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研究:你的孩子可能是輸在家庭心理環境這條起跑線上

2020-09-05 家庭心理學張老師


環境對人的影響時常是悄無聲息的


當你嘗試了很多方法,發現孩子就是屢教不改,不要氣餒,這很有可能是「風水」的問題。換換「風水」,問題有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我這裡要說的風水,不是大家理解的那個風水,而是指的看不見的「家庭心理環境」。


我雖然是在風水文化中長大的,但心理是排斥風水的。因為我從小受的教育就是反封建反迷信,爭當馬克思主義繼承人,而風水又是大家認為的迷信的東西,自然我就得反對。然而,我的父親是熱衷於看風水的,從小就沒少跟我念叨怎麼看山形,判斷哪個位置是風水寶地。很多朋友都看過《鬼吹燈》這部小說,我看過這部小說是以後是兩個心情。一是後悔,後悔小時候沒有跟父親好好學學怎麼看山形;二是明白,明白自己為什麼會喜歡考古學。


古人注重的風水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選擇環境的學問,是對人與自然和諧的「天人合一」境界的追求,這種注重背後是有科學依據的,因為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藉助自然可以更好的認知自己。古人風水理論對今人最大的價值是一種環境對人影響的科學認知,這種觀點西方是在近代社會心理學的相關研究才得以認知和普及,而正好相反的是隨著科學的普及我們卻恰恰忽視了人與環境的平衡關係。


不管你在不在意,家庭家庭環境都已在你身上留下烙印


對於家庭教育,對於孩子來說,一些看不見家庭環境每天都在產生消極的作用。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那是一種潛移默化的,不管孩子喜不喜歡,家庭很多東西都印刻在的孩子的「基因」裡。就像我不喜歡風水,但是卻在家庭教育中談風水問題一樣。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代表人物羅傑斯的認為每個孩子只要給予適當環境,都能成為他心目中想要的那個優秀的自己。這個適宜環境最重要的一部分應該是家庭環境吧!對於家庭環境,很多爸媽的可能更多的反應是家庭條件,居室大小,物質富足。其實物質條件對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的影響作用不只主要的,關鍵作用的是孩子成長的家庭心理環境。它對人的情緒狀態,對人的創造力,對人的決策判斷等等都會有影響。


積極心理學之父是塞裡格曼博士就分享了他自己的一段經歷。他所在的心理學系有一段時間開會是在一個半地下室、半封閉的環境。在這段日子裡,他們都沒有招聘到合適的人,而且那些在他們這裡面試的沒有被錄用的在其他地方都幹得很好。後來總結分析可能跟辦公環境有關係,在半封閉的環境下,大家都比較壓抑,壓抑的環境容易讓人產生挑剔的情緒,看不到來面試的人的優點,更多是關注他們的缺點。



關於環境對人類的影響,心理學上還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史丹福大學的監獄實驗。


這項實驗是心理學大師津巴多的成名研究。研究選擇了兩批心理健康的大學生,分別扮演獄警和囚犯,讓他們分別按照各自不同的角色語言和行為扮演。經過一段時間獄警變得越來越殘暴,而囚犯變得越來越恐懼,越來越內疚。實驗進行到一半不得不被迫中止,因為學生入戲太深實在難受紛紛要求退出。這個實驗甚至被用來證明說人性本惡,其實這大可不必,環境影響人但我們也可以改變環境



繼續回到我們家庭教育中來,家庭環境裡面最重要的環境要素是爸媽。爸媽在日常中與孩子的語言交流構成了家庭重要的風水條件。孩子是悲觀厭世,還是樂觀進取其實都是家庭環境塑造的。


積極心理學的代表人物芭芭拉和她的同事洛薩達曾經做過一項研究。他們調查了一些公司在開會過程中的積極詞彙和消極語言使用的比例,經過追蹤研究發現那些積極和消極詞彙比例高於2.9:1的公司發展都很好。於是就把這個神奇的語言比例用洛薩達的名字命名,即是「洛薩達比例」



當孩子屢教不改的時候,可能是家長無意間過多的帶有消極詞彙「嘮叨」給孩子塑造了一個不好的「風水」環境,這種環境甚至對孩子發展還具有更可怕的破壞力。


加拿大神經心理學研究團隊曾做過一項研究關於消極信息對人腦的影響。研究人員先將被試放入功能磁共振成像掃描儀中,然後觀察腦內的神經活動變化。接著研究人員呈現一系列的消極否定的詞語,其中研究發現當「no」這個詞僅僅閃現一秒鐘,就能刺激大腦突然釋放大量的皮質醇。皮質醇也稱壓力荷爾蒙,是一種會讓人產生壓力感的腦神經遞質。當釋放過量時,會立即打斷大腦的正常運作,導致血壓升高,損害人的邏輯推理能力,語言處理,情緒表達以及溝通能力。(Talarovicova et al., 2007) 研究人員還發現不只是「no」這個詞會有這種反應,例如「真笨」、「懶惰」、「令人失望」、「你很差」等等消極的評價都會對大腦產生以上所言的不好的影響。


