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琴廣陵派傳人來昌講述江西古琴史(圖)

2020-12-22 中國江西網

 

  中國古琴廣陵派傳人的徐永來昌講述江西古琴史

   

 

  徐永現為中國琴會副秘書長,國際古琴養生學會副會長

 

 

  講壇現場

  大江網訊 李雷、記者朱正報導:6月12日下午,現為中國琴會副秘書長,國際古琴養生學會副會長,中國古琴廣陵派傳人的徐永受邀主講江西科技師範大學「紅谷之聲」講壇。

  徐永,字靜永,號五痴道人,江蘇徐州人,九歲習武,二十八歲隨廣陵派十一代宗師梅日強習琴。而立之年,隨徐州畫院院長周長海先生學國畫。現為中國琴會副秘書長,國際古琴養生學會副會長,廣陵派第十二代傳人,江西省、海南省等古琴學會名譽會長。

  徐永在講壇中指出,古琴是中華民族最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也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有3000多年歷史,位居「琴棋書畫」四藝之首。江西古琴文化源遠流長,北宋時期出現江西派,宋元時期流行江西譜,特別是明寧王朱權在南昌所輯的現存最早的古琴曲譜集《神奇秘譜》是古琴音樂史中的至寶,其中收集的琴曲《梅花三弄》為中國十大古典名曲之首。

  據了解,江西科技師範大學的「紅谷之聲」講壇從2009年5月開始創辦,截止2012年6月共組織40多期講座。該講壇本學期共邀請了九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作客,其中有國內教育界著名學者原清華大學副書記胡顯章教授;魯迅博物館館長陳漱渝研究員;有法國藝術家、評論家呂多維克等等。講壇講壇作為該校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的載體,已成為國內外新思想、新學術在校內的重要發布與傳播陣地。

