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理論都是依賴模型的實在論?

2020-12-13 六六愛思考

寫於2020.2.22

這是個關於科學的哲學觀,來自於霍金。這個哲學觀使我明白:為什麼社科類理論文章只要能夠「自圓其說」即可。

霍金在《大設計》一書中舉了一個例子:把一條金魚養在一個彎曲的魚缸裡,那麼魚和人看到的世界就會是不同的。比如,從人看來是直線運動的某個物體,從金魚看來,就是沿曲線運動的。但是,如果金魚足夠聰明的話,同樣可以總結出金魚界的科學規律,可以精準預測這個物體的運動狀態。因此,人們必須承認:金魚看到的圖像,其實也是正確的。

所以,霍金指出:所有的「客觀實在」,其實都是建立在「理論模型」的基礎之上。人們沒有必要去追問一個模型到底是不是真實的,只要這個模型能跟觀測到的客觀實在相符合就行了。金魚眼中和人類眼中的物體運動同樣真實,兩套不同的理論模型也同樣管用。這就是霍金所講的「依賴模型的實在論」。

書中還舉了其它幾個例子來證明這一觀點。比如光的「波粒二象性」。比如「夸克」,這個東西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根本沒有「獨立」觀察到。但被用來解釋原子結構的模型就很好用,根據這個模型所做出的一切預測,基本都是正確的。因此,夸克作為基本粒子就被廣為接受了。

霍金認為所有的客觀實在,都是建立在模型的基礎之上。

深有同感。

雖然霍金提出的這一科學哲學觀,是從物理學角度(自然科學)出發,但我體會,對社會科學的研究同樣適用。而且從實際情況來看,社會科學的研究路徑其實早就在應用依賴模型的實在論了。

比如,針對什麼是技術本質的解釋,有人說是人類功能的延伸,有人又說是達成人類目的的手段。比如,中國為什麼是「大國」,有人主張是因為北方少數據民族的長期襲擾和治理黃河,促使中原王朝必須具有足夠的力量所形成;而有人又說是人口規模大造成的「大」國。再比如,為什麼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有人說是因為英國的技術先進,有人說是因為思想,典型的如亞當斯密提出了自由主義經濟學說,有人說歸功於得天獨厚的資源。關於劃分階級階層,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從經濟層面來分析,但也有人(保羅福賽爾《格調》)從文化角度來區分階級和階層。

你看,上述這些研究,都是根據自己的理論模型完成了對相關問題的研究闡釋,說得都有道理,基本也都有令人信服的一面,做到了「自圓其說」。那麼,對照霍金的科學哲學觀,實際上就是社科界的依賴模型實在論。只要自圓其說的理論能夠正確解釋客觀實在,那就是可以接受的。

由此我想到,既然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研究都依賴於「依賴模型的實在論」,是否可以說「依賴模型的實在論」是我們認識世界的統一方法呢?