要塑造適合孩子成長的家庭教育的積極環境,家長朋友可以從兩個方面開始。


一,把壞變成好。


當你意識孩子有一個缺點的時候,要儘量把它寫下來,然後你從這個缺點裡面引申孩子的三個已經有的或者可以培養的優點,幫助你改變對孩子的片面消極認識。這不是告訴父母忽視孩子的缺點而是更多的看見孩子本來就有的優點。孩子的問題和缺點本來就存在,並不會因為你的重視而變好。孩子行為的改變最需要的是家長發自內心的欣賞孩子,這樣才能給予孩子改變的動力。如果你內心對孩子是一種否定和不信任,那麼表面上即使再多富麗堂皇的辭藻和修飾都是無法掩飾的,都是會被孩子揭穿的。


二,學習更多的積極的溝通的技能。


積極心理學有很多關於積極關係建立的技巧,除了前面提到的洛薩達比例,家長朋友還可以使用「同理心」和「積極主動回應」的方式跟孩子積極的溝通。


了解更多積極家庭心理環境建設的技巧和文章, 可以關注


關於我:資深心理諮詢師,育有一兒一女,擅長兒童性格培養、青少年問題指導和婚姻戀愛諮詢,分享「心」時代的育兒密碼,歡迎關注和孩子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心理學: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我時常感嘆現在的孩子都好辛苦。孩子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要接受胎教,出生後父母就開始為孩子謀劃將來。父母是最捨得為孩子花錢的,都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胎教,早教,興趣班,輔導班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父母們也爭先恐後地將孩子推上這艘時代的巨輪,我想應該是有些許無奈吧,但是似乎我們面對這飛速旋轉的時代齒輪已經無能為力了。 我應該算是那個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作為第一批90後,我沒有上過幼兒園,只上過學前班,6歲之前我不識字,算是跟著爺爺奶奶在鄉間「野」大的。臨上學前班的前幾日,當過民辦小學老師的父親才開始教我識字。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這條起跑線到底在哪裡?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可以堪稱教育界的名言。但是這條起跑線到底在哪裡?很多人說,這條線在富人的手裡。很慶幸,這條生命被挽救回來了。現在30多歲的沉珂已經結婚生子,在努力積極的生活,但原生家庭的問題讓她依然無法有安全感。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能會讓孩子輸在終點線上
    該文批評了在中國膾炙人口的一句口號: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十年過去了,這句違背教育基本規律的口號依然響徹雲霄,成為數不勝數的教師、家長教育孩子的座右銘。這句絕非科學論斷的教育口號對中國目前負擔過重的初等教育現狀起到了推波助瀾的壞作用。
  • 哪些家庭的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
    本篇以將近6年的觀察、研究,儘可能地將一些碎片串聯起來,希望能帶給更多的家庭思考和反思……哪些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孫雨果從娃娃抓起,真抓、會抓——無疑是正確的,而從娃娃抓起——抓什麼?很多人不知道!怎麼抓?更多家長近乎一片空白!使得「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為了空談。
  • 有人說農村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真的輸了嗎?
    有人說農村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看未必。所謂起跑線,大概就是人們理解的條件和環境。農村的孩子,從出生到上學,再到成家立業。所處的環境、家庭的薰陶、接受的教育,確實與城裡有很大的差別(當然這是指以前)。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的孩子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麥子與你分享職場乾貨,你我共同成長。作者:積極的麥子經常會聽到許多家長,包括老師們總是口口聲聲說:「我們不能讓孩子輸在去跑線上。」然後,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許多家長就會瘋狂地給自己的孩子報各種補習班,興趣班,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後。到最後,搞得孩子對學習產生了極大地厭惡和排斥。最令人意外的是,絕大多數孩子長大之後,並沒有延續這些興趣,或是養成愛學習的習慣。如果你對此抱有懷疑的態度,你可以回想一下你周圍的朋友。
  • 孩子上好的幼兒園就是贏在起跑線?你的無知,可能已經讓孩子輸了
    導讀:孩子上好的幼兒園就是贏在起跑線?你的無知,可能已經讓孩子輸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上好的幼兒園就是贏在起跑線?你的無知,可能已經讓孩子輸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關於「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90%的家長都理解錯了!
    來源:中國教育報 中國教育研究「我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多少中國爸媽的豪言壯語、凌雲壯志。這句話最早的出處已不可考,但影響力最大的,當數世紀之初時任教育部副部長的韋鈺院士所提的「中國教育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孩子從小浸泡在各種課外班裡,就是贏在起跑線了嗎?孩子從小掌握八門語言,就是贏在起跑線了嗎?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什麼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
