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4個時間點,父母要懂得及時退出,別傻傻不知

2020-11-07 兒科醫生鮑秀蘭

其實孩子總會長大,但是很多的父母卻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總覺得孩子還小,不是一手操辦著孩子的人生就是參與到孩子的人生中,遲遲不願意退出去,但其實如果父母不能在重要的時刻退出孩子的生活,終會對孩子的人生造成影響,比如說這4個重要時刻,父母一定要及時的退出。

很多的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會出現了不會自己動手吃飯的情況,而這就是由於家長長期給孩子餵飯所導致的。事實上,經常被餵的孩子,除了難以獨立吃飯,還會對父母產生一定的依賴,在沒人餵飯的時候就會出現不知道該不該去吃飯,怎麼去吃飯,吃多少飯等等的情況。對此,父母要明白的是:吃飯其實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所以到了一定的時期時就希望各位父母可以將這項「權力」還給他。一般情況下,在孩子1歲的時候,父母就要學著去引導孩子自己動手吃飯,孩子不會握筷子和勺子也可以用手抓,總之要將這一過程讓孩子自己體驗,在孩子2歲左右的時候就可以鍛鍊他們使用簡單的餐具,一般在孩子3歲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可以獨立吃飯了,所以這個時候就請家長們慢慢退出吧。讓孩子們也去感受一下餐具間產生的熱氣騰騰的生活。因為好好吃飯的孩子,走都到哪裡,都是不會虧待自己的。

過晚的分房睡,也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一定的依賴感,而且還會出現獨立性差、情感脆弱的情況。其實根據心理學家統計,5歲是幼兒最適宜分房睡的年齡,因為當孩子到5歲的時候,他們的心智已經得到發育,當然,這也得根據每個寶寶的情況來具體決定。但是一般來說,父母是可以在孩子3歲的時候慢慢嘗試著分房睡的,到5-6歲就可以完全退出孩子的臥室了。但是由於與孩子分房睡也需要時間,所以父母一定要循序漸進地進行,切不可操之過急。

其實在孩子6歲後,就真的不再適合與異性一起洗澡了,不管是共浴,還是幫他洗都是不合適的。0-6歲,是對兒童性教育最為關鍵的時候,雖然說在孩子3歲前,親子共浴很溫馨,但是在女孩3歲後,爸爸就不再適合幫她洗澡了,男孩可以適當讓媽媽幫助洗到5-6歲。不過,不管男孩還是女孩,6歲後再一起洗澡,就會讓孩子出現不好意思、彆扭的情緒,所以在這個時候父母就要主動的退出了,尊重孩子的隱私,要讓孩子在6歲之後學會獨自洗澡,但是一定要保證孩子的安全。

其實對於小孩子來說,他們也確實需要一定的私人空間,因為孩子的心是柔軟的、敏感的,他們也會有歡喜和憂愁,同時他們也需要一個私人的空間來調整自己的情緒。而且有研究顯示,7歲是孩子喜歡獨處的年齡。所以從7歲起,父母就應該慢慢的退出孩子的私人房間了,這對孩子日後的心理髮育也有一定的好處,父母要學會去適當地放手,這樣才會讓孩子更加的獨立,讓孩子發展得更好。

3歲,父母退出餐桌,孩子才能學會如何吃飯;

5歲,父母退出臥室,孩子才能學會擁抱黑夜;

6歲,父母退出浴室,孩子就會知道身體界限;

7歲,父母退出房間,孩子就能懂得尊重隱私;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當他們可以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尊重自己和他人才是最好的,而且這樣的孩子也是樂觀的、自信的、充滿活力的,只有父母給足了孩子私人的空間,才能展翅飛向遠方。

