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新政策千呼萬喚始出來。從今年5月底至新政策的出臺期間,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一度全面中斷,在這3個月內,儘管國內新能源客車市場幾乎出現全面「零訂單」的局面,但各家新能源客車製造企業這方面的發展卻沒有止步。
在補貼政策「空檔期」內,各客車企業是如何出招的?記者近日進行了一番調查。
中通:借力地方補貼有斬獲新能源基地年底建成
在補貼政策「空檔期」內,中通客車逆流而上,7月份,萊蕪公交一次性採購40輛中通10.5米氣電混合動力客車,此訂單是國家補貼政策截止後,行業首個新能源客車訂單。
在整個新能源客車市場一片蕭條之際,中通客車是如何實現逆襲的呢?
「萊蕪公交能夠一次性採購40輛中通新能源公交車,也是有原因的。2004年中通開始造新能源客車,7年時間的研發,中通新能源客車技術已逐步走向成熟,技術優勢在不斷轉化為成本優勢。一方面,中通新能源客車先進的技術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山東省財政廳也給予了地方性補貼。」在談到上半年公司的大幅增長時,中通客車總經理孫慶民對記者這樣說。
據悉,近年來,中通客車一直堅持穩健的經營策略,市場營銷策略瞄準「大城市,大客戶,大信息,大訂單」,今年很多訂單(不限於新能源車)均在80-100輛之間。同時,中通客車即時調整產品結構,堅持走在行業前面,不斷研發適應市場新需求的新車型。
雖然國家新能源客車補貼被暫停,但中通並沒有停止重點發展新能源客車的步伐。中通新能源客車生產基地預計今年年底正式建成,明年3月,中通客車將實現整體搬遷。全面投產後,新能源客車生產基地將達到3萬輛客車產能,包括2萬輛新能源客車和1萬輛燃氣客車的產能。
由此也可見,中通客車未來的發展重點之一依然是新能源客車。
恆通電動客車:新廠區零庫存有訂單可隨時批量交付
重慶素有「山城」和「火爐城市」之稱,山路多高坡,夏季多高溫,這些環境對於電動客車是嚴峻的考驗。8月,記者來到重慶渝北空港電動客車充電站,站內有5、6輛恆通電動客車正在充電。記者看到,充電站內,每輛車的充電記錄都被工作人員詳實記錄在本子上。
「重慶氣溫很高,路上很多坡,這批電動公交車已經用了兩個夏天,目前看來電池與車身沒有出現任何大問題。」在充電站內休息的司機師傅說。
今年4月,重慶恆通電動客車整體搬遷至新廠區。方得網記者在採訪中看到,恆通電動客車的生產車間設備整齊,但整個車間卻不見生產工人。恆通電動客車品質部部長塗仲成告訴記者:「恆通電動客車新廠區堅持零庫存的生產策略,因補貼政策暫停,近期並無訂單。恆通的工人已經分布到重慶的各個公交站,從事夏季車輛的安全檢查與維護。」
重慶恆通電動客車公司總經理鄧平表示,雖然現在恆通電動客車處於停產階段,但這僅僅是政策的空窗期,並不代表新能源客車這個產業沒有前途。新能源客車將是未來客車產業的發展重點。恆通電動客車自2011年進駐重慶公交以來,重慶的快速充電客車逐年增加。恆通電動客車的10分鐘快速充電模式,在重慶特殊的道路環境中運行效果一直很不錯。
目前,重慶主城區共有800輛混合動力公交車,31輛純電動公交車,預計年底新能源公交車的數量將增加到1000輛左右。
宇通:完善新能源客車未來將會推向海外
去年,宇通的新能源車銷量在1770輛左右,今年1-6月,新能源客車的銷量已經佔宇通客車10米以上公交車銷量的55%。作為國內客車的領頭羊,宇通客車上半年實現淨利潤6.3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18%。報告期內,宇通節能與新能源客車生產基地逐步投產,上半年銷售混合動力客車2000多輛,市場佔有率40%左右,宇通在新能源客車領域的優勢初步顯現。在沒有政府補貼的「空檔期」中,宇通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目前,雖然新能源客車訂單大幅下降,但宇通發展新能源客車的節奏並未減緩。在這個沒有補貼的「空窗期」內,宇通一直忙著調整產品,優化性能。
「絕對不拿用戶去做實驗,這是宇通始終堅持的原則。比如,對於前期市場上一些反饋不好的車型,雖然銷售數量不多,但宇通還是花了很大代價進行整改,全部調整成最好的狀態。在銷售新能源客車過程中,不能光領了國家補貼,就不管用戶的使用效果。單單在新能源動力系統的研發上,宇通已經引入了12個博士,投入了相當大的人力和物力。」宇通新能源客車部部長李高鵬告訴記者。
據悉,宇通目前已有新能源客車出口到海外,但數量還不大。談及海外市場的拓展,李高鵬表示:「宇通一貫的想法,就是只有當產品性能穩定了,才能大規模推廣。目前,我們覺得宇通新能源客車在國內可以推廣,但走到國外去,我們還是比較謹慎的。現在,產品投入國內市場已經兩年,需要再驗證一到兩年,我們才會考慮在國外大規模地推廣。」
可見,在市場蕭條之際,宇通一門心思完善產品性能,在未來的市場角逐中,宇通將拿出更加可靠節能的新能源客車產品。
據《2012年中國新能源客車消費報告》顯示:截止2012年,在全國25個「十城千輛」示範運營試點城市中,共運營新能源公交車11777輛。無論是已經試點的城市,還是「十城千輛」的非試點城市,新能源客車仍有非常廣闊的市場空間。
在補貼政策「空檔期」內,各家主流企業並未擱淺新能源客車的發展,而是紛紛建設新基地,深入一線檢查維護,並積極調整產品,完善車型。如今,隨著補貼新政的出臺,新能源客車市場有望再一次進入快速發展期。這些企業,無疑也將首先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