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啟東課題組靶向PHD2的臨床候選分子的發現

2020-12-08 藥物化學前沿

前言

近日,尤啟東課題組在J. Med. Chem.發表了目前處於臨床I期治療貧血的PHD2抑制劑的發現過程。該項目屬於非常經典的Me too藥物改構,具有非常好的參考價值。

PHD2抑制劑研究情況——什麼樣的靶點適合Me too

目前,有超過10個以上的PHD2抑制劑進入臨床研究階段,有3個被批准上市,其中FG-4592於2018年在中國獲批,成為首個在中國上市的PHD2抑制劑。目前,處於臨床或者上市的PHD2抑制劑作用方式都是結合於PHD2蛋白內源性輔因子2-OG位點;並且有抑制劑共晶結構報導,可用於設計優化。

什麼樣的分子骨架適合Me too

從下圖經典的PHD2抑制劑FG-2216類似物晶體結構可見,其甲醯甘氨酸彈頭與Arg383形成兩個氫鍵相互作用,吡啶骨架與Fe離子形成相互作用,並與Tyr303形成氫鍵相互作用。

目前,PHD2抑制劑具有豐富的結構多樣性,異喹啉或吡啶骨架廣泛的被替換為其他的雜環,例如:喹啉酮、咪唑並吡啶、萘啶酮等;甲醯甘氨酸彈頭廣泛替換為噻唑、吡唑羧酸等。但這些新骨架僅處於臨床研究階段,其上市分子骨架(異喹啉或吡啶+甲醯甘氨酸彈頭)才是經過考驗的優勢骨架。

改構設計

具體改構思路如下圖,基於上市分子FG-4592/AKB-6548的對接分析,保留其吡啶+甲醯甘氨酸骨架,保持其與蛋白最主要的相互作用。在口袋末端溶劑區通過炔基等效替換苯環結構設計一系列化合物。

構效關係的研究

最先設計的化合物3活性較FG-4592降低了5倍,但是其具有新的骨架而具有進一步優化的潛力。初步構效關係發現了較FG-4592更優活性的化合物8,進而對化合物8末端苯環的細微優化,發現了最優的化合物17,活性較FG-4592提高了一個數量級。

通過體內各種模型的評價,相同劑量的化合物17均能達到或優於目前上市分子FG-4592的效果。

體外肝臟微粒體穩定性、藥代動力學、CYP抑制活性評價均表明化合物17具有理想的性質。

安全性評價

化合物17具有較好的藥代性質和藥效,急毒實驗表明化合物17在靜脈注射200mg/kg的劑量對小鼠體重、飲食及器官體重比無影響,同時血生化指標基本無影響。

總結:

本文為我們呈現了一個經典的Me too藥物開發實例,為我們提供了Me too項目中靶點、分子骨架、優化策略選擇的參考。臨床候選分子一定是高效和低毒的集中體,一定要著眼二者的平衡。

參考文獻:

