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行政處罰法》的個人建議和意見

2021-02-07 法律學堂

《行政處罰法》修訂草案二審稿已經於2020年10月13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

2020年10月12日上午,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介紹,行政處罰法修訂草案初審後,在中國人大網公開徵求社會公眾意見,共有979名網民提出了2416條意見,另收到來信68封。

社會公眾對完善行政處罰種類、規範地方性法規補充設定行政處罰權限、完善行政處罰程序等提出了意見建議,修訂草案二次審議稿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採納。

看到一些朋友的建議得到了採納,我認為這是民主立法的好方式。

行政處罰法頒布實施24年來,在規範行政機關的處罰權、保護公民法人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方面功不可沒,是一部被法學界、實務界公認的良法善治的典範,是一部好法。

現在,行政處罰法因應時代發展進行修訂,值得點讚。

特別是草案第二條關於行政處罰的定義、第九條關於行政處罰的種類、第三十條第二款關於行政違法的主觀過錯性、第六十八條關於加處罰行政救濟期間不計算、第六十九條關於罰沒分離制度等等,非常符合當前基層執法的實際,反映了立法者高超的立法智慧與水平。

我再提自己的幾點意見,供立法修改時參考。

一是將行政處罰的簡易程序放在一般程序之前不妥當。刑事、民事訴訟法也是先普通程序後簡易程序,而原有行政處罰法也是這樣規定,這有助於培養基層行政執法人員的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的意識,如果按現行草案的修改,打亂了草案的平衡,而且先簡單後一般,也不符合以一般程序為原則、以簡易程序為例外的法律適用原則。

二是第九條關於行政處罰的種類建議增加。據說修訂草案二審稿適當調整了行政處罰種類,增加「責令關閉」的行政處罰種類,刪去「不得申請行政許可」「責令停止行為」「責令作出行為」的行政處罰種類,同時增加了行政法規補充設定行政處罰的規定。

但當前交通違章處罰中的記分這一種類,因為老百姓對此反感較大,而且記分事實上比罰款給行政管理人造成的危害後果更嚴重,建議明確為行政處罰,予以規制。

三是第25條涉嫌前面加上「可能」兩字,一方面體現罪刑法定原則,另一方面考慮基層執法人員法律素質不高的實際。另外,建議在移送公安機關後,增加行政機關中止案件的規定,以防止一移了之。

四是第31條的「可以」值得商榷,應當修改為:應當依據依法制定的行政處罰裁量基準,自己有的依據自己的,自己沒有上級有的按上級的基準執行。

五是第33條新增加的5年時效不適當也不嚴謹,一是與刑法的最低追訴時效一致,將違法與犯罪行為相同等對待;二是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行為定義不清,執行中容易有分歧,建議刪除。

六是35條規定了行政處罰無效制度,這是對的,但沒有說明無效的法律後果,起不到督促行政機關的作用。

七是第40條只規定了行政執法人員迴避,沒有規定行政執法單位的整體迴避,例如廣西梧州岑溪的當地公安局拘留政法委副書記,本地執法單位應當整體迴避,建議立法增加規定。

八是第46條建議刪除,一是疫情等突發事件是偶然情況,在一部規範一般行為的法中不宜涉及,二是「從重處罰、簡化程序」容易被濫用,綜合考慮,不規定為好,為執法預留空間。

九是第61條分期、延期繳納罰款,應設立免除規定。可參照《行政強制法》第三十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執行:(一)當事人履行行政決定確有困難或者暫無履行能力的;(二)第三人對執行標的主張權利,確有理由的;(三)執行可能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且中止執行不損害公共利益的;(四)行政機關認為需要中止執行的其他情形。中止執行的情形消失後,行政機關應當恢復執行。對沒有明顯社會危害,當事人確無能力履行,中止執行滿三年未恢復執行的,行政機關不再執行。中止3年,對沒有明顯社會危害,當事人確無能力履行的可不再繳納。

十是63條的當場收繳罰款限定在100元以下,與47條的簡易程序200元相對應,建議修改為200元,統一數額。

十一是為適應信息化社會需求,能不能在修訂當中考慮支持電子送達與電子支付制度。

十二是能不能進一步明確和規範行政處罰種類名稱,在實際工作中類似於「取締」等規定執法人員往往無從操作。

十三是實際執法中經常遇到違法行為人為逃避處罰,不承認違法建築物為其所有。針對此類情況,能不能規定一個特別程序,經合法公告後,依法應當拆除的可以直接拆除。

十四是針對違法行為人死亡、緊急避險違法等特殊情況,能不能增加些規定。

十五是能否一併將統一行政執法證件管理等問題納入法律規範,全國範圍內統一行政執法證件。

 