相關焦點

  • 古琴傳人龔一:古琴裡有中國古代文人的審美
    古琴為中國古代文人常用的創作題材。圖為(宋)趙佶《聽琴圖》,立軸,絹本設色,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從孔子時代起,伯牙、師曠、漢代的司馬相如、蔡文姬、唐代的白居易、宋的蘇東坡、歐陽修、元的耶律楚材、到明清的嚴天池、徐青山,到傳奇文學中《紅樓夢》、《西廂記》,一直到金庸的武俠小說,幾乎都會涉及到古琴。宋徽宗趙佶《聽琴圖》就是一個好例子,可以看到古琴在古代文人生活中所佔的位置。  古琴音樂的內涵符合中國古代文人的審美準則。
  • 我國的古琴大家有哪些?
    我國的古琴大家有哪些?大家經常看電視,會聽到或者看到。很多的古琴曲師,可是現在在世的古琴大家大家又知道那些?姚公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姚公白,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2008年2月文化部命名)。
  • 5歲適合學古琴嗎?三十歲適合學古琴嗎?古琴大家幾歲學琴?
    査阜西:13歲查阜西(1895~1976),江西修水人,古琴演奏家、音樂理論家和音樂教育家。他演奏的琴曲深沉、細膩,演唱的琴歌古拙、典雅。十三歲學彈古琴,後在長沙、姑蘇、上海等地從事琴學活動,三十年代初在上海建議安排「今虞琴社」,曾編纂《存見古琴曲譜緝覽》,並擔任《琴曲集成》等巨作的主編。
  • 古琴出深閨 四海覓知音
    這優美的旋律來自發源於春秋時期的古琴琴譜——《廣陵散》。其實,我市一直流傳著古琴藝術,並自明清時期逐漸形成了一個派別——嶗山派。由於種種原因,目前我市嶗山派古琴的傳人僅有30多人,中國海洋大學還專門成立了古琴系。為了更好地傳承這門寶貴的藝術,近日,青島市嶗山派古琴研究會在李滄成立。昨天,首任會長藺學傑向記者介紹了嶗山派古琴的前世今生。
  • 中國老中青三代古琴界藝術家將齊聚上海音樂廳
    原標題:老中青三代古琴藝術家將齊聚上海音樂廳 中國古琴界半壁江山呈現「空遠虛靜」之美 今年是中國當代歷史最悠久的傳統古琴社——今虞琴社成立80周年。下周五,由今虞琴社社長戴樹紅,古琴演奏家吳釗、姚公白、趙家珍、陳雷激、李鳳雲、王建欣、戴微、林晨、王懿穎、鮑卿等琴社老中青三代藝術家參與,同時特邀趙曉生、龐鷹、陳劍波、吳敏喆、黃泓等藝術家助陣的「七弦清音八十年——今虞琴社音樂會」,將在森海塞爾上海音樂廳上演。可以說,今虞琴社見證了近代中國古琴發展的歷史,而這一次集結,幾乎囊括中國古琴界半壁江山。
  • 正乙祠戲樓賞「古琴雅集」:看古琴與古戲樓如何「碰撞」
    作者:張鵬「古琴雅集 怡心琴韻」活動中,演員正在表演。張鵬 攝「古琴雅集,怡心琴韻」總策劃兼總撰稿、主持人楊浪告訴我,這場演出是為了尋覓「知音」,通過演繹傳統經典的古琴名曲,穿插對琴史、琴器、琴譜的講解,呈現古琴文化的精神內涵和藝術魅力。
  • (附廣陵琴派古琴大師...
    而在中國社會藝術協會舉辦的2018全國群眾創作歌曲展評活動中,歌曲《月照揚州》又榮獲金獎,同時該歌曲還被收入由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出版的《神州歌海》一書。請欣賞古琴名曲《良宵引》請從開始至 2分28秒處欣賞旅美揚州籍著名音樂家季家錦先生的古琴獨奏《良宵引》,從2分28秒至結尾處欣賞季家錦先生和美籍華人簫演奏家閆亦修女士合奏的《良宵引》。
  • 古琴八大門派曲驚四座雅集山東
    八大門派的古琴名家共同登臺謝幕。 曾潔 攝中新網濟南2月18日電 (曾潔)中國古琴名家名曲品鑑會18日下午在山東博物館舉行。儒家創始人孔子數千年前所作的《碣石調·幽蘭》經諸城派傳人高培芬打譜,得以重見世人,當天曲「驚」四座。
  • 築基課程 | 學習廣陵派,從這首琴曲開始
    學習內容包括兩大要點:1、廣陵琴派演奏基礎與運指、吟猱特色等2、以《平沙落雁》為例,通過琴曲講授演奏基礎與樂曲處理。無論你是否喜歡或彈奏過此曲,如果想要系統學習廣陵派演奏技巧與特色,建議從這一門築基課程開始,後續我們還會陸續上線其他築基課程,敬請關注。
  • 廈門中醫院推出古琴養生;虞山派之鄉古琴進課堂……|每日琴訊
    虞山派之鄉:古琴進課堂小學生最愛減字譜4月22日下午,在虞山派之鄉江蘇常熟,琴湖小學開展「琴文化」綜合實踐活動課。虞山琴派當代傳人王楓帶來講座,講述古琴發展歷史、古琴與常熟的淵源,並演奏名曲。最讓同學們喜歡的,莫過於認識「減字譜」了。雖然有點難,但充滿樂趣,同學們都特別想體驗古人的智慧結晶。
  • 妙指琴音 悠悠古情——訪古琴泛川派第五代傳人林海妍
    炎炎夏日,走進位於柳市的古琴研究會,只見古琴泛川派第五代傳人林海妍正在習琴,幽幽琴聲帶來一片清雅、寧和。林海妍說,同時她還邀請了她的師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藝術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丁承運教授來樂清文化館文化驛站、市圖書館梅溪講堂,走進樂視會客廳及丁承運——琴書相會展,為市民開了極高水平的賞析會。林海妍說,至2018年,樂清古琴愛好者成幾十倍的增多,僅她帶過的學生就達500多人。
  • 蜀派古琴傳人張娜:不拘一格為琴道
