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
本文由世畢盟學員完成,經作者同意,
由世畢盟教育(微信公眾號:gguconsulting)
排版發布。
背景介紹:
本科:華東某985高校
專業:材料
績點:3.64/4.00
TOEFL:107
GRE:154+170
推薦人:科研三封:本校兩封+海外科研;課程一封。
錄取結果:MIT MSE PhD; UIUC MSE PhD;
選擇申請出國對我這樣一個總想把所有的風險考慮周全的人來說,算是下了很大的決心。申請季已經過去了,當時非常痛苦和焦慮,幾乎天天糾結會失學。但是現在回顧這個歷程,發現不論是申請前背景的積累,還是申請過程中的文書寫作,都讓我對科研的認識一點點深入,並且不得不學會思考做這些研究的動機,帶給我的收穫不亞於申請結果本身。我從PhD申請中主要的幾個部分來寫,分享一些我的看法和經歷,希望能多多少少給大家一個參考。
GT
我認為對於PhD申請,GPA和科研非常重要,而GRE和TOEFL成績只要過線就行,不需要投入太多時間和精力去刷分。我的GRE一戰153+170+3,考完後花了兩個月左右背單詞刷題,二戰154+170+4,並沒有明顯進步,於是果斷放棄。TOEFL就慘了很多,為了達到口語23分,考了很多次,好在最後終於過了。
科研
科研是PhD申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不僅關乎推薦信和文書,對未來的方向選擇也很有幫助。我雖然大二就進了課題組,但是因為剛開始不知道如何入手,所以始終處於很懵的狀態,沒有什麼進展。現在回想起來,如果當時能積極主動地和導師以及學長學姐交流,不管有沒有問題都多多討論,會避免一些彎路,而且有時候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我真正決定申請PhD是我大三出國交流回來後,距離申請只有一個學期,當時可以說幾乎沒有任何科研經歷的積累,一度非常焦慮。我當時想的是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嘗試一次希望不大的申請,如果失敗就白白浪費了半年的時間,經過一番掙扎,我決定直接延遲畢業一年全身心投入科研當中,準備明年的申請,最終也在這一年中有了一些成果。所以,我覺得有出國的想法的同學需要儘可能早一點開始,即使你還在猶豫未來是否想要選擇這條道路,也可以先嘗試看看,畢竟這是需要積累和摸索的過程的,只有真正行動起來道路才會越來越清晰。除了校內科研,暑期科研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不僅僅可以切實地體驗國外的科研環境,更加了解自己是不是適合出國讀PhD,還是和國外的教授建立connection的好機會。首先是推薦信,申請美國的學校時,有美國教授的推薦信會很有說服力,因為這是能夠適應國外PhD科研生活的有力證明。因為延畢以後時間比較充裕,我在春季學期做了一段四個月的海外科研,最終教授的推薦信也對我的申請有很大的幫助。其次,如果暑研的教授明年打算招人,有可能直接拿到他的口頭offer。最後,有餘力的話也可以趁此機會找有興趣的組的教授交流,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不過如果你在發文章的關鍵時期,也不一定必須暫停手頭的工作去做海外科研。因為大多數情況下暑研都在大三結束的暑假,且時間較為有限,很難做完一個完整的課題直接投稿論文,而擁有已經發表的論文在科研背景上會有質的提升,所以還是要謹慎考量。
GPA
好的GPA和排名也是一個有力的加分項,因為即使最後文書和簡歷上在怎麼修改細節和提升措辭,對申請結果起根本性作用的還是前期背景的積累。我大一時的GPA不太高,雖然一直有努力往上掙扎,最終還是在勉強不會拖後腿的程度,所以還是建議可以早早打算,儘量在大一大二在科研上還沒有投入很多時間的時候,多花一些精力在GPA上。
申請過程
申請季有很多繁雜瑣碎的事情要完成,尤其是在開始的時候要從各種各樣的網頁裡整理出需要的信息,每個學校的要求都不太相同,還有五花八門的項目名稱,會非常令人頭大,我預先把世畢盟申請培訓課程都過了一遍,對理清思路很有幫助,而且提到了很多自己注意不到的細節問題,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煩。在PhD申請中還多了套磁這一項。我覺得這個是很重要的,主要目的是提前和未來想去的組的教授取得聯繫,並且知道他是否招人,這樣在網申的時候才能真正列出有可能進的組,如果寫到的組都不招人,也可能降低錄取的機會。而且在獲得教授回復後,最好能進行多次交流,因為一個教授在申請季會收到很多套磁信,如果只發了一封后沒有更深入地了解,即使教授有回覆也有可能慢慢忘記你。就我而言,當我交完網申後,因為沒有與已經套過的教授更多郵件往來,後來再發郵件就沒有回覆了。
GGU(世畢盟)
我在決定延遲畢業後找到了GGU,當時心理壓力比較大,GGU幫我理清了每一個階段的規劃,從背景的積累到網申以後的工作,幫助我順利完成託福GRE、套磁以及各種材料的準備。而且最後焦慮地申請和等待offer時不斷給我鼓勵,給了我很大的心理支撐。特別是申請季中,因為我本身的寫作一般,培訓師和mentor幾乎每周和我語音討論,反覆修改PS和CV,給了我很多專業上的建議,幫助我在材料中展現自己的優勢。而且最後填網申的時候,培訓師也總會及時回復我不斷冒出來的問題,讓我在ddl之前完成了繁雜瑣碎的程序,畢竟前期積累的過程中付出了很多,最終成功提交才不會讓努力白費。
總結
我現在依舊記得看到offer瞬間的感受,以及後來反覆打開確認是不是真的。PhD的申請非常艱難,最後收到的一堆拒信也表明我的積累和準備還並不足。但是我想說的是,能儘早準備固然很好,但如果走出迷茫明確方向的時刻有些晚,也不要就此放棄,任何開始朝目標前進的時候都是最早的時候。
最後,要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人,謝謝帶我做實驗寫文章和幫助我建立思維方式的導師以及學長學姐,也謝謝GGU的mentor和培訓師一路的陪伴,使我能站到一個令我滿意的起點。祝所有的學弟學妹都能申請到理想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