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勿消費窮人的尊嚴,程序正義比結果更重要,評說三元橋套餐A!

2020-12-11 騰訊網

最近網上三元橋套餐A火了,胡老師又準備來段不一樣的吐槽!

北京朝陽三元橋某餐廳在玻璃大門上貼上一則告示,人都有困難的時候,沒錢吃飯到我店,只要對服務員說點套餐A,就可以吃了抹嘴走人不用付錢!網上贊聲一片,我倒是覺得這是目的正確程序有問題的做法,至於是不是老闆故意營銷或者沽名釣譽不能瞎說!

我在老家賣草莓的時候,因為我家草莓園就緊挨著鎮裡,所以生意一般都是比較好的(胡老師是不是故意營銷了?呵呵,自媒體常以這個理由不讓我發文章),在鎮的一邊有個福利院,福利院的人去鎮裡都必須經過草莓園,福利院的人每天吃飽喝足了,雖然沒什麼錢但也會去逛街啊,有些輕微痴呆的和年齡稍微大些沒人照料的人就在福利院!他們經過草莓園時,我就經常給他們新鮮的好的草莓吃,有些輕微痴呆的人走路經過我們草莓園攤位會放慢腳步會多看看我們幾眼,但他們什麼話也不說!我就主動給一捧草莓他們吃!有些當時就用清水衝洗一下給他們!他們接過就吃,還是沒一句話就邊吃邊走了!

所以我就覺得,三元橋套餐A為什麼要客戶主動對服務員說套餐A三字啊,這一說不打緊,服務員會聽到,周圍就餐的顧客會聽到,自己說出來可能要客服自己心裡障礙!他這個店是需要本人走進店裡坐下後說話的,所以衣衫襤褸的很大可能不會主動走進店裡去,另外這個地方是三元橋,是大量寫字樓集中的三環!

果真記者拜訪後老闆也說了,套餐A只出了一份!姑且相信一份吧,為什麼別人助人效果很明顯啦,比如古代粥場,現代的盒飯和瓶裝水,都是在戶外在店門口的現成的直接馬上取用的物品!比如我在廊坊大學城開餐館的時候,我就對所有學生開放,免費飲用飲水機隨時燒開的熱水!合伙人後來說每天的桶裝水消耗的很快但是並沒有明顯增加到我們這裡攤位吃麵吃米粉的人啊,反而還是附近的民工保安來喝水的多,我說沒事,咱不賣的是情懷嗎?呵呵,後來合伙人有時候晚上往桶裝水裡灌自來水在飲水機上燒開了給大家免費喝!為啥喝我們的水多,飲水機放在店外還是離我們視線偏遠些的地方,且不需人家說話,直接接水接了就走也不用說話!就像現在有些大學支助貧困學生,什麼話也不說,也不用班級調查填表推薦申請等,直接大數據評估後偷偷地把錢打進學生飯卡就行了!

所以我反對這種沒有實際效果的形式主義的三元橋的套餐A!請不要消費窮人的尊嚴(面子)!如果真正有心,放一些現成的盒飯在大門偏遠角落裡的保溫箱裡,或者客戶什麼話也不用說,直接進店隨便點,不要套餐ABC的分出來,都可以隨便點一份套餐,然後帶走不給錢或者店裡吃完了不給錢直接走,這才是程序正義!

在望京東邊的東辛店村裡曾經有家十六元隨便吃飯的自助餐的小餐館,今年我在東辛店某九元三個菜吃飽的店裡和人聊起這家店,有人說那家店前年的事了,當年幹了幾個月就倒閉了!我說為啥,現在村裡不是吃飽才九塊錢嗎(一碗米飯加一塊錢,零賣兩塊錢一份,我說不貴,郭林家常菜外賣窗口一份米飯四塊錢),十六塊錢還倒閉?現在的九塊錢三個菜是老闆給你打菜一葷兩素吧,原來十六塊錢是自助自己給自己打菜,他說十六元店被送外賣的吃垮了!外賣員可不背這個鍋啊!

三元橋套餐A,就問你敢不敢像你說過的那樣愛我?不是愛我,愛外賣員,錯峰吃飯的點免費給來到你處的所有外賣員吃飯免單!別跟我裡個浪的,說什麼外賣員個個月入過萬正是他們幫助大家的好時候!

