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為什麼寧死也不過烏江,不是他不想,只是他發現了一個秘密

2020-12-17 歷史大虎

項羽為什麼寧死也不過烏江,不是他不想,只是他發現了一個秘密

楚漢之爭,劉邦大敗,項羽自刎烏江之岸,這是廣為人知的歷史事實,可是我們並沒有親眼見過,對於其中的細節也是知之甚少。項羽是敢作敢當的人,他寧死也不願意過烏江,於是自刎烏江岸,是時事之英雄,自古人們對他評價都很高。又有諸多軼事典故見證了歷史,耳熟能詳的就數霸王別姬、四面楚歌、作壁上觀等等,這些都在訴說著項羽傳奇的一生。

為什麼項羽至死都不願意過烏江,這中間有沒有我們不知道的原因,又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那麼就和小編一起來探索一下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原因吧。項羽為人耿直,英勇無畏,不會為了一己之私而讓別人做無謂的犧牲。更不願看到人民受苦,所以他一直受到他麾下士兵的愛戴,項羽力大無窮,又有霸王之稱。

當年,項羽和叔父項梁一起反秦,秦亡之後,項羽自稱西楚霸王,後來劉邦出兵進攻項羽,楚漢四年之爭,後項羽軍壁垓下,面臨著兵少糧盡的處境,最終項羽戰敗,一路逃到烏江,面對烏江的亭長,亭長勸項羽,可以回到江東,帶領江東人民,東山再起,可是項羽寧死都不過江。

項羽本可以東山再起,可是項羽卻自刎烏江畔,不是項羽傻,而是他自己發現了一個秘密。劉邦作為君王,自然深謀遠慮,項羽作為劉邦唯一的威脅,固然不會放任項羽不管,定會無論如何都要要了項羽的命,再加上以項羽對劉邦的了解,若他渡過烏江,保全性命,劉邦也勢必會找到項羽,就算不惜把江東夷為平地,也不會放過他的,而此時和他一起受罪的就是江東無辜的父老鄉親,和同他一起的兄弟,平白為了他的功業而送命。他不願意這樣做,不願意以別人犧牲來成就自己的豐功偉業,就算他集合兵力,籌備糧草,東山再起,也無法與劉邦的軍隊相抗衡,這種慘痛的代價他經受不起,更是出於項羽已無顏再見江東父老,當初跟著他打天下的八千江東勇士無一人生還,自己有何顏面再去江東苟且偷生。

項羽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虞姬為了他自刎,虞姬之死在他的心頭也是一道不可癒合的傷疤,自己一人苟且於世上也沒有任何意義,就算有萬裡江山,自己的摯愛已無法在與自己同喜同悲,不是他傻,而是他發現了這樣的一個秘密。