相關焦點

  • 袁雪石丨整體主義、放管結合、高效便民:《行政處罰法》修改的「新...
    整體主義、放管結合、高效便民是《行政處罰法》修改應關注的三個「新原則」。整體主義在中西方具有共識,《行政處罰法》應當以整體主義重塑組織法與行為法,在行刑銜接制度中創設檢察罰、法院罰。放管結合是《行政處罰法》修改的改革背景,宜賦權給地方限制人身自由和有礙市場統一之外的行政處罰設置權,並藉助《行政處罰法》的修改規定依職權行政行為的一般條款。
  • 劉永林 鄔清樺:論行政處罰法的修改方向及其爭議
    1996年3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以下簡稱行政處罰法)在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通過,並於當年公布,施行。行政處罰法自制定實施以來,在一定時期內發揮了重要作用,曾於2009年和2017年分別進行了兩次較小的修改。目前,我國法治現代化進程加快,社會治理呈現出新特徵、新模式,構建完善的現代化法律體系形勢愈加緊迫。
  • 華政學報 | 馬懷德 《行政處罰法》修改中的幾個爭議問題
    尤其是《行政處罰法》所規定的基本原則和一些實體與程序要求,對我國行政法理論和後續的行政法律制定產生了深遠影響。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和全面依法治國戰略的深入推進,《行政處罰法》暴露出一些問題,亟待修改。目前,《行政處罰法》的修改已經被全國人大常委會列為第一類立法項目,其中有一些爭論的問題亟待研究。
  • ...審慎對待電子設備固定證據——北京大學教授沈巋對行政處罰法...
    受訪者/供圖記者|莊德通責編|薛應軍正文共2187個字,預計閱讀需6分鐘▼7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修訂草案)》(簡稱修訂草案)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截止日期為2020年8月16日。我國行政處罰法頒布施行以來,對增強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理念,依法懲處各類行政違法行為,推動解決亂處罰問題,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發揮了重要作用,積累了寶貴經驗,同時,執法實踐中也提出了一些新問題。
  • 新法解讀——新《行政處罰法》
    2021年1月22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自2021年7月15日起施行。此次修改也是《行政處罰法》實施24年後首次大改,新《行政處罰法》中的一些亮點值得關注。
  • 解讀: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 對公安工作影響
    新《行政處罰法》增加了「通報批評、降低資質等級、限制開展生產經營活動、責令關閉、限制從業」五種處罰種類,其中通報批評的設定權限規定至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其他需由法規及以上立法層級作出規定。(二)授權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對法律未作出行政處罰規定的違法行為,可以補充設定行政處罰。
  • 簡評《行政處罰法》修訂對企業合規的重大意義
    新《行政處罰法》將近年來行政執法改革取得的重要成果固化到法律中,同時對行政處罰理論和實踐中長期存在爭議的焦點問題作出了針對性回應,比如行政處罰的概念、主觀要件、行政處罰的設定權限、一事不再罰原則等。作為行政管理和行政執法領域的基本程序法,《行政處罰法》不僅是行政機關在執法時應遵循的基本行為準則,也是企業開展合規工作的根本指引。
  • 新《行政處罰法》的二十六項重大變化,交通綜合執法機構,你們都準備好了沒有?
    為了便於大家學習掌握,初步梳理出新《行政處罰法》的重大變化,以便於有針對性地學習和掌握,當然只是個人的不成熟看法,歡迎大家交流並批評指正。今天先發布第一期,共三項內容,後續陸續發布……一、增加行政處罰種類,要求我們審慎實施行政行為。
  • 《行政處罰法》修訂亮點之行政執法「三項制度」
    在充分吸收全國32個試點單位經驗基礎上,2018年12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對「三項制度」提出了更加具體的要求。「三項制度」此後在全國各地全面推開。為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鞏固「三項制度」改革成果,此次《行政處罰法》修訂,將「三項制度」的具體要求納入其中。
  • 新《行政處罰法》對於稅務執法的影響
    根據新的《行政處罰法》規定:對於法律沒有作出行政處罰規定的,行政法規為實施法律,可以補充設定行政處罰。對於法律、行政法規沒有作出行政處罰規定的,地方性法規為了實施法律,行政法規,可以補充設定行政處罰。可以看到以上兩種補充設定,都必須通過聽證、論證等形式廣泛聽取意見。
  • 《行政處罰法》擬修訂,「從舊兼從輕」的理解
    《行政處罰法》(修訂草案)(以下簡稱《修訂草案》)第三十四條規定「行政處罰的依據適用違法行為發生時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但是,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時,法律、法規和規章已被修改或者廢止,且新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更有利於當事人的,適用新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可以看到,此次把「從舊兼從輕」這一基本規則理念寫入了《修訂草案》。 《修訂草案》正在徵求意見階段,以下為關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新舊法律規範銜接適用問題的討論。