這個問題,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在先驗觀念論與常識實在論之間
    通過對兩位先驗觀念論者胡塞爾和麥克道爾思想的關聯比較,得出的結論是:一方面,先驗哲學的立場使我們在理論中思考和展現處在常識實在論中的自然生活的結構,在此意義上,它與後者是相容的,或是對於後者的辯護;另一方面,先驗哲學力圖在哲學反思中審視和批判自然態度的某種致命傾向,即令自己迷失在自然主義之中的傾向。就此,先驗哲學與受自然主義浸染的常識實在論之間存有張力。
  • 胡塞爾的唯心論與實在論
    (13)我自己和他人,以及所有人的意識體驗,都是這個實在的經驗世界的一部分。這種「無差異性」的理解為哲學的認識論帶來了理論困境:一方面,主體性及其意識體驗是經驗實在性信念的可能性條件;另一方面,前者又通過這種信念被理解為實在的一部分。作為基礎的條件成為被奠基的有條件者的一部分——這成為胡塞爾在《邏輯研究》中的認識論奠基工作的障礙。
  • 論愛因斯坦的綱領實在論
    內容提要:本文通過以下三個方面,集中論述了愛因斯坦的綱領實在論思想。1.物理實在觀:雙重實在(本體實在和理論實在);2.物理學中的實在是一種綱領;3.綱領實在論餘墨。以1915年與石裡克的通信〔1 〕為契機,尤其是通過對物理科學的歷史、現狀和理論基礎的哲學反思,他逐漸精製了他的物理實在觀和實在論,終於形成了他的獨樹一幟的綱領實在論思想。  (一)  作為一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心目中的實在是所謂的物理實在。
  • 實用主義:實在論與反實在論之爭
    在中世紀, 唯名論者認為殊相是實在之物,唯實論者認為共相是實在之物。在近代,培根、洛克等經驗論者認為物質實體是實在之物,萊布尼茨、黑格爾等唯理論者認為理性、觀念是實在之物。不論這些哲學家們對「實在」作怎樣的理解,他們都從各自的觀點提出了各自的實在論。
  • 實在論與反實在論,到底在爭論什麼?
    其中,關於mechanism的討論,在哲學中算作「實在論」,尤其在社會學有影響的是「批判實在論」。  1  爭論的是什麼? 實在論與反實在論(anti-realism)的爭論,簡單地講是因為科學裡有大量科學假設的不可見實體和過程,最後被拋棄或者被承認,比如:——不可見的理論實體:「夸克」、「電子」、「DNA」——不可見的理論過程:自然選擇、大陸漂移 這些不可見的
  • 進化認識論的實在論辯護
    隨著適應論綱領不斷受到挑戰,其實在論觀點也受到內在懷疑論的致命威脅。本文通過對新近出現的激進建構論、非適應論的進化認識論以及應用的進化認識論進行評析,探討其中的實在論議題,從而重構進化認識論中的實在論立場並為其提供辯護。
  • 分析哲學:「實在論」與「反實在論」之爭
    所以說,這種理論是一種實在論的理論。實在論有不同的形式。關於數的獨立存在性的實在論稱為「數學實在論」。那種認為物理客體構成了我們日常經驗世界的實在論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我們在非哲學的思考中都接受它。這種理論指出,比方說,樹和石頭是完全不依賴於我們對它們的感知而存在的。
  • 量子力學的實在論
    量子力學的實在論可以從四個方面考察:一是圍繞量子力學理論實在性的爭論;二是量子力學形式體系的實在性;三是量子力學所描述的世界特性;四是量子力學對實在論理論的推進與發展。對量子力學是否具有實在性的爭論主要發生在量子力學理論誕生之初,尤以愛因斯坦與玻爾的爭論最令人稱道。
  • 【9名學者聯名】什麼是批判實在論(Critical Realism)【劉忠魏譯】?
    批判實在論自我定位為替代性範式,它既不同於關注規律性、各類變量模型(基於回歸的),以尋求近乎於法則為己任,並表現出各種科學形式的各類實證主義,也有別於聚焦各種詮釋和描述,完全無視因果關係,即否定解釋、偏愛闡釋的具有強烈演繹主義色彩和後現代轉向的理論視角。然而,要定義批判實在論卻並不容易。
  • 科學實在論的進步及走向
    主要著作有:《當代科學實在論》、《科學知識動力學》、《後現代科學實在論》、《後現代科學哲學》、《走向21世紀的科學技術哲學》等。記者:您是怎樣看待科學哲學,特別是科學實在論的呢?郭:隨著當代自然科學越來越遠離經驗的發展,科學理論的構造、解釋和評價問題便在科學哲學研究中愈來愈具有了突出的地位。
  • 詹姆斯馬奧尼:路徑依賴、制度理論與比較歷史分析
