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記》導學案

2021-02-19 鳶都初語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積累重點文言詞彙。

2、品析課文,學習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

3、品讀課文,欣賞小石潭美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前預習——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一、有關資料:

1、走近作者     

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字子厚,唐代河東人。因為他是河東人,世稱柳河東。因參加政治革新失敗被貶,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著有《柳河東集》。這篇遊記是作者被貶為永州司馬時所寫,選自《柳河東集》,原名《至小丘小石潭記》。他的作品有的寄情山水,抒發個人的抑鬱和苦悶;有的反映當時人民的疾苦和願望,譴責統治者的殘酷壓迫和剝削等。《永州八記》、《江雪》、《捕蛇者說》等,都是他被貶永州時期的代表作品。《永州八記》指《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

2、寫作背景    

柳宗元生活在政治腐敗、階級矛盾尖銳、社會危機四伏的中唐時期。唐順宗時,代表中小地主階級利益的以王叔文為首的革新派執政,他們在政治上作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稱「永貞革新」。當時柳宗元33歲,任禮部員外郎,也積極參與了這一革新運動。但是在保守勢力的瘋狂反撲下,順宗退位。憲宗即位後,對革新派進行了殘酷的迫害,革新派人物相繼遭到殘殺和貶謫。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這時,柳宗元政治地位下降,又身居荒僻落後的地區,因此他的心中非常抑鬱。

寫作《小石潭記》的元和四年是柳宗元人生最苦悶的歲月。在此之前,他年輕的妻子和年邁的母親相繼去世;女兒這一年已經病篤,次年四月三日即夭折,年僅10歲。家庭迭遭變故,仕途更是蹇險不順。唐順宗永貞元年(公元805年),柳宗元由尚書郎被貶為永州司馬,次年八月憲宗皇帝的詔命實際上等於斷送了他的政治前途:包括柳宗元在內的八人「縱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舊唐書·憲宗紀》)。這意味著柳宗元此後再也不能參加朝廷對官員的政績考課,永遠不能調移升遷,他將在荒蠻之地終老此生了。

二、學法指導

3、翻譯文言文的「六字法」:留、刪、補、換、調、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者也」是語尾助詞,不譯。  

   「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補出省略了的語句。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  

   「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如把「吾、餘、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

「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後置句、定語後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調整語序,以便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

4、譯文三原則:信、達、雅。

信:忠實於原文。     

達:通順暢達。       

雅:詞句有文採。

 三、預習提示:  

運用手頭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

讀通並讀熟課文。

能初步疏通課文文意。

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課內探究——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一、導入新課並簡介作者。

二、出示目標

三、聽讀課文(注意字詞的音形義、斷句、語氣語調 、語速和情感。 )完成如下題目。

  1、本文按遊蹤的順序(移步換景的方法)來寫:

  發現小潭——(     )——(    )——潭中氣氛

  2、會讀會寫下面的字詞。

為坻(   )為嶼                為嵁(    )為巖  

      佁然不動(    )                 蒙絡搖zhuì (    )

 參(   )差(  )披拂           俶爾遠逝(     )

      悄chuàng (   )幽suì(  )    往來翕忽(     )

 

四、自由讀文,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時,注意結合課下注解和工具書自主疏通課文,積累重點文言字詞的意義和用法 。如有疑問用紅筆做好標記,在小組之間進行討論解決;老師在下面巡迴指導時,也可以問老師。)

五、達標檢測

   (一)一詞多義 

  卷石底

水尤

(二) 詞類活用(名詞活用作狀語)

 其岸勢犬牙差互

(三) 譯句子

   1、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2、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六、品讀課文,思考討論下面問題。

    1、文章中寫了哪些景物?抓住它們什麼特點來寫的?你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請你說明理由。(點明理由時,可注意修辭方法、寫作方法、鍊字等方面)(從1——3段中找)

  

    2、小石潭的美讓人樂在其中,但我們從文章中也分明讀出了人物的另一種感受—憂鬱,哪一句顯示出了作者的憂鬱之情? 作者的「憂」從何而來呢?