相關焦點

  • 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誰更重要?
    在法律界一直有這樣一條法律諺語:程序正義比實體正義更加重要。這句諺語正好能夠說明這一問題,我來簡單介紹一下。所謂的實體正義,即根據客觀發生的事實真相來依法裁判。我國從古至今、包括近現代的很長一段時間都堅持實體正義,追求將所有壞人一網打盡的司法目標。但是,如果過分堅持實體正義,就難免會突破一些法律程序,以達到將罪有應得之人繩之以法。當然,一旦突破法律程序去辦理案件,就難免會造成「寧枉勿縱」的司法觀念,從而釀造難以救濟的冤假錯案。比如著名的「佘祥林」案件。
  • 暗號:A套餐!北京三元橋附近這家小吃店感動無數人
    「人在外遇到困難是難免的,本店免費提供晚餐……」朝陽三元橋附近的小吃店德順齋,最近貼出了一張告示,溫暖了很多人。12月7日上午10時,記者來到三元橋附近的德順齋小吃店,店裡總共15張桌,早餐時段剛過,用餐者不多。
  • 股東大會程序正義才能確保結果正義
    股東民主就是股東大家做主,股東大會是上市公司最高權力機關、是股東參與公司集體決策的重要民主平臺。會議現場秩序不佳,康達爾(000048)工作人員在宣布罷免14名董事和監事等議案全部被否決結果之後,現場出現噓聲和小聲的爆粗口。
  • 淺論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
    當然,不論人們如何理解公正,在維繫、構建某種法律制度的過程中,公正被劃分為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  何謂實體正義?實體正義是指人們在對實體上的權利、義務和責任進行確定所要遵循的價值標準,強調結果的正當合理與道德性。簡而言之,實體正義即指一個在法律適用過程中所取得的結果是否符合某些公正標準。
  • 程序正義的價值初探——以訴訟程序為中心
    對立面是指存在複數的利益對立或競爭的主體;正當程序對於決定者最重要的要求是「中立性」;對於事項的決定者來說,足夠的信息十分重要,不僅要求數量的多,還要符合多樣化、合法化和公開化的質的要求;對話是程序主體之間達成合意而針對爭論點所開展的意見交涉方式;結果是成年公序中產生的根據事實和正當理由作出的最終決定,結果在公布之時起具有強制力,既判力和自我約束力。
  • 電影《檢察長》首映:過程正義結果正義同重要
    該片由知名導演張家和執導,著名演員馬躍、楊涵斌和「謀女郎」徐筠等聯袂主演,一部以「強化法律監督、引導社會輿論、宣揚公平正義、打擊犯罪腐敗」為宗旨,體現人民檢察長核心價值觀的電影拉開了正能量影片序幕……  「公正,是對司法的基本要求。司法公正,包括程序公正和實體公正。二者相互依賴,缺一不可。實體公正以程序公正為前提,程序公正以實體公正為依歸。
  • 長江日報:突破程序正義和結果正義的困境
    然而,這裡隱去了程序正義的默認前提,即程序的合理正當,且暢通可行。 房地產檔案館工作人員通過不合法的途徑與手段公布了信息,這是一種程序不正義,那麼,有沒有可以行走的正義通道呢?通過合法途徑向紀委舉報被認為是可行的。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有人要堅持以程序不正義的方式來追求正義?事實上,這才是程序之爭的核心。 在此之前,廣州相關部門有沒有收到對「房叔」的舉報,外界很難知曉。
  • 陳瑞華主講才齋講堂195講:程序正義理論及其發展趨勢
    2020年11月5日,北京大學法學院陳瑞華教授從政治學、哲學、經濟學、法學等諸多學科視角分析了程序正義理論的提出與貢獻,探討了程序正義理論面臨的諸多挑戰,同時展望了程序正義理論的發展趨勢。程序正義具有雙重屬性,既包含功利的價值,即程序正義是為了得到實體正義,保障結果正義的工具和手段;也包含內在的價值,即程序正義保障人的尊嚴和人格,保障了人的主體性。程序正義的核心要素是參與、中立、對等、理性、信息、及時、終結。程序正義發生在決定人的利益和命運的過程中,其重要程度取決於剝奪人利益和命運的程度。陳瑞華教授分析了程序正義的獨立性。
  • 套餐A:比一碗麵更暖的是照顧一個人的尊嚴
    提示:只要告訴店員要套餐A,找地方吃,吃完直接走就行。」日前,位於北京市朝陽區霄雲路一家餐館貼在門口的通告引發關注,有網友稱這是冬日裡的溫暖,也有人擔心店主被吃窮。隨著絕對貧困的消除,以及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和救治制度的完善,真正困難到連一餐飯都解決不了的人,的確越來越少。但誰也保不齊有暫時遇到困難的時候,被一分錢難倒的「英雄漢」不在少數。
  • 谷口安平的程序正義論及其對我國的現實意義