    孩子:我也不知道。 媽媽:好好學習吧,再不好好學,你真的輸在起跑線上了! 孩子:可我沒有同桌考的好。 媽媽:寶貝,不要總跟別人比較啊。 孩子:可我老師說,不贏過別人就要輸在起跑線上了。 媽媽:你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呢,你只要盡力做好就夠了,寶貝,媽媽送你一句話,一輩子都要和別人去比較,是人生悲劇的源頭。
  • 晨語|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今日關鍵詞:起跑線。也不知道從猴年馬月開始,出現了一句話: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真的害人啊!不知道害了多少孩子和家庭。我從事心理工作十幾年真的發現這句話其實只說了一半,後面半句應該是如果不輸在起跑線,那麼很快就會死在跑道上。人生哪裡有什麼起跑線,每個個體都是有差異的,全世界的小孩一起學數學,難道個個都能成為數學家嗎?
  • 教育,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孟母三遷談孩子的起跑線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說法從什麼時候開始流行起來的已經無法考究,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句話在中國家長中非常流行。今天就讓我們來談一談什麼才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應該是大多數父母都會做到並竭盡全力去做到的,從市場上學區房貴百分之二三十仍供不應求就可以看出父母們在學區房這件事上是有多投入。然而這時投入就能辦到的事情嗎|?縣城的學校比不上市裡的,市裡比不上沿海的,沿海的比不上北京上海的。這樣看來學區房似乎是個偽命題,每個家庭如果能在財力力所能及的範圍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環境,那麼就已經很好了。日常陪伴?
  • 你被這句話騙了嗎——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已經記不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變成了眾多家長口中的金句乃至是奉為聖言一般,如同虔誠信徒般對此「聖言」堅信不疑。乍一聽,這句話似乎沒什麼問題,要讓孩子做好戰鬥的準備,為他提供最好的裝備和輔助,這也沒什麼可指責的。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人生是一場馬拉松
    不知道什麼人,什麼時候,提出了一條並沒有什麼理論依據的觀點: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自從有了這條線,多少家長奔波這、焦慮著;多少孩子負重前行,挑起了與年齡不相符的重擔。可這條起跑線到底在哪裡,誰也不知道。
  • 趙小明:是誰讓你的孩子每天不要輸在起跑線上?
    武志紅「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種說法,認為起跑線關鍵不是孩子在嬰幼兒時就訓練他們的競爭力,而是父母自身,特別是父母的人格。中國絕大多數學藝不精的心理師有一個常見的錯誤,總喜歡把世界上的萬物全部歸罪於父母。大家想想,如果全中國的家庭,全中國的孩子的父母都會焦慮於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人是父母,不是孩子
    從「別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這句話而言,他們的起點都不算漂亮,是什麼讓他們實現了彎道超車呢?另一位天才少年姚婷,也感謝於家庭的培養,「學習環境,生活習慣,品質品性等方方面面,家人就像我的心靈驛站,能源源不斷給我補充能量。」
  • 對孩子來說,「不輸在起跑線上」真的那麼重要嗎?
    一、什麼才是真正不輸在起跑線?作為家長,應當首先在全面接收知識之前,先為孩子的心理打好基礎。知識不是一個基礎題,而是一個提高題;心理才是一個人發展的基礎。沒有健康積極,有力量的心理狀態,是很難在日後承受得了惡劣的競爭的。這種心理包括抗壓能力,自主的判斷能力,這會影響到日後與人交往和逆境中的生命力。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知道怎樣才是「贏在起跑線」嗎?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然而你真的知道,怎樣才是「贏在起跑線」嗎?「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在中國家長群體中很盛行的說法,由此也引發了街頭巷尾各種學前班、興趣班、神童課、小天才培訓等等的大行其道。
  • 你的孩子不懂性,可能這輩子都不會幸福,徹底輸在起跑線
    你的孩子不懂性,可能這輩子都不會幸福,徹底輸在起跑線老師在學校給九歲的孩子們普及了一下關於懷孕的知識,以及男生和女生的區別,一位媽媽居然發了飈,表示要去和校長投訴。此事瞬間上了熱搜老師對此進行了解釋:因為班裡有老師懷孕了,同學們對此好奇。
  • 什麼叫「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原來是這樣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沒什麼錯,只是很多人理解錯了首先要明白起跑線在哪?終點也就是人去世的那一瞬間,從出生到死亡的這段過程才是孩子要跑完的全程但很多家長很迷茫,以一種急躁或者說是焦躁的心態,覺得別人孩子學會了音樂、英語、奧數、自己的孩子也必須學會,不然就輸在了起跑線上其實這種想法大錯特錯,孩子的天賦是否在那塊,你孩子明明能代表中國在世界盃奪冠,但你非要把他困在奧數班裡,孩子學不好最後再來一句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不一定準確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廣為流傳,但是這句話不一定準確。一些國家的科學家對於大腦科學的研究發現,讓小孩子不過早地接觸一些固定性知識,有助於提高孩子的想像力,對孩子的教育將有極好的影響。但是這些腦科學研究也有一些科學家質疑過,因為這需要調查許多孩子的成長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