[1]Xiaojin Zhang. Discovery of Clinical Candidate (5-(3-(4-Chlorophenoxy)prop-1-yn-1-yl)-3-hydroxypicolinoyl)glycine,an Orally Bioavailable Prolyl Hydroxylase Inhibi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Anemia. J. Med. Chem. 2020. DOI: 10.1021/acs.jmedchem.0c01161.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可用於治療一種高度惡性肺腺癌亞型的蛋白靶點及候選藥物
    以EGFR抑制劑為代表的靶向治療及以PD1/PDL1靶向性抗體為代表的免疫治療極大地改善了肺腺癌病人的生存預後。然而,肺腺癌中惡性程度最高、以細胞快速增殖為主要特徵的PP(Proximal-Proliferative)分子亞型肺腺癌既無法使用靶向治療,也無法使用免疫治療,仍然主要使用療效有限且副作用大的化療。因此,尋找PP亞型肺腺癌的治療新靶點,開發特異性的靶向治療藥物具有重要臨床價值。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發現新型醯化氨基寡糖類降糖、降脂活性候選藥物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發現新型醯化氨基寡糖類降糖、降脂活性候選藥物 2020-11-27 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因此,同時靶向a-糖苷酶及胰脂肪酶多作用靶點成為當前治療II型糖尿病藥物研發的熱點之一。  前期研究團隊在對海洋鏈黴菌HO1518降糖活性分子的探究過程中,發現一系列具有顯著降糖活性的新型醯化氨基寡糖,具備降糖藥物開發潛力。
  • 密西根大學王少萌課題組發現EED小分子抑制劑EEDi-5285
    抑制PRC2活性的其中一個方式是發展EZH2小分子抑制劑,如處於臨床研究的化合物1-3,其中化合物2(Tazemetostat)於2020年被FDA批准用於上皮樣肉瘤的治療(該小分子在20200502推文中有更加詳細的介紹)。但由於EZH2的繼發突變致使耐藥性的發生,因此靶向EED的變構位點提供了可替換的PRC2活性抑制方法。
  • 分子所肖瑞平課題組發現活性氧介導心臟保護的新機制
    近日,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肖瑞平教授課題組報導了活性氧介導心臟保護的新機制,發現在心臟缺血預適應過程中,心肌細胞活性氧水平增加,激活蛋白激酶C-δ(PKC-δ),誘導MG53蛋白分泌,介導心臟保護作用,從而為缺血性心臟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策略。
  • 上海交通大學呂海濤課題組聯合中科院大學重慶醫院王槐志課題組...
    胰腺癌是臨床致死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其病源機制複雜且發病過程極為隱匿,由此臨床診斷病例多發現於疾病晚期,常並伴有多器官轉移,胰腺癌的五年臨床生存率不足5%。面向胰腺癌早期診斷及其多器官轉移分子預警的臨床迫切需求,上海交大呂海濤課題組聯合中科院大學重慶醫院王槐志課題組,基於課題組開發建立的多基質精準靶向代謝組學方法(Mutiple-Matrices
  • 靶向PD-1和LAG-3!岸邁生物雙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美獲批臨床
    轉自 | 醫藥觀瀾今日,岸邁生物宣布,其EMB-02的新藥臨床申請(IND)得到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臨床研究可以啟動」的確認信函。根據新聞稿,EMB-02同時靶向免疫檢查點蛋白PD-1和LAG-3,它是岸邁生物第二個自主開發的針對實體瘤治療的新型雙特異性抗體候選藥物。
  • 自主CART細胞候選藥物獲美國FDA臨床試驗許可
    5月18日,科濟生物醫藥(上海)有限公司科研團隊宣布:自主研發的人源化抗Claudin18.2(CLDN18.2)自體CART細胞注射液用於治療CLDN18.2表達陽性、既往經系統治療後出現進展或復發的晚期胃腺癌/食管胃結合部腺癌、胰腺癌的新藥臨床試驗(IND)申請,獲得美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許可。
  • 人類與癌症的史詩級較量:分子靶向治療 倍道而進、一日千裡 _ 東方...
    而這期間癌症基礎研究和大規模基因組學的發展為新型分子靶點研究打下了理論和技術基礎。1997年第一個大分子靶向藥物利妥昔單抗上市用於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2001年第一個小分子BCR-ABL抑制劑伊馬替尼上市用於晚期費城染色體陽性的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CML)的治療,腫瘤的治療逐步進入了靶向時代。   2.2。
  • claudin18.2腫瘤靶向治療的現狀與未來|胃癌|Claudins|靶點|臨床...
    雖然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靶向治療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經為特定人群帶來福音,但在進展期胃癌中尋找其他靶點勢在必行,claudin18.2(CLDN18.2)隨之而來。Claudins是一個蛋白質家族,其作用是維持控制細胞間分子交換的緊密連接。廣泛分布於胃、胰腺和肺組織,可用於診斷和治療。
