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銀行錯誤將款項匯入他人帳戶,應當如何處理?領受人是否構成犯罪?

2020-12-25 初明峰律師

問題補充:

我銀行在辦理一宗受託支付的款項時,錯誤將應發放至張三名下的款項匯入李四的名下,我行應當如何處理?李四如果將款項取出或消費掉是否構成犯罪?

律師回覆:

從法律角度,你行可以提起不當得利訴訟並將收款人的帳戶進行保全。如果收款人對收到的款項未進行處理甚至並不知曉此事實的存在,則不構成犯罪。如果收款人將此筆款項取出(帳戶內的存款少於匯入的款項且差額達到一定數額),則涉嫌構成侵佔罪。你行可以同時提起刑事自訴。

參考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2017年10月01日施行)

第一百二十二條 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受損失的人有權請求其返還不當利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尚未生效)

第九百八十五條 得利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的,受損失的人可以請求得利人返還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為履行道德義務進行的給付;

(二)債務到期之前的清償;

(三)明知無給付義務而進行的債務清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17修正)

第二百七十條 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本條罪,告訴的才處理。

理論探討:

基於對銀行存款的「佔有」性質的區分,不同國家對領受人取款的行為有不同的判斷,日本法認為取款行為構成奪取罪(包含詐騙與盜竊,區分在櫃檯取款與自動取款機取款的不同而定)。德國法判例和通說認為無罪,其認為即便在原因法律關係上存在瑕疵,也不影響領受人具有取款請求權,領受人對銀行關於錯誤匯款存在抽象意義上的債權,只不過銀行存在民法上的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而已。

在我國對銀行存款的性質亦有爭議,本文同意張明楷教授的觀點:銀行存款一是指存款人對銀行享有的債權;二是存款債權所指向的現金。將存款債權的佔有歸屬為儲戶,將存款現金的佔有歸屬為銀行。這樣在類似錯誤匯款領受行為的場合,對領受行為人就能給予相對合理的刑法評價。即銀行將錢款匯入帳戶時,其即喪失了對該存款債權的佔有,而收款人即取得了該筆錢款的存款債權。其實在收款人取款之前,存款現金的佔有並未受到侵害,一直由銀行所佔有,所變化的是就該筆存款債權的佔有歸屬。如果此時收款人明知並取現,則其取現行為就消滅了此存款債權,主觀上具有拒不返還的意圖,符合侵佔罪的構成要件,應認定為侵佔罪。

註:一、此處將匯入款項視為刑法第二百七十條中的他人遺忘物。即銀行在錯誤匯入的情況下,視為佔有脫離物來對待。二、根據銀行是否受託支付還是匯款人自行匯款來區分被侵權的對象,從而確認提起訴訟的主體。

實務建議:

實務中,銀行在辦理轉帳匯款時,經常存在錯誤匯入其它帳戶的情況。出現此類問題時,建議銀行及時與儲戶溝通,在承認業務辦理瑕疵的基礎上,要求儲戶同意將此款項取出歸還或轉回。如不同意則要告知取款行為可能涉及的刑事風險,根據儲戶或領受人的實際行為來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包含民事不當得利的訴訟、保全與刑事自訴,以最大程度地維護自身權益。

