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提倡給大學生增負?大學生內捲化的消耗,都已經讓00後禿了頂

2021-01-12 康康觀世界

引言

前不久,教育部門提出了「中小學生減負,大學生增負」的意見。從提倡素質教育開始,中小學生減負就成為了一句經久不衰的口號,在這幾十年裡被反覆「點名」,已經司空見慣。

而「給大學生增負」,則讓人們開始把目光從高校的牌匾移到圍牆之內:大學生的生活,真的如傳統所認為的那樣輕鬆嗎?真的需要強行「增負」嗎?大學生的生活,究竟是什麼樣的?

內卷,從大學校園開始

一直以來,老師家長經常會對中學生們說:「上了大學就輕鬆了」。儘管越來越多的人知道這不過是一句善意的謊言,但這依然足以證明「大學很輕鬆」的觀念,深入人心。

由於對高考過度重視,在人們的觀念中,學業的目標和終點往往就局限在高考。這就類似於童話故事中「最後,王子和公主幸福地舉行了婚禮」的結局,很少人會去關注這個「最後」的之後,會是什麼樣的人生。

而最近,隨著內卷這個詞和一張張誇張的照片進入公眾視野,大學生在高牆之中的「神秘」生活帷幕,也被掀開了一角。內卷,可以通俗地理解為非自願競爭。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是,大學的確不輕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學生在大學裡學習到的知識,才能真正稱之為知識。這也就意味著,大學知識的難度要遠遠高於中學,它要求學生追根溯源,用最基本的方法探尋每一條看似已經是常識的規律——這對思維、勤奮都有著很高的要求。

不同於普通意義上的學習,大學學業的難度實際上是可以由學生自己選擇的。很大程度上來講,大學輕鬆的假象是由那些選擇了「輕鬆模式」的學生製造的。然而,在這個全社會都在競爭的中國社會,學校又怎麼會是例外呢?

內卷也分種類,請問你是什麼卷?

大學生內卷,壓力往往起源於以下幾種現象。

第一種,我們可以稱之為:優秀的同齡人帶來的壓力。

考研保研、出國留學、評優評先、科研項目……這些讓人頭禿的人生選擇命題,已經不僅僅是畢業季的學生在考慮的了。

剛剛軍訓結束的新生,就會追著輔導員,反覆諮詢關於考研甚至考博的問題。他們目標遠大,聰明且勤奮,家境優渥卻還在做著高質量的兼職,早早實現了財務自由,學業專精又多才多藝,在學校部門裡也身兼數職……

當我們面對這樣的同齡人的時候,酸嗎?當然酸。不可否認,優秀的人是存在的,但是他們僅僅是極少數人。大多數人,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可是,誰不想成為這樣閃閃發光的人呢? 但是想要成為閃閃發光的人,這是個需要付出努力的過程,也是個需要付出時間和耐心的過程。

當一個人看不到奮鬥的成果,對未來的期望就會變成壓力,一邊承受著這些壓力,一邊又被社會的要求推著向前,不得不去和精英們比較,和精英們競爭。如此一來,來自上層精英們的內卷壓力,也是可想而知的。

第二種,可以稱為:同一水平線上的內卷。

同一水平線上的人,既然起跑線相同,就會更加在乎對方是否會趕超逆襲。從舍友今天早上早起了半個小時,到同班同學買了一本新的練習冊,甚至是某個朋友出現在圖書館,許多大學生已經出現了某種近乎於偏執的「看不得別人學習」的心理。

為什麼會看不得別人努力?當成功與否與天賦關係不大時,努力的程度就會成為決定競爭者能否脫穎而出的最重要因素。在大學裡,相對自由的學習氛圍會在很大程度上削減努力的欲望。因此,如果不想讓競爭者比自己先一步獲取成功,除了自己付出額外的努力,就只能寄希望於對方的墮落。

所以,當看到競爭者的「努力」時,我們經常會感到心慌的原因,找到了。但心慌並不是造成焦慮的原因。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並沒有處理好這種,本應該屬於正常範疇的心理狀態,反倒將其演化加劇成一種嚴重影響自己正常生活的問題,比如:周末多睡一個小時,就會有負罪感;偶爾玩一局遊戲,會恨不得抽自己耳光;但是真正到了自己學習的時候,滿腦子都是「他最近又買了什麼什麼資料」……

顯而易見,這樣的情緒,所帶來的精神壓力,影響的不只是學業,更是正常的生活。總之,大學生內卷的壓力不僅僅是來自於外力的卷,還有為了抵抗「被卷」而做的「無用功」。說白了,也就是,「假努力」。

「增加」壓力?「分配」壓力!