    馬奧尼他們三位對我都有影響。我的博士論文是關於五個中美洲國家的路徑依賴式發展以及在19世紀的關鍵時點(critical junctures),而用關鍵時點作為博士論文理論框架的想法直接來自科利爾夫婦。我在伯克利讀書時,他們剛出版了以關鍵時點為理論框架的《塑造政治舞臺》。我的博士論文在很多方面試圖將他們的關鍵時點理論擴展和完善為一個全面的路徑依賴式發展理論。
  • 夏 釗 | 康德與黑格爾對傳統實在論的改造 ——對近年歐美「新實在論」的一個探源嘗試
    參與謝永康教授主持的《批判理論叢書:霍耐特文集》(德文,即將出版)的翻譯工作,承擔了10萬餘字的翻譯任務。在本刊發表的論文有:《康德與黑格爾對傳統實在論的改造——對近年歐美「新實在論」的一個探源嘗試》(2019 年第 5 期)。摘   要:當前歐美學界的「新實在論」討論形成了紛繁多樣的實在論變種,都被冠以了「新」實在論之名。
  • 論萊布尼茨的關係實在論
    哲學家們似乎已經對以下結論達成共識:萊布尼茨以單子論實體觀為核心的形上學作為一種整體性背景對數學、邏輯學、物理學、倫理學等其他思想發揮了奠基性的作用,使他取得累累碩果。這是一種主流觀點,卡西爾、羅素、庫迪拉、海德格爾①都是這種觀點的代表。
  • 思辨實在論:有限性之後及其超越
    對這一預設的確證或是反駁無論如何都將解決有關思辨實在論,有關它的未來,它的實際的重要性,以及它的短暫或時髦的特徵的一切相關的問題。在腦海中形成了這些初步的預備措施之後,我們可以以研究其中心問題作為開始:思辨實在論的共同特性是什麼?
  • 相對論,進化論,是否生來是「理論」?
    如果你在網絡上最黑暗的角落裡仔細傾聽,你會經常聽到有人否認那些成熟的科學事實,在他們看來,諸如進化論,宇宙大爆炸,甚至重力的存在,都「只是一個理論」。而科學觀點回應道,「不,'理論'一詞的科學用法並不在於字面意思。但我不認為這種說法正確。對一些情況,比如進化論、萬能引力定律、相對論或量子理論來說,它們都是在某些制度中被實驗驗證過的科學模型。但是,是否所有的科學用語都是經過驗證的理論呢? 因為我們用詞不嚴謹,很容易在彼此交談時產生誤解,容易存在一些差異。
  • 李鈞鵬︱蒂利的歷史社會科學——從結構還原論到關係實在論
    第三,究其本質,抗爭政治中的政治過程理論及其核心概念「政治契機」仍然具有濃厚的「客觀」結構主義色彩,蒂利的理論模型對政體的變動如何誘發抗爭政治做了大量分析,能動性卻基本只停留在紙面上。1949年,在結構功能論如日中天之時,帕森斯的學生默頓號召社會學家轉而關注中層理論「中層理論既非日常研究中多如牛毛的瑣屑但必要的初步假設,也不是……解釋一切被觀察到的社會行為、社會組織與社會變遷的統攬一切的統合性理論,而是介於這二者之間的理論」(Merton, 1968/1949: 39)。
  • 物理學理論的本質是什麼?
    科學家並非對宇宙中的一切做出無端的臆想,他們會根據實際做出合理的假設,並通過實驗加以證實。科學是關於事實,而非關於信不信存在的問題。 物理學理論的本質是數學框架
  •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唯心論和實在論
    實在論把客體看作原因,把主體看作結果。費希特的唯心論認為客體產生於主體。可是,根據充足理由原則,主客之間並無關係。因此,這兩種理論都無法證明。所以,懷疑論能成功地駁斥他們。因果律先於知覺和經驗,是知覺和經驗的條件,因而就不能從知覺和經驗中得來;同樣,客體和主體先於一切知識,也先於充足理由原則,是充足理由原則的第一條件。這個原則只是一切客體的形式,只是客體顯現了自身存在的全部本性。但客體往往以主體為先決條件,因此,兩者之間不可能有任何因和果的關係。
  • 乾貨| 量化金融經典理論、重要模型、發展簡史大全
    尤其是對其中的現代組合理論非常感興趣。分享給大家。看了這些理論,我只能用似懂非懂來形容。裡面的數學名詞我基本上學時都學過,那些公式我曾經也看得明白。但畢竟離開書本太久,啃起來超級費勁。尤其是搞懂公式背後真正的含義,更難。金融投資是一門藝術,事關對經濟的分析、政策的判斷、人性的理解;這又是一項嚴謹的科學,事關隨機微積分、概率統計、優化理論。
  • 郝苑/孟建偉:實在論的「思辨轉向」
    : 關鍵詞: 作者簡介:   摘  要:21世紀的歐陸哲學對20世紀流行的種種反實在論思潮進行了反思與批判,由此引發了實在論的思辨轉向與思辨實在論的興起。思辨實在論深刻批判了作為反實在論的哲學根源的關聯主義,進而從思辨哲學的理論視角,系統發展出了思辨唯物主義、以客體為導向的本體論、新生機論與思辨的自然主義等反思客觀實在的諸多理論進路。作為一個至今仍在發展壯大的哲學流派,思辨實在論將在21世紀的歐陸哲學舞臺上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