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讀法 – 與作者的共情

2021-02-19 陽光100英語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講了朗讀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本篇我們就詳細講解一下朗讀的具體方法。

我們說過朗讀是英語學習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顯然,朗讀本身也是有成熟的方法與技巧的,跟讀就是最有效的方法

顧名思義,跟讀就是跟隨示範錄音的朗讀,在剛開始不夠熟練的時候,我們可能需要藉助暫停鍵,逐句逐句地跟讀。

隨著熟練程度提升,需要使用暫停鍵的次數越來越少。最終要達到的程度是不需要中途暫停,全篇跟著錄音朗讀下來。

這裡的要求是,不僅僅是讀出正確的單詞,也不要過分提升語速以至於超前於示範錄音,而是模仿錄音的所有語調、輕重、快慢、停頓與節奏。

理想的跟讀就像是合唱團中的聲部輪唱,示範錄音是第一聲部在前,而你自己的朗讀是第二聲部在後,落後1~2個節拍。這樣,你就可以自己給自己製造一個微縮的英語語言環境,從而沉浸其中。

這是一種非常奇妙的體驗,是一種與文章作者共情的嘗試。

事實上它比簡單的背誦要求更高,效果也更好。

如果你能做到嚴絲合縫的跟讀,通常情況下背誦整篇文章已經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跟讀的關鍵實際上在於「聽」與「讀」的同時進行。

