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四藝「琴棋書畫」中的古琴到底是什麼樣子

2020-12-15 陳子帥菌讀文史曰

中國古代有君子四藝「琴棋書畫」之稱。其中圍棋、書法、作畫,大家接觸的比較多。

但是古琴可能很多人都沒接觸過,可能真正看過古琴,聽過古琴的都寥寥無幾。

古琴長約120釐米,由兩塊長短相同的木板組成,交合在一起就是共鳴箱。

在寬的一端有個低緩的凸起,那有個專門的名詞,叫嶽山,用來支架琴面上的七根弦,底部是用來固定琴弦的排列有序的弦眼,可以用來校音。

古琴的音色與共鳴箱內使用的木頭材質有關係。拱起的琴面一般都是用梧桐木做成的。

共鳴箱上部有13個記號,叫做「徽」,用來標明琴弦的音位,一般是螺鈿製成。一徽位於最右側,最中間的稱之為七徽,將琴弦平分為兩半。七徽是最大的琴徽,其他兩側琴徽逐一減小。

在琴底有兩個一長一短的出音孔,是用來增加音波的。

各個部分是膠合而成的。膠必須是新鮮明膠,加上少許鹿角灰混合。這樣古琴就做好了。

古琴的七根弦用纏成的絲線做成,長短相當,但粗細各異。

自外向裡,最粗、最有力的低音弦為一弦,最細、最靠近彈琴者的為七弦。標準的一弦粗165毫米,然後依次為1.5毫米、1.35毫米、1毫米、11毫米、1.毫米、0.85毫米,但也會有稍細或稍粗的琴弦,歷來如此。七根琴弦通常由108、96、81、72、64、54和48根絲線組成。一弦到四弦均為細絲線纏成。