    蜀派古琴傳人張娜:不拘一格為琴道 張娜演奏古琴。受訪者供圖     □文莎  纖細的手指撥弄琴弦,清澈明淨的琴聲潺潺流動……10月28日,在第二屆貴州遵義古琴交流會·西南篇上,古琴演奏家張娜神情專注地彈奏經典曲目《大胡笳》。全場聽眾屏息凝神,託腮聆聽,內心的浮躁被琴音拂去。
  • 戴曉蓮:古琴非遺更要有「真正」的傳人
    戴曉蓮在演奏  6月9日是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中國古琴藝術早於2006年就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的「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此時機,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上海市古琴藝術非遺傳承人、上海古琴研究會會長戴曉蓮邀請我去聆賞她主創的名為
  • 古琴到底可不可以自學?第二彈,追根溯源說流派
    古琴到底可不可以自學?其次我們從古琴的流派傳承來分析,古琴從春秋戰國時期的宮廷琴師走向漢代樂府琴師和民間琴師並存,從魏晉時期的官派琴風與隱士琴風到南北朝時期的南琴獨秀、北琴式微。再到唐代的吳聲與蜀聲的不同描述,沈家聲、祝家聲的不同風格,再發展到江西譜與浙譜、北宋琴僧師徒的法脈延續、南宋浙派古琴的傳承有序、文人琴風的盛行。直到明代至民國以降,虞山派、廣陵派、九嶷派、諸城派、中州派、金陵派、泛川派、梅庵派等不同流派的風格傳承。
  • 古琴文化綜述
    中國古琴由此成為地球人類的身份證,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關注和喜愛,引起了各國有識之士研究和學習中國古琴的廣泛興趣,身為古琴故鄉中國的大學生,豈可自己反而不聞不問。  漢朝南方有蜀山琴派,有名家司馬相如、楊雄、諸葛亮、姜維等人!晉初北方有竹林派,代表作是廣陵散。   自唐朝起,琴學流派就已見於著錄。如隋唐趙耶利所述:「吳聲清婉,若長江廣流,綿延徐延,有國士之風。蜀聲躁急,若激浪奔雷,亦一時之俊。」   北宋時,亦有京師、兩浙、江西等流派,並有著錄評價說:「京師過於剛勁,江南失於輕浮,惟兩浙質而不野,文而不史。」
  • 澄觀·古琴|等候一年,只為一人
    哪怕疫情裡的遙遙無期,哪怕這一等便是一年多……從播下古琴夢種子的那天,我們就已堅定信念:莫問收穫,只管耕耘;用心灌溉,終將花開。2020年6月27日,一段值得銘記的時光,這是澄觀古琴中級班疫情後的新班首次開課。匯集了疫情期所有的翹首以盼,終於迎來驚喜相逢的時刻。
  • 古琴與古箏的區別
    其五,典故:  古琴的代表曲目最古遠的是《碣石調.幽蘭》一曲,描寫孔子不得志以空谷幽蘭自喻,據今已有1400多年。還有《廣陵散》、《瀟灑雲水》、《梅花三弄》等,現存琴譜約有數千首之多。我國史籍記載有俞伯牙和鍾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傳說,以及"三國"中孔明巧施空城計,操琴退司馬十萬大軍的故事,說的都是古琴而非古箏。
  • 「太古遺音」古琴古韻登上新加坡春晚
    出席嘉賓: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總領事兼文化參贊邱元興先生,中國著名作曲家、世界華人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吳頌今先生,新加坡太平紳士、善濟醫社董事會主席卓順發先生,春晚總策劃何建華、劇組辦公室主任HelenLiu,中國著名藝術家杜恩武先生,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古琴藝術委員執行主任吳寒,副主任陳成渤,倪詩韻及琴委會主要成員代表。
  • 古琴入門——自學、初學古琴必讀的10大書籍
    古琴入門——自學、初學古琴必讀的10大書籍古琴是中國的傳統樂器,至少有三千年歷史。琴作為一門藝術,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去學習,而學習沒有指導書籍是不行的。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指導書籍適合初學者學習。《古琴演奏教程》作者是張蔚君《古琴演奏教程》是2010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從古琴的歷史、地位、本體、技法、演奏、琴論、審美和名曲等八個方面,全面而系統地論述了古琴的演奏藝術。《琴史初編》作者是許健《琴史初編》,以朝代為序,從先秦至現代整體展現了我國琴史的嬗變軌跡。
  • 帶你穿越歷史,了解古琴文化與其歷史變遷
    伍唐代多元的古琴藝術:衝突與共存唐代是中國古代社會全面發展的輝煌時期,是中國古代文化高峰,而古琴藝術是突出的部分,並且在演奏美學和音樂思想兩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其演奏完全可以用氣象萬千來形容。唐宮仕女圖中國古琴藝術自宋元至明清,經歷了藝術上成熟發展的盛期,在多元化發展的前提下 ,完成了由講求氣勢力度等外在美至清微淡遠等內在美的轉變,為中國高雅音樂在藝術 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