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試與自己的內在小孩建立溝通

2020-12-19 寬大寬

其實每個人的內心都住著一個內在小孩,內在小孩就是你的性格,希望大家能嘗試著與這個內在小孩溝通,慢慢地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為什麼這麼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是不是真的自己不夠好,是不是自己真的不夠優秀,有時候伴隨著別人對我們的懷疑,我們也開始自己懷疑自己,我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人?我好像不了解自己了。

小時候我們需要通過父母的肯定,考試的肯定來確定自己做的已經足夠好了,自己已經優秀了,長大後我們好像還是活在別人對我們的評價中,我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麼樣的,我們需要拼命去滿足去適應這個社會對我們的要求,如果我們做不到了,我們覺得自己好像沒有價值了,其實不是這樣的,存在就是一種價值。

你不必去在意別人對你的評價,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評價標準,1000個讀者就有1000個哈姆萊特,所以你無法去成為別人心目中的那個你,我們需要知道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對於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我們更要有堅定的信心,我就是這樣的人,我不會因為你說我笨,我就笨,我不會因為你說我是壞人我就是壞人,我自己要知道我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相信自己。

還有些同學可能感覺自己沒有存在的價值,其實你的這種感覺只是說你感覺自己在某個領域沒有了存在的價值,你在其他領域肯定有存在的價值,就是你在任何領域都沒有價值,那麼你在你父母那裡,在你親人那裡,你肯定有價值,因為你的存在他們感到幸福,所以很簡單,你什麼都不用做,他們都覺得你是有價值的。