相關焦點

  • 孩子10歲前的4個重要時間點,父母要及時退出,別傻而不自知
    於是,部分家長們犯了一個大錯誤,他們經常忘記了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一直參與到孩子的人生中,並且不願意退出去。其實,孩子10歲前,有4個重要的時間點,家長需要及時退出,這樣孩子才能成長的更好。3歲退出給孩子餵飯的事情很多家長寵溺孩子,給孩子餵飯也餵習慣了,覺得他們還年幼,自己沒有辦法好好吃飯,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非常錯誤的,父母需要及時退出孩子的飯桌。
  • 人生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比堅持更重要的是,懂得及時止損
    很多人會選擇堅持下去,逼著自己去看一場糟糕透了的影片,因為他們認為既然已經花了錢,就不應該浪費了那7美元,殊不知,他們的這個行為又損失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無論如何,那7美元都已經回不去了,若是懂得及時止損,離開影院,那麼他的損失就只有那7美元,這是最小的損失。
  • 想要培養有出息的孩子,父母要學會放手,在這7個關鍵期及時退出
    但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父母要學會放手,學會及時退出,這樣才能夠讓孩子自由翱翔於藍天的。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不至於將孩子養廢了,在孩子成長的這幾個階段,一定要學會放手,你知道麼?孩子沒有做好準備前要慢慢引導和鼓勵,孩子做好準備了,我們就要及時成全,給孩子一個獨立的私人空間。
  • 父母管得越多,孩子越「廢柴」,明智的父母懂得適時退出和放手
    其實,父母管得越多,孩子越「廢柴」,明智的父母要學會適時退出孩子的生活,並放手讓孩子自己經營生活。在孩子1-2歲時,父母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學會摔跤了自己站起來。1歲左右孩子學會走路,蹣跚學步,步伐搖搖晃晃,摔跤是難免的,父母要放寬心,學會淡定。讓孩子摔跤的時候自己爬起來,而不是看到孩子摔跤,立馬跑過去扶起來,久而久之,孩子習慣父母攙扶,性格難免矯情和依賴起來。
  • 這八個年齡階段,父母一定要學會及時退出
    從孩子呱呱墜地,看著他學習走路,背上書包,第一次離家住宿,時間就這樣一點點溜走,孩子就這樣一天一天長大。在孩子成長的這八個年齡階段,父母一定要學會,及時退出! 3歲,退出餐桌 ——讓孩子學會自己吃飯當孩子一歲多逐步學習抓握的階段,其實就可以準備一些食物,比如土豆條讓他抓著吃,經過2歲-3歲長時間的訓練吃法,等到了3歲,準備要去幼兒園了,吃飯喝水,穿衣穿鞋等自理能力都應該很好的掌握,這是幫助孩子進入幼兒園的必備準備工作。
  • 懂得比愛更重要,父母的成長決定孩子的未來
    母女倆抱頭痛哭…… 所以說,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長路上,父母的懂得,比愛更重要! 之二 你希望孩子的未來是什麼樣子的?只考了這麼點分,肯定是上課開小差了。(一巴掌下去……)考這麼點分,真給我丟人!以後不給玩啦,要把所有的時間用來學習!你就是這樣子啦,都不是讀書的料,算了吧! 那麼,恭喜你,你的孩子從此以後再也不會把他真實的想法告訴你,他只會對你逃避、撒謊。
  • 沒有「邊界感」的父母,孩子會長成什麼樣?要學會及時「退出」
    這種與子女之間絲毫沒有安全感的親密無間,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人生被父母時時刻刻的監控操縱,中國家庭邊界感的缺失已經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後來我才認識到,沒有邊界感的父母對孩子的一生都會產生負面影響,在孩子小時候,他們會對孩子懂得成長環境進行剝奪,在青少年時期,不準許孩子有自己的隱私,要知曉孩子的一切。
  • 孩子成長中重要的四個階段,父母懂得「放手」,孩子會更優秀
    導語:孩子成長中重要的四個階段,父母懂得「放手」,孩子會更優秀孩子從生下來開始,一天一個樣,由父母代勞到孩子完全獨立,是孩子一路成長的變化。孩子從小養成的習慣,將影響著成年後的的生活。孩子大了,有的乖巧懂事,有較強的自控力;有的孩子還是一貫的淘氣,我行我素。而這兩種表現的孩子,大家更喜歡哪一種呢?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要試著放手,讓孩子能夠獨立,讓他能學會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在這些階段上,父母要下狠手,讓孩子有機會嘗試,讓他在嘗試中不斷學習。
  • 與孩子發生衝突時,聰明的父母要學會「有技巧的退出」
    只要我們耐心問孩子,都會得到讓我們理解孩子的答案,從而和孩子進一步溝通,最終達成一致。所以,當我們與孩子吵架時:第一步,我們要認清楚,每一次衝突責任方都不只有孩子,我們自己也處在戰爭之中,也是戰爭的一方。第二步,當我們意識到我們已經處於戰爭中了,一定要及時剎車,主動退出衝突,讓彼此冷靜下來。
  • 要做懂得「分離」的父母