在跟讀過程中,一開始你的大部分精力放在「讀」上,但一字不錯地熟讀課文才只是跟讀的開始。

你需要分出一部分精力去聽錄音,然後根據錄音調整自己的音調,快慢,輕重等等。這才是跟讀法收穫最大的階段,千萬不要止步於「讀熟了」或者是「背過了」。

突破這個跟讀環節之後,朗讀會進入一種玄妙的境界。

自己嘗試一下吧,也歡迎來周老師的課堂一起感受更多英語學習小技巧。

相關焦點

  • 神奇的「跟讀法」
    在缺乏先天的語言環境的情況下,英語口語跟讀訓練無疑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將我們心頭的疑惑和日常英語交流時的尷尬一掃而光!在與老外交流時,老外的語速好快,我們只能聽懂一部分,怎麼才能毫無障礙地聽懂並與他們侃侃而談呢?
  • 共情寫作法,教你寫深入人心的文章
    而作為作者,我們也希望寫出能夠吸引讀者的文章,書籍。布蘭登·羅伊爾曾在《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中指出,那些寫作能力出眾的人大多是掌握了一些固定的,重要的寫作原則,在寫作的過程中反覆不斷的使用。寫作有方法,能寫出打動人的文章也有方法。在《戳中痛點,成為文案高手》中,作者中野巧也指出,掌握寫作方法,寫出能產生共情的文章,就能打動人。
  • 經典英語訓練方法之【萌老師影子跟讀法】
    一、什麼是影子跟讀法?(含跟讀示範音頻)二、萌老師影子跟讀法的具體步驟是什麼?三、科學原理是什麼?
  • 《擺脫共情》:升級你對共情的原有認知
    《擺脫共情》立體書封[基本信息]    書名:《擺脫共情》(Against Empathy)    作者:(加)保羅但是,保羅•布盧姆在本書中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他認為共情是很多不公平、不道德現象的主要誘因之一,而且相比於帶來的積極作用,共情帶來的消極作用更為普遍。    當然,布盧姆並不是徹底地反對共情。他認為共情可以分為兩類,即認知共情和情緒共情。通過本書的論述,他告訴我們,情緒共情是一種非常狹隘的情緒,它迎合了人們的偏見,常常會影響人的理性判斷,甚至會導致暴力和惡行,讓世界變得更加糟糕。
  • 阿蘇:不在場的共情
    其實很簡單,你了解了規律,就知道原來是件很簡單的事情,請聽阿蘇細細道來。在能量層面,心靈是相通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在規律層面都是一致的。這也算是阿蘇自己的領悟到的一種技術,與大家分享。一、共情能力的延伸共情是心理諮詢的基礎技術。
  • 你了解共情嗎?
    這是因為我們只是同情地向他們說出自己的見解,而非用「共情」的方法去傾聽他們去理解他們的情緒。而提高我們的共情能力能更好地維護良好的人際交往關係。02什麼是共情共情(empathy),也稱為「神入、同理心」,又譯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
  • 共情時代,這些技巧能幫你寫出好文案
    正如書中它用一句話,為自己所做的總結:這本書能夠帶給你「共情時代暢銷文章的寫作技巧」。作者中野巧長期致力於「共情寫作法」的研究,他推出的商業文案寫作法得到了豐田、索尼、東芝等大企業認可。這本書中在開篇的序言中,就提出了「未來的營銷和生意的關鍵是共情。」全書也是圍繞著「共情」這個關鍵詞來寫的。
  • 《共情的力量》走出情緒,你需要做到這三點
    共情這個詞其實並不陌生,在這本書中,作者對共情有一個極其精準的定義,那就是把你的生活擴展到別人的生活裡,把你的耳朵放進別人的靈魂中,用心去聆聽那裡最急切地喃喃私語。比如說,你感覺怎麼樣?你是怎麼想的?你最看重什麼?這些都是共情需要探索的問題。
  • 情緒共情是如何影響你的,我們為何要《擺脫共情》-閱讀分享
    《擺脫共情》在豆瓣評分6.5。書中舉的例子是在太多,概念性的內容和故事性內容非常多。讀完了之後印象最深的反而是整本書的序,是由西安交通大學心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喻豐寫的。這裡說到的共情主要是情緒共情而不是認知共情。作者認為我們要擺脫的不是認知共情而是情緒共情。共情並不都是有益的,不然就不會在標題寫要擺脫共情了。
  • 共情時代:三個層次理解共情,學會給別人公平,有利於合作的進行
    2、關心和撫慰當我們感知到了別人的消極情緒,在共情的作用下,我們就會嘗試用肢體接觸和語言來撫慰他的心情。在這一層的外面,共情的最高形式,就是設身處地、帶著明確的目標去幫助他人。作者說共情,像一個俄羅斯套娃,核心的功能最為古老,即把自己的情緒調整得同對方一致;演化的過程在核心周圍加上更複雜的能力,比如關心他人和換位思考。
  • 每日英語跟讀學習群招募學習者
    林語堂對英文學習法更是有非常深厚的造詣,曾經主編了《開明英文讀本》、《開明英文文法》,《漢英詞典》。林語堂關於英文學習法的文章和言論,往往切中要害,直達本質,這裡為大家精選一段:在聽講寫讀中,口講尤為重要,尤其是在初級的時候。這並非說我們學習英文的目標,只在能講幾句英語,實在因為方法上應當如此。
  • 都說教育孩子要「共情」,為何會沒效果?是家長共情方式沒用對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今年由於疫情,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相處時間無形地增加,父母在家上班,孩子在家上課,大家整天被呆在家中,增加親子陪伴時間的同時,親子矛盾也在增多。其實,並不是共情沒有用,而是父母用錯了共情的辦法!
  • 在泛濫的共情與理性的道德之間:如何從共情走向善行?
    而且這種完全鏡像式的共情,往往只存在於家人、愛人或親密朋友之間,這也決定了共情很可能是有親疏遠近的,是難以量化、難以長久持續的。布盧姆將共情分為了情緒共情與認知共情,他反對過度的情緒共情,而贊同認知共情。比如說,當我們聽聞他人的苦難或疼痛,我們不一定要求自己一定要獲得他人情緒或感受的鏡像,而可以通過一種更為理性或抽象的認知——獲得認知共情。
  • 共情時代,這些技巧能幫你成為文案高手
    正如書中它用一句話,為自己做的總結:這本書能夠帶給你「共情時代暢銷文章的寫作技巧」。作者中野巧長期致力於「共情寫作法」的研究,他推出的商業文案的寫作方法得到了豐田、索尼、東芝等知名大企業的認可。全書也是圍繞著「共情」這個關鍵詞來寫的。那什麼是共情呢?共情包括兩部分:1、讓他人產生共情:使他人產生「感覺這個人還不錯,我喜歡」的情感。也就是說,要讓客戶信賴我們。只有當他們認可了我這個人,才更容易接受我們的產品。2、讓自己產生共情:抱著「如果我是他的話」的心態,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考慮。
  • 【咒語跟讀】藏傳大悲咒(6遍)
    大家可以連續跟讀。更多咒語跟讀:【咒語跟讀】觀音心咒(108遍)【咒語跟讀】文殊心咒(108遍)【咒語跟讀】金剛手心咒(108遍)【咒語跟讀】度母心咒(108遍)【咒語跟讀】黃財神心咒(108遍)【咒語跟讀】白財神心咒(108遍)
  • 最重要的三個職場能力——共情、共情、共情
    共情能力!先講一個身邊人的例子。之前在報社工作,總編輯是一個能力強、手段硬、脾氣大的人。脾氣大到什麼程度呢?一個月四次的總編會,至少有一次,要罵哭一位副總編。平日裡,只要這位總編輯出現在辦公室,辦公室就立刻鴉雀無聲,有的同事在電梯裡遇到他,都要屏住呼吸,因為空氣凝結到,連呼吸聲都太吵,要是有事必須去他的辦公室,先得在門口深呼吸一分鐘,抖腿30秒。
  • 跟讀對學英語有幫助嗎?
    跟讀訓練能夠提高我們的短時記憶能力。通過對接收到的語音信息進行快速組織並跟讀,我們能夠加深對所聽內容的理解,使之更容易轉化為長期記憶。堅持進行跟讀訓練能夠提升我們的短時記憶時間以及記憶容量,從而提升聽力理解水平。
  • 跟讀需謹慎:親子英文閱讀需注意的跟讀誤區
    ,會適得其反,大家在跟讀這條路上一定要要慎重,跟讀早晚與多少不影響孩子的英文能力的發展。▶▶跟讀的最主要目的是培養孩子的自主閱讀能力,通過大量的讀來養成良好的語感,從而下次聽到的時候在大腦當中能有思維的呈現,。跟讀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孩子跟著圖進行文字的跟讀;二是孩子跟著字進行文字的跟讀。下面我們來從四個誤區和解決的方案入手來看看合適的跟讀方式!
  • 共情何其難,你GET到了嗎?
    那是我第一次了解共情,一晃多年,沒學會,倒是把說教練得爐火純青。什麼是共情?排除法了解一下共情常言道,我們要站在別人的角度去設身處地替別人想想。共情作為西方心理學提出的一個概念,其內涵更為廣闊,而作為情商實操手段更需要用心體會與實踐,能熟練應用在處理人際交往、親子關係當中,是相當高要求的。
  • 如何避免共情泛濫,導致好心辦壞事?
    很多人都認為「共情」這種能力,是所有善行的源頭。但是,作者卻認為,現實中的很多問題,其實是由共情泛濫引起的。作者把傳統的共情模式,叫做「情緒共情」,也就是用你認為的他人的視角,去體驗他人的生活。情緒共情就像一盞聚光燈,會讓人變得狹窄和短視,讓人做出愚蠢的判斷,導致不理性和不公平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