所以我們要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相關焦點

  • 與內在小孩溝通,遇見真實的自己
    內在美好,就是會體驗到美好的人事物,你的內在才是真正的創造者。能夠失去的都不是屬於你的東西,那些失不去的才是真正屬於你的東西。比如,看不見的智慧、天賦才華、勇氣等。你不會因為擁有某個人而有價值,也不會因為沒擁有某個人而沒有價值。真正的失敗是,自己明明可以做到,有所保留不去做到。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一面鏡子,因為你所有的體驗都是你的內在創造出來的。
  • 與自己和解,從看見內在小孩開始|內在小孩類型測試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廈門美食報導,ID:xmmsbd】,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內在小孩,是另一個自己什麼是內在小孩?指的是我們在成年後,內心有一部分心理狀態與功能,和小孩一樣。
  • 與自己和解,從看見內在小孩開始 | 內在小孩類型測試
    內在小孩,是另一個自己什麼是內在小孩?指的是我們在成年後,內心有一部分心理狀態與功能,和小孩一樣。· 自信心不足,有畏難情緒,在工作中總覺得自己不能很好勝任目前的或者更好的崗位。· 常常自我懷疑與否定,內心糾結與矛盾,有時候感覺自己像變了一個人。...這些情緒失控的、受傷的,被你忽略的另一個自己,其實就是內在小孩。
  • 《與自己和解:治癒你內心的內在小孩》——遇見童年的自己
    一次父母打罵、一場噩夢般的考試、被同齡人欺侮孤立……這些被淡忘的童年創傷,就是被你遺忘的內在小孩。內在小孩是你情緒化的根本原因,而你卻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也許某天,你就會突然開始生氣、發火;也許你會對某些事特別敏感,甚至都不願提起;也許你會有模糊的悲傷感,卻找不到任何與悲傷相關的記憶。你甚至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思維,感覺全世界都在與你作對。
  • 雙向溝通,在親子溝通中和孩子建立內在聯結
    9月24日,在新蕊計劃2017北京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巡迴講座的首場講座上,北京婦聯新蕊計劃家庭教育特聘講師、兒童教育專家張娟,進行了主題為「重建親子聯結,建立有效溝通」的講座。  張娟說,如果我們想要跟孩子達成一個好的溝通方式或者溝通效果,技巧、方法、法寶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是不是能真的跟孩子有內在的聯結。
  • 做內在小孩的積極關注者,學會愛自己
    是的,我們和馬思純一樣,都有自己的情緒,我們也恐懼也焦慮。那麼這些情緒來自哪裡呢?我們是否能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心小言將結合心理學從內在小孩和內在大人的角度出發,告訴大家如何疏解不安情緒,做深度的自我療愈! 什麼是內在小孩?
  • 克服"內在小孩":勇於示弱 接納自己真實的自卑
    我嘗試著不斷地提醒自己用「我行你也行」的模式對待他人,用鼓勵、寬容的態度說話,但還是經常控制不住自己,這種讓他人自卑以展示自己自信的心理,讓我自己也很厭惡。   我在網上做了一下九型人格的測試,發現自己「藝術型人格」分數較高。藝術型人格有一部分特徵跟現在的我很像,但我覺得這是一種後天人格,因為小時候我並不是這樣的。
  • 與自己和解,從看見內在小孩開始?原來是這樣!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廈門美食報導,ID:xmmsbd】,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內在小孩,是另一個自己什麼是內在小孩?指的是我們在成年後,內心有一部分心理狀態與功能,和小孩一樣。· 自信心不足,有畏難情緒,在工作中總覺得自己不能很好勝任目前的或者更好的崗位。· 常常自我懷疑與否定,內心糾結與矛盾,有時候感覺自己像變了一個人。...這些情緒失控的、受傷的,被你忽略的另一個自己,其實就是內在小孩。
  • 療愈內在小孩的7種能量
    成年後,一旦遇到挫折,我們就會縮回這個空間,被這個內在小孩接管。  憤怒、悲傷、嫉妒、恐懼,甚至開懷、興奮等等我們時常感受到的這些多變情緒,其實都是內在小孩在發聲、提醒你他的存在。當我們開始察覺自己遺忘了內在受傷的小孩,我們會對這位小孩充滿慈悲,也因此生起正念的能量。正念的能量將擁抱和療愈我們,並療愈我們內在的受傷的小孩。
  • 擁抱內在小孩,活出自在人生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很少有人能稍作停歇,靜下心來,給自己一點和自己內在小孩獨處的時間。在忙忙碌碌中,在與人相處中,總是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摩擦。在摩擦中,人們能很明確的感受到那來自於自己內在的委屈、壓抑、憤怒等,但似乎是一種習慣,又或許實在太難受急於逃避,很少有人能讓自己停留片刻,去看看這些情緒的背後是什麼。其實,每一種負面情緒背後,都是你的內在小孩在向你發出求救信號。
  • 心理問題急救手冊|做內在小孩的積極關注者,學會愛自己
    是的,我們和馬思純一樣,都有自己的情緒,我們也恐懼也焦慮。那麼這些情緒來自哪裡呢?我們是否能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心小言將結合心理學從內在小孩和內在大人的角度出發,告訴大家如何疏解不安情緒,做深度的自我療愈!什麼是內在小孩?
  • 擁抱「內在小孩」,才能治癒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
    其實,我們探討原生家庭,並不是為了指責父母的過錯,或者走向父母的相反面,而是更多的去找到我們的內在小孩,去擁抱他,接納他。被情緒主導的我,當時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真正的憤怒是源於幼年的體驗。內心那個害怕被拋棄,被遺忘的小孩出來了,這導致我無法用理智去思考問題。如果我們沒有意識過,自己內心存在著一個內在小孩,那麼當他被激發出來的那一刻,我們是不會知道的,只會不斷找理由去解釋自己的情緒或行為。
  • 內在小孩受傷程度測試
    該測試來源於壹點靈網站以下是內在小孩受傷程度的測試問卷,請以【是】或者【否】來回答下面的問題:(該測試來源於壹點靈網站)1、當我每次想到要嘗試新的問題時12、我一直在批判自己無能13、我認為我自己是一個可怕的罪人,所以我擔心死後會下地獄14、我很刻板,追求完美15、我覺得自己永遠趕不上別人,做什麼事都不對16、我實在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17
  • 白大衛|親愛的內在小孩
    一個成人關照著自己的內在小孩,就能知道自己的心靈停在了哪個階段。當一個人把內在小孩的需求都向外投時,他就不斷在老闆、伴侶,甚至孩子身上索取未被滿足的東西,無法停止,這就是病態。而其實一個人的成年的自己,是可以照看好自己的內在小孩的。當把內在小孩的需求轉向內時,療愈就發生了。內在小孩,並不是體內真正獨立存在的個體,但他確實會提示我們自己需要什麼。「小孩」是關於「世界」的象徵,也象徵創造力、享受生活,被允許表達自己,被允許學習和犯錯,而不犯錯又怎麼學習呢?這些都是與內在小孩相關的東西。
  • 你的「內在小孩」,受傷了嗎?
    她在感情中一直很卑微,積極地付出,一旦感到不安全感又容易緊張暴怒,總是神經兮兮,哭哭啼啼,再愛她的人,也難和她進行良好的溝通。越是害怕被拋棄,就越是被拋棄。張德芬說過:「原來我們內在小孩的最大特徵,就是恐懼。」
  • 關愛內在的小孩
    核心提示:關愛我們的內在小孩,就是給我們內在的小孩以滋養,用成年的我們,現在已經長大了的我們自己的愛給內在小孩以溫暖、關注、幫助、使他成長。在療愈我們內在小孩的過程中,我們要以欣賞,愛撫自己為最終目標。對不完美的人生中的不完美的他人用一份體諒,包容的成熟心態來面對。
  • 控制不住情緒,是內在小孩在作怪
    而父親經常不在家,很少溝通,有時間回家的第一件事卻是檢查她的成績,稍不滿意就大聲責罵。 吉姐習慣了被要求,成年後也擺脫不了這個禁錮,她對自己要求很高,一旦做得不夠好就會愧疚、自責、自我厭棄,也容易因為別人評價受傷很久。
  • 與「情緒」和解,從看見內在小孩開始
    ,是另一個自己什麼是內在小孩?我們沒能看見自己的內在小孩,但感受到的痛苦卻是明顯又深刻的。這些情緒失控的、受傷的,被你忽略的另一個自己,其實就是內在小孩。與其一直向外,向別人尋求索取來獲得心靈的慰藉,不如通過「治療」自己的內在小孩來自救。
  • 《內在父母的覺醒》:給內在小孩無條件的養育
    智慧機器人 給你舒適健康的家 讓生活更美好 《內在父母的覺醒 內容簡介 每個人可能都聽過這樣的話——「善待自己」「原諒自己」「對自己好點」「這不是你的錯」。
  • 最好的和解,是陪內在小孩長大
    你想向前,它要向後;你想挑戰自己,它要畏懼退縮;你想心平氣和,它要哭鬧崩潰。你責怪它不成熟,它卻哭得更兇了。其實,這些內心的糾結、掙扎都是你內心的小孩在作祟,心理學稱它為:內在小孩。它正在向你呼救,渴求被你看到和疼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