 

    齊讀文章(要把文章讀好,需要你沉浸在作品之中,忘情地讀,美美地讀,讀出作者的情感,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理解,讀出自己的興趣和能力。)

 

七、課內延伸(讓心靈飛一會)

     假如你穿越了,來到了唐代,遇到了柳宗元,你想跟他說點什麼呢?

                             

課後延伸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1、背誦課文。(全做)

2、類文閱讀,與本文比較閱讀。

     初二下冊主題從書的第六本中《 石澗記》(《永州八記》第七篇),也是一篇遊記,課下進行疏通,並思考一下作者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點來寫的,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全做)

   3、小石潭現在開發為旅遊區,請你寫一段推介文字,介紹小石潭的自然風光和人文內涵,運用今天學的寫作方法。(有餘力的同學做)

 

  初家中學  楊娟     

相關焦點

  • 與小朋友談《小石潭記》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何若杯酒笑談詩,ID:xueshuaizh】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小石潭記》,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記》,是唐代柳宗元先生的一篇山水遊記,為《永州八記》之一。這是初中必背的一篇文言文。
  • 課內文言文複習:《小石潭記》
    《小石潭記》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 賞析學習初中古文名篇《小石潭記》
    今天雪陽要和你們分享學習初中古文名篇《小石潭記》,我們的學習目標包括《小石潭記》的作者、創作背景、文章中重點的句子和領會作者情感。《小石潭記》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 八年級下冊:《小石潭記》知識點
    中學語文教師群號:721150613②一棵樹小學語文教師群號:705294026③一棵樹高中語文教師群號:854447057《小石潭記他曾被貶為永州司馬,寫下了有連續性的山水遊記多篇,其中《小石潭記》等八篇合稱為《永州八記》。《小石潭記》是第四篇,也是最著名的一篇。二、理解性默寫1.文中表現作者發現小石潭過程的句子是: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 教師招聘語文《小石潭記》試講稿
    教師招聘語文《小石潭記》試講稿 http://www.hteacher.net 2019-06-26 09:51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愛蓮說》《小石潭記》情景默寫專練(含答案)
    《小石潭記》情景默寫專練(含答案) 1.柳宗元《小石潭記》中描寫潭周圍的樹木,突出極幽極佳景致的語句是:「 , 。」2.柳宗元《小石潭記》中寫遊魚自由輕靈遊動的姿態的句子是:「 , 。」3.柳宗元《小石潭記》中借遊魚寫潭水澄澈的兩句是:「 , 。」4.柳宗元《小石潭記》中寫潭中魚遊來遊去,非常活躍的語句是:「 , 。」
  • 徐傑 /《小石潭記》課堂實錄
    師:《小石潭記》第一課時已經學過了,現在徐老師來檢查一下你們的學習效果。(學生自由翻譯)師:好了,同學們第一課時的學習,學得很紮實,今天,我們的任務是文言欣賞,首先請看課文的題目——《小石潭記》,如果要在中間加一個字,你覺得加哪個好?生:我認為要加「遊」字,「小石潭遊記」。師:為什麼?生:因為作者觀賞了小石潭的景色,所以是「小石潭遊記」。師:作者寫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呢?
  • 《小石潭記》結尾豈不是「狗尾續貂」?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狗尾續貂」是比喻寫文章拿不好的東西接在好東西的後面,顯得好壞不相稱。《小石潭記》是中國古代山水散文中的經典之作,在這篇作品中,作者按照「發現小石潭一潭中景物一小潭溪流一潭中氣氛」的順序,「巧妙」地抒發出由「快樂」至「悽苦」的情感變化,是一篇融情於景的美文。然而,結尾卻不厭其煩地交代同遊者,頗有「狗尾續貂」之嫌。
  • 小學語文《小石潭記》教案模板
    本文以語文學科《小石潭記》為例,為您呈現10-20分鐘的課堂教案,精簡的速寫教案將成為您備考的參考依據。一、教學目標1.疏通文意,整體感知課文內容。2.反覆朗讀課文,合作交流探究課文景物的特點和寫景方法。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筆下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領略文中描寫的自然風光的美。