琴弦系在絲繩上,穿到琴底的琴軫上,調音時則轉動琴軫。那些在琴體右端的琴弦小結似蜻蜓的頭部,因而得名「蜻蜓頭」。

蠶絲製成的絲線是做琴弦最完美的材料,可粗可細,可以按照古琴的需要而制定。

因為在古代,沒有任何一種其他材料能如此輕巧結實。

可以說沒有中國發達的紡絲業,就沒有古琴的誕生。

其中用柘樹葉養蠶出來的蠶絲則是製作琴弦的上上品。

除了琴弦的材質之外,對琴弦的質量影響巨大的是一道工序,一道叫做煮弦的工序。

琴弦使用前要在明膠(某種魚凍和某些植物的混合物)裡煮,煮弦的材料、時間長短、火候都對琴弦影響巨大。

看起來古琴特別原始,但是從材料的選擇到各個零部件的造型,到每一步驟的工序,每一個細節都特別精細考究。這就是古琴。

「惟椅梧之所生兮,託峻嶽之崇岡披重壤以誕載兮,參辰極而高驤。天地之醇和兮,吸日月之休光。」

這就是古琴。

相關焦點

  • 中國古琴廣陵派傳人來昌講述江西古琴史(圖)
    中國古琴廣陵派傳人的徐永來昌講述江西古琴史    >    徐永現為中國琴會副秘書長,國際古琴養生學會副會長     講壇現場  大江網訊 李雷、記者朱正報導:6月12日下午,現為中國琴會副秘書長,國際古琴養生學會副會長,中國古琴廣陵派傳人的徐永受邀主講江西科技師範大學「紅谷之聲」講壇。
  • 鍾雪古琴教室開啟招生
  • 遺世承美|千年工藝 古琴斫制——傳統古琴製作技藝
    第二十七期:傳統古琴製作技藝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中國傳統撥弦樂器,有三千年以上歷史,屬於八音中的絲。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自古"琴"為其特指,19世紀20年代起為了與鋼琴區別而改稱古琴。初為5弦,漢朝起定製為7弦,且有標誌音律的13個徽,亦為禮器和樂律法器。
  • 詞語|古琴中英文詳解
    古籍記載伏羲作琴,又有神農作琴、黃帝造琴、唐堯造琴等傳說;舜定琴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紂又增一弦為七弦;可見古琴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古琴是中華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樂器,自古「琴」為其特指,20世紀20年代為與鋼琴區分改稱古琴。琴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
  • 《俠隱閣》第二次四藝大會攻略
    《俠隱閣》中,如果玩家在第一次四藝大會中表現不錯,打成了條件之後可以參加第二次四藝大會,獎品更加豐厚,下邊就給大家帶來俠隱閣第二次四藝大會攻略,大家可以來看一看。第二次四藝大會攻略第二次4藝大會 (250-310榜眼)(250,310都是基礎數據不加上答對加的20,也就是說真實數據是270-330)琴 選項 2 3 榜眼獎勵 +5反擊飾品 狀元獎勵 《廣陵止息散》武學秘籍棋
  • 唐代古琴「石澗敲冰」,曾被耶律楚材收藏
    古琴位列「四藝」之首,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代表了古典音樂文化的最高成就。中國古代有「四大名琴」,分別是齊桓公的「號鍾」、楚莊王的「繞梁」、司馬相如的「綠綺」和蔡邕的「焦尾」。看不到司馬相如的綠綺也沒關係,來四川博物院看不同時代的名琴。在「琴·心——四川博物院院藏古琴展」上,19床古琴中不乏鎮館之寶。
  • 為什麼會有古琴流派之分?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中國的傳統樂器,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歷史。古籍記載伏羲作琴,又有神農作琴、黃帝造琴、唐堯造琴等傳說;舜定琴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紂又增一弦為七弦 ;可見古琴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 古琴減字譜的來歷
    (摘錄自《從《愔愔室琴譜》談古琴記譜法的承傳》)據統計,現存的古琴曲中有三千多首是古代流傳至今的曲目,這筆豐厚的遺產使古琴成為當今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一件樂器。而這都要歸切於古琴獨特的記譜法——減字譜記譜法。唐代以前,古琴的樂譜是用文字記載的,稱為文字譜,極其繁複。一個指法要用一句話記錄,一首曲子記下來往往比一篇文章還要長。
  • 古琴: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聞已是曲中人
    古琴,自古以來在文人階層裡,都是以雅音正音的地位和形式存在,它在「琴棋書畫」文人四藝之中居其首。它是文人階層修身養性的必備技藝。《禮記》就有記錄:「士無故不徹(撤)琴瑟」,這幾乎是規定了文人、士大夫階層每天都要彈琴或者聽琴,這是智慧、修養、身份的象徵。