  • IASB就IFRS概念框架修改建議徵集意見
    該徵求意見稿提出了一些概念框架改進建議,其中包括:• 增加一個有關計量的新章節,陳述恰當的計量基礎(歷史成本和現值,包括公允價值),以及選擇計量基礎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確認損益表是公司業績信息的主要來源,並補充了指引以明確收入和支出在何種情況下應在損益表表外,在「其他綜合收益(OCI)」項目中予以反映;• 完善財務報表基本組成部分的定義,包括資產
  • 【行政相對人角度《行政處罰法》的十大亮點】李增亮律師:從行政處罰相對人視角解讀新《行政處罰法》十大亮點
    行政訴訟專家律師介紹說,本次修法對原法律的改動很大,全文達166處變動,小到標點符號的修改,大到整個條文和法律體系調整, 處處體現出當代立法者的智慧和嚴謹技術,亮點頗多。李增亮律師將從行政處罰相對人角度,從十個方面對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以下簡稱新《行政處罰法》)進行解讀,以期望在新《行政處罰法》實施前以及以後,指引大家在處理行政處罰行政事務時起到積極幫助作用。
  • 《行政處罰法》新舊條文對照表+全文
    新朋友點擊↑↑藍字關注我們投稿:1950354508@qq.com;法律諮詢:010-56455910;商務合作微信號:13910271035(即可勾搭高淨值群體)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1月22日下午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 人大議案與建議、批評和意見的區別是什麼?
    議案與建議、批評和意見的主要區別在於:一、議案是法定機關和法定提案人依照法定程序提請代表大會或人大常委會列入會議議程進行審議並作出決定的議事原案。建議、批評和意見是人大代表向代表大會或人大常委會提出的對各方面工作的意見或建議。二、議案必須是由法律規定的機關,或者代表按法定的聯名人數,依照法定的程序提出。
  • 中船集團公司按照中央督導組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對照檢查材料和...
    中船集團公司按照中央督導組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對照檢查材料和民主生活會方案 撰寫好對照檢查材料、制定好民主生活會方案是開一次高質量的專題民主生活會的重要基礎
  • 國家稅務總局修改〈重大稅務案件審理辦法〉並公開徵求意見
    記者 滕娟 《重大稅務案件審理辦法》修訂勢在必行 9月10日,國家稅務總局就《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修改〈重大稅務案件審理辦法〉的決定(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 《辦法》內容修改六條增加一款 《徵求意見稿》主要修改了《辦法》第一條、第三條、第四條、第十一條、第十八條、第四十一條,具體內容如下: (一)為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8〕118號)和適應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後的形勢,將第一條修改為:「為推進稅務機關科學民主決策
  • 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2021年7月15日起施行
    二、明確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國務院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的行政處罰立法權限修訂後的行政處罰法的規定與立法法的精神一脈相承,對於涉及到行政處罰的下位法立法進行了明確的規定,通過向立法機關「書面說明」、「聽證會、論證會等形式廣泛聽取意見」、「定期組織評估行政處罰的實施情況和必要性,對不適當的行政處罰事項及種類、罰款數額等,應當提出修改或者廢止的建議
  • 對檢查慈善法實施情況報告的意見和建議
    現根據會議發言情況,將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列席人員的主要意見整理如下。出席人員普遍認為,2016年慈善法的頒布實施,是我國慈善事業從傳統向現代、法治轉型的一個重要標誌。4年多來,中央和地方有關部門以及慈善組織認真貫徹實施這部重要法律,推動我國慈善事業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 多部法條將會修改
    三、行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草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複議法》(徵集意見稿)即將公布。五、商經知:因為經濟法涉及的很多,所以每年都會改一些,知產的著作權和專利部分也有修改;商法會根據民法典和司法解釋修改很多內容,但應該不會那麼快,21年應該不會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