  • 2021中考文言文:《小石潭記》重點字詞解釋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中考文言文:《小石潭記》重點字詞解釋,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詞語:   1.水尤清冽尤:格外。   2.伐竹取道,下見小潭道:道路。見:出現。   3.為坻,為嶼,為嵁坻:水中高地。嶼:小島。嵁:不平的巖石。
  • 【語潤龍城第98期】《嶽陽樓記》《醉翁亭記》《小石潭記》 對比閱讀
    《桃花源記》,也可以將寫景敘事與議論抒情結合起來像《小石潭記  》《嶽陽樓記 》《醉翁亭記》     小組二結論:相同點 2:a.均年少有志;b.三人均積極從政;c.都改革,都失敗,都被貶!  組員複述三位作者簡介  小組三結論:相同點3:寫作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學生分析三文中景物描寫的寫法以及作用①《小石潭記》中景物描寫融合了作者的身世遭遇,寓情於景,
  • 八下第10課《小石潭記》同步練習題,電子版可列印
    2.文中描寫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 突出了小石潭的什麼特點?  (二)建議你這樣探究3.《小石潭記》中直接寫潭水清澈的語句是哪句? 間接寫潭水清澈的句子是哪句? 4.讀了課文,小石潭給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麼?
  •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10課《小石潭記》課文+朗讀
    柳宗元在《小石潭記》中,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環境結合起來,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 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課課練 第三單元10《小石潭記》
    10 小石潭記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佁然(yǐ)     隸而從者(lì)B.珮環(pèi) 寂寥無人(liáo)C.清冽(liè) 往來翕忽(xī)D.日光下澈(chè) 參差披拂(chā
  • 初中文言文重點句子翻譯——《小石潭記》
    初中文言文重點句子翻譯——《小石潭記》   1.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譯: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   2.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譯: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象在空中遊動,沒有什麼依託。
  • 【晚風教育】八年級下冊語文第10課《小石潭記》微課+預習知識點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二、主題概述本文描繪了小石潭的潭水、潭石、遊魚、溪流、樹木等,著意渲染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氣氛,突出了小石潭清幽、明麗、深遠的特點,抒發了作者在寂寞處境中悲涼悽愴的心緒。
  • 中考語文真題之文言文閱讀理解—《小石潭記》
    小石潭記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 初二逐鹿|期中複習第四天:《小石潭記》對比閱讀詳解
    《小石潭記》對比閱讀【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 ...獨釣寒江雪:柳宗元<小石潭記><石渠記><石澗記>》整合實錄...
    第一課時進行《小石潭記》單篇教學時,以朗讀訓練為主,在朗讀中落實重要實詞與虛詞,了解文意,走進清幽的小石潭。第二課時整合課中,讀原文、譯文、注釋、拓展材料,讓學生在問題引領之下自由說與辯,從而理解豐富的、有一定閱讀障礙的教學內容,並一步步走進柳宗元。 其實,這裡的「讀」不僅僅是課堂上的朗讀,還包括兩個早讀的朗讀背誦以及兩個晚上預留整合思考題時的默讀。
  • 八下·文言文中考真題 【桃花源記;小石潭記;北冥有魚;雖有佳餚;馬說】
    日前有效)                 領免費資料          「八下」開會八下口語交際:即席講話 | PPT+文檔八下同步作文①:學習仿寫 | 文檔+PPT八下古詩詞:譯文+賞析+主題+寫法+實訓名著中考真題(八下):《傅雷家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八下傳統文化100題PPT桃花源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