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國一家名為Let Clothes Be Clothes的社會活動組織呼籲消費者抵制Tesco和Mothercare兩家童裝供應商的產品,原因是他們仍抱有有害的性別刻板印象,使用性別歧視的營銷手段。
幾天前,該組織發布了一張Tesco最近力推童鞋產品的照片,Tesco表示這一系列產品中的男鞋鞋底設計得更結實,女鞋鞋底則更纖巧;男童鞋的鞋底特意裝飾有黃色的恐龍圖案,女童鞋鞋底則裝飾著粉紅色的蝴蝶。
這張照片在社交平臺上立刻引發了不少父母的指責。「小女孩需要為她精緻的腳穿上更纖巧的鞋子,你是認真的嗎?我那個有活力、愛冒險的女兒需要的是一雙結實的、不會剛上半學期課程就壞掉的鞋子。」
在此之前,該組織還因同樣問題指責了Mothercare品牌,其推出的女童鞋產品名為「自然探險家」,設計出的鞋子以閃光、花朵裝飾為特色,營銷標語則是「糖果」和「花火」;其為男孩打造的童鞋產品則是「太空怪人」系列,充滿科學、太空主題形象,營銷標語是「天才」等詞。
有父母質疑:「如果女孩是自然探險家,為什么女童鞋設計中沒有類似昆蟲或指南針這樣的圖案?」還有人補充說:「讓他們看看從事科學行業的女性的照片吧!」
談到這次爭議,該組織的創始人Francesca Cambridge Mallen說:「目標營銷不是傳播這種性別刻板觀念的藉口,他們認為女孩就應當是看起來很漂亮的蝴蝶,男孩就應當是科學天才。但事實上,不是只有男孩才對太空和科學感興趣,女孩也不是與生俱來就對粉紅色或鮮花有偏好。」
其實,用特定的顏色、形象等對童裝進行性別區分,是從二戰後大規模的商業營銷興起時才開始的。企業將社會大眾對男性和女性的固定印象和要求,轉化為一種營銷策略。後隨著女權運動的興起,西方女性開始抵制這種做法,但到了20世紀80年代這種性別特徵明顯的童裝又受到歡迎。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追求更為中性化的童裝。有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們需要自由地發展潛能,應消除對於男孩或女孩應該做什麼或應該如何表現等先入為主的偏見。
此次受到指責的Tesco表示,他們會更新網絡商城上使用的語言。(艾林整理)
《中國科學報》 (2017-08-11 第5版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