總而言之,說大學輕鬆,用網上的俏皮話來說:是新時代的封建迷信。看似我們的大學生活減少了不少學業壓力,因為我們在中學時代所形成的固化了的學習方式確實是真的讓人窒息。然而,我們在大學校園裡,還要以尚未真正成熟的心態,去面對這個微型社會中日益複雜的人際關係。

學校高牆之外的「降維打擊」,更是讓危機意識從一開始就深深植根……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大學生或許比中小學生更需要減減負。如果說,壓力是促使青年成長的必要因素,那麼不如讓這些壓力分配得更加均勻一點,到來的時機更加恰當一點。或許這樣對大學生來說,會比不由分說地開足馬力、負上加負,更有利於他們的成長!

相關焦點

  • 媒體聚焦大學生的「內卷」:無效消耗還是競爭動力?
    中國青年報11月9日消息,最近,「內卷」這個詞火了。「內卷」的本意,是指人類社會在一個發展階段達到某種確定的形式後,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然而,最近這個詞在大學生中廣為流傳、屢次出圈,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網絡討論。
  • 大學生的「內卷」:競爭還是內耗
    最近,「內卷」這個詞火了。  「內卷」的本意,是指人類社會在一個發展階段達到某種確定的形式後,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然而,最近這個詞在大學生中廣為流傳、屢次出圈,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網絡討論。  隨著高校進入嚴字當頭的時代,大學生「划水」也能畢業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 大學生「內卷」有多少種操作?
    最近,「內卷」這個詞火了。  「內卷」的本意,是指人類社會在一個發展階段達到某種確定的形式後,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然而,最近這個詞在大學生中廣為流傳、屢次出圈,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網絡討論。  隨著高校進入嚴字當頭的時代,大學生「划水」也能畢業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 大學生熱議「內卷」不只是自我調侃
    隨著高校進入嚴字當頭的時代,大學生「划水」也能畢業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據媒體報導,記者通過採訪多名大學生和高校教師發現,大學生之間的「內卷」是一個較為常見的現象。
  • 大學生也「內卷」了?
    大學生也「內卷」了?「內卷」的熱度,不僅是大學生的一種自我調侃,也是大學生面對學業以及自我發展的眾多壓力的真實寫照。那麼,今天的年輕人是否能突破自我,擺脫「內卷」的束縛?公眾關注「內卷」,歸根結底還是和當下社會日趨激烈的競爭形勢有關。身處象牙塔的年輕人,對此有著更深的感受。《中國青年報》的一篇報導就指出,有些大學生認為,網絡上關於「內卷」的討論更多是在販賣焦慮。
  • 幼兒園孩子補課,大學生躲避式考研,教育內捲化,讓人憂心忡忡
    林老師看著路燈下每一個行色匆匆面色冷峻的孩子,不禁嘆息:教育內捲化,孩子們太苦了!林老師說,要講概念呢,我也講不清楚,大概意思就是教育的過度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程度,教育本身已經扭曲了。林老師指著這些匆匆往家趕的孩子說,回家扒一口飯,他們又要趕回來上晚自習,這些孩子,已經成了學習機器人了。愛人插話說,有不少家長都送飯到學校門口來,為了給孩子節約時間,多看點書。林老師說,現在的孩子比我們當年苦多了!起早貪黑就一樁事,學習!除了學習,好像沒什麼事了。
  • 幫大學生擺脫「內卷」,高校也要有所作為
    如今,從大學生圈子中走出來的「內卷」,成為整個社會的熱詞。  在學術意義上,「內卷」概念最初是為了解釋近代中國為什麼沒有孕育出更高級、更創新的生產方式。而在大學生群體中,裹挾著學分績、課外活動、學生工作、出國考級……這些大學生則身不由己陷入了「內卷」中。
  • 教育部發話大學生要"增負" 掛科的學生小心
    教育部長:對大學生要合理「增負」其實早在今年6月21日,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在成都召開。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發話:中國教育「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現象應該扭轉,對中小學生要有效「減負」,對大學生要合理「增負」,提升大學生的學業挑戰度。
