗元《小石潭記》中描寫潭周圍的樹木,突出極幽極佳景致的語句是:「 , 。」2.柳宗元《小石潭記》中寫遊魚自由輕靈遊動的姿態的句子是:「 , 。」3.柳宗元《小石潭記》中借遊魚寫潭水澄澈的兩句是:「 , 。」4.柳宗元《小石潭記》中寫潭中魚遊來遊去,非常活躍的語句是:「 , 。」
  • 徐傑 /《小石潭記》課堂實錄
    師:《小石潭記》第一課時已經學過了,現在徐老師來檢查一下你們的學習效果。(學生自由翻譯)師:好了,同學們第一課時的學習,學得很紮實,今天,我們的任務是文言欣賞,首先請看課文的題目——《小石潭記》,如果要在中間加一個字,你覺得加哪個好?生:我認為要加「遊」字,「小石潭遊記」。師:為什麼?生:因為作者觀賞了小石潭的景色,所以是「小石潭遊記」。師:作者寫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呢?
  • 小學語文《小石潭記》教案模板
    本文以語文學科《小石潭記》為例,為您呈現10-20分鐘的課堂教案,精簡的速寫教案將成為您備考的參考依據。一、教學目標1.疏通文意,整體感知課文內容。2.反覆朗讀課文,合作交流探究課文景物的特點和寫景方法。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筆下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領略文中描寫的自然風光的美。
  • 2021中考文言文:《小石潭記》重點字詞解釋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中考文言文:《小石潭記》重點字詞解釋,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詞語:   1.水尤清冽尤:格外。   2.伐竹取道,下見小潭道:道路。見:出現。   3.為坻,為嶼,為嵁坻:水中高地。嶼:小島。嵁:不平的巖石。
  • 【語潤龍城第98期】《嶽陽樓記》《醉翁亭記》《小石潭記》 對比閱讀
    《桃花源記》,也可以將寫景敘事與議論抒情結合起來像《小石潭記  》《嶽陽樓記 》《醉翁亭記》     小組二結論:相同點 2:a.均年少有志;b.三人均積極從政;c.都改革,都失敗,都被貶!  組員複述三位作者簡介  小組三結論:相同點3:寫作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學生分析三文中景物描寫的寫法以及作用①《小石潭記》中景物描寫融合了作者的身世遭遇,寓情於景,
  • 八下第10課《小石潭記》同步練習題,電子版可列印
    2.文中描寫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 突出了小石潭的什麼特點?  (二)建議你這樣探究3.《小石潭記》中直接寫潭水清澈的語句是哪句? 間接寫潭水清澈的句子是哪句? 4.讀了課文,小石潭給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麼?
  • ...獨釣寒江雪:柳宗元<小石潭記><石渠記><石澗記>》整合實錄...
    第一課時進行《小石潭記》單篇教學時,以朗讀訓練為主,在朗讀中落實重要實詞與虛詞,了解文意,走進清幽的小石潭。第二課時整合課中,讀原文、譯文、注釋、拓展材料,讓學生在問題引領之下自由說與辯,從而理解豐富的、有一定閱讀障礙的教學內容,並一步步走進柳宗元。 其實,這裡的「讀」不僅僅是課堂上的朗讀,還包括兩個早讀的朗讀背誦以及兩個晚上預留整合思考題時的默讀。
  •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10課《小石潭記》課文+朗讀
    柳宗元在《小石潭記》中,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環境結合起來,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 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課課練 第三單元10《小石潭記》
    10 小石潭記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佁然(yǐ)     隸而從者(lì)B.珮環(pèi) 寂寥無人(liáo)C.清冽(liè) 往來翕忽(xī)D.日光下澈(chè) 參差披拂(chā
  • 初中文言文重點句子翻譯——《小石潭記》
    初中文言文重點句子翻譯——《小石潭記》   1.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譯: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   2.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譯: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象在空中遊動,沒有什麼依託。
  • 【晚風教育】八年級下冊語文第10課《小石潭記》微課+預習知識點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二、主題概述本文描繪了小石潭的潭水、潭石、遊魚、溪流、樹木等,著意渲染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氣氛,突出了小石潭清幽、明麗、深遠的特點,抒發了作者在寂寞處境中悲涼悽愴的心緒。
  • 中考語文真題之文言文閱讀理解—《小石潭記》
    小石潭記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 初二逐鹿|期中複習第四天:《小石潭記》對比閱讀詳解
    《小石潭記》對比閱讀【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 八下·文言文中考真題 【桃花源記;小石潭記;北冥有魚;雖有佳餚;馬說】
    日前有效)                 領免費資料          「八下」開會八下口語交際:即席講話 | PPT+文檔八下同步作文①:學習仿寫 | 文檔+PPT八下古詩詞:譯文+賞析+主題+寫法+實訓名著中考真題(八下):《傅雷家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八下傳統文化100題PPT桃花源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