    當第一次放手讓孩子蹣跚學步,第一次把孩子的小手交給幼兒園老師,第一次為孩子打理行囊讓他(她)去遠方,尤其是放手讓把孩子牽手另一位女孩或另一位小夥子的時候,那種發自內心的刻骨銘心的分離之痛更是讓人無可名狀!因此,要真正懂得與孩子的分離確實不容易,但又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做出的明斷抉擇。
  • 要養育懂得感恩的孩子,父母要注意三點
    過分疼愛孩子的父母,烈日酷暑自己一瓶水都捨不得買,卻願意花錢給兒子買名牌。處處以孩子為中心,所有的一切都以孩子為重,很看重孩子的學業成績。動不動說,我們辛辛苦苦為你付出,你就要考個好成績。你在家裡人為地把孩子地位捧高了,導致他認為他自己比你們都重要,你們就應該為他做牛做馬,而且他不以父母為榮,還看不起父母,埋怨父母不能給他提供更多的物質條件。
  • 父母要退出孩子玩耍的時間和空間
    ,在學生階段,學習掌握知識,為他們以後的人生獲得成就的能力,就是他們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使命。為了這個使命,他們必須要學會忍耐、學會放棄、學會付出,這不僅僅是學習的需要,也是人生的一種修煉孩子不是成人幹涉的玩耍,成人可以引導,但孩子們一旦開始自己玩了,成人就要退出。
  • 有遠見的父母從不過界,下面4點非常重要,只是很多人做不到
    我們都說自己愛孩子,但是我們愛的方式和方法是對的嗎?有時候,我們會不會借著愛的名義,逾越了為人父母的界限呢?有太多父母,對孩子遲遲不肯放手,用以愛為名的鎖鏈鎖著孩子,不允許孩子走出自己的人生。愛他,就要學會放手,溫室裡長不出參天大樹,孩子終要自己學會面對一切!如果你真的愛孩子,下面4件事一定不要越界!
  • 孩子做事總是拖沓,父母要懂得正確激勵,讓孩子更自律
    很多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都容易出現拖拉的情況,有些孩子就連起床也要父母多叫幾遍才願意慢慢吞吞地起來,甚至有些孩子吃飯總是最後一個,這些都是孩子拖延症嚴重的表現。比如要起床這件事,他們總是想著拖到最後一分鐘再來做,因為他們覺得時間還很充裕。但往往正是這種思想,導致孩子們在最後時刻表現得極為匆忙,遲到也成了家常便飯。所以對於這類孩子,父母最好還是給孩子制定一個人較為清晰的長期計劃,讓孩子能夠對時間的有準確的把握性。
  • 得體的退出,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愛
    我欽佩一種父母,她們在孩子年幼時給予強烈的親密,又在孩子長大後學會得體的退出,照顧和分離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親子關係不是一種恆久的佔有,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分,既不能使孩子童年貧瘠,又不能讓孩子成年窒息。前段時間,「鄭爽事件」持續在網絡上發酵,引發很大爭議。
  • 怎麼樣才能讓孩子懂得學業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
    現在的孩子普遍感覺生活條件好了,父母及長輩對自己過於關心與照顧,結果他們會覺得這一切是理所當然的,而對學業,也是提不起興趣,好像學習是為父母學的,自然也就沒有一份感恩的心。我覺得家長應該創造條件讓孩子受一些挫折教育,讓孩子去吃些苦頭以後,才能成熟,才能懂得學業的重要性,才能體會父母的不容易。在此,我提出三點建議,希望對各位家長有所幫助!
  • 培養孩子不能只注重學習,教會孩子懂得感恩才更重要,父母要重視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的成績最重要,有好成績就有了一切,雖說成績是很重要,但是孩子的性格、做事方式、習性等更加重要。>,並告訴孩子接受了別人的幫助和服務,一定要及時表示自己的感謝。生活中的細節很主要,孩子們會學習父母平日的言談舉止,所以家長們一定要重視。
  • 孩子要經歷什麼後,才能懂得學業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
    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很嬌貴。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論走到哪兒,頭上都有兩代大人護著,受不得半點委屈,象溫室的花朵一樣順風順水成長。但這樣的孩子很難懂得感恩,不知道父母的艱難,自以為一切都是應該的。也缺少吃苦精神,缺乏學習動力,經不起任何挫折,胸無大志,只能夠在鼓勵表揚說服下被動學習。
  • 優秀父母的9個標準!父母做到4點以上,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孩子的童年無法重來,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時候,父母應該捨得花時間陪伴孩子,真正陪孩子一起長大。父母要明白,孩子的人生不是你人生的延續,更不是你彌補遺憾的倒檔重來。你的期待,你的夢想,這些都不應該寄托在孩子身上。
  • 幼兒園也是個「小社會」,不想孩子被欺負,父母要牢記4點
    所以說,父母除了要告訴孩子不欺負別人,同時也要告訴孩子如何能夠不被欺負。4點,把這4件事情儘早教會孩子。不必要求內向的孩子變得外向,但是基本的社交能力,交朋友的能力還是要有的。在幼兒園當中也應該有1-3個好朋友。