  • 什麼是社會內捲化
    內捲化一詞源於美國人類學家吉爾茨(Clifford Geertz)《農業內捲化——印度尼西亞的生態變化過程》(Agricultural Involution: The Processe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
  • 「大學生增負」成熱門話題 已畢業的學生大多叫好
    該通知一發,「大學生增負」頓時成為熱門話題霸屏。曾有調查顯示,40%的人後悔虛度大學光陰。昨天,重慶晨報記者採訪了幾名近兩年畢業的大學生,一起來聽聽他們大學生涯中最後悔的一件事。老師看法合理「增負」,杜絕混文憑現象重慶科技學院人文藝術學院團總支書記陶達認為,教育部對大學生合理「增負」,這是大學生適應新形勢的必然要求。
  • 00後已經開始抑鬱了,30%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嚴重的抑鬱傾向,抑鬱後...
    第一批90後已經成佛了第一批90後已經成猴了第一批90後已經把禿了的頭髮長回來了第一批90後已經開始離婚了……在微信公號搜索關鍵詞「90後」,會發現,廣大熱心媒體們已經把所有90後有的沒的症狀都擼了一個遍。
  • 什麼是內捲化?內捲化的成因是什麼?
    很多人說中國社會的內捲化越來越嚴重了。我們能不能克服內捲化,重新高速發展?1、什麼是內捲化?家裡的孩子考慮98分,結果家長就說了,「我知道你們班的誰誰誰考了一百分,為什麼你才98分?」這個孩子就被迫陷入了內捲化。
  • 大學生說的內卷是啥意思 內卷這個詞怎麼火了
    大學生說的內卷是啥意思內卷通俗的說就是內部競爭。內卷是從內捲化而來,內捲化最早是描述農業問題的,本來是一個社會學術語,大意是指社會文化模式發展過程中的停滯。現在很多高校學生用內捲來指代非理性的內部競爭類似於養蠱、互相傾軋之意。
  • 象牙塔陷入內捲化的道場?
    最近三聯的《績點為王:中國頂尖高校年輕人的囚徒困境》揭示了清北高校天之驕子的內卷現象:學生以績點為中心,採用各種手段,展開競爭,消耗精力和時間。02誰在內卷大學生?《中國大學生成長白皮書》調研發現,「學業」已成為當代大學生十大困惑之首,它具體包括專業課、考研、成績、掛科、考試、四六級等。
  • 程式設計師真的「內捲化」了嗎?如何應對?
    內卷又稱「內捲化」,譯自英語involution,本是社會學術語,指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更高級模式的現象。2020年下半年,有幾張圖片刷屏:有人騎在自行車上看書,有人邊騎車邊用電腦,有人床上鋪滿了一摞摞書……「邊騎車邊用電腦」的同學被稱為「卷王」登上熱搜。
  • 女大學生一個月生活費是多少?看00後女大學生都是怎麼說的
    各省高考志願填報工作,都已經接近尾聲,對於很多考生和家長而言,接下來要做的可能就是在家靜靜地等候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到來。而對於自己的孩子上大學,一個月生活費應該是多少?各位「準大學生」家長們可都想好了嗎?
  • 大學生內卷是好事!嚴進寬出造成大學生普遍眼高手低,缺乏真本領
    最近有一個詞很熱,叫做內卷,說的其實就是大學生的競爭更加激烈了。有人說,大學生划水都可以畢業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有人擔心,這會不會成為無效消耗。我覺得這種擔心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我們的高等教育,以前確實太寬鬆了。
  • 幼兒園已經開始內卷了!
    究竟何為「內卷」,可以理解為「內部競爭、內部消耗」。再通俗點說,就是大多數人去爭奪有限的資源,導致大家陷入一種越努力回報卻越少的惡性循環。人們狂熱地討論內卷,試圖緩解時代量身定製的焦慮。但令人難以想像的是,現在連幼兒園都開始內卷了.喜歡我家有個小學生,請進入公眾號主頁面「星標」我們,從此「不失聯」。
  • 幼兒園已經開始內卷了
    這個時代的內卷是從何時開始的呢? 有人覺得大學生畢業後的第一次面試,才算進入內卷旋渦。但其實,當小朋友終於背上書包走進幼兒園的校門起,他面前的內卷之路就已經全面鋪開。02內捲化代際遺傳如果說為孩子擇校是家長參戰幼兒園內卷浪潮的開始,那麼陪孩子寫作業就是幼兒園內卷戰的高潮。 從布置作業開始,由於孩子記不住繁多的作業,家長就得在群裡問大家。
  • 教育部說大學生要這樣「增負」…
    今年6月21日,在成都召開的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就發話:中國教育「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現象應該扭轉,對中小學生要有效「減負」,對大學生要合理「增負」,提升大學生的學業挑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