  • 臨床試驗表明:靶向GD2的CAR-T細胞有望治療神經母細胞瘤
    在CAR-T細胞療法中,T細胞經過基因改造後在它們的表面上表達一種稱為嵌合抗原受體(CAR)的分子,可以特異性識別癌細胞。在這項新的研究中,患者自身的T細胞經改造後表達靶向GD2表面蛋白的CAR分子,由此產生的CAR-T細胞稱為GD2 CAR-T細胞。
  • Nature子刊:治療性B肝疫苗新進展,淋巴結靶向納米疫苗免疫新機制
    點擊查看 儘管預防性B肝疫苗在臨床應用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迄今為止,尚無有效的治療性B肝疫苗上市。這其中最具挑戰的重大問題是如何突破慢性B肝感染患者體內長期建立起來的免疫耐受,誘導有效、持續的免疫應答,獲得功能性治癒,甚至完全清除cccDNA。
  • Angew綜述 | 靶向蛋白降解技術、優勢及局限性
    1977年,HarrisGoldknof和Ira Bush在細胞周期的研究中發現,在染色體的組蛋白H2A中與其異肽鏈共價結合的分子即是泛素。基於PROTACs介導的蛋白質降解的巨大成功,由Arvinas®開發的兩種PROTAC,ARV-110和ARV-471已於2019年進入臨床試驗,分別針對雄激素受體和雌激素受體。由Arvinas®發表的人體內PK數據的結果顯示,它們的半衰期長達24小時甚至數天之久,預計將於2020年發布臨床療效數據。
  • JMC|靶向DDX3X特定結構域的計算策略發現高選擇性廣譜抗病毒抑制劑
    義大利遺傳研究所Giovanni Maga團隊通過結構和序列比對,發現一個獨特的結構域(UM),該結構域與人體其他蛋白序列同源性低,因此靶向該結構域,有望發現靶向DDX3X高選擇型抑制劑。其中化合物5的IC50值在0.7μM,表明它是一種新的DDX3X抑制劑,對5簡單修飾改造後的化合物11~13在微摩爾範圍內表現出良好的廣譜抗病毒藥效且無細胞毒,可作為西尼羅河、登革熱治療的候選藥物。
  • 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夏偉梁課題組發表Oncogene、Theranostics論文...
    這些發現為在FGF19驅動的肺鱗癌中通過靶向抑制FGF19/ FGFR4通路或直接使用基於mTOR通路的治療提供了新的策略。FGF19是一個內分泌型生長因子,其與特異性受體FGFR4結合需要藉助Klotho家族蛋白中的βKlotho形成複合體激活下遊的多種信號通路。
  • 針對卵巢癌頑固性腹水精準治療,中大五院科研團隊有新發現
    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中大五院)分子影像中心何歡歡課題組和婦科團隊在醫學領域1區雜誌《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發表了題為Macrophage-mediated vascular permeability via VLA4/
  • 蝙蝠「百毒不侵」的答案終於揭曉:清華等團隊發現新冠病毒抑制劑
    研究團隊後續將在動物感染模型上進一步對 carolacton 及其衍生物的抗病毒功能進行臨床前測試,希望能將其作為一種廣譜抗病毒藥物早日推向臨床。 研究團隊從蝙蝠基因組分析入手,使用了 RNAi 和 CRISPR 基因組學方法,系統地尋找病毒生命周期依賴的宿主因子,通過理解病毒-宿主因子的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來尋找新的抗病毒藥物靶點。最後發現 c -1-四氫葉酸合酶基因 MTHFD1 在蝙蝠細胞和人類細胞中的病毒複製具有普遍依賴性。
  • 廣生堂全球創新抗肝癌靶向藥物臨床試驗申請獲受理
    新京報快訊(記者王卡拉)7月24日,廣生堂發布公告稱,該公司研發的全球創新藥——抗肝癌新藥GST-HG161臨床試驗申請獲原國家食藥監總局批准。廣生堂稱,本次新藥臨床試驗申請的成功受理標誌著公司開啟了從仿製藥企業向創新藥企業的重大轉型。
  • 陳萬濤教授課題組項目喜獲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在2020年5月19日上午的2019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傳來喜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口腔頜面-頭頸腫瘤科行政副主任,上海市口腔醫學研究所所長陳萬濤教授課題組項目《口腔頜面部腫瘤組織樣本和生物信息庫的建立和應用》喜獲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新研究找到讓致命腦瘤發生萎縮的重要分子
    最近,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能夠用於篩選膠質母細胞瘤治療藥物的新方法,他們利用這一方法發現了一種能夠使腫瘤平均尺寸減小一半的重要分子。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Oncotarget上。
  • 基石藥業(02616)HDAC6抑制劑CS3003在中國I期臨床試驗獲批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3月13日, 基石藥業(02616)宣布,公司在研產品選擇性靶向組蛋白去乙化酶6(HDAC6)抑制劑CS3003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在中國開展首個人體I期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