  • 三千年的延續,彈撥的是心聲;博物館的古琴,薰陶的是心靈
    最近去了浙江省博物館,參觀了一場「世界非物質遺產中的中國古琴」展覽,初步了解到「中國古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主要由弦與木質共鳴器發音。古琴以其歷史久遠、文獻浩瀚、內涵豐富和影響深遠為世人所珍視。其深邃、空靈的音色展現了古樸內雅、清渺悠遠的精神境界。」
  • 俠隱閣四藝大會問題選什麼 四藝大會答案及支線獎勵攻略匯總
    《俠隱閣》是河洛工作室推出的全新作品,雖然遊戲目前還在製作中,但是steam已經上架了測試版。從目前進度看來,遊戲質量十分高。在遊戲中,玩家可以參加四藝大會,四藝大會中不僅可以提升屬性,獲勝還可以獲得獎品。
  • 3000年歷史的古琴,是一種高雅的生活方式,有它在就不會有絕望
    中國古琴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距今已有約3000年的歷史,被譽為「琴棋書畫」四藝之首,至今仍有伏羲、神農、蕉葉等古琴款式廣為流傳。學習古琴,不僅可以練得一技之長,更重要的可以讓你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特別是在工作壓力大或心煩氣躁時,練練古琴,更是能讓你靜下心來,而且練古琴,經常活動手指,可以鍛鍊大腦,可以治療肩周炎、頸椎和滑鼠手,學古琴的時候,每天堅持練,反覆聽,潛移默化地,個人也會因為音樂的薰染會變得更加有氣質、更加有自信。
  • 2021年首期零基礎古琴入門班開始報名
    琴位列中國傳統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被視為高雅的代表。大量詩詞文賦都中有琴的身影,嵇康《琴賦》云:眾器之中,琴德最優。琴不僅僅是一種樂器,更是文人雅士以琴修身養性,乃至以琴靜心悟道的一種精神生活方式。
  • 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傳統樂器,古琴到底是誰發明的?
    (央視財經 《一槌定音》)古琴是中國最為古老的傳統樂器,自古文人所要求的四藝「琴、棋、書、畫」中的琴就是指古琴。古琴歷史悠久,從《詩經》《尚書》《史記》到唐詩宋詞、文學名著、古代繪畫等,有關古琴的題材,都有相關的記錄。那麼古琴究竟是誰發明的呢?在各種史籍記載中對於古琴的發明者,存在著不同版本的傳說,其一伏羲造琴。傳說是伏羲創造了瑟,也創造了琴。相傳,伏羲製作古琴是為了修身理性,使萬物生長,這也是普遍認可的古琴來源的一種說法。
  • 琴棋書畫指的是什麼 琴棋書畫詩酒茶花下聯 琴棋書畫是什麼生肖
    我們並不是很清楚,為此下文帶來琴棋書畫相關介紹,了解下琴棋書畫含義,同時了解下琴棋書畫詩酒茶花下聯是什麼。一、琴棋書畫指的是什麼琴棋書畫本指琴瑟、圍棋、書法、繪畫四種古代藝術性文物或技藝,但隨著琴棋書畫的發展,如今琴棋書畫所指的意思也不同。
  • 青年藝術家吳錫如古琴譜書法長卷申請金氏世界紀錄
    近日,從錫如古琴博物館獲悉,該館館長、五臺山書畫院副院長、著名青年藝術家吳錫如女士潛心創作兩年的跨界藝術巨作——古琴譜書法長卷《德音堂》正式申請吉尼斯世界記錄。《德音堂》古琴譜書法長卷共分上中下3卷,單卷長20米,寬45釐米。
  • 錢塘江丨君子習琴 以見天地
    從9歲開始習琴至今,我與古琴相伴30多年,也讓我思考良多。古琴不僅是一門樂器,更承載著中華民族千年的古韻,是融入民族文化血脈裡的見證者。真正的古琴藝術家,絕不能僅在舞臺上表演,拘泥於「名」或「形」。昔伏羲氏之制琴、孔子以禮樂治國、漢代蔡邕作《琴操》……古琴,從遠古時代的浪漫和高雅中走來,延續數千年,與整個華夏文明相生相伴。所以,它是幸運的。
  • 古琴音色的特點和解析
    古代四藝「琴棋書畫」中,琴居首。琴,也就是我們現在口中常說的古琴,古琴歷史悠久,其低音渾厚結實,有如金石之響,高音清亮甜美。追求的是弦外之音的深邃意境,與超越物化層面之上而不受現實羈絆的精神境界,進以契入天地間的廣闊、空靈與無限。
  • 古代「君子六藝」指的是哪六藝?琴棋書畫只有一項位列其中
    說起古代的文人才子,想必大家腦海中都會想起「琴棋書畫」這個詞。「琴棋書畫」最早起源於三皇五帝時期。古代傳說中,伏羲發明了琴瑟,堯舜發明了圍棋,書畫的起源更早,最初人類記事就是通過壁畫或者甲骨文。「琴棋書畫」也被稱為「雅人四好」,這四種技能起源雖早,但並不是古代儒家文人的最初標準。古代儒家文人的最初標準是「君子六藝」。「君子六藝」起源於公元前1046年的周朝,是周朝要求文人必須掌握的六項技能。後來孔子繼承並發揚了「君子六藝」。那麼古代「君子六藝」指的是哪六藝呢?琴棋書畫只有一項位列其中。
  • 寶樹堂琴院春季古琴少兒班/親子班招生簡章
    「琴棋書畫」是中國文人修習「四藝」之一。古琴作為我國本土誕生的樂器,迄今為止愈三千多年的歷史,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詩經》雲「我有嘉賓、鼓琴鼓瑟。」、「士無故不撤琴瑟」、「君子之側,必左琴右書。」古琴在我國文化史上佔據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