    這些理論的共同特點在於,它們都認為法律程序是為保障一些獨立於判決結果的程序價值(proceduralvalues)而設計的,這些價值有參與、公平以及保障個人的人格尊嚴等;一項符合這些價值的法律程序或者法律實施過程固然會形成正確的結果,但是這種程序和過程的正當性並不因此得到證明,而是取決於程序或過程本身是否符合獨立的程序正義標準。
  • 評「自定義」貧困名單:別為「效率」無視程序正義
    依法行政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要按照行政程序來處理行政事務,只有程序正義,才能實現完整的正義。如果為了應付工作,為了追求所謂的「效率」,就無視程序正義,公眾的正當權利將得不到合理保護,法律的尊嚴也將蕩然無存  8月23日,儋州市東成鎮高榮村委會的村民反映,鎮裡制定的一份村裡貧困人員名單,窮的不在上面,家境相對好的卻在上面。該鎮一黨委副書記表示,上報上級部門的期限緊,過了期限就沒指標,村裡討論不下,鎮裡先制定一份名單上報上去。
  • 程序正義的價值(上篇)
    羅爾斯認為誤判的不正義並非來自人的過錯,而是因為某些情況的偶然結合挫敗了法律規範的目的。羅爾斯進而指出:與完善和不完善的程序正義相對照,在純粹的程序正義中,不存在對正當結果的獨立標準,而是存在一種正確的或公平的程序,這種程序若被人們恰當地遵守,其結果也會是正確的或公平的,無論它們可能會是一些什麼樣的結果。羅爾斯以賭博作為這種程序的例子。
  • 你認為道德、尊嚴、利益,哪個更重要?為什麼?
    道德、尊嚴、利益,哪個更重要?為什麼?個人感覺這三者都很重要,如果非要在三者中選擇一個的話,我選擇~尊嚴!人活著要有尊嚴,這是最基本的要求,這也是憲法賦予我們的基本權利!舊社會時受三座大山壓迫,窮人活得毫無尊嚴,活得很卑微,為了生存受盡折磨,受盡屈辱。
  • 程正義終獲正義,最重要的還是「程序正義」
    議論風生    程正義遭遇了沒有程序正義可言的刑訊逼供,只不過,時間會給人答案,此前法院採信他遭逼供的證據和而今法院開「恢復名譽大會」,又都體現了程序正義。  最近,一則官員被判十年終獲無罪,法院開「恢復名譽大會」公開致歉的新聞,在網絡廣為流傳。
  • 程序正義是可感受的正義
    《看得見的正義》(第二版)是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陳瑞華所著的一本有關法律格言的評述,共評述23個常見的法律格言。該書緊密結合我國刑事司法現狀和突出問題,側重於從刑事訴訟程序角度進行解讀,從多個維度強調程序正義的重要性和實踐價值。  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是程序正義的最大功能體現。
  • 【正義之聲】讓程序正義的陽光更加溫暖
    在現代社會,人們所期待和嚮往的司法正義不僅包含實體正義,還有程序正義,前者強調個案結果的公正性,後者則強調司法過程的正當性。在刑事司法領域,人們既追求「有罪必罰,罰當其罪」以及「罰必有罪」的實體正義,也要求實現包括正當程序、無罪推定、證據裁判等原則在內的程序正義。
  • 程序正義未必會導向結果正義,美國的司法體制是好的,但是他們的...
    X 程序正義未必會導向結果正義」未必「會導向結果正義,這個話說的很好,重點就在」未必「兩個字。
  • 應該為了「程序正義」而放棄探究最終的結果嗎
    程序如果不能服務於結果,那就不存在所謂「程序正義」。正人用邪法,邪法亦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亦邪。太多人就迷在這些上,如果一個人大家明明知道他真的做了惡事,因為程序漏洞遲遲辦不了他,那這所謂的「程序正義」還算嗎?是人為條例服務,還是條例為人服務。
  • 程序正義的哲學基礎
    在司法程序中,最早使用「自然正義」一詞的是英國的普拉特法官在1723年的一宗「國王訴劍橋大學案」中說的:「該會議在對他進行與之不利的指控、降低其資格的時候拒絕聽取他的申辯,這與自然正義是不相容的。」[1] 但是早在中世紀,程序正義的原則就被看成是「事物不可移易的一部分。因此在理論上即便是立法機關的權力也不能改變之。」[2]到了近現代,自然正義作為程序正義也是凌駕於實體正義之上的。
  • 人民法院報:讓程序正義之光消融實體正義堅冰
    在現代社會,人們所期待和嚮往的司法正義不僅包含實體正義,還有程序正義,前者強調個案結果的公正性,後者則強調司法過程的正當性。在刑事司法領域,人們既追求「有罪必罰,罰當其罪」以及「罰必有罪」的實體正義,也要求實現包括正當程序、無罪推定、證據裁判等原則在內的程序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