相關焦點

  • 項羽寧可自刎也不過烏江,不是因為傻,而是他發現了一個秘密
    項羽是後人一直歌頌的英雄,真漢子,真性情,他的性格和劉邦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宋代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曾經寫過這樣的一句詩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至今仍為世人所熟知。而項羽在烏江自刎之事,也成了世人所不解的謎團。那麼項羽為什麼寧可自殺,也不願過江回到江東呢?
  • 項羽寧死也不願過烏江,不是因為他傻,是因為他發現了一個秘密
    項羽烏江自刎的典故是老少皆知,項羽的死,被議論了兩千多年,成了後人不解之謎。你想想看,一個人逃命跑到了江邊,還是個很會遊泳的人,那他能不跳江遊走嗎?我們都以為項羽寧死都不過烏江,是因為他傻,其實是因為他發現了一個秘密。
  • 項羽寧死也不過烏江,並不是因為他傻,而是因為他發現了這個秘密
    大家對項羽已經很了解的,一提起項羽就想起烏江自刎,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啊。對於項羽烏江自刎之事,後人有很多很多的猜測,評論。有人說項羽烏江自刎十分傻,為什麼不過去呢?過去以後,江東父老一定不會不接納他,畢竟他依然是那麼的厲害,其實,是項羽發現了一個小秘密,這個秘密呢,促使項羽絕望,讓他覺得自己應該有個了斷了,這到底是個什麼秘密呢?
  • 項羽寧死也不願過烏江,不是因為他傻,而是他發現了一個秘密
    項羽寧死也不願過烏江,不是因為他傻,而是因為他發現了一個秘密在我們現代化文明的歷史上出現了很多傑出的影視作品。霸王與虞姬之間的情感糾纏,也感慨一代霸王,曾經的英雄颯爽,最後卻也烏江自刎。項羽的英雄事跡為世人所欣賞。翻開歷史的篇章,你會發現司馬遷在《史記》當中用自己質樸而直白的話語隱藏著對項羽的喜愛,在歷史上歌頌項羽的文學作品,更是數之不盡。
  • 項羽發現了這個秘密,所以他寧死也不過烏江
    西楚霸王項羽是一位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的許多英雄事跡至今被後人所銘記。當初破釜沉舟,打破鹹陽城,又設下鴻門宴邀請劉邦,把劉邦嚇破了膽,可以說項羽是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個失敗者。不過就是這個失敗者,其實還有機會成功的,因為當初在烏江,他原本有機會乘船渡江,回到江東捲土重來的,那是什麼原因讓他放棄了再一次成功的機會呢?
  • 項羽烏江自刎的真相:實是被漢軍包圍砍死
    對項羽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英雄氣概做出高度評價和讚揚;一種是以晚唐詩人杜牧為代表,他在《題烏江亭》中寫道:「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認為項羽缺乏堅忍不拔的毅力和決心,對他自刎烏江的決定作出了惋惜和失望的評價。幾千年來這兩種不同的觀念一直在不停地延伸著,那麼項羽當年為什麼選擇了自刎,而不是過江呢?
  • 項羽烏江自刎的真相 其實是被漢軍包圍砍死
    認為項羽缺乏堅忍不拔的毅力和決心,對他自刎烏江的決定作出了惋惜和失望的評價。 幾千年來這兩種不同的觀念一直在不停地延伸著,那麼項羽當年為什麼選擇了自刎,而不是過江呢? 根據最早的記錄,項羽是因為無臉面見江東父老而自殺。
  • 那些為項羽自刎烏江而惋惜的人,體會不了「英雄」落幕的快意!
    生,要名動天下;死,要萬古流芳!項羽出生於一個破落的貴族家庭。其祖父項燕本是楚國將軍,奈何秦始皇二十三年,王翦破楚,楚王被俘,楚國滅亡。項燕逃走後,起兵反秦,結果兵敗身亡。項羽有著貴族的血統,繼承了項燕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英雄之氣,從小過的卻是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項羽的英雄氣,小時候便非常突出。
  • 霸王為什麼沒有渡烏江,重整旗鼓卷土再來,而是選擇自刎?
    項羽固陵戰敗後,從此他的部隊就節節敗退,這一退就退到垓下,垓下突圍之後,一直來到烏江邊。從這段歷史史實,我們不難發現,項羽有退守江東的想法。不然,他不會一路奔逃,以項羽的性格,他早和劉邦拼命了!項羽到了江邊之後,看著茫茫大江,居然沒有船隊前來接應他!
