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62年歷史的安徽淮化集團管理人宣布,2020年12月12日12時至2020年12月13日12時止(延時除外)在京東拍賣破產強清平臺進行公開拍賣活動。拍品既包括設備實物等有形資產,也包括股權、智慧財產權等無形資產。其中一項破產企業所擁有的原材料、產品、應收帳款、房屋建築物、機器設備、車輛等資產,起拍價近8億元。
目前,京東拍賣官網上顯示第2次拍賣將在2020年12月28日10時至2020年12月29日10時止(延時除外)進行,起拍價也降到了6.36億元左右,比第一次起拍價便宜了約1.6億,但暫無人報名。
第一次拍賣
第二次拍賣 來源:京東拍賣
公開資料顯示,安徽淮化集團是安徽省最大的煤化工基地,可謂是當之無愧的化工巨頭。擁有氨及氨加工、醇及醇加工、硝鹽、焦化、精細化工等生產裝置,年產氨36萬噸、濃硝酸20萬噸、硝酸銨15萬噸,濃硝酸銷量多次保持全國第一。不過在2019年7月24日,安徽淮化股份有限公司(淮化股份)進行了破產清算。
淘汰、關停、破產、倒閉
4000多家化工企業退出
據了解,近些年化工行業破產倒閉、註銷退市的情況並不在少數。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國內企業經營狀況惡化,生存條件艱難。在這場全球性災難的打擊下,我國企業迎來了一波倒閉風潮。據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今,全國法院現有破產案件38712件,相比2019年同期的21017件,同比增長84.2%。
儘管我國化工行業發展飛速,但這也意味著更多的投資者跨界湧入,競爭更加激烈,而隨著經濟環境更加嚴峻,優勝劣汰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據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數據,化工行業破產案件超4000起,覆蓋的行業包括塗料、石化、煤化工、生化、染料等多個領域,地區方面覆蓋了江蘇、四川、江西、新疆、浙江、四川、遼寧、福建、河南、山東等全國多個省市地區。
(以上數據來源於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中心)
儘管塗料、化工等企業破產的數量非常驚人,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些並不是突然發生的,在此之前就有很多的徵兆,比如前期的盲目性投資,核心競爭力缺失、低價競爭等等,都為其倒閉破產埋下了伏筆。
盲目性投資、「價格戰」惡性競爭
造成行業惡性循環
此前水性科天、七維水漆也曾被曝出拖欠工資或拖欠貨款等行為,「一步登天」之後,是迅速的「跌下神壇」。這也讓更多的人開始意識到,資金鍊緊張並不是鬧著玩的,很有可能會把企業推向深淵,無法抽身。
塗料行業近些年來發展很快,尤其是環保型塗料,因此很多企業「跨界」來分一杯羹。但一些企業進入行業並不是為了紮根領域做長期耕耘,而是為了迅速獲利,因此經營方面盲目投資、開展多元化,甚至以犧牲產品質量和信譽為代價,低價吸引客戶來謀取眼前利益。不僅喪失了品牌口碑,也失去了消費者的信賴,使整個行業烏煙瘴氣,惡性循環。
對於企業的生產運營來說,採購、生產、加工、銷售、運輸都是缺一不可的。因此無論是本企業資金鍊斷裂還是合作夥伴、上下遊企業資金鍊斷裂,都會造成產業鏈上的企業受到牽連,引發「多米諾效應」。部分企業因經營不善、資金鍊斷裂等原因無法償還帳款,被合作客戶或債權人一紙訴狀告上法庭,甚至被申請破產。更有甚者因為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而被列入實行被執行人,企業高管等出行和正常生活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以致於背上重重負債,身敗名裂。
部分失信化工企業名單
(以上數據來源於最高人民法院網)
行業「大洗牌」
「散亂汙」企業將被強力淘汰
今年開展危化品安全專項整治以來,多地對於「散亂汙」企業進行了關改搬轉,「化工圍江」問題的解決也迫在眉睫,如果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或者沒有完善自身、加強自查自糾,沒有按照規定入園等,就要面臨著「倒閉」的風險。
廣東關閉註銷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55家、經營企業133家,強力淘汰退出了一批「小散亂差」企業,堅決防範遏制生產安全事故。今年以來,廣東紮實推進保留31家化工園區的安全整治,並明確化工園區年底前全部落實封閉管理。
解決化工圍江方面,常州地區沿江1公裡範圍內的34家化工生產企業除3家保留改造提升外,其餘31家低質低效企業確保年內全部關停。截至目前,已籤約關停28家,拆除14家。荊州市關改搬轉沿江化工企業目標任務共有76家,目前已完成45家。湖北省今年以來已完成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71家,其中22家為2025年任務清單所列企業,迄今累計完成332家。截止10月底,共計清退557家化工企業,著力從源頭做好汙染防治和減排。
多地化工園區開始實行封閉化管理
2020年12月1日起,陽信化工產業園實行封閉管理;
2020年11月30日0時起,博興化工產業園實行封閉化管理,與化工園區無關人員、車輛嚴禁進入化工園區;
2020年11月28日0時起濱州濱城化工產業園實行封閉化管理,與化工園區無關人員、車輛嚴禁進入化工園區 ;
2020年11月26日0時起霑化經濟開發區化工產業園區實行封閉化管理。
化工行業作為與人們衣食住行都息息相關的行業,本就是無法徹底取消和替代的,因此有著一定量的生存空間。但一些不注重環保、安全的企業,一些只為了利益而不顧質量的企業,或是核心競爭力不強、沒有及時轉型升級的企業,將面臨的可能就是「倒閉」、「破產」、「拍賣」等慘澹的結局。在行業「大洗牌」的過程中,隨著化工行業集中度提高、行業高度進一步提升,勢必會有不少企業在大浪淘沙般的激烈競爭中被淘汰。
來源:興園化工園區研究院
優化工新聞眼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