相關焦點

  • 掛失私自提取自己帳戶名下的他人存款,如何認定處理?
    與此同時,因銀行卡、存摺等金融產品的不當使用而侵犯他人存款的現象時有發生。實踐中,對以實名掛失私自提取自己帳戶名下他人存款的行為如何認定處理,實際的判決結果各不相同。觀點分立表徵存款佔有歸屬的差異以及刑民交叉疑難案件界限模糊,本期「實務·案例」邀請檢察官和專家共同進行探討,敬請關注。
  • 誤將款項匯入被凍結帳戶之救濟途徑
    後高郵公司會計在匯款時疏忽,將款項匯入丹陽市B公司帳戶。B公司因與某小額貸款公司借款糾紛,在高郵公司匯款之前帳戶已經被凍結,由於帳戶餘額不足,高郵公司匯入的款項被自動凍結。2019年9月17日,高郵公司以B公司不當得利為由,訴至法院,要求B公司返還不當得利9500元。
  • 公司款項匯入個人帳戶,股東應當證明公司財產獨立於個人財產
    股東未對公司款項匯入個人帳戶作出合理解釋,應當證明公司財產獨立於個人財產,否則應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乙公司提供了2012年1月10日、2012年1月20日該公司將鋼結構工程款匯至甲公司法定代表人趙某個人帳戶的匯款憑證和趙某個人出具的《收條》為證。趙某確認上述兩筆款項是甲公司的工程款,但其未對該筆工程款為何匯入其個人帳戶作出合理解釋,也未對該筆款項的去向作出說明。上述事實足以讓人對甲公司與趙某財產是否相互獨立產生合理懷疑。
  • 銀行行使抵銷權不能當然構成不當得利阻卻事由
    對於他人錯匯至借款人帳戶的款項,借款人並不享有所有權,商業銀行直接扣款不具有正當性、合理性,其行使所謂抵銷權不能構成不當得利的阻卻事由,仍應向他人直接返還。因為抵銷權並非是優先權,法院應作如下處理:一是法院如對鼎威公司該帳戶進行凍結,華士支行無權再從該帳戶中扣款;二是法院如未對該帳戶進行凍結,但發現華士支行行使抵銷權後,可以責令華士支行退還扣款,將銀行作為普通債權人,並根據已進入執行程序的債權人人數與債權數額,按統一比例予以清償,以提高案件執行成效和司法權威。
  • 幫助涉嫌受賄的人收取、保管錢款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
    受賄人在受賄過程中,有時會通過其他人幫助收取受賄款或讓他人幫助保管受賄款項,對替受賄人收取或保管受賄款的人的行為如何評價,是否構成犯罪,我們看看法律的相關規定:第一,是否成立受賄犯罪的共犯所謂共犯是指兩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從中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是否構成共犯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是否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在受賄犯罪中,判斷是否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很重要的一點是是否有犯罪的通謀,也就是兩人之間是否有事前商量的行為,事後有實施的行為。如受賄人的近親屬與受賄人商議,由受賄人為他人謀取利益,由近親屬收受他人財物的行為,很明顯是共同的受賄行為。
  • 匯錯款,帳戶被封,怎麼辦?
    對於將款項錯誤匯入他人被執行帳戶的情形,應當通過不當得利之訴還是執行異議之訴予以解決,實踐中存在較大爭議: 第一種觀點認為應當通過執行異議之訴解決,以《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刊載的(2017)最高法民申322號案例為典型。
  • 為犯罪洗錢的對公帳戶、個人帳戶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研究
    由於筆者一直在處理這類案件,也幫助不少受害者追回了全部或部分被騙款項,深知這類案件的維權難度。看到這方面的新聞,筆者有必要對這些洗錢的帳戶應當承擔什麼法律責任進行研究,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也希望這些個人也不要再為犯罪分子洗錢了,更不要為了幾百元錢就出賣了自己的身份證信息,從而成為犯罪分子洗錢的幫兇。
  • 銀行轉帳匯錯帳戶怎麼辦?法院給出了答案…… | 案例快遞623
    裁判說理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受損失的人有權請求其返還不當利益。A公司主張向C公司的匯款80000元系錯誤匯款,經法院審查,A公司於匯款後數日內即發函要求要求C公司退款;A公司就本案匯款原系用以支付B公司貨款提供了合同、訂單、收款明細、催款函等證據。C公司雖辯稱該款系雙方往來間A公司支付的應付款,但並未提供證據予以證明。
  • 為他人提供詐騙所需銀行卡構成詐騙罪共同犯罪
    2012年,被告人邵昭贊明知他人實施詐騙,仍通過黃柳棠(另案處理)為他人提供詐騙所需銀行卡,並指使黃柳棠將詐騙所得轉至戶名為陳寧紅(系邵昭贊妻子,已判刑)的帳戶內,後由陳寧紅取出。2015年7月23日,南京市公安局高淳分局民警從被告人張偉祥、詹志仁、林嘉明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茂名市電白區水東鎮的出租屋內,當場查獲尚未用於詐騙的他人戶名的各類銀行卡合計38張。
  • 父親行賄兒子,是否構成犯罪?
    上訴人雍某乙上訴稱:1.其在B公司項目中未利用職務便利為上訴人雍某甲謀取利益,且上訴人杜某甫給他的款項是歸還給雍某甲的借款,故其行為不構成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2.青海G公司項目所涉440萬元系真實的中介費用,連同所有項目正常稅費應當一併從職務侵佔數額中剔除。