  • 為何項羽寧願死也不願過河?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說起項羽,曾經一代西楚霸王,最後卻自刎了。那最後在烏江,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項羽寧願死也不願過河呢?小編覺得是因為項羽是一個很心軟的人,這是他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大家都知道,在那個時候,幾乎每個人看重的都是自己的利益,而劉邦和項羽就算是一起推翻了秦王朝的統治,最後還是因為各自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分道揚鑣。
  • 楚霸王項羽為何輸給一介流氓劉邦,最後窮途末路烏江自刎死無全屍
    不過很快他收拾殘部徵調新兵,手裡又有了十來萬人馬。項羽一聽,你劉邦還真是個打不死的小強。不行,這回我說什麼也得把你給滅了。於是,他率領大軍再度討伐劉邦。在今天的河南滎陽又碰上了。滎陽東北的廣武山,而這條山谷就是大名鼎鼎的鴻溝。那年,劉邦的軍隊駐紮在鴻溝的西邊,項羽的軍隊駐紮在鴻溝的東邊。項羽一心想趁著彭城之戰的餘威一鼓作氣,徹底消滅劉邦。
  • 項羽烏江自刎後,屍首被五人瓜分,那麼這五人最後結局怎麼樣?
    項羽自己也很清楚,他在軍事方面有著極好的天賦,所以被逼烏江之時他更願意相信是『天要亡我』,既然如此,又何故捲土重來?再者,自古以來成王敗寇,縱然是死,項羽也想保存著自己身為將士的尊嚴,不願苟且偷生。自刎烏江至少還死得體面,死得其所。可是在項羽看不到的地方,他的屍首卻飽受摧殘。
  • 項羽死後,拿了他屍首的5人最後結局如何?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項羽垓下之戰,戰敗之後便逃到烏江。若是渡了河便有機會東山再起,但是他卻選擇了自刎。項羽成功是因為他的英雄氣概,失敗亦然。說他項羽不識人,可是在他兵敗之時無一人投降。因為手下的兵遲遲不投降,漢王劉邦便用重金懸賞項羽的人頭。
  • 不是韓信死就是他死
    多年前,正是蕭何發現了韓信的軍事才能,在蕭何的全力推薦下,韓信在楚漢之爭中大顯身手,打敗了項羽,成為漢朝的開國功臣之一。多年後,又是這位蕭何,獻計於呂后,又利用韓信對自己的信任,騙他進宮,最終使得韓信被呂后預伏的刀斧手殺死。這就是著名的成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來源。韓信出身低微,本是淮陰(今淮安市淮陰區)一名無業人士。
  • 項羽的性格弱點,即便再給他十次機會仍是必敗無疑|百家故事
    項羽武功高強,天下無人能及;他也最善於打仗,是絕對的常勝將軍。滅掉秦國之後,他成為諸侯中的老大,他自號西楚霸王,從而分封諸侯,這都是他靠自己的實力打下來的。但是項羽最終卻輸給了多次被他打敗的劉邦。這事看似不合邏輯,但仔細分析一下,就不難發現他敗得合情合理。
  • 項羽一世英雄,為什麼會落到眾叛親離的下場
    說到項羽恐怕沒有人不知道他,是一個可歌可泣的英雄,少年立下大志,一定能立不世之功。暴秦年間,率領八千江東男兒席捲天下,推翻了秦朝,20多歲就成為西楚霸王,被世人所敬仰,那麼究竟為什麼在與劉邦爭天下的時候會導致眾叛親離的下場,英布、季布 這些曾經出生入死的手下為何紛紛投靠劉邦,一代英雄為什麼落到烏江自刎的下場呢?第一:項羽的殘暴不仁。
  • 揭項羽的霸王冢在哪裡?他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西楚霸王項羽的結局可以說十分盪氣迴腸,他在與劉邦的戰爭中敗得一塌糊塗,最後自刎於烏江。不過歷史上關於項羽之死,流傳著很多不同的說法,甚至有傳言他被劉邦的部下五馬分屍,最後屍骨無存,這是不是真的?如果這樣,那最後項羽的墓裡豈不是沒有屍體了?
  • 西楚霸王項羽,歷史上英勇無畏的大將士,卻兵敗烏江
    韓信曾經評價項羽,他說項羽婦人之仁,項羽平時待人非常的恭敬和慈藹,他說話很和氣,他的屬下生病了,項羽流著眼淚去給他送飯。但是他派人去打仗,別人有了戰功應該受到封賞和授爵的時候,他卻把那個印章拿在手裡,遲遲不給那個立了戰功的人。直到項羽手裡的印章被他玩弄的抹去了稜角之後,他還捨不得給那個將領。或許在韓信的眼裡,這就是項羽身上的婦人之仁吧。
  • 楚漢爭霸的最後時期,處於劣勢的劉邦,如何將項羽逼死於烏江
    導語:楚漢爭霸的最後時期,劉邦身處劣勢一方,但他卻將一代英豪項羽逼死於烏江。劉邦平定三秦後致書項羽,表示只是要如約取關中之地,不敢繼續東進。項羽為這一假象所迷惑,並不以劉邦為主要敵手,首先部署在齊地用兵。
  • 項羽:一個帶著三分孩子氣的落魄英雄
    這場戰役之後,諸侯軍沒有人不服項羽,大夥都害怕得不敢抬頭看他。毋庸置疑,項羽順理成章的成為了上將軍,大夥都聽他的號令。想必,那時候的項羽一定是最意氣風發的,奪取天下,也不過如此,我項羽什麼樣的仗沒有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