  • 挪用公司資金、村委會集體資金等行為,構成犯罪嗎?
    ,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國有資金歸個人使用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定罪處罰。」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如何理解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條規定的「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問題的批覆》(法釋〔2000〕22號)「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非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資金歸本人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或者挪用人以個人名義將所挪用的資金借給其他自然人和單位,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定罪處罰
  • 拿走他人手機並將其支付寶帳戶資金轉為己有構成何罪
    對此,筆者認為,黎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在電影院以借用手機之名盜竊他人手機,之後通過偷記密碼,將他人手機支付寶帳戶2.4萬元轉走、套取螞蟻花唄帳戶現金4931.34元,數額較大,其行為符合盜竊罪的犯罪構成,涉嫌盜竊罪。嫌疑人的犯罪行為不構成詐騙罪。首先,嫌疑人未對被害人進行虛假表示。
  • 2020個人銀行帳戶進帳多少會被查?老闆一定要知道!
    來源:祥順財稅俱樂部2020年,大數據時代,企業私人帳戶的每一筆流水都能被查清!一旦被稽查,補稅是小事,還要繳納大量滯納金和稅務行政罰款,構成犯罪的,更要承擔刑事責任!公司老闆個人銀行帳戶不再「安全」了。
  • 執行異議之訴中帳戶資金的排除執行問題
    對特定帳戶中的資金主張權利,符合法定專用帳戶構成要件及阻卻執行條件的,可以排除對該帳戶的執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十五條規定:「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其金錢以特戶、封金、保證金等形式特定化後,移交債權人佔有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可以以該金錢優先受償。」
  • 最新判例:父親行賄兒子,是否構成犯罪?
    上訴人雍某乙上訴稱:1.其在B公司項目中未利用職務便利為上訴人雍某甲謀取利益,且上訴人杜某甫給他的款項是歸還給雍某甲的借款,故其行為不構成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2.青海G公司項目所涉440萬元系真實的中介費用,連同所有項目正常稅費應當一併從職務侵佔數額中剔除。
  • 以案釋法丨出售營業執照、對公帳戶也構成犯罪?
    大飛:哎呀,這個你就問對人了!哥哥我最近在做收購證件的生意,只要你註冊公司,辦好營業執照和對公帳戶賣給我就可以賺錢啦!一套一千,超輕鬆!小白:還有這種好事?當然要辦啦!隨後,將三家公司的工商營業執照和三個對公帳戶出售,非法獲利人民幣3000元,剩餘兩本工商營業執照尚未出售。2020年8月,武漢市礄口區人民檢察院以涉嫌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羅某。
  • 民間借貸案件法院未調取銀行流水查明案情屬程序違法
    裁判要點第一,申請人林翠妍所提交的《廈門元華投資有限公司歷史明細》等證據能夠證明,匯入元華投資公司的3000萬元款項基本上已經被洪仲海轉入其實際控制的其他帳戶,相應的債權已經歸於消滅。第二,元華投資公司帳戶實際由債權人洪仲海控制,福建高院未準許林翠妍調取元華投資公司的銀行明細的申請,存在程序錯誤。
  • 「普法」父親行賄兒子,是否構成犯罪?
    上訴人雍某乙上訴稱:1.其在B公司項目中未利用職務便利為上訴人雍某甲謀取利益,且上訴人杜某甫給他的款項是歸還給雍某甲的借款,故其行為不構成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2.青海G公司項目所涉440萬元系真實的中介費用,連同所有項目正常稅費應當一併從職務侵佔數額中剔除。
  • 將別人錯轉給自己的錢佔為己有,構成侵佔罪
    同年1月10日,公司財務人員朱某發現自己誤轉款項後,於當日10時39分電話告知被告人並請求其將款項返還,被告人承認收到上述誤轉款項,但其謊稱公司帳戶被雲南永勝農村商業銀行凍結,承諾帳戶解凍後立即返還。之後,被告人到雲南永勝農村商業銀行星湖支行辦理了取款手續,分四次以支票提現方式支取了自訴人誤轉的款項。
  • 浙江省公檢法聯合印發《關於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若干問題的...
    確因客觀條件的限制,無法逐一收集被害人陳述的,可以結合已收集的被害人陳述,銀行帳戶交易記錄,第三方支付結算帳戶交易記錄等客觀性證據,在審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辯護人所提的辯解辯護意見的基礎上,綜合認定被害人人數及詐騙數額等犯罪事實。確因客觀原因無法聯繫上被害人,或被害人拒絕